龙湛岑

时间:2024-02-24 08:32:21编辑:雅博君

龙湛岑的个人简介

龙湛岑(1889―1969),字麟秀,号岂凡,湖南桃源县人。书法家。

人物生平

清光绪十五年(1889)出生于一书香门弟,自幼随父读“经史”,13岁赴县试。

光绪三十四年(1908)考入湖南优级师范学校。

1910年毕业时正值革命复兴,他剪除发辫,加入同盟会。

1912年,官费留学伦敦。

民国2年(1913),袁世凯窃国,停止官费留学,他变卖衣物辗转回国。在北京、天津和南京等地,靠书写草书屏条为生。后经友人介绍,入北京大学任教,旋由湖南大学延聘回乡。

1937年为纪念共和先驱宋教仁(字渔夫)回常德创办渔父中学(现常德第五中学),以后一直在该校任董事长、校长兼英语教员。

1951年8月,渔父中学由常德县人民政府接管,他因年事已高不再担任教职,在常德城居家。

从1958年起,研究毛泽东草书的气势和章法,曾临写《毛主席诗词》手稿,拟付梓成帖,不幸在“文革”中焚毁。出版过草书专著《习草南针》。

1969年病逝,享年80岁。

“九一八事变”后,国事日非,先生尤其痛恨国民党当局对日妥协投降,对内践踏民权,宋教仁等早期革命家所倡导的民权,振兴中华之大义已付东流,遂隐退回籍,发起以渔父为名办一所私立学校,以期继承和发扬宋教仁先生的革命精神,作为宣传抗日救国,培养青年后学的阵地。此中得到桃源旅常工商界,教育界人士的热心赞助,并拨出常德市大西门外桃源旅常同乡会会馆作为校址。又得到国民党元老司法院副院长覃振的大力支持,很快就在湖南省教育厅立案。1937年下期开学。先生先后被推选为董事长、校长,并兼任英语教员。此时,日寇大举向中国进犯,常德屡遭日机轰炸。为了避免无谓的牺牲,经董事会研究决定,学校迁往桃源乡间。抗日战争胜利后,学校迁回常德市原址,先生仍主持校务工作。在此期间,学校经会万分困难,先生发扬艰苦创业的高尚风格,多次解私囊以维持学校工作的正常进行。全国解放,先生大喜若狂,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发动学生参军参干。1951年由于龙体弱多病,而又年事已高,遂请求退职回家。

个人生活

先生性格爽朗坦率,平易近人,待人诚实,不苟言笑,对工作认真负责,热心教育事业,关心学校的发展。他在任期间,聘请教师,招收学生,从不循情挨面,予以宽容。他要求学生严格遵守纪律,不能有越轨行为。他常说:“不以规矩,不能方圆”,“不发愤学习,就不能成才。”但平时常和学生打成一片,时常同学生交谈,学生往往受其感化,在教学上,能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善于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力求学生当堂接受、消化,因而教学成绩显著。

先生不仅对中国文史以及英语修养有素,而且对于书法的钻研至为精湛,其草书可谓独辟蹊径,数十年如一日。由于先生字艺精湛、上门求字者,络绎如途,门庭充斥。当时各报纸对先生的草书评价甚高。先生著有《草书指南》、《草字帖》等著作。

先生对当时所谓达官贵人,不屑一顾,对革命人士则乐意交往,借机保护。1938年共产党员张云逸同志路过常德,曾在学校避乱,先生设法予以掩护,临走时赠送银元四十元路费。解放后,张云逸同志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时,还互相通过信。

1949年先生响应政府号召,将三个子女送到部队,1952年曾获得人民政府的奖状。由于先生以渔父中学对革命有一定的贡献,被选为常德市政协委员。

在“文化大革命”中,先生也曾受到批判,先生年时已高,忧愤成疾,于1969年12月逝世,终年80岁。

上一篇:麦人

下一篇:陆行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