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雄才

时间:2024-02-21 22:23:24编辑:雅博君

罗雄才的个人简介

罗雄才(1903年―1993年11月2日),男,汉族,广东兴宁人,中国化学家、教育家,华南理工大学二级教授,中国民主同盟盟员。

曾任民盟第五、六届中央常委,民盟广东省委会第三、四、五、六届副主委,民盟广东省委会第七、八届主委,广东省第一、二、三、五、六届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第四届广东省政协副主席,第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罗雄才一直从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的教学和科研,通晓日、德、英三国语言,有译著《最新化学工业大全》、《增订化学工业大全》等。

1993年11月2日,罗雄才因病在广州逝世,享年91岁。

人物生平

罗雄才的父亲罗望周是一名爱国志士。罗雄才两岁时,父亲不幸染病,临终前留下遗嘱,希望罗雄才能够继承遗志,长大后报效祖国。因家境贫寒,罗雄才十岁正式入学,母亲却于次年染重病离世,罗雄才由堂叔罗健瞻抚养。他谨记父命,发奋学习,16岁时以第一名的成绩从兴宁县立中学毕业。

1920年秋,在堂叔罗健瞻的全力支持下,罗雄才负笈东瀛求学。

1922年,考入日本第一高等学校(简称“一高”)预科班,遂取得中国政府庚子赔款公费资助。一年后,他以预科班第一名成绩毕业,升入“一高”理科班。

1926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考入东京帝国大学理学院化学科,成为该科历史上第一位中国学生,师从有机化学权威松原行一、久保田勉之助、柴田雄次、水岛三一郎、片山正夫等一流教授。

1929年,罗雄才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随后进入当时代表日本最高科技水平的日本理化学研究所从事研究,成为该所唯一的中国学者,主攻化学反应催化剂,曾在日本和欧洲的著名化学杂志上发表过四篇论文。在日本11年的求学生涯,罗雄才凭藉出色的学业成绩,对先进科技的灵敏嗅觉,精益求精的科研精神,给日本的老师和同学们留下深刻印象。他经常在工作之余广泛结交中日朋友,他考察过许多地方,较全面地了解日本的状况。罗雄才深切体会到,中国必须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的工业,才能立足世界强国之林。

1931年春,日本军国主义挑起的一系列辱华事件,罗雄才谢绝了日本师友的挽留,决意辞职离开日本回国效力。罗雄才被聘为理工学院化学工程系教授,从此开始了他长达62年的教授生涯。曾讲授过理论化学、有机化学、有机分析、物理化学、高等有机化学等多门课程。亲手编写从基础理论到专业知识的教材。他的国学功底深厚,外文娴熟,写出的教材文字精湛凝练。他的讲课深入浅出,极具启发性。他不但在讲学中把最新的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还教给学生很多人生哲理。此外,罗雄才还参与翻译了日文版的《最新化学工业大全》及其增订版,在中国化学术语的标准化方面以及对中国化学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创造性和奠基性的贡献。

1932年2月,邹鲁复任国立中山大学校长,决定在石牌建立新校区,设立工学院,并召集24人成立筹备委员会,年仅29岁的罗雄才教授是最年轻的委员之一。罗雄才就积极参加广东化学会的活动,是中山大学化学会创始人之一。

从1933年工程施工开始,罗雄才除在广州文明路旧校区授课外,全力以赴投入建校工作中,参与了工学院和部分附属机构建设的指导以及施工监督工作。

1934年7月5日,中山大学工学院在文明路旧址成立,10月,工学院全部迁入石牌新校区。

广州沦陷后,中山大学被迫西迁。罗雄才随校经越南迁云南蠓登ㄔ帘逼菏N耸视拐叫枰嘌ひ导际跞瞬牛扌鄄帕闲四鹘绻餐≡谛四枇⒐ひ笛!

1942年夏,广东省政府批准在兴宁设立“广东省立兴宁高级工业职业学校”(简称工校),委派罗雄才为校长。这是抗战期间中国东部唯一新创立的大专以上的学校,建校费用高达220万元,其中大部分费用都是罗雄才号召下筹得的各界捐款。期间,罗雄才一直兼任中山大学教授,经常冒着生命危险,穿梭于坪石与兴宁之间。抗战后期,日寇再次进犯粤北,在中山大学师生颠沛流离撤往东江地区的紧急关头,罗雄才将中大师生迅速在兴梅地区安顿下来。

1945年3月上旬,广东省府与中大校方商定在兴、梅等县设校复课,并任命罗雄才为中大工学院院长。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中山大学成立复员委员会。罗雄才任复员委员会工程组主任,率领中大工学院师生员工从兴宁返回广州石牌。看到自己亲手建立起来的美丽校园遭到严重破坏,他心痛之极。

1948年夏,罗雄才受聘出任中山大学学校总务长,为战后修复、重建校园做了大量工作。

1950年至1951年,罗雄才未在临时校务委员会担任行政职务,专心致志从事教学和学术研究。

1951年8月,中山大学副校长冯乃超代表广东省文教委员会“三顾茅庐”,力请罗雄才出任中山大学工学院副院长,全面负责学院的行政及教师管理工作,并为即将进行的院系调整做筹备工作,罗雄才顾全大局,欣然前往。

1952年,全国进行院系调整,罗雄才受命担任新的工学院筹备委员会副主任,提议将学院定名为“华南工学院”并获批准,他是华南工学院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1952年11月17日,罗雄才在工学院体育馆华南工学院成立大会上作了筹备工作报告,后来该日被定为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成立纪念日(即“校庆日”)。华南工学院成立前后院系调整工作艰巨而复杂,涉及大批教师、学生及仪器、设备、图书等人、物资源。调入的八十多名教授、大批教职工和二千多名学生来自十多个学校。顺利完成了涉及广东、湖南、广西、湖北、江西等省的院系调整,确立了华南工学院的基本架构。罗雄才以大局为重,虚心听取各方意见,尊重来自各地的专家教授,合理安排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使各项工作尽快走上正轨。

1955年5月31日,周恩来总理亲笔签署国务院任命书,任命罗雄才为华南工学院副院长。

1958年,广东省委决定成立华南化工学院,罗雄才被任命为院长。他集思广益,克服了时间紧迫、经费缺乏、校舍不足等困难,如期将学院创办起来。还增设了酸碱、化肥、燃料、有机合成、纤维素、微生物、塑料机械等实用专业,开创了广东化学工业教育的新局面。

1962年,化工部指定罗雄才为全国化工统编教材总主编。同年,教育部根据当时“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要求华南化工学院与华南工学院重新合并,校名仍为华南工学院。

1963年5月20日,周恩来总理亲笔签署国务院任命书,任命罗雄才为中山大学副校长。他从实验室建设、学术交流、科学讨论会、科研成果展等方面加强理科建设,并亲自主持建立了包括光学、生物学、高分子科学等四个高级实验室,在国内均属领先地位。

1963至1966年,罗雄才在中大主持了两次科研成果展览会,成为全国高校科研展览会的预演。中山大学的理科建设得到教育部的肯定。

1966年,“文革”爆发,罗雄才经历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身心伤痛,始终保持了自己对祖国和人民的一片忠诚。

1971年底,罗雄才正式恢复所有的职位和待遇。

1973年,罗雄才被任命为广东化工学院革委会副主任。

1978年,被任命为华南工学院副院长,提议并组建了华南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1961至1981年间,一直担任中国化学化工学会的常务理事。

20世纪50年代初至1982年,他还兼任广东省化学会理事长,并长期担任广东省科协副主席。罗雄才在中山大学大力组织和推动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曾邀请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到校讲学,还邀请高分子学家钱人元教授等多名国内著名学者来校交流。

1984年后,罗雄才教授主动让贤,不再担任大学行政领导职务。

1991年底,中大化工系校友为纪念化工系成立60周年,在原化工系教学楼前建立玉雕,请罗雄才教授亲笔题词“孕育”。这座玉雕既意喻几十年来学校老师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千千万万的科技人才,也表达了校友们对母校、对师长的怀念和铭感之情。

1993年11月2日,罗雄才教授因病在广州逝世,离开了他为之奋斗终身的教育事业,享年91岁。

担任职务

民盟第五、六届中央常委,民盟广东省委会第三、四、五、六届副主委,民盟广东省委会第七、八届主委,广东省第一、二、三、五、六届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第四届广东省政协副主席,第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人物评价

罗雄才生于1903年,时值清朝政府极端腐败,中华民族陷于灾难深重的时期。罗雄才怀抱科学救国志向,负笈东瀛。他以优异成绩从日本最优秀的大学毕业,进入著名的理化研究所从事研究。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大肆挑衅中国时,他义无反顾地终止自己如日中天的学术研究,回到祖国,矢志不渝走科学强国道路。他亲自参与了国立中山大学工学院的设立和发展。抗战期间他为保存中大工学院以及抗战胜利后为国立中山大学复校工作均立下了汗马功劳。解放初全国院系调整,罗雄才主持了一系列繁琐复杂的行政管理工作,是华南工学院主要创始人之一。他在华南工学院的发展、创建华南化工学院和加强中山大学理科建设,建立多层次教育等方面建树良多。罗雄才是华南地区现代高等工程教育的先驱者之一,他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了祖国科技教育事业的开拓和发展。

上一篇:纳斯里·瓦迪亚

下一篇:马图里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