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耀南

时间:2024-02-21 21:35:01编辑:雅博君

马耀南的个人简介

马耀南(1902-1939),名方晟,字耀南。1902年生,山东省长山县三区北旺庄(今淄博市周村区张坊乡北旺庄)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3支队司令员。 2014年9月,马耀南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人物生平

马耀南7岁入私塾,后考入 周村高等小学。1920年考入济南省立第一中学。1924年考入天津 北洋大学攻读机 械工程学。在校期间,被选为北洋大学学生联合会和天津市学生联合会的负责人。他信仰 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参加了国民党。1930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获得学士学位。马耀南积极投身反帝爱国运动,与进步同学一起组织反日会,到街头、农村宣传抗日救国,抵制日货。1929年出席国民党第三届全国代表大会,目睹国民党的黑暗腐败,愤而退席。后参加国民党的改组派,参与反蒋活动,后被开除国民党 党籍,并遭国民党通缉。 1930年,马耀南以天津学界代表的身份参加了国民党在南京召开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参加了倒蒋(介石)运动。同年(1930年),国民党以亲共反蒋的罪名开除了他的党籍,并下令通缉。他决定摒弃国民党,走“教育救国”的道路。1933年,被 长山县的乡绅们,联名邀请回本县当了 长山中学的校长。

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后,他看到国土沦丧,民众倒悬,便毅然投笔从戎参加了革命。1937年12月,他同 姚仲明、 廖容标、 赵明新同志一起领导了著名的 黑铁山起义,担任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 第五军参谋长, 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支队司令员。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7月22日,在 桓台县牛王庄突围战斗中不幸中弹牺牲。时年37岁。

主要事迹

组织武装抗日

马耀南1933年回乡应聘,担任 长山中学校长, 秉持教育救国的理念。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他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暴行万分愤慨,下定决心投入到抗战的洪流。经中共党员 林一山介绍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并同中共山东省委取得联系。 马耀南的抗日热忱,中共山东省委在制定抗日武装起义计划时,将 长山中学作为重要的据点,先后派共产党员 姚仲明、 廖容标、 赵明新到长山中学,成立了中共长山中学特别党小组,直属省委领导,一批中共党员在该校担任教员,培养训练抗日干部,组织发动长山地区民众抗日。他以教学改革的名义对课程进行调整,大量充实抗战救国的内容。又以办民众夜校的名义开办游击干部训练班,由共产党人讲授军事、 政治课。后来其中不少人成为武装起义的骨干和附近各县的抗日积极分子。

他支持帮助党小组在校内组织“抗日后援会”,建立“民先队”组织,举办游击战术训练班,为举行武装起义做思想和组织准备。1937年12月24日,日军轰炸长山县城,国民党军政人员弃城南逃。

长山中学党小组当即决定赴黑铁山举行武装起义。次日(1937年12月25日),首先由 姚仲明、廖容标、 赵明新带领部分师生在黑铁山西麓太平庄举行抗日武装起义,成立了清河平原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支抗日武装。

赤诚爱国

马耀南出生于山东省 长山县(今邹平)的一个农民兼手工业的家庭。父亲为私塾教师,母亲也知书达理。他自幼就受到家庭中关于忠孝节义的传统教育。少年时代,目睹德国入侵山东,占领青岛,在山东土地上筑路开矿,为所欲为。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当局屈从帝国主义摆布,同意日本取代德国在山东的权利,年仅17岁的马耀南义愤填膺。他在日记中写下了“我们要把帝国主义赶出去,我们要做真正的中国人”的豪情壮志。他进入山东省立济南第一中学后,积极参加爱国反帝活动。他同进步同学组织了“反日会”和反对日本侵略的游行,并组织同学到 商埠宣传抵制日货和查封日货。在省立一中期间,他还参加了山东早期的共产党人 邓恩铭、王荩美组织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活动,接受到一些共产主义的启蒙教育。 马耀南后来考入天津 北洋大学读机械工程专业。在大学里,他是一位思想活跃、社会活动能力强的学生。他很快成为大学学生会负责人,并成为天津市学生联合会的负责人之一。为此,他有机会结识了天津市政府负责社团工作的中共地下党员 张友渔。交往之中,张友渔着意从思想上给马耀南一些进步指引。当时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三大政策,中国革命军正在南方顺利进行北伐。马耀南满怀革命激情参加了国民党,并很快成为天津市党部的领导成员。

由于 蒋介石1927年发动“四一二”政变,屠杀共产党人,使北伐受挫,革命夭折。马耀南参加国民党的初衷受到致命的打击,对国民党的倒行逆施到了忍无可忍的境地。在他1930年出席国民党的三大期间,又目睹亲历了国民党内贿赂拉票的腐败行径。他当机立断,宣布退出国民党。他回到天津,积极参加倒蒋活动。蒋介石便宣布马耀南“亲共反蒋”并通令缉捕。马耀南为逃避通缉,先是跑到河北 永清县中学教书,嗣后,又被聘到 南通大学任教。1933年,他受家乡 长山县各界联名邀请,回到故乡出任 长山中学校长。他立志为国家培育有用人才,走教育救国之路。在他出任长山中学校长后,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办学方针。他把挂了多少年的那块“学校重地、闲人免进”的牌子摘掉,一方面欢迎民众到学校参观,另方面还带领学生走出校门,或扫街或修路,加强同民众的联系。

跟着共产党

有两件大事开阔了马耀南的视野。一件是 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 长征。他经过了解和研究,认为共产党能够经历如此艰苦卓绝的磨难和有如此坚强的意志,是因为崇高的信念使然。他由衷钦佩,认为是一个大有希望的政党。另一件是1936年 西安事变中,共产党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胸怀坦荡,不计前嫌,劝张、杨二将军释放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马耀南由此认为,共产党具有力挽狂澜的谋略。在紧要关头,具此高深的战略眼光和本领,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所在。 1937年 卢沟桥事变不久,北平和天津相继失守,日寇从南北两方进攻。马耀南决心 投笔从戎,抗日救国。他在当年8月15日的日记中写道:“上海炮火异常凶猛,全国已入血战状态。自顾尚在此安逸消闲,能不愧死!自即日起,当特别振奋,求有所报命国家,获取较大代价之牺牲,方不愧生世间。”正在此时,国民党方面也摆出了一副抗日的面孔,想利用马耀南在当地的影响,扩大国民党的势力范围。于是,宣布恢复马耀南的国民党 党籍,声称同马共同抗日。马耀南当即表示:“国民党要我,可我不要它!”

中共山东省委派往胶东开展工作的 林一山同志来到了 长山中学。林一山曾在长山中学任教。他此行是有意绕路长山同马耀南建立联系的。林一山见到马耀南,两人对时局进行了深谈,看法完全一致。林一山还根据 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时局的宣言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向马耀南讲述了中国抗日的途径和前景。马听后感到十分振奋,并从中断定林就是一位共产党人。于是,马耀南便执意要求林一山留在长山组织武装共同抗日。林一山当即介绍马加入了中华民族抗日 先锋队,并答应尽快另派人到长山同马合作。

中共山东省委派遣地下党员 姚仲明、红军干部 廖容标和地下党员 赵明新三人先后到长山中学,并建立起以姚仲明为组长的党小组。从此,在古老的长山城中,以 长山中学为中心的抗日救亡活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铁山举义

1937年12月24日, 日军飞机轰炸了长山城,炸弹落在了长山中学和县政府附近。国民党县政府和县武装大队随之南逃,社会一片混乱。长山中学的党组织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把师生拉到长山九区的卫固一带进行抗日,并打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的番号。会议还决定由马耀南任司令, 廖容标任副司令, 姚仲明任 政委。会后党组织把这些决定向马耀南做了通报。 马耀南表示完全同意,认为是到正式组建队伍的时候了。他们分头行动。姚、廖带领师生去卫固,马耀南赴二区和八区联络人员和筹备粮款。姚仲明和廖容标带着百人师生到达卫固 黑铁山下的 太平庄住了下来。第二天在村小学集合全体师生, 姚仲明宣读了《告同胞书》,宣布建立中国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又过了一天(1937年12月26日),马耀南从二区赶到了太平庄。姚仲明、 廖容标和 赵明新赶紧迎上前去同马耀南握手,他们在这里汇合了。

四人虽然只有三天未见,却如 三秋。马耀南急切地问学生情况如何,姚仲明说:“廖容标同志已把学生编了队,情绪都很高。当前面临的大问题有二。一是吃饭问题,学生百人,给养无来源。二是武器,全队只有三支枪,赤手空拳难打鬼子。”马耀南即拿出了他带来的三支手枪。一支给了廖容标,一支给了赵明新。廖、赵拿到手枪当然如获至宝。然后,马耀南又拿出筹来的500元大洋。他说:“先解决学生的吃饭问题。饭一天不吃也不行。” 姚仲明和 赵明新接过500元大洋,高兴地说:“这500大洋可是我们五军的最大财富啊!我们可不能轻易花掉。”接着,姚仲明和赵明新请求马耀南出面,动员九区的地方名流募捐粮食、给养和钱财,先解燃眉之急。第二天,赵明新便召集来20多名当地乡绅、商家和大户开会。

马耀南先向他们讲了当前的 战局,然后说, 长山中学的师生不甘当 亡国奴,来到黑铁山,拉起队伍,准备抗日。但军队初建,没有财源,没有粮食。他请求当地乡亲大力支援。他说,国难当头,抗战救国,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粮出粮。他希望乡亲们慷慨解囊,并带动全区人民,大力支援五军,日后必以抗日杀敌报答。与会者纷纷表示,师生们为了救国,为了 长山县乡亲们的安危,抛家舍业,到此建队抗日,深受感动。捐助钱粮是分内的事。从此,以 卫固镇为首的各村,每天都有组织或自发地向五军送给养或粮食。卫固镇的商号还捐募了一百大洋。五军的给养供给暂时有了保证。 五军的旗号打出之后,就像一块巨大磁石,吸引着四面八方抗日救国的有志之士。他们纷纷向黑铁山聚集。原长山县政府所属的武装大队,与南逃的县政府失去联系,为求生存,也投奔了黑铁山。马耀南和 姚仲明从团结各界人士联合抗战出发,当即表示欢迎。这样一来,五军编了三个 中队,队伍近400人,有枪200余支。

1938年元旦,日军占领了 长山城。为鼓舞军民斗志,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在马、姚的策划下,由 廖容标率30名队员,化装成农民,夜袭长山城,且一举成功。守城的33名伪军被一网打尽,收缴步枪17支和一些弹药。此后不久,五军又在 小清河上的陶唐口伏击了日军的一艘 军船。日军地区司令松井山林中将为首的12名日军全部被击毙。两次胜利,鼓舞了五军士气和群众的抗日热情,同时也震动了山东的日寇。日寇除了发兵报复,把一个百十户人家的陶唐口村烧了个精光之外,就是寻机消灭五军。然而,五军在同日军的交火中,屡战屡胜,越战越强。日军的嚣张也不得不暂时收敛。

为了扩大战果,联合更多的人抗日,1938年3月,马耀南召开了有 邹平、 长山、 桓台、 淄川、 章丘五县代表参加的联合抗日会议。他在会上说,当前形势越来越清楚,要抗日救国,只有按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才能成功。纲领中要求团结一切愿意参与抗日的力量,不分党派,不分阶级,结成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一致对外。他认为,国难当头,中华民族有志儿女,有良心的中国人,都要一致抗日,各方面人马应以抗日为目标,团结联合,增强抗日力量。各界人士要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枪出枪,有粮出粮。在这民族危亡之际,不挺身而出等待何时?会议经过各方代表讨论,一致决定,各县新建武装都以五军为中心,统一编制,统一指挥,团结一致,联合抗击日军。 五县联合抗日会议,把鲁北地区的抗日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除与会的五县外,北至 青城、 高苑,西至历城,东及 临淄、广铙等县的各类武装,也都陆续向五军靠拢。至1938年4月,五军队伍扩大到5000人之众。经过统一编制,组建成七个支队,下辖30个中队。其中第一支队司令员 马天民是马耀南的三弟,第七支队司令员 马晓云是马耀南的二弟。因而,在抗日战争中鲁北地区人民皆称之为“一马三司令”,并广为流传着称颂马家三兄弟的歌谣:“一马三司令,得了抗日病。齐心打日本,保卫老百姓。”

壮烈殉国

1939年6月初,日军纠结5000余人,配有各种炮10余门,汽车20余辆,突然包围了驻守在 邹平县刘家井一带的三支队。敌人大兵压境,三支队处境十分险恶。在马耀南司令和 杨国夫副司令的指挥下,我军上下同仇敌忾,顽强反击日军,并多次同日寇进行英勇悲壮的肉搏战。最后,毙伤日军井口司令以下日伪军共800余人,随之撤出战斗。当年7月21日,部队转移到 桓台县牛旺庄,又遭日寇三面包围。马耀南的军队经一昼夜英勇战斗,决定向东转移。并决定马司令先撤,杨副司令掩护、断后。1939年7月22日当马司令一行骑马撤到紧靠牛旺庄东侧的大寨村时,突遭日军伏兵射击。马司令身负重伤落马,爬行到一墙脚,用手枪击毙数名日军。当一日军企图用刺刀杀害马司令时,马司令用最后一颗子弹把那敌人的手臂打断,并拖倒敌人用手枪击破敌人的脑壳,自己也因流血过多而壮烈殉国。年仅37岁。 为纪念马耀南司令为国捐躯,中共 清河区委于1943年将清河区抗日中学命名为耀南中学。笔者有幸在此受业。1946年中共 渤海区党委命名 长山县为 耀南县。

2014年9月,马耀南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上一篇:穆萨(足球)

下一篇:马德成(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