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杰芬顿

时间:2024-02-18 23:02:19编辑:雅博君

罗杰芬顿的个人简介

19世纪40年代,芬顿放弃法律专业,决心当一名画家,相继师从皇家学院的查尔斯?卢西(CharlesLucy)和巴黎浪漫主义画家保尔?德拉罗什(PaulDe-laroche)门下。

人物生平

国籍:英国

简介:1851年,芬顿再度做出重大抉择,从绘画转向摄影。1852年他就成了俄国克里姆林宫雇用的第一位摄影师,1853年又得到大不列颠博物馆的邀请拍摄一批写实照片。他主持创建了皇家摄影协会的前身―――“摄影协会”,还涉足风景和建筑摄影领域,很快引起了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和艾伯特亲王的注意。 在艾伯特亲王的帮助下,芬顿被派去拍摄克里米亚战争的“写实照片”(documentaryPictures)。

拍惯了风景的芬顿把镜头瞄准了战争,用当时笨拙的摄影设备,冒着生命危险将这一人类最酷烈的相互敌对行为以摄影作品告之公众。那时的摄影技术还无法拍摄动作画面,所以他的大部分照片都是有关战地后勤的静态场面,也有一些谨慎摆拍的军官集体照,其中人物在炮火和恐惧蹂躏下的苍白脸色令人印象深刻。芬顿的摄影作品后来由资助他去拍摄照片的出版商以像册的形式成套发售。

芬顿在事业进入高峰期时开始尝试更高的挑战,拍摄一些难度更高的摄影作品。但1862年,在没有任何原因和征兆的情况下,芬顿突然出售了所有的摄影装备和底片。7年之后芬顿去世,年方半百。 泰特美术馆此次的展览涵盖了芬顿各个时期的作品。

个人作品

下面就是所谓的死亡幽谷谜团,罗杰.芬顿最为著名的一幅作品是《死亡的幽谷》(Valley of The Shadow of Death)。也是他作品中为数不多能让人体会到战争的残酷的照片。

但是除去我们通常所见的那张,《死亡的幽谷》实际共有两张照片,作者站在同一个角度在不同时间内拍摄的。

这是人们常见的那张,在山谷中到处散落着炮弹

另一张却空荡荡的,炮弹堆积在沟里而不是路面上。

当后一张照片被披露出来之后,估计大家都有一种发现了假照片的兴奋感,因为连苏珊桑塔格都这么认为,在《关于他人的痛苦》一书中,她指出,芬顿将炮弹置于路上,那张有炮弹的照片是摆拍的。这种推断似乎合情合理,因为,努力突出战争的残酷,是很多战地摄影师的目的,也滋生了很多不良行为。

但是著名的纪录片导演埃罗尔.莫里斯(Errol Morris)却不认同,他对这个问题穷追不舍,在自己的博客上写了很长的一篇名叫《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文章,他发出质疑:“桑塔格如何能够对一百多年前的拍摄行为进行判断呢?”,莫里斯翻阅了芬顿当时的给妻子写的信,他在信中曾谈到了这个场景,如果芬顿没有给妻子撒谎那就不是摆拍的。莫里斯访问的专家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设想,当时炮弹都是要回收的,因此路面有炮弹的是先拍的,不是摆拍,后面一张则是炮弹被回收到了路边。此外还有一个可能,路总是最终要让人通过的,总要清理一下战场好让马车通过吧。

这个故事,这个谜团,挺深的。是的,我们凭什么对罗杰芬顿的行为进行推断呢?我们对战争摄影的态度恐怕早就模式化了吧?如果芬顿没有把无炮弹的山谷那张照片藏起来,为什么广为流传的只是那张有炮弹的呢?

埃罗尔.莫里斯博客的开头引用了一首艾略特的诗,挺不错的:

在观点与现实之间/在动机与行为之间/是阴影。。

原文是:

Between the idea

And the reality

Between the motion

And the act

Falls the Shadow…

Falls the Shadow…

人物评价

虽然芬顿的摄影生涯前后不过持续了十年,但他开创性的成就在摄影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 罗杰.芬顿1855年对克里米亚战争展开记录。

雇佣芬顿的是《伦敦图报》和英国战争局,他们给这位一直从事风光摄影的摄影师签署了通行证,将他派往了战场,要求其必须拍摄一些积极的画面回来安抚国内的不安情绪。另外一方面,也是由于笨重且落后的摄影器材的限制,这使得芬顿的照片里没有真正的战争,士兵们都在镜头前摆出英雄一样的姿势,战场也被拍成了优美的风景画。一位军官看到发表在《伦敦图报》上芬顿的作品,发出感慨:“与现实完全不一样,一切都很平静,很温和的态度,没有烟,没有尘。”不过,我猜想芬顿对待“战地摄影”的态度和现代人完全不一样,他本身就是拍风光摄影出身,那时候的人也没有那种要“目击大事”的历史责任感,他对战争的摄影记录其实目的很单纯,他给家人的书信里多次提到腐烂的尸体等恐怖的场面,记述非常详尽,但是看样子,似乎他把文字和摄影的功能区分得很清楚,文字用以描述现实,照片则来表达情感。

上一篇:罗家修

下一篇:罗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