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亦农

时间:2024-02-17 18:06:25编辑:雅博君

罗亦农的个人简介

罗亦农(1902年5月18日-1928年4月21日),字慎斋,湖南湘潭县易俗河人,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工人运动领袖。其妻为李文宜。1920年加入中国共青团,和刘少奇、任弼时等一起进入苏俄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1921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担任中共旅莫斯科支部书记。1925年回国后担任中共江浙区委书记,1926年―1927年与周恩来、赵世炎等领导三次上海工人武装起义,第三次起义胜利后曾任上海特别市临时市政府主任委员。

词条概要

罗亦农,中国革命烈士、工人运动领袖。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旅莫斯科支部书记、中共江浙区委书记、上海特别市临时市政府主任委员等职。胫芏骼吹攘斓既紊虾9と宋渥捌鹨濉

人物介绍

1901年出生于湖南湘潭一户家庭殷实的人家。他自幼即富于正义感,曾在自家门口贴上一副自撰的对联:存得天良,蒙庆受富;放开眼界,创业成家。借此嘲讽为人刻薄的父亲。

1921年,赴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旅莫支部委员、负责人,同行者当中有刘少奇、任弼时。

1925年3月,回国后从事工人运动,参与组织和领导省港大罢工及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历任中共广东区委宣传部长、中共江浙区委书记、中共江西省委书记、中共湖北省委书记、中共中央长江局书记。

1927年6月,在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大革命失败后,调任湖北省委书记。

1927年8月,在中共中央八七会议上当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八七会议”后,组织领导了鄂南暴动。同年11月,在上海出席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与周恩来、李维汉组成中央组织局,他出任主任。是月下旬,作为中央巡视员前往武汉指导两湖省委工作。

1928年元旦,回上海同李文宜结婚后,主持中央组织局工作。

1928年4月15日,罗亦农因叛徒何家兴、贺治华出卖被捕。他在狱中写下绝命诗:“慷慨登车去,相期一节全。残躯何足惜,大敌正当前。”表现了一位共产党员视死如归的革命气节。

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人物经历

罗亦农1902年出生于绅士家庭。7岁入私塾读书。

1916年,考入美国人在湘潭创办的教会学堂:益智学校。

五四运动后,为追求新思想、新文化,奔赴上海。在陈独秀的启迪下,于1920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经陈独秀推荐,由上海共产主义小组选派去苏俄学习。

1921年冬,在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时转入中国共产党党员,并被推选为中共旅莫斯科支部书记。同时,介绍刘少奇转为中国共产党员。次年1月,与瞿秋白一道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1923年初,当大批中国革命青年来莫斯科学习时,又因学习刻苦,俄文基础好,而被推选为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语言组书记,专门从事留苏中国学生的组织工作,另还兼任中国班的唯物论教授和翻译。

1924年夏,介绍前来莫斯科出席国际运输工人大会的中国代表林伟民加入中国共产党,使其成为中国第一位海员共产党员。

1925年回国。首先以中共中央特派员身份赴广州参加全国第二次劳动大会的筹备工作。会后,奉命留在广州,担任中央驻粤临时委员会委员,中共广东区委宣传部长。在同年春夏之交,在平息军阀杨希闵、刘震寰的叛乱斗争中,与陈延年等多次开会研究,作出“动员民众,督促国民政府肃清杨、刘军阀”的决定,并指导共青团广东区委成立临时宣传委员会,广泛开展平叛宣传工作。省港大罢工爆发后,一直站在斗争最前列,多次起草传单以鼓动工人罢工斗志,并协助罢工委员会,妥善安排了进入广州二十多万香港罢工工人的食宿问题。

1925年10月,被中央调往北方区委党校主持工作。

1926年1月,出任中共江浙区委书记。为打破革命处于低潮的江浙地区的沉寂局面,决定在上海举行武装起义。事先,曾在区委机关内秘密举办六期党团、工会组织负责人训练班,培训骨干一百余人,并迅速恢复、扩大党组织,使全区党员人数由原来的1300人增至2500人,为上海工人武装起义作了思想上、组织上的准备。同年夏,为直接领导工人武装起义,根据中央军委和中央江浙区委决定,兼任上海军事委员会主任。

随后,1926年10月和1927年2月,两次领导上海工人举行起义,但均未成功。

1927年3月21日,与周恩来、赵世炎一道,再次举行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终于取得胜利。“四一二”政变后,奉命撤离上海,出任中共江西区执行委员会书记,随即,作为江西代表出席了在武汉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当选中央委员。1927年7月,调任中共湖北省委书记。在党的“八七”会议上,被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会后,主持制定了详细的“鄂南暴动计划”,燃起了工农武装暴动的烈火。同年9月,中共中央迁往上海后,被任命为中共中央长江局书记,负责领导湖北、湖南、江西、四川、安徽、陕西等省的工农革命暴动与党务工作。

1927年11月,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被补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务委员,并兼任中央组织部部长。年底,离开武汉前往上海中央所在地工作。为筹备召开党的“六大”,负责起草了《党务问题》的报告,并与瞿秋白一起拟写《党纲草案》。正当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即将赴莫斯科筹备召开“六大”之际,因叛徒何家兴、贺治华夫妇出卖,于1928年4月15日不幸被捕。在狱中,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与威逼利诱,始终坚贞不屈,4月21日在上海从容就义,牺牲时年仅26岁。

社会评价

中共中央在5月30日出版的《布尔什维克》第20期上,以头版头条的位置发表专文,题目是《悼罗亦农同志》。文章高度评价了罗亦农的革命精神,指出:“罗亦农同志的热烈的革命精神,可为中国共产党全党党员的楷模。反动派吴稚晖等提起罗亦农三字为之齿颤。他的死是莫大的损失!”

绝命诗作

1928年4月15日,罗亦农因叛徒出卖被捕。他在狱中写下绝命诗,表现了一位共产党员视死如归的革命气节:

慷慨登车去,

相期一节全。

残躯何足惜,

大敌正当前。

领导起义

“中国无产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已经在中国社会上成了一种很大的强有力的社会力量,积极的引导着中国各种革命运动……但中国共产党――中国无产阶级的政党,他的组织到底怎样,这是我们同志应该明白的,尤其是新加入的同志更应该知道,所以特将这本小册子――无产阶级政党之建设――写出来,在原理上说明共产党的组织,使我们的同志对于党得一个明确的观念,并且要将此种意义向群众解释,使他们了解我们的党,引导他们加入我们的党,使我们的党成为广大群众的党,这是这本小册子的目的。”

这里说的小册子――《无产阶级政党之建设》,是1926年出版的,只有一个孩子的手掌那般大,它的作者就是时任中共江浙区委书记的罗亦农。当时的上海正处于白色恐怖下,为打破革命处于低潮的江浙地区的沉寂局面,中共中央决定在上海举行武装起义。罗亦农在中共江浙区委机关内秘密举办六期党团、工会组织负责人训练班,并亲自到训练班讲课,这本小册子很可能是训练班所用。经过训练班的学习,培养了革命的骨干力量,并迅速扩大了党组织,党员人数由原来的1300人增至2500人,为日后上海工人武装起义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1926年夏,罗亦农兼任上海军事委员会主任。10月上旬,国民党浙江省省长夏超宣布浙省自立,根据中共中央决定,罗亦农组织发动上海工人第一次武装起义。10月24日夜,深受中共影响的海军率先起义,部分工人也发起进攻,但孙传芳只用了一个团的兵力就把夏超的四个保安团打垮了。

罗亦农认为起义失败的原因是由于选择时机不当,军事技术准备不足和过于信赖不可靠的同盟军,因而主张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为了发动工人群众,罗亦农常常东奔西走。一次,他了解到在有近3000名职工的商务印书馆中,有的党员和积极分子对其他单位工人的斗争不像以前那样积极支持,就化装成教书先生模样来到商务印书馆工会办公室,面对十几名干部,他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形势,问他们:“咱们想一想,商务印书馆职工大罢工为什么会取得胜利?”工人们七嘴八舌地说:“党的领导好!工人斗争坚决!”罗亦农顿了一下,用亲切的口吻问:“我们的胜利,离得开外单位的支持吗?除了闸北的工厂,还有各行业的工会,在商务印书馆职工大罢工时,都千方百计地支援过你们呀?”回想起大罢工的日日夜夜,工会领导们深有所悟。罗亦农告诫大家:“天下工人是一家。共产党领导工人夺取经济斗争的胜利只是第一步,只有进一步开展政治斗争,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经济斗争的胜利成果才能保住,工人阶级才能取得彻底的解放。”后来,他又多次到商务印书馆与其党支部成员谈心,使得商务印书馆成为上海工人运动的坚强战斗堡垒。

1927年初春,上海工人正在积极准备武装起义,可是几千名工人纠察队员只有屈指可数的少量武器,罗亦农与中共上海区委通过各种渠道搞到了一批武器,急需运往浦东。可当时北洋军阀的大刀队经常在街上肆意杀人,警察昼夜穿街走巷进行检查,罗亦农一连几天苦苦思索,终于想出一个主意。

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20名工人组成的出殡队伍来到地处沪西的兆丰公园(今中山公园)旁,在一处空地上掘开一座孤坟,挖出事先装着枪支弹药的棺材,同来的男男女女按照事先的约定装扮起来,有的人扛着棺材,有的人边走边哭。队伍来到公平路码头,几个警察拦住他们的去路,治丧的理事还算机灵,连求带哄,还向领头的人手里塞了银圆,于是才登上摆渡船,完成了武器运送任务。

1927年2月上旬,国民革命军迫近杭州,中共江浙区委决定趁着两支部队换防的时候,举行上海工人第二次武装起义。18日,空前规模的工人总同盟罢工爆发,22日,罢工人数达36万,因遭到上海防守司令李宝章派出的大刀队的屠杀,且敌我力量悬殊,起义没有成功。罗亦农指出,起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专注于军事力量的发动,而未注意依靠广大群众的力量,提出要把组织工人总同盟罢工作为主要的、中心的工作。

1927年二三月间,国民革命军左路军白崇禧部队打到距上海100公里处。上海军阀政府异常恐慌,孙传芳准备退往江北,将上海交给直鲁军驻防。中共上海区委决定全市分七个区同时向敌人展开进攻,夺取上海政权。1927年3月19日下午,罗亦农发布了动员令:正午12点全市工人总同盟罢工,下午1点开始军事行动。

正午12点,28万工人涌上街头,开始罢工。下午1点,手执铁棒、斧头、榔头的工人纠察队在各地区分头向敌人发动总攻,经过两天一夜的激战,终于攻下了最后一个据点。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罗亦农奉命撤离上海,在八七会议上,他被选为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委员。不久,罗亦农赴上海参加党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被补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并兼任中央组织局主任。根据组织的安排,罗亦农和李哲时假扮夫妻租了上海新闸路新闸里28号为住处,同时作为中共中央组织局的机关。因叛徒出卖,罗亦农于1928年4月15日不幸被捕,4月21日被杀害。

上一篇:马红俊

下一篇:米恰尔·热夫拉科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