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元喜的个人简介
马元喜,男,汉族,出生于1929年9月,河南巩义市人。中共党员,教授。历任河南农业大学小麦栽培研究室主任、作物栽培专业硕士生导师,现任博士研究生副导师。兼任河南省小麦高稳优低研究协作副组长、小麦研究会副理事长、全国农业高校小麦栽培研究会理事。1993年被命名为河南省优秀专家,1996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人物生平
他长期致力于小麦根、茎、叶和穗等器官的发生与形成规律的研究,尤其是对根系研究,倾注了大量精力。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他严谨求是,无私奉献。一贯坚持亲自操作取得第一手资料,切身体验追根究底。为弄清自然状态下小麦根系的变化动态,与农民一道亲自挖地道(5米深),直接观察3个冬春,并逐步总结操作经验,自行设计建造一个既专用又综合的小麦根系地下观测实验室。为了澄清小麦叶痕形成的原因,曾用几年功夫对禾本科作物和一些禾本科杂草进行系统观察,反复对比验证其不同种属之间叶片发生伸展的详细过程,终于澄清了悬而未决的问题。他首先提出小麦分菜成穗与其独立根系的关系1957年、小麦分蘖与叶片和次生根的同伸关系1959年、次生根不随分蘖两极分化和小麦幼穗发育3个两极分化过程与穗、粒数的关系等,证实了小麦初生根存活的时期与作用、小麦穗大粒多关键在于防止小穗小花退化、小麦叶痕形成与叶环的直接关系等,总结出小麦多级分蘖发生的基本条件、小麦冬季冻害与春季冻害的区别、小麦起身期的四人基本生育特点(1978年)和小麦根系发展与不同土壤的相应关系(1987年)等。
个人作品
他自1975年参与河南小麦高稳低协作攻关研究,担任副组长,先后完成《实现小麦高稳低的生产模式》、《河南小麦不同生态类型区划分及其生产技术规程》和河南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益五大技术系列研究》等重大研究课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部级特等、一等奖共6项。1992年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小麦根系对水分逆境的生态生理效应研究》,对小麦根系在水分逆境条件下的结构变化、活性氧代谢及生理活性研究已取得重大进展。他的研究成果,有的已编入全国农业院校通用教材,并被一些专业著作引用,有的已被国外农业专刊摘编。
目前攻关课题
目前,他正在协助进行国家重点攻关课题"全国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和"小麦大面积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的工作,并承担了《小麦根系生理与产量相应关系的研究》。他正以不同方式研究土壤条件与根系生理特性和地上部相应生长关系,逐步建立最佳地下环境和最佳的根系生态状态,以充分发挥最大的增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