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勒(人物)

时间:2024-02-15 00:41:23编辑:雅博君

缪勒(人物)的个人简介

缪勒(Hermann Joseph Muller, 1890-1967)(又译“穆勒”)美国遗传学家。缪勒祖籍德国(Muller),1890年12月21日生于美国纽约市,1967年4月5日卒于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1907年缪勒考入哥伦比亚大学,1910年毕业,获学士学位。在大学期间,曾认真阅读洛克(R·H·Lock)的《遗传、变异和进化》,并进修威尔逊讲授的染色体遗传学。大学毕业后在康内尔医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生理学系深造,1912年获硕士学位。同年,被摩尔根招为研究生,在摩尔根的实验室里攻读博士,1916年取得博士学位。

人物简介

当我们说突变是自发产生的时候,并不是说突变是无缘无故发生的,而是指未经人为干预而自然发生的。突变发生肯定有原因,只是原因不明,或者说我们没有去深究。有时是我们不感兴趣,有时甚至是没有必要去深究。然而,自发突变是一种频率很低的突变,仅靠自发突变无异于守株待兔。科学的发展不能等待大自然恩赐,科学研究需要新的突变,必须想办法使之容易得到,使研究工作的效率提高。在这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是缪勒(H·J·Muller)――摩尔根的学生、得力助手和传人。

1916-1918年受生物学家赫胥黎(J·Huxley)的邀请,到休斯敦水稻研究所讲学。1918-1920年缪勒回哥伦比亚大学继续从事遗传突变研究。1921-1932年,在得克萨斯大学任教并成为教授。1932年,缪勒曾去柏林,并遭法西斯当局逮捕,后经营救获释,应苏联遗传学家瓦维洛夫(N·I·Vavilov)之邀请去苏联。1933-1937年在列宁格勒和莫斯科科学院工作,曾卷入到与李森科争论的纠纷中,为此他离开了苏联,并参加了西班牙志愿军。1938年缪勒到了英国,在爱丁堡大学任教,直至1940年。其后便回到美国,先在阿默斯特学院任教,1945年转到印第安纳大学,直至去世。

学术成就

缪勒一生发表论文372篇,出版专著《单基因改变所致的变异》,并参与由摩尔根主编的《孟德尔遗传机制》的编写。缪勒是辐射遗传学的创始人,并因此而荣获1946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由他建立的检测突变的CIB方法至今仍是生物监测的手段之一。

1927年,缪勒在《科学》杂志发表了题为“基因的人工蜕变”的论文,首次证实X射线在诱发突变中的作用,搞清了诱变剂剂量与突变率的关系,为诱变育种奠定了理论基础。具体来说,缪勒解决了如下几个问题:

(1)用较高剂量的X射线处理精子,能诱发生殖细胞发生真正的基因突变。所谓真正的基因突变,是从两个角度表现出来的,一是具有物质性质的基因发生了变化,而不是像德弗里斯在月见草中发现的染色体畸变;二是变化了的基因能真实遗传,经过了4代或4代以上的稳定遗传,并且大多数表现出典型的孟德尔遗传方式。

(2)在用X射线处理果蝇的同时,再以数千个未经处理的果蝇作为对照。在同样的培养条件下,受高剂量X射线处理的果蝇之突变率比未受处理的果蝇之突变率高出约150倍。用X射线处理,在短时间内即得到了几百个突变体,经过几代培育已发现100个以上的突变基因。

(3)突变类型包括致死突变、半致死突变、非致死突变。致死突变又可分为隐性致死突变和显性致死突变。其中显性致死突变是大量的,可通过卵的计数和其对性比率的影响看出(显性致死造成卵期死亡),有不少诱发的可见突变,是在过去从未看到的基因座位上发生的,而其中有些突变的表型效应与以往看到的并不完全相似(如斑翅、无栉性等)。但大多数突变是过去已经发现过的,如白眼、小翅、带叉的刚毛等。这说明X射线诱发的变异大多数与自发突变中出现的基因突变完全相同,只是后者出现的频率要低得多。

(4)除基因突变外,X射线也能造成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次序重新排列,且这种情况占有很高的比例;还能造成较大片段的染色体畸变,如缺失、断裂、易位、倒位等。

(5)X射线处理并非是使该染色体上存在的全部基因物质都发生永久性的改变,常常只影响到其中一部分。受处理的基因复制产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子代基因,往往只有其中一个发生突变,似乎表现出某种滞后效应。

(6)X射线处理并未显著提高回复突变率。这说明诱变的发生也是随机的,诱变剂并不对已发生突变的基因青睐有加。

(7)用不同剂量的X射线,在生命周期的不同时刻和不同条件下处理果蝇,将得到不同的结果。缪勒的工作表明,在使用剂量的范围内,隐性致死因子并不直接随所吸收的X射线的能量而变化,而是更接近于随能量的平方根变化。

1945年,美国在日本长崎和广岛投下了尚处于初级研究阶段的核武器――原子弹。原子弹的巨大爆炸威力和大规模杀伤效应,给人们以非常深刻的印象。然而,原子弹的受害者仅仅是死伤吗?不死不伤的人难道一点也未受到影响吗?在此之前,人们与放射性物质打交道已有40余年,但对其生物学效应、特别是遗传学效应几乎一无所知。缪勒则在他的论文中明确指出:“现代X射线治疗常用的照射处理实践肯定不会造成永久性的不孕,这主要是站在一种纯粹理论性的概念上来防护的,这种理论概念为孕性恢复后产生的卵必定代表u2018未受损伤u2019的组织。……这个假设在这里被证明是错误的……。”缪勒由于1927年的工作而于1946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这标志着人类对诱变的认识已趋成熟。随后,“原子时代的遗传学”、“辐射遗传学”成为热点。其它物理或化学诱变剂逐一被发现及研究。为了维护人类健康,检测致畸、致癌、致突变环境因素的工作日益受到重视。

同名人物

1.缪勒(Friedrich Max Müller,1823―1900)英国语言学家。

出生在德国,也有人把他列为德国语言学家。1846年去英国。曾任牛津大学教授。翻译梵语和东方古典文献多种,重视未经加工的俗言、俚语在语言研究中的特殊价值。持自然主义语言观,把语言归为自然现象;区别语言学和语文学,认为前者属于自然科学,后者属于历史科学。著有《语言科学讲话》、《印欧语言比较语文学搞》、《语言和文学论丛》等。

2.缪勒,L. Leopold Müller (1908~1988) 奥地利地质力学、岩体力学和工程地质学家,奥地利地质力学学派创始人。

1908年1月9日生于奥地利萨尔茨堡城。1933年获维也纳大学工程地质博士学位。他担任过水电站及隧道工程施工的工人、工长、技师、工程师和总工程师职务。1946~1948年间,他创建了岩石力学与工程地质研究所。以后他曾先后担任萨尔茨堡地质与工程顾问工程局主任和萨尔茨堡国际岩石力学有限公司董事长,卡尔斯鲁厄大学教授、岩石力学研究所所长。

上一篇:米吉提·巴克

下一篇:罗伯特·胡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