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钟祚

时间:2024-02-11 19:41:45编辑:雅博君

陆钟祚的个人简介

陆钟祚,电子学家、教育家。中国高校中第一个电真空器件专业和电子学研究室的创建者。撰写了中国第一批微波电子学教材和专着。长期从事微波管的研究。在中国首先提出行波管和返波管小信号增益参数工作区域的理论和设计步骤。

生平简介

陆钟祚,1913年11月24日生于江苏省苏州市。其父陆彭年是一名职员,其母周鹤梅是家庭妇女。他少年时代随父到南京先后就读于东南大学附小和中央大学实验学校中学部。1934年考入中央大学电机系。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校迁往重庆。

1938年大学毕业后,到重庆国民政府(长沙)资源委员会中央无线电厂任技术员。1939年随该厂总工程师金贤藻赴昆明筹建分厂。1942年任该厂副工程师兼代理工务课长。当时日本已占领香港并对我封锁,陆钟祚研制并生产的3000瓦归航机和参与研制并生产的400瓦地―空对讲机均成功地用于中国空军的对日作战。1943年秋冬之际,陆钟祚通过考试,取得了资源委员会的留美名额。

1945年秋在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院深造。1946年夏获科学硕士学位,同年在加拿大马可尼公司和加拿大RCA公司工程师室作访问工程师。1947年底回国,在南京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辖下的中央无线电器材公司南京厂任研究室主任。1948年夏任中央大学电机系副教授,执教无线电技术、无线电设计、微波技术等课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陆钟祚任中央大学改名的南京大学电机系副教授。1952年院系调整后任南京工学院教授兼无线电系副系主任。1958年与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合作,在南京工学院设立高校第一个电子学研究室,任室主任。1959―1961年兼任江苏省科学院电真空研究所所长。1962年任南京工学院电子工程系主任,同年经高等教育部批准设立电子学研究室兼室主任。

1962年,中国电子学会成立,陆钟祚被推举为编辑委员会委员,第二届理事会理事,多届真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电子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科委科研成果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家科委电子技术科学专业学科组成员等职。1982年起任国务院第一、二届学位委员会委员,电子学和通信学科评审组成员,同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一批博士生培养导师。1985年起任东南大学(原南京工学院)电子工程系名誉主任和电子学研究所名誉所长。美国传记研究所1991年出版的国际名人录(第三版)记载了他的事绩。

1952年,陆钟祚参加中国民主同盟,1958年被推举为民主同盟江苏省第二届省委委员,1979年至1988年,先后被选为民盟中央候补委员,中央委员,1988年起被选为民主同盟中央参议委员会委员。

1956年,陆钟祚参加中国共产党,曾当选为江苏省第三、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职业成就

中国电真空器件专业的创始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打破国际上对中国的封锁,南京工学院根据原高教部关于院系调整规划,首先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电真空器件专业。陆钟祚担负起了此项建设重任。此时,他既要给学生讲课,又得为教师开设讲座;在此期间先后开设的课程,计有电工学,电磁场理论,无线电技术,电子线路,微波技术,微波管,微波管应用和毫米波技术等11门之多。为使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和为教师提供科学研究条件,他艰苦创业,亲自动手建立了可供教学和研究用的第一个微波技术实验室和第一个微波管实验室。由于成绩卓着,他作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参加1959年全国文教群英大会及国庆十周年观礼。同年,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考察团赴苏联考察无线电电子学。

在大学讲坛耕耘不歇的陆钟祚,已为中国先后培养了大批高质量的电子学和电子工程建设人才,其中博士、硕士生数十名,本科生数以千计.几乎遍及全国教学、科研、生产各岗位,为中国电子工业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们之中,有的已成为知名国内外的专家教授。

陆钟祚于50年代和60年代独立编撰的、切近国情的中国第一批电子学方面的教材和专着(共五种)都曾为革新当时的教学内容,乃至指导工程设计,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其中的《行波管》一书至今仍独步国内,无出其右。

在中国教育界、科技界享有盛誉的陆钟祚,1979年奉派赴法国巴黎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顾问会议,参与讨论地区性工程教育和大学后继续教育问题。1980年,他以高教部无线电电子学考察代表团副团长的身份,率团到美国的多家著名大学进行访问考察。

中国电子学研究的先驱者

在科学研究方面,陆钟祚为中国电子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贡献。自50年代起他参加中国科学院和电子工业部历次召开的科学研究规划会议。1961年,他参加了国家科委在广州召开的科学技术工作会议和随后的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工作。早在50年代就注意与工厂加强联系,在兼任南京电子管厂顾问期间,他既为技术人员开设微波电子学讲座,也指导微波管的生产制造。1977年经高等教育部批准在南京工学院建立起包括电真空器件等四个专业的电子学研究所。

1958年,他研制成功的热敏电阻,为国内解决了微波功率的测量问题,并小量投产供各界使用。1980年,该电子学研究所在他亲自策划和指导下,研制成了超宽频带行波管,并通过国家级鉴定,先后获得了电子工业部优秀成果奖,国防工办二等奖,省科技成果二等奖。1983年,他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参加电子管100周年国际学术会议,宣读了“纵向金属条加载螺旋线的滤波性质和其理论分析”一文,首次提出用等效电路法来分析和计算,并得到很好的结果;还宣读了“行波管小信号增益参数工作区域和设计新步骤”,这在国际上第一次用图形表示行波管增益的工作范围,从而可以按图索骥地进行工程设计。1989年,陆钟祚又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ITGu203289国际会议上发表了“返波管小信号增益参数工作区域和新的设计方案”一文。他的其它论文,还先后发表于1988和1989年举行的其它国际会议。以上论文均已辑入各会议论文集。

陆钟祚几十年来一贯从事微波、毫米波电子学的研究,发表了许多着作和论文。尤其对中、小功率行波管、返波管方面创造性地提出了行波管、返波管小信号增益参数工作区域的理论和设计步骤。可以按照工作区域图来确定工作点和动态工作曲线,可按图形确定参数,纠正了过去的设计上用估算工作参数盲目性和多次返复性。提出了全新的设计步骤,改进了国内外的设计方法。

培养人才

陆钟祚教授带研究生上课。只给学生几门课程的名称,要学生自找资料,自己学习,并要写出论文来。这是跟大学生截然不同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学生开始既感到不理解,又感到困难重重,怎么办呢?“只有靠勤奋”,陆先生总是这样教育学生。

在做陆钟祚研究生的四年中,几个学生几乎是天天一早啃着烧饼到研究室,直到深夜才回宿舍。就这样在宿舍、研究室、饭厅三者之间周期性地震荡着,从不记得有什么休息日和假期。只有在遇到问题而实在难以解决时,才去请教陆先生,陆钟祚总是精辟地解答问题,而且十分深刻。对交上去的论文作业,陆钟祚总是一字一句地改,甚至一个一个地纠正标点符号,使学生在这位严师面前不敢马虎学业。陆先生对研究生的培养方法,以及他认真严肃的教学态度,为以后的研究生培养奠定了基础。学生不仅从他那儿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从事科学研究的方法,以及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应该具备的素质。

陆钟祚在教学中对要求十分严格,不仅要求认真学习理论,而且要求亲自去做实验,完成严格的工程训练。我做的是微波电子管方面的课题,要做实验,不仅要自己去跑材料,安装测试设备,自制仪器,而且先得把管子做出来。在当时学校的条件下,要制作先进的行波管谈何容易,学生感到太难了,去找陆老师,他又谆谆教导说:“最先进的、探索性的成果,大都是在自己制作的设备上首先做出来的。最早的波导管不是用先进的电弧焊和精密钳工加工的,而是研制者用锤子,利用白铁皮敲出来的,研究工作者要知难而进,要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就这样,学生在研究生的四年中,不仅完成了理论学习任务,还完成了行波管制作、测试和整机安装任务。我的论文“变频行波管”的研究是在陆先生的指导下完成的,在大讯号分析中发展了当时国际上已有的理论方法,装出整机参加了1966年首届高校成果展览会。

陆钟祚五十年如一日,一心扑在人民教育事业上,他思维敏捷,处世稳健,诲人不倦,育人爱才,待人坦诚,民主公开,严以律己,坚韧勤奋。他虽不善辞令,但直言不讳,求实尚实。是一位为中国电子工业和电子高教事业贡献了全部智慧与心力、桃李中外、业绩卓著的前辈。

个人简历

1913年11月24日生于江苏省苏州市。

1934―1938年中央大学电机系,获工学士学位。

1938―1939年任重庆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中央无线电厂技术员。

1939―1945年任重庆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中央无线电厂昆明分厂副工程师兼代理工务课长。

1945―1946年美国密歇根(Michigan)大学研究院,获科学硕士学位。

1946―1947年加拿大马可尼公司和加拿大RCA公司访问工程师。

1947―1948年任南京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中央无线电器材公司南京厂研究室主任。

1948―1949年任中央大学电机系副教授。

1949―1952年任南京大学电机系副教授。

1952―1962年任南京工学院教授,兼无线电系副主任。

1962―1985年任南京工学院教授,兼电子工程系主任,电子学研究所所长。

1985任东南大学教授,电子工程系名誉主任,电子学研究所名誉所长。

主要论着

1陆钟祚.实用无线电天线.上海:上海科学出版公司,1950.

2陆钟祚.超高频技术.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58.

3陆钟祚.超高频电子管.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58.

4陆钟祚.超高频电子管(修订本).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61.

5陆钟祚.行波管.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2.

6LuZhong-Zuo.TheFilterPropertiesandtheTheoreticalAnalysesoftheAxialConductorLoadedHelix.NTG-Fachberichte85,pp.17~21.

7LuZhong-Zuo.AnewProcedureoftheDesignofTWT.NTG-Fach-berichte85,pp.56~60.

8陆钟祚等.行波管、O型返波管综合增益参数工作区域图.东南大学学报.1992,22(3):50―53.

上一篇:马时现

下一篇:陆悦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