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卜藏多尔济

时间:2024-02-10 13:27:50编辑:雅博君

罗卜藏多尔济的个人简介

罗卜藏多尔济,阿拉善旗第三代旗王,出生于1734年(雍正十二年),谥号博格达诺颜(圣佛之意)。罗卜藏多尔济担任阿拉善旗札萨克达44年之久,一生军功显赫,政绩卓著,封爵最高,对阿拉善旗历史发展的进程影响深远。阿拉善旗王室姻亲皆以罗王为荣,取其名首音改称“罗”姓。

幼年即位临危受命

阿拉善旗第二代旗王阿宝生子四人,长子衮布于乾隆二年先父早逝,两年之后阿宝又卒,按清朝世袭罔替制度,次子罗布藏多尔济成为合法继承人,于1739年(乾隆四年)承袭扎萨克多罗贝勒职。即位之初因年幼,客居北京,不能理政,由阿拉善旗协理章京索诺木达喜辅政。10多年的京居生活,罗布藏多尔济受到了良好的宫廷教育,成长为一个文武兼备的贵族青年。清廷为羁縻蒙古贵族,采取“北不断亲”政策,1750年(乾隆十五年),罗布藏多尔济在北京完婚,娶清朝皇室格格娥掌郡主为妻,诏封多罗贝勒、多罗额驸。

十八世纪中期,在中国历史上为多事之秋。卫拉特蒙古准葛尔部达瓦齐汗,为争夺草场,扩充政治势力,发动兼并邻部的战争。1753年,达瓦齐洗劫了住牧额尔齐斯河到斋桑湖一带的杜尔伯特部,次年打败辉特部首领阿睦尔撒纳,阿睦尔撒纳和杜尔伯特部三车凌款附清廷。1755年,罗布藏多尔济临危受命,从京城回到阿拉善旗,亲理旗政。罗王回旗执政,是清廷稳定西套局势,并利用西套和硕特力量平定达瓦齐内乱的重大举措。

维护统一

1755年春季,清廷兵分两路进军伊犁,平息达瓦齐内乱。由于达瓦齐昏庸残暴,东抢西夺,在卫拉特各部不得人心,很快兵败被俘。但是参加平乱的阿睦尔撒纳借机扩充本部势力,要挟清廷,一心想做卫拉特蒙古四部总台吉。阿睦尔撒纳在称霸四卫拉特的野心败露之后,公然于1755年8月―1756年间,在新疆塔尔巴哈台和伊犁起兵,与清廷抗衡。1756年2月,清廷兵分两路平息战乱,阿拉善旗参战。罗布藏多尔济令阿拉善旗二等台吉达瓦车凌带兵参战,在新疆博罗齐遭遇伏击,阿拉善兵将奋勇作战,达瓦车凌战死。乾隆皇帝下诏优恤,祭嗣昭忠祠,纪念战功。

屡建战功

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腊月十三日,罗王亲自率领阿拉善旗章京、梅林、排生达、佐领、骁骑校、兵丁差役1000余人,从阿拉善旗西南营盘水、三眼井进军巴里坤参战。阿拉善旗参战部队入疆后,分兵两路追剿叛军。当时,叛军从博尔塔拉向阿卜特克逃窜。阿拉善官兵到达塔尔巴哈台后,在险要之处伏击辉特部首领巴雅尔,巴雅尔逃脱。罗王带兵紧追6天,在爱唐苏地方遭遇哈萨克部阻击。罗王身先士卒,阿拉善将士奋勇进击,哈萨克部众不能抵挡,乞降归附,巴雅尔被擒。另一部阿拉善官兵在清将富德带领下,追击阿睦尔撒纳到达哈尔宾梁、波罗推古等处,至俄罗斯边境。阿睦尔撒纳兵败叛国,投靠沙皇俄国,客死他乡。罗布藏多尔济及其阿拉善官兵在平息阿睦尔撒纳内乱中,出生入死,屡建战功,因功晋爵多罗郡王,授参赞大臣。

1758年(乾隆二十三年),哈萨克部落西拉尔、布库察罕继阿睦尔撒纳之后,又一次发动内乱,罗王奉命带兵从军平乱。在新疆落霍斯战斗中,与哈萨克人争夺山岗 ,奋勇冲锋,擒获布库察罕之兄阿都齐,进兵哈鲁勒托罗海。这时,布库察罕从库克乌苏向哈萨克驻地逃窜。清定边将军兆惠檄令罗王等屯兵阿勒、坦额默勒,在库陇葵岭歼灭喀喇沁宰桑恩克图的部众,活捉恩克图,哈萨克部众惧献布库察罕。跟随副都统图伦追击哈萨克西拉尔的阿拉善官兵风餐露宿,历尽艰险,途经卜萨克、马纳寺、萨尔七图、伊犁、鲁库鲁克、哈拉莫、安济海等地,撤回巴里坤。

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新疆天山南路维吾尔贵族上层大和卓木(博罗尼都)、小和卓木(霍集占)借新疆动乱之机,亦发动反清内乱。阿拉善出征将士继续赴南疆平息战乱,1758年渡喀拉乌苏河,在叶尔奇木击溃和卓木的军队。同年正月,阿拉善官兵在富德节制下,参与呼尔满战役,这次战役非常激烈,清军远行力乏,仍然顽强战斗,双方激战四夜五昼,清军杀敌1000余人,大和卓木中弹身亡,清军获得决定性胜利。

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清军平定叶尔羌、喀什葛尔等地,小和卓木逃入巴克达山内,被部将捉杀,尸体送还清廷。至此,新疆天山南北战乱平息,清朝完全控制了新疆地区。阿拉善旗辅国公衮楚克,系和罗理之孙,带兵参战,作战甚力,因功晋爵镇国公。骁骑校唐五塔、委署官喀济克尔以及数十名兵丁,都获得不同等级的奖赏。

1759年,罗王大力支持清军作战,贡纳骆驼200峰、羊5000只,以备军需。

平息新疆内乱历时四年,结束了天山南北地区的动荡局面,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和平与统一。以罗王为首的阿拉善官兵,历尽艰难险阻,作战百次之多,英勇战斗,不怕牺牲,为捍卫祖国统一,打击离心势力,作出了杰出的贡献。阿拉善官兵骁雄善战,屡为军锋,清廷对作战有功的阿拉善官兵恩宠尤渥,参战的31名台吉、官员俱赏孔雀翎顶戴,巴图鲁(英雄侍卫)名号;有功的士兵分赏一、二、三等功牌。为激励士气表彰功绩,乾隆在北京紫光阁设宴款待平疆有功将士。1765年(乾隆三十年),罗布藏多尔济多罗郡王因平疆战功而晋爵和硕亲王,赏元狐裘及黄辔,荣获清廷的最高封爵。1782年,乾隆又下诏,将罗王的“和硕亲王”爵位定为世代承袭,并兼管额济纳旧土尔扈特旗务,享受了清朝对外藩蒙古王公的最高封赐和荣誉。

开采矿产

阿拉善旗地域辽阔,总面积16万平方公里以上,居内蒙古地区旗域面积之首。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尤以湖盐储量为最。境内食盐从西汉时开始开采。清初,阿拉善旗各大盐池由当地蒙民自行采运,就近换取粮食和日用品,无定额课税。1736年(乾隆元年),山西巡抚石麟议准蒙盐入口行销,从此阿拉善旗湖盐合法贩入内地。

乾隆时期,我国社会经济长足发展,成为清朝的鼎盛时期。由于国家的空前统一,内地经济的繁荣,推动了边疆地区经济的巨大发展。罗布藏多尔济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开河渠、修堤堰,开采矿产,发展经济。在罗王的努力下,1760年(乾隆二十五年)十月初七,理藩院来文内开准户部咨称:阿拉善盐系蒙古民人自运,售往包头、磴口、归化,转运内地价值平减。阿拉善盐每年运盐1100万斤,售价制钱每斤2文,全年计收盐款2200万文。1780 年(乾隆四十五年),因为蒙盐畅销内地,侵越潞盐销岸,开始禁运销售。1782年,山西巡抚和罗王在托克托城会面,为解决蒙民生计,议开盐禁,允许边民纳税贩卖。阿拉善盐的开采和运销首先解决了蒙民的生计,也增加了旗府的财政收入。

增加财赋

1772年(乾隆三十七年),因甘肃民人私挖阿拉善旗敖伦布拉格苏木哈布图哈拉山金矿,第二年,阿拉善亲王罗布藏多尔济委派协理章京,协同清廷委派的地方官办理采矿事宜。1773―1776年,由陕甘总督督办、阿拉善亲王会办、新疆经费局出资,招商经营,雇用甘肃等地民夫,开采敖伦布拉格哈布图哈拉山、笋布尔苏木哈拉沙尔扎的则格特木敦和可可胡业图三个矿点。每年农历三月初一开采,秋季九月十五停采,年雇用民夫2000―800人之间。三年累计开采金砂2146两,阿拉善旗王府按1/3比例分成,得金砂805两,剩余部分支付开采经费外,全部上缴清廷国库。按每市斤16两计算,805两折合25公斤黄金,是阿拉善王府一笔不小的收入。之后,由于金苗渐弱不敷开采,民夫劳动条件恶劣,发生集体逃亡事件,金矿禁采。1782年,甘肃镇番、永昌县居民800多人私自进入阿拉善旗境内采金,旗府按清律制止了私挖金矿之风。

设立军队

罗王执政时,为了巩固统治地位,维持地方治安,建立了阿拉善亲王兵马队。亲王兵马队在定远营设总兵营,大部分兵员驻守全旗各防卡,战则集中行动,平时维持社会治安。罗王在政治军事上加强统治地位的同时,将黄教作为柔服蒙古旗民的工具,加以提倡和保护。他在位期间,阿拉善旗的黄教寺庙纷纷落成。1739年(乾隆四年)至1779年(乾隆四十四年)40年间,是阿拉善旗黄教发展兴盛时期,承庆寺、延福寺、昭华寺、巴丹吉林庙、沙日嘎庙、贵希庙、艾尔布盖庙等8座寺庙相继建成。清代至民国时期阿拉善旗建有主要寺庙21座,8座是在罗王时代建成的,占全部寺庙的40%。另外,罗王对伊斯兰教也不排斥。

广建寺庙

罗王扶持和发展宗教,目的是为了加强统治地位,当宗教势力的发展威胁到王公统治利益时,罗王也毫不手软,坚决镇压。广宗寺第一代喇嘛坦阿旺伦珠达吉在西藏学经归来之后,想在阿拉善旗建立政教合一局面,被罗王发觉,下令将其从南寺逮捕,囚入死牢,1780年将其迫害至死。

众多喇嘛寺庙的建立和发展,造成大批蒙古族青壮年牧民脱离生产,使社会劳动力造成极大的浪费。

举办盛会

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罗布藏多尔济为庆贺晋封和硕亲王,在定远营举办全旗首届乌日斯英耐尔盛会。乌日斯英耐尔,汉语意即王爷将仁爱和恩典赐给旗民的盛会。大会盛况空前,清廷大臣、公主亲眷、台吉贵族、寺庙活佛、各旗代表、全旗各苏木巴嘎民众及前来观光和经商宾客共一万多人参加。乌日斯会场格外壮观,场内彩旗飘扬,鼓乐喧天,万头攒动,群情激昂,热闹非凡。罗王在阿拉善旗首开乌日斯盛会先河,之后世代传承,新中国成立后演变为“那达慕”大会。

发展贸易

罗王执政的40多年里,处于对外经济交往的需要,阿拉善旗与临近的宁夏、甘肃、内外蒙古的易货贸易和民间来往日益频繁,定远营成为内蒙古西部地区连接外蒙古和新疆的贸易交通要地。据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公文记载:张家口、归化等地民人,可以免去绕道外蒙古之苦,由伊克昭盟鄂托克旗和阿拉善札萨克旗发给印票,商队从定远营行走出口,途经额济纳旗,沿路(丝绸北道)西行,直达新疆巴里坤、乌鲁木齐和伊犁等地,北行可达外蒙古等地。经贸交流促进了草原集镇的发展,定远营城商号增多,资本扩大,手工业作坊也具相当规模,坐落在定远营城内的祥泰隆发展成为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商号和钱庄之一。从明代已出现的农业也有了进一步发展。

赐第京师

1768年,乾隆皇帝将阿宝时代修建的原阿拉善王府,钦赐罗王世代居住,是为“阿拉善亲王府”。阿拉善亲王府位于北京地安门外什刹海后海南岸附近毡子胡同七号,经过历代的修建,形成了相当的建筑规模,在北京小有名气。在清代、民国时期,阿拉善亲王府实际上是驻京的办事机构,亲王、家眷以及进京办事官员经常下榻于此。

荣耀一生

罗布藏多尔济6岁继位,21岁亲理旗政,戎马半生,1781年,在平息陕甘循化撒拉族民众起义时即已染病,1783年(乾隆四十八年)农历七月,罗布藏多尔济因病在定远营去世,享年虚50岁。当日旗王府即将哀讯上报宁夏道和清廷,乾隆皇帝亲自处理罗王丧葬事宜,并在御制公文中对罗王作了较高评价:(罗布藏多尔济亲王)多年为朝廷效力,并在军队效力,现在突然去世,(朕)非常惋惜,感到十分悲痛。按清朝律例,特派御前行走、乾清门侍卫福尔金格前往阿拉善旗定远营致祭,并赏给丧葬费1000两白银。

罗王虽然壮年早逝,但是一生却尽享了封建帝王给予的高官厚禄和荣华富贵,作为一名封建王公制度的维护者,在以军功和联姻获得清王朝最高爵位的同时,客观上维护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完整,推动了阿拉善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进步和发展。

上一篇:路扬

下一篇:穆拉利·迪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