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立肯

时间:2024-02-10 09:31:49编辑:雅博君

米立肯的个人简介

米立肯(Millidan,Robert Anderews)美国物理学家。1868年3月22日生于伊利诺斯州莫里森;1953年12月19日卒于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

简介

姓名:米立肯 Millidan,Robert Anderews

国家或者地区:美国

学科:物理学家

2人物生平

米立肯于1891年毕业于奥柏林学院,他在该学院主修希腊语,对物理学仅略感兴趣。然而,在毕业以后改变了志向。他在中学教了几年物理(由于缺乏科班出身的合格教员),便决定攻读物理学硕士学位,从此深深地受上了这门学科。后来,在浦品等人的指导下,他于1895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成为哥伦比亚大学造就出来的第一名物理学博士。(美国迟至那个时期才开始发展科学教育。)他以博士身份赴德国工作,归国之后于1910年被芝加哥大学聘请为教授,在该校同迈克耳孙合作。 1906年,米立肯开始进行他的那项最著名的研究工作,即测定单一电子上的电荷大小。为此,他对带有微量电荷的小水滴在重力的影响下克服置于上方的一块充电平板的吸引穿过空气下落的路径进行了研究1911年,他又改用油滴以避免蒸发引起的影响。米立肯用X射线不时地向油滴照射,这样,小油滴上的电量就会因电离而增加,增加的离子使充电板的效应突然加强,于是小油滴的下落速度减慢,甚至可能会转而向上运动。米立肯认为,运动速率的最小变化应归因于只添加了一个单一电子的电荷。米立肯通过使油滴在增加离子前后所受的向上的静电吸引和重力的向下吸引平衡的方法,计算出单一电子上的电荷。他还证明了,电荷量只能是单一电子电荷的整倍数。电荷的粒子性这一点,最先是在一百年前由法拉第提出,如今得到了决定性的证明。这个很了不起的(一经解释之后,又是惊人简单的)实验,为米立肯赢得了1923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之所以获奖,还因为他为验证爱因斯坦从理论上推导出来的关于光电效应的方程进行了细致的实验工作。他还利用这项工作算出普朗克常数的值,所以结果与普朗克本人给出的计算值很接近。 1921年,米立肯转到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在那里一直工作到退休。他在该校对V.F.赫斯曾探测到的据信是起源于外层空间的辐射感到兴趣。1925年,米立肯把这种辐射命名为“宇宙射线”,这个名称一直沿用到现在。米立肯分别用安装在飞机和气球上与沉入湖底的仪器对上层大气中和地面下的辐射强度作了测定。米立肯的学生安德森继续了这项工作,并获得了重要结果。多年来,米立肯一直主张宇宙射线是一种类似于γ射线的电磁辐射,只是能量更高些。他并且认为,宇宙射线发源于宇宙的边缘,在那里,物质正在不断地被创造出来,而宇宙射线则是物质“出生时的啼哭”。米立肯是为数不多的极力想使宗教和科学达到调和的科学家之一。他是一位公理会教长的儿子,他本人笃信宗教。物质仍在不断地被创造出来的图景,在他看来是具有宗教意义的(他曾说过,“创世主仍在工作”),所以他坚信不移地持有这种想法,甚至当康普顿和其他一些人已相当彻底地证明了宇宙射线的粒子性,并肯定其中大部分是极高能的质子时,他也不放弃他的想法。

上一篇:马欣乐

下一篇:闵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