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杰华

时间:2024-02-08 03:55:31编辑:雅博君

陆杰华的个人简介

陆杰华,九三学社社员,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副主委,九三学社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人物履历

1977年8月至1980年8月,辽宁省昌图县满井公社双力大队,下乡务农。

1980年9月至1984年7月,辽宁大学经济系工业经济专业,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

1984年8月至1988年4月,辽宁大学人口研究所,助教。

1986年1月至1987年5月,美国南加州大学社会学系实用人口学专业,获得社会学硕士学位。

1988年5月至1993年7月,辽宁大学人口研究所,助研、所长助理。

1993年8月至1994年8月,辽宁大学人口研究所,副研究员、所长助理。

1994年9月至1997年6月,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人口经济学专业,获得法学博士学位。

1997年7月至2000年8月,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副教授,兼任《市场与人口分析》杂志执行主编。

2000年8月至2006年9月,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6年9月,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任免信息

2017年6月30日,九三学社北京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陆杰华当选为副主委。

2017年12月当选为九三学社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主要兼职

中国老年学会老龄产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学会养老与照护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人口学人口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民政部全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资源科学》杂志编委,北京市人口学会常务理事,全国老龄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学会常务理事。

主要论文

陆杰华、 肖周燕:新时期民族地区人口迁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人口和计划生育》,2007年第9期。

陆杰华、杜鹏、杨文庄:新时期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难点的调查与思考,《人口研究》,2007年5期。

陆杰华、吕智浩:北京市社区为老服务的现状、问题和政策建议,《北京观察》,2007年5期。

陆杰华、尹德挺:北京“十一五”人口规划目标面临的挑战及政策思路,《新视野》,2007年1期。

陆杰华:新时期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面临的突出问题及政策建议,《理论视野》,2007年9期。

尹德挺、陆杰华:中国高龄老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个体因素和区域因素分析--HLM模型在老年健康领域中的应用,《人口研究》,2007年2期。

陆杰华、吕萍:影响农村地区男孩偏好因素的实证分析,《人口与计划生育前沿问题论坛(一)》,中国人口出版社,2006年

陆杰华、史晶、傅可:搭建学科发展的平台,推动人口期刊的繁荣,《市场与人口分析》,2006年4期。

陆杰华、王烨:人口要素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现状与趋势分析,《人口与经济》,2006年第3期。

陆杰华:“关于我国老龄事业发展u2018十一五u2019规划的理论思考”,《中国老龄》,2006年1期。

陆杰华等:新时期北京市流动人口管理面临的挑战及改革思路研究,《人口与发展DD首都人口与发展论坛文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

任强、陆杰华:北京市未来流动人口发展趋势及调控思路,《人口研究》,2006年4期。

杨道兵、陆杰华:“我国劳动力老化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分析”,《人口学刊》,2006年1期。

赵俭、陆杰华:农村剩余劳动力进一步转移的路径选择分析,《经济问题》,2006年8期。

Lu Jiehua, Wang Hongbo, and Pan Yi. Determints affecting longevity at county level in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Vol. 1, 2005。

陆杰华、肖周燕、王烨:“2005:中国人口学研究的回顾与评述”,《市场与人口分析》,2006年1期。

陆杰华、肖周燕:“人口与经济”,中国人口出版社,2005年。

陆杰华:“超低生育率现象:现实、判断与应对”,《市场与人口分析》,2005年4期

陆杰华:“应对六大挑战,实现六大转变”,《人口与计划生育》,2005年11期。

陆杰华:“重视人口安全研究,积极化解人口风险”,《人口研究》,2005年2期。

陆杰华等:“关于构建新时期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和服务新机制的设想”,《人口与计划生育》,2005年4期。

陆杰华等:“结构方程模型在妇女生育行为研究中的应用:以深圳市为例”,《人口与经济》,2005年2期。

尹德挺、陆杰华:“影响流动人口流动间隔的社会经济因素分析:以深圳为例”,《南方人口》,2005年1期。

张金辉、陆杰华:“城市流动人口的生育健康状况调查”,《中国生殖健康杂志》,2005年2期。

陆杰华、汪洪波、潘漪:中国县(区)人口长寿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人口与经济》,2004年5期。

陆杰华、肖周燕、王烨:“2004:中国人口学研究的回顾与评述”,《市场与人口分析》,2005年1期。

陆杰华等:“人口增长和消费模式对海洋渔业资源影响的实证分析--以舟山为例”,《人口学刊》,2004年5期。

潘漪、陆杰华:“农村土地养老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国人口科学》,2004年增刊。

《老龄工作干部读本》,作者之一,2003年,华龄出版社。

陆杰华、王广州 、李建新 、蔡文媚 、蒋耒文 、倪海儿:人口增长与消费模式变化对我国海洋渔业生产影响的实证研究,《人口与经济》,2003年第三期。

倪海儿、陆杰华:舟山渔场主要渔业资源的利用现状,《应用生态研究》,2003年第三期。

《跨世纪的中国民政事业:中国老龄事业卷》,作者之一,2002年,中国社会出版社。

陆杰华:我国老龄产业研究评述及展望,《北京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Lu Jiehua and Huang Cheng: Market Potential of Reproductive Health in Rural China, China Population Today, Vol. 2, 2001。

Zhao Shidong, Lu Jiehua, Bai Wanqi, Zeng Yi, Liu Guiping, Jiang Leiwen, etc. Population, Consumption, and Land Use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Guangdong province, in Wolmen Population Growth, Consumption, and Land Use. National Academy Press, 2001.

陆杰华、王广州、李建新、蔡文媚:人口与市场因素对海洋水产品消费影响的仿真发分析,《人口研究》,2001年第4期。

陆杰华: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现状的定量评估分析,《社会科学辑刊》,2001年第2期。

陆杰华:完善社会控制机制,建设社会主义生育文化,《市场与人口分析》,2001年第3期:

陆杰华:新型生育文化制度,见潘贵玉主编《中华生育文化导论》,中国人口出版社,2001年。

于学军、陆杰华、刘鸿雁:计划生育综合改革探讨,《人口与计划生育》,2001年第4期。

顾鉴塘、林玳玳、陆杰华等: 中国为老服务产业政策研究,见《21世纪上半叶中国老龄问题对策研究》,华龄出版社,2000年6月。

陆杰华、陈谊、陈功等:关于发展老年卫生健康服务领域的若干思考,《南方人口》,2000年第4期。

陆杰华、雷邦君:城市计划生育楼院长管理初探,《人口与计划生育》,2000年第5期。

陆杰华、彭琰:中国低生育水平的经济学后果研究,《经济问题》,2000年第9期。

陆杰华、王广州、彭琰:我国省际投资水平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实证分析,《西北人口》,2000年第4期。

陆杰华、王广州: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变化对海洋资源影响的研究,《人口研究》,2000年第3期。

陆杰华、于学军:稳定低生育水平 迎接西部大开发,《市场与人口分析》,2000年第4期。

陆杰华: 贫困地区个体职业教育及决定因素的实证分析,《社会科学辑刊》,2000年第3期。

陆杰华: 人力资源开发:未来农村反贫困的战略选择,《农业经济》,2000年第4期。

陆杰华:关于我国老年产业发展现状、设想与前景的理论思考, 《人口与经济》,2000年第4期。

陆杰华:人口经济理论研究,见于学军等人主编的《中国人口发展评论:回顾与展望》,2000年,人民出版社。

陆杰华:转型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面临的新问题及改革思路初探,《市场与人口分析》,2000年第1期。

王广州、童玉芬、陆杰华: 北京未来人口滞留时间的研究,《人口与经济》,2000年第1期。

尤丹珍、陆杰华: 1999年:中国人口学研究回顾与评述,《北京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

于学军、陆杰华等: 中国西部大开发---人口与计划生育要先行,《人口与计划生育》,2000年第2期。

《人力资源开发与缓解贫困》,独立作者,1999年,中国人口出版社。

陆杰华、楚军红、朱海燕:我国城市购买力水平评估与营销意义,《辽宁大学学报》,1999年第四期。

陆杰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经济问题研究回顾与评述,《人口与经济》,1999年第6期。

陆杰华:关于生殖健康产业的两点思考,《市场与人口分析》,1999年第2期。

陆杰华:论村级基层计划生育科学管理的基本要素,见张纯元、李宏规主编的《光明之路》. 中国人口出版社,1999年。

陆杰华:论建立新规范体系与提高人的素质,见《人的素质(1999)论文集》,法鼓人文社会科学院发行。

陆杰华:农村地区优生优育服务市场的潜力研究,《人口研究》,1999年第1期。

陆杰华:贫困地区人口健康存量与减缓贫困的实证研究,《西北人口》,1999年第4期。

陆杰华:贫困地区人口流动现状与比较利益的实证分析,《人口研究》,1999年增刊。

陆杰华:在扶贫中开发人力资源,《中国改革》,1999年第8期。

陆杰华:中国中西部地区计划生育科学管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综述,《中国计划生育年鉴》,1999年。

乔晓春、陈功、刘贵平、陆杰华等:老龄化的中国,《人口研究》增刊,1999年。

陆杰华: 反贫困的关键是加强教育的投入,《China Daily》理论版,1998年7月14日。

顾鉴塘、陆杰华: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实用人口学的应用,《人口研究》, 1998年第2期。

陆杰华:贫困地区农民教育水平的经济收益分析,《人口与经济》,1998年第3期。

陆杰华:贫困地区人力资源开发与消除贫困研究,《人口研究》,1998年第1期。

吴忠、陆杰华:消费群体特征与产品策略确定,《市场与人口分析》,1998年第4期。

《市场人口学》,合著,1996年,北京大学出版社。

陆杰华、黄险峰:通向富裕之路的钥匙,见张纯元主编《消除贫困的人口对策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

陆杰华、张风雨:贫困地区劳动力的素质与经济增长,《辽宁大学学报》,1996年第2期。

陆杰华:论农村社区发展与农民生育观现代化,《西北人口》,1996年第1期。

陆杰华:中国省际人口、购买力和市场需求分析,《中国人口科学》,1996年第3期。

张纯元、陆杰华:两种生产理论对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启迪,《人口研究》1996年第4期。

张纯元、陆杰华:浅谈人口学在市场细分中的作用,《市场与人口分析》,1996年第1期。

陆杰华、鲍思顿、默道科:制约贫困地区农民生育意愿的社会经济因素分析, 《人口与经济》, 1995年第6期。

Zhao Shidong, Zeng Yi, Zhang Hongqi, Lu Jiehua, Liang Ziwu, Jiang Leiwen, etc. Links among Population, Consumption, and Land Use in the Jitai Basin Region, Jiangxi Province, in Wolmen Population Growth, Consumption, and Land Use. National Academy Press, 20

研究课题

“北京市外来人口规模控制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公安部),课题第二负责人。

“村民自治新形式下基层计划生育民主管理机制研究”(国家社科基金)。

“关于将提高人口素质作为解决未来我国人口与发展问题的主要战略措施之一的综合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

“广东省流动人口现状、特点、趋势以及应对政策”,(广东省人口计生委)。

“老年人口健康照料需求市场政策导向分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负责人。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对策研究”,(深圳市人口计生局)。

“农村计划生育纯女户利益导向机制研究”,(国家人口计生委)。

“人口增长、消费与海洋资源”(美国MacArthur基金),课题第一负责人。

“社会主义生育文化研究”(国家计生委)。

“深圳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深圳市人口计生局)。

“首都流动人口地区分布特征研究“,(北京市人口计生委)。

“首都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面临的挑战以及改革思路研究”,(北京市人口计生委)。

“中国城市购买力水平比较研究”( 国家教委人文社科基金)。

“中国舟山地区人口增长、消费对其海洋渔业资源的影响研究”(美国MacArthur 基金),与美国华盛顿大学海洋事务学院合作,北京大学为第一主持单位,课题第一负责人。

“珠海“十一五”人口规模以及相关人口政策研究”,(珠海市发改委)。

获奖情况

2006年:“人口、消费、技术模式变化对我国海洋渔业生产影响的实证研究”获得国家人口和计划生委员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2004年:“人口、消费、技术模式变化对我国海洋渔业生产影响的实证研究”获得北京大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2年:“人口与市场因素对海洋渔业消费品影响的仿真分析”获得北京大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2年:“人力资源开发与缓解贫困”获得国家计生委优秀论文二等奖。

2001年:获得北京市社会科学“百人工程”称号。

1999年,获得北京大学“安泰”奖教奖。

1998年:参著的《市场人口学》一书获得省部级一等奖。

1998年:参著的《消除贫困的人口对策研究》获得省部级一等奖。

1994年:与于学军合作的《我国工商人口学的兴起与发展前景》一文获得中国人口学会优秀论文奖。

1992年:《辽宁未来劳动力资源开发的若干设想》一文获得辽宁省科协优秀论文二等奖。

上一篇:陆以骞

下一篇:罗尚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