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紫笙

时间:2024-02-05 21:05:33编辑:雅博君

马紫笙的个人简介

马紫笙,原名马之澍。是中国知识分子在党的领导下走向光明之路的典范,他的革命精神与战斗诗篇将永远激励着人们前进!

简历

1884年生于河北省南宫县原董家庙乡马家庄的一个地主家庭,他曾说,“很早以前,我家里是个像样的财主”,同时也是远近闻名的书香门第。因为他父亲马颂焦是个读书人,所以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马紫笙兄弟四人及其子女都因为受到良好的教育,颇有建树,在南宫,甚至在全国都有一定影响。大哥马之贞之子马纪济(字少禹)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师刘珍年的参谋长,纪济之女马秋芸解放后曾任江西日报社副总编辑;马紫笙排行第二,其长子马纪同是南宫第一代西医,先后在南宫和天津行医;次子马纪节,共产党员,1943年病逝。三弟之长子马纪壮曾任蒋介石卫队长、国民党海军司令、国民党中常委;次子马纪友曾任国民党海军陆战队副司令;三子马纪红(字家骏),共产党员,曾任职中央调查部、驻英代办;四子马纪夫(又名憨夫),曾任天津市公安局长、南开区党委书记。

主要事迹

马紫笙自幼聪颖好学,村塾修业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宫县中学堂,后又先后考入保定直隶大学和北京大学深造。其间,他花大力气阅读了不少古今中外名著。他特别崇拜鲁迅,他的文章多具有革命色彩和鲁迅风格。

1917年,马紫笙于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毕业后,应聘到南宫县立中学任教,先后教授过国文、英语和数学。他以课堂为阵地,宣传新思想,介绍十月革命对世界劳工群众觉醒的影响。当时,他除注重知识传授外,还讲授时政杂文,并以李大钊、陈独秀、鲁迅、郭沫若和苏联进步文学为范本作为补充教材,向学生进行讲授,向学生灌输革命思想。他还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为指导,创作了不少干预时政的诗歌、小说和杂文。发表于北平、上海等地出版的文艺刊物上,其创作的小说《卷烟犯》就刊载于《光明》文学杂志上。

1928年,他应学生刘珍年的邀请到山东烟台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三师任秘书长。当时,刘珍年部盘踞山东烟台及胶东十多个县。因刘之胞弟刘锡九系中共地下党员,任刘部政治处处长,1928年至1930年前后,平、津等地的一些知识分子、进步学生纷纷来到刘的部队。李菁玉、王笑竹等二十多名地下党员在其部队工作。刘珍年为掌牢军政大权,将其乡亲拉于部下任中上层军官。刘部还创有芝罘陆军军官学校,培训军队干部。马紫笙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走向刘部的。

1931年,马紫笙离开刘珍年部队返回乡里,有一段时间在本村小学任教。中共党员李菁玉以书贩身份为掩护进行革命活动,经常深入到各个学校。一次,李来到马紫笙任教的学校,晚饭吃的是小米稀饭、红高粱窝窝头。马很内疚地说:“对不起,粗茶淡饭,不足敬客,令人惭愧!”李说:“君子谋道不谋食。”这句话的“道”,当然就是指马克思主义真理了。一句话把两个人的心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他们在一起畅谈,交流对时局的看法,讲一些抗日救国反对军阀统治的话题。

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魔爪伸向河北。次年,国民党邵鸿基的部队逃亡到马紫笙的故乡,邵盘踞南宫,自称专员。马紫笙经常在群众中揭露这支队伍的腐败无能,说他们只知横征暴敛,欺压百姓;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因而惹恼了邵鸿基,将他扣押起来。扣押中,他对看守人说:“你们能关押我,但不能征服我的心!”后来,在社会舆论的压力和党的营救下,邵鸿基只好将他释放。

邵鸿基的队伍南逃后,马紫笙任冀南区参议员,这个时期,他和胞弟马瑞荃在村里组织模范班、青抗先、自卫队,进行站岗放哨、盘查行人、防奸防特。还在村里成立了识字班,组织男女群众利用中午时间学习文化。随着马家庄抗日救国活动的蓬勃发展,马紫笙还对村里的小剧团进行改造,除上演一些传统剧目外,还配合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排练一些反映现实内容的现代剧目。他们经常出村为欢送新战士参军参战作义务演出。该村曾一度荣获抗日模范村的光荣称号。

1938年,马紫笙毅然奔赴抗日救亡第一线,先后出任新河县抗日救国秘书、冀南行署文化参赞、冀南行政委员、冀鲁豫军区政治部参议等职,为抗日救国献策献力。工作之余,他还创作了一些文学作品,激励抗战,鞭笞国民党消极抗日,制造内战的罪恶行径。有不少作品发表于《冀南日报》、《新文艺》、《抗战知识》等报刊上。曾在《冀南日报》工作的刘艺亭回忆道:“在编副刊时收到马紫笙寄来的稿子,有诗,也有杂文,高兴地把它们发表在报上,介绍给广大读者”。1945年发表于《冀南日报》上的《请看南宫东南乡》一组诗,尖锐深刻地揭露了国民党政府委派河北省政府主席鹿钟麟和国民党石友三部在冀南的倒行逆施、消极抗日、挑起内战、盘剥百姓的罪行。诗中开宗明义地写道:“请看南宫东南乡!东南乡的老乡们,早已失去了法律的保障――比如:有人上去告密了,说×村××有枪……u2018咦?好大胆的东西!u2019抓来了――吊打,压杠,皮鞭,马棒……村长不敢递保状,怕是遭了同样的殃。”这首诗呼出了压抑在老百姓心头的真情实感,也激起了老百姓对国民党反动派的仇视。于是,国民党反动派将马紫笙逮捕了。当时不少报纸披露了这个消息,《冀南日报》发表了营救马紫笙的专论,冀南区各界爱国人士自动掀起了一场营救马紫笙的正义斗争。迫于社会的公正舆论,在马紫笙被扣押三个月后被释放。

马紫笙获释后,随即创作了《逋逃薮》一诗来抨击反动势力。诗中写道:“驴球马蛋,都在一处溜”,“有汉奸、失意政客、土豪劣绅、流氓地痞、混混儿、强盗和土匪头”,“口号是谁是积极的抗日者,谁就是咱们的正敌头”“有多少抗日分子,重的活埋、枪毙,轻的吊打、扣押”,以其亲历目睹的事实,再一次将国民党顽固派的狰狞面目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马紫笙在这期间创作了大量的抗日文学作品,据他自己回忆道:“从1937年到1942年,在这段抗日期间我写的很多:诗几百篇,有长的也有短的,小说和剧本十来篇;散文和杂文有多少记不清了。但不幸在42年u20184?29u2019中遭了浩劫,一切稿件片纸无存,就是登载它们的报刊杂志和油印小册子也找不到。”后经多方搜集,但收效甚微,马紫笙将其分别集于《老秋抗战》(诗选)和《战火余烬》(诗文集)中。马紫笙的作品多以“老秋”的笔名发表,大概是取“老气横秋”之意。《老秋抗战》是1942年出版的一本油印诗集,印数不多,或竞相传阅,或相互抄录,或为报刊转载,在冀南地区广为流传;《战火余烬》收诗15首,杂文8篇,系白粉连纸手抄本。作者在《战火余烬?后记》中不无遗憾地写道:“到今天只搜集到这类短诗十来篇,我把这本小册子命名为《战火余烬》,道理就在这里。”虽然这本诗文集至今虽未付梓问世,但历经数次战火浩劫而保存下来,“余烬”中的“余烬”当更为珍贵!

当时读过马紫笙作品的人认为,马紫笙的作品,文言与白话兼有,以白话为主,容易背诵;讽刺味浓、滑稽有趣,人们爱读;政治性强、可唤起人们的抗日热情,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一些作品在群众中广为流传,马紫笙也名声日隆,也成为闻名遐迩的冀南抗日诗人。他的作品,对于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激发广大群众的抗日热情发挥了很大的作用。1941年12月份,《冀南日报》第二版以整版篇幅刊登了马紫笙的专访文章《马紫笙先生访问记》,详细介绍了马紫笙的政治态度、对时局的看法以及他的兴趣爱好等,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解放后出版的也收录了几篇马紫笙的代表作,计有1945年创作的诗歌《请看南宫东南乡》(外三首)、1946年创作的杂文《傻二伟和白鼻子》以及分别创作于1946年、1947年的小说《恨》、《最甜蜜的第二个夜》。这些作品同马紫笙的其他作品一样,都真实地反映了冀南区人民团结战斗的艰苦历程,也反映了马紫笙勇于战斗、不畏强暴和爱国爱民的赤子之心。

1942年秋,马紫笙按照党的指示,深入虎穴,利用他的特殊关系到华北治安军首脑机关做情报工作去了。他经常往来于京津之间,一直到1944年冬天。

1946年,马紫笙转业后到南宫滏阳中学任教。1948年7月14日,冀县冀南建设学院创办,他被调往那里任教。1949年8月,冀南建设学院改为河北省立冀县师范学校,他仍留校担任后师班的语文课程。马紫笙知识渊博,爱憎分明,因而讲课思想深刻,知识性强,且幽默风趣,所以颇得学生欢迎。他讲授语文,除注重思想教育外,尤注重文章表达方法的剖析。学生练习作文,他要求使用活页书写。对于学生的作文,他都认真批阅,思想性、艺术性并重,评语详细周密,有时作文的评语就是一片完整的文章;他还重视面批面改,经常把学生叫到屋里详细指点;发现好的作文他就高兴地推荐给学校校长,或加以修改后介绍给报刊发表。当时有不少学生的优秀作文被《河北青年报》、《华北人民》、《河北文艺》等报刊选用。有些学生走向社会后,写出了不少佳作,如他的学生张鉴秋创作的幼儿读物《献给孩子的礼物》,1956年由上海儿童出版社出版。

马紫笙在繁忙的工作中仍笔耕不辍,其间创作了评书《工人科长牛占海》,改编了剧本《小二黑结婚》,在《天津日报?文艺周刊》上发表了鼓词《二虎子认哥哥》,知识出版社出版了他以唱词形式创作的儿童读物《寒号鸟》,还有关于舞台布景方面的论文等发表于各地报刊。1953年11月1日冀县师范校庆,展出了他发表于报刊的部分文章和新创作的近二十万字的鼓词《太平天国始末记》。马紫笙爱好文艺,善著鼓词。每当段子写出后,除个人吟唱外,其夫人也与之演唱,然后根据演唱效果与听众意见,再行修改,从不肯轻易出手发表。《太平天国始末记》,在作者生前未能问世,其他著作也未能付梓,恐怕与此有关。

1954年6月,冀县选举人民代表,誉满冀南的文教工作者马紫笙当选为县人民代表,在6月29日开幕的冀县第一届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上,他被选为出席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不久,河北省成立文化局,他受命出任河北省第一任文化局局长。在此期间,他先后被选为河北省政协第一、二、三届常务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同时还兼任河北省人民政府委员、河北省扫盲委员会副主任、河北省文字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等职。他在发展与繁荣河北省的文化教育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河北省会由保定迁往天津时,他离开省文化局,留居保定养病,工作岗位落在省政协。1968年12月24日,马紫笙病逝于保定,终年84岁。

1980年9月,政协河北省委员会为他开了追悼会。在会上,对马紫笙同志的一生给予很高的评价。“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正是对马紫笙同志一生的写照。

敬爱的马紫笙同志,是中国知识分子在党的领导下走向光明之路的典范,他的革命精神与战斗诗篇将永远激励着人们前进!

资料整理:马乾林

上一篇:马振钾

下一篇:马孝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