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雅可夫斯基

时间:2024-02-05 02:40:05编辑:雅博君

马雅可夫斯基的个人简介

马雅可夫斯基(1893~1930)是著名的俄国诗人,代表作长诗《列宁》从正面描写列宁的光辉一生,描写群众对列宁的深厚感情。他的喜剧讽刺了小市民及揭露了官僚主义,并在戏剧艺术上有创新。由于长期受到宗派主义的打击,加上爱情遭遇的挫折,1930年4月14日,诗人开枪自杀,身后留下13卷诗文。

马雅可夫斯基 - 经历概述

马雅可夫斯基生于格鲁吉亚库塔伊斯省的巴格达吉村,父亲是个林务官。1906年父亲去世后,全家移居莫斯科。1908年参加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成为党的宣传员。他积极从事地下活动,曾3次被捕,在狱中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同时尝试写诗。1911年进入绘画雕刻建筑学校学习,结识了一大批未来派的诗人,画家。1912年底,他与大卫?布尔柳克等人共同发表《未来主义宣言》,出版俄国未来派的第一本诗集《给社会趣味一记耳光》。十月革命前的代表作有长诗《穿裤子的云》。第一部剧作《符拉基米尔?马雅可夫斯基》(1913)的主人公就是自己,同年由他本人在彼得堡上演时主演,显示了一定的表演才能。革命后写了《宗教滑稽剧》,是苏联第一部具有高度思想艺术水平的戏剧作品。之后有长诗《列宁》、《好!》(1924),讽刺喜剧《臭虫》(1928)、《澡堂》(1929)等。他是戏剧革新家。主张舞台应有强烈的剧场性和假定性,反对自然主义地描摹生活。又说"舞台不是普通的镜子,而是放大镜"。他的戏剧理论对后来的苏联戏剧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马雅可夫斯基 - 创作道路

1912年底,他与大卫?布尔柳克等人共同发表《未来主义宣言》,出版俄国未来派的第一本诗集《给社会趣味一记耳光》。收在诗集里的马雅可夫斯基两首短诗《夜》、《早晨》以及后来陆续发表的一些诗作如《码头》(1912)、《城市大地狱》(1913)等,都有着鲜明的未来主义烙印。这些作品在艺术上抛弃了传统的现实主义手法,追求标新立异,强调诗歌意境的音响、色彩和运动的效果,其思想倾向则是资产阶级的虚无主义和无政府主义。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马雅可夫斯基在革命形势和布尔什维克党的影响下,写作了不少揭露、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和帝国主义战争的作品。在第一部“纲领性的作品”――长诗《穿裤子的云》(1915)里,诗人向资产阶级喊出“打倒你们的爱情,打倒你们的艺术,打倒你们的制度,打倒你们的宗教”的响亮口号,反映了马雅可夫斯基对资本主义的全面否定和不妥协的抗争精神。在长诗《战争与世界》(1916)里,诗人控诉了帝国主义战争给人民群众带来的痛苦和灾难,发出了反对战争的悲愤呼声。

1917年,马雅可夫斯基从艺术之宫走上战斗的街垒,同革命人民一道参加埋葬旧世界的斗争。他那脍炙人口的诗句:“你吃吃凤梨,嚼嚼松鸡,你的末日到了,资产阶级!”以轻蔑的口吻宣判资产阶级反动政权的死刑,这首短诗成了革命水兵攻打冬宫时的战歌。十月革命后,马雅可夫斯基明确宣布站在苏维埃政权的一边,维新政权工作,他到广场去,到工厂去,在群众集会上发表演说,朗诵诗歌,进行革命宣传鼓动工作。面对资产阶级庸夫俗子对无产阶级革命的诅咒,马雅可夫斯基愤然挥笔,写下了震撼人心的《革命颂》(1918)。

1919年至1922年间,马雅可夫斯基参加俄罗斯电讯社(简称“罗斯塔”)工作,和一些诗人、画家合作出版了一种配有短诗的宣传招贴画“罗斯塔之窗”,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及时反映社会生活和革命斗争中的重大问题。

在十月革命以后的几年时间里,马雅可夫斯基的诗歌创作数量众多,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是诗人的艺术才华蓬勃发展的时期。诗剧《宗教滑稽剧》(1918)通过《圣经》中洪水淹没大地的神话传说,反映十月革命的内容。长诗《一亿五千万》(1920)用夸张和抽象的手法,表现新旧世界的斗争,歌颂一亿五千万苏联人民的伟大胜利。著名短诗《开会迷》(1922)以辛辣尖锐的语言,讽刺嘲笑苏维埃政府中那些整天浸泡在会议里的官僚主义者。

马雅可夫斯基 - 艺术转变

从1919年起,马雅可夫斯基同未来主义的右翼分道扬镳,组织“共产主义者――未来主义者”协会,简称“康夫”。1923年,他创办《列夫》(即《左翼艺术阵线》)杂志,担任主编。在这个时期创作的一系列关于文艺问题的诗篇中,如《给艺术大军的命令》(1918)、《给艺术大军的第二号命令》(1921)、《魏尔伦和塞尚》(1925)等,马雅可夫斯基对未来主义者们、想象主义者们、阿克梅主义者们提出批评,大声疾呼文学艺术要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服务,为现实斗争服务,为未来的共产主义服务。从创作实践来看,马雅可夫斯基这个时期的某些诗歌虽然或多或少的残留着未来主义的痕迹,但其主流是革命化和大众化。

马雅可夫斯基 - 代表作

1925年发表的著名长诗《列宁》,标志着诗人的创作进入了成熟时期。长诗以强烈的感情,描写列宁战斗的一生。歌颂列宁高尚的人格、不朽的事业和光辉的思想,塑造了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艺术形象。长诗包括序诗和三章正诗。序诗阐明长诗的创作动机和指导思想,三章正诗分别从“列宁与时代”、“列宁与革命”、“列宁于人民”三个方面去描写列宁,阐明“他做过什么事?他是什么样的人?他来自什么地方?”主题鲜明,结构严谨。

1927年,马雅可夫斯基为了纪念十月革命十周年,创作了气势磅礴的著名长诗《好》。以史诗的形式,描写苏联人民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光辉战斗历程,展望社会主义苏维埃祖国的美好前景。全诗共19章,第一章可称为序,说明史诗的创作原则;第2章至第8章,描写苏维埃祖国在烽火中诞生;第9章至第16章,描写共和国的巩固和成长;最后三章歌颂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展望共产主义未来。

从一个未来派诗人转变为无产阶级歌手,一方面招来了未来派的攻击,另一方面也受到“拉普”(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协会)的排斥。这是他在精神上受到很大打击,再加上爱情的失意,内心十分痛苦。1930年4月14日,马雅可夫斯基悲愤的自杀了,终年只有36岁。

马雅可夫斯基 - 自杀之谜

长期以来,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的自杀身亡被视作百年不解的谜团,各种猜度和臆断绘纭迭出,令人莫衷一是。他为什么要自杀?是什么原因导致他走自杀这条骇世惊俗之绝路呢?人们无法回答这些问题。这当中的详细过程只有诗人生前最热恋的女友,同时也是他的死亡见证人女演员娜拉-波隆斯卡娅最最清楚,她回忆了自己和诗人的恋爱过程以及她所了解的诗人的情况。他们的最初相识是在1929年5月。在苏联最大的城市莫斯科,他们偶然地相遇了,并且很快互相就熟悉了,接着就相约,就共同去散步,两人时常在一起,彼此间增进了友谊,也互相有了深入的了解。

感情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加深着。马雅可夫斯基开始邀女友波隆斯卡娅去他家作客。她很高兴同马雅可夫斯基在一起。在他家,马雅可夫斯基把自己出版的书拿给她看,把自己写的诗朗诵给她听。他的嗓音低沉浑厚,他非常激动,真的动了感情,那诗从他的嘴里朗读出来,有着感人的魅力,他富于激情而又幽默风趣,他不仅才华横溢,而且是一位出色的天才演员。波隆斯卡娅被眼前的这个男人征服了,她的心开始和他贴近了,和他产生共鸣,她被马雅可夫斯基的才华和热情深深地吸引了。

波隆斯卡娅开始天天去诗人在鲁比亚卡的家,他们相爱了。在一天晚上,波隆斯卡娅和马雅可夫斯基一同去漫步,他们并肩走在鲁比亚大街上。当走到广场时,突然,当着过往行人的面,马雅可夫斯基跳起了马祖卡舞,他兴奋极了,高兴得手舞足蹈,那本来高大笨拙的身体,此时却显得那么轻盈、滑稽、动人。和马雅可夫斯基在一起,波隆斯卡娅觉得既有欢乐也有痛苦和忧伤。马雅可夫斯基是个极不安分的人,他从没有过安详、平静的时刻,有时候,波隆斯卡娅正处在欢乐之颠时,他却不知为什么忧郁起来,要么连续几小时一言不发,要么神不守舍,像是为某件事发愁,这使得波隆斯卡娅的情绪也随之而一落千丈。像这样大煞风景的事是常有的,可是马雅可夫斯基有时候又神采奕奕,莫名其妙地兴奋,每到这时候,他便反复朗读几行诗,吟咏着他自己即兴而作的曲调。

有一段时间,马雅可夫斯基的情绪处于“最低波谷”,他常棠一个人独自坐着发愁,缄默不语。这使波隆斯卡娅很着急,便关心地问他究竟出了什么事,他总是吱吱唔唔搪塞过去。他开始吃起波隆斯卡娅丈夫雅辛的醋来。有好几次,为这事他的波隆斯卡娅发生龈龉。30年代初,他向波隆斯卡娅提出要她与雅辛离婚,退出戏剧界,做他的妻子的要求。波隆斯卡娅没有答应。这一段时期,又是诗人最“倒霉”的时候,他的创作开始受到评论界的冷遇,这使得他心情苦闷,无所适从。

沉默和孤寂压得诗人透不过气来,诗人的身体也愈来愈糟。回想当年自己曾写出轰动一时的辉煌长诗《列宁》和《好!》,因为这他被公认为一切重大事件和社会进程的代言人。而今天,他已力不从心,他的作品逐渐不被重视,已跟不上时代前进的跫跫足音,把握不住时代的脉搏了,他于此虽不甘心,却也无奈。波隆斯卡娅的排演越来越忙,她是一个有进取心的人,她对自己扮演的角色总不满意,成天想着如何演好。为此,她和马雅可夫斯基的会面明显减少了,有时,甚至一个星期乃至半个月不见上一面。这很使马雅可夫斯基多心,他开始为波隆斯卡娅同他和疏远而忧心忡仲,他再次要波隆斯卡娅放弃演戏,和雅辛离婚,这使得波隆斯卡娅很为难。她开始被激怒了,随之而来的是两人无休止的争吵、埋怨。波隆斯卡娅开始有意避开和他见面了,他们的关系已经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这天,波隆斯卡娅幕间休息时,接到了马雅可夫斯基打来的一个电话,他在电话里说自己很孤单,很痛苦,只有心爱的波隆斯卡娅能拯救他。波隆斯卡娅听了很感动,安慰他说:她同样不能没有马雅可夫斯基,她很想见他一面;一俟戏演完,她马上就去他那儿。波隆斯卡娅听到报幕的铃声,想挂断电话急着上场,就听到话筒里马雅可夫斯基又说话了:“娜拉,我亲爱的,我现在信中向政府提出,把你看作是我家成员之一,你不会反对吧?”波隆斯卡娅听不懂他说这话的意思,也从没想到过他要自杀,她只是在电话里委婉地说:“我的上帝,我什么都不明白,你到底想说什么!”说完,挂断电话,就去演出了。演出结束之后,波隆斯卡娅马上去了马雅可夫斯基那儿,她请求他不要因为她而过分担忧,要保重身体,她迟早会做他的妻子的,这她已铁了心。只是,她想慎重、周全地考虑如何做得更策略些。她担心他的神经出了问题,要他去找医生看一看。她说完这些,又同他呆了一会儿,便告辞而去。

时隔一天,在波隆斯卡娅重又见到马雅可夫斯基后,马雅可夫斯基已开枪自杀了……

马雅可夫斯基 - 雕像

此雕像是前苏联著名的雕塑家亚历山大?巴甫洛维奇?基巴尔尼柯夫(1912~? )的作品,青铜制品,像高62厘米(不连座),台座用富拉玄武岩制成,座高22厘米,1956年由苏联美术家联盟转赠莫斯科特列恰柯夫美术馆。

基巴尔尼柯夫在塑造此像时,技术更老练,观察更细致,能以适当的手段取得内容和形式的一致。这尊雕像在构图上尤其具有独创性,它突出表现了马雅可夫斯基的头部和两肩,让肖像的脸部神情更集中:冷眉横对的冲动是这尊雕像的主题内涵。这位革命诗人的气质与性格非常鲜明,因而雕像也更富感染力。

马雅可夫斯基 - 人物评价

斯大林对他的评语:"马雅可夫斯基过去是现在仍然是我们苏维埃时代最优秀的、最有才华的诗人。"

上一篇:马央央

下一篇:罗什迪·泽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