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衣仙姑的个人简介
文水有一座香火鼎盛的麻衣仙姑庙,供奉着一位神女――任灵巧。传说灵巧乃龙女转世,投生于桑村一任姓农家,因不堪忍受继母虐待和反抗父母包办婚姻,逃婚出走,由麻子地里骑一麻杆腾空而去,飞至汾阳石室山黄芦岭灵泉洞修炼成仙,世称“麻衣仙姑”。仙姑广施甘霖,造福桑梓,家乡百姓为其筑庙塑像,世代供奉。据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汾州府志》及庙中碑文记载,仙姑生于唐贞观元年(627)农历七月廿六,每逢仙姑寿辰或遇旱灾,文水人便“斋洁易服”,集18村的民间艺术精品,前往灵泉洞“求圣水,肩圣像而来”。
人物简介
相传麻衣仙姑是文水桑村人,出生于忠厚诚实农民家庭,父亲叫任永,母亲为张氏。《汾州府志》载:“麻衣仙姑,汾州任氏女,碑记称,生于唐贞观元年七月二十六日,不愿婚嫁,披麻衣入洞中,因此得名。
传说
据《汾州府志》载:“麻衣仙姑,汾州任氏女,碑记称,生于唐贞观元年七月二十六日,不愿婚嫁,披麻衣入洞中,因此名其洞。旱祷辄应。”明嘉靖39年《建仙姑锡雨记》碑载:“姑乃汾阳西河人也,居洪哲里(今汾阳大向善村),幼教幽闲贞静之德,识者以女圣称焉。及聘当里魏氏之族,每孝养舅姑之暇,辄修厥善不倦。不五载嘉遁于汾阳西岭号黄芦山名石室,麻衣草履修炼真性,几半载,魏闻知,乃率家人亲诣,异请归之,姑乃托石壁而入,惟有圣手痕存焉。厥后显圣像出朵乳泉,暨五色蛾飞集。”清康熙47年《重修三清庙碑记》载:“汾府西四十里西郝古里(今郝家庄)黄芦岭南,有名石室山者,乃大唐贞观年间麻衣仙姑脱尘苦炼正果遗址……”由此可见,麻衣仙姑确是大唐贞观年间所生,汾阳大向善村人,姓任,名字未记载,但百姓代代相传叫任灵巧。
相传麻衣仙姑是文水桑村人,出生于忠厚诚实农民家庭,父亲叫任永,母亲为张氏。母亲早逝,父亲又娶一妻。谁知这继母对聪明伶俐、逗人喜欢的灵巧心生妒忌,几欲除去而碍于丈夫的面子,虽然心中不悦,但不敢怎样虐待,加上灵巧逆来顺受,听言观色,使这个本来刁钻刻薄的继母无可奈何。
灵巧十岁时,继母就让她学着纺棉花,开始时,规定每天纺二两,后来增加到八两,一直增加到一斤二斤。对于继母加在她身上的繁重劳动,灵巧从无抱怨之声,从不嫌多说少,只是拿上棉花走了,到时候拿上纺成的线团回来。按正常情况,一个成年妇女一天也不过纺个三四两纱,而她却能纺一二斤。继母疑惑不解,便密密跟踪探其究竟。结果发现,灵巧纺纱别有妙法,她将棉花弄到麻地里,一绺一绺地挂在麻枝叉上,到傍晚时就能变成棉纱。
灵巧的心灵手巧,加上这样的神奇事,很快传遍各村各社,一时,到灵巧家求婚者络绎不绝。结果是父亲许给了一家,继母许配给了另一家。一女许了两家,迎亲时,两家的花轿都到了门,都要抬灵巧。灵巧对这两家亲事都不同意,假装梳妆打扮,借口上厕所出了门,径直钻到麻子地里去了。
两家迎亲的娶不到亲,便向其父母要人。父母知道女儿去向,就带上两家去麻地里找,结果是他们在东面喊,灵巧在西面应,他们在西面喊,灵巧在东面应,在地中间喊,灵巧在两头应。父母心生一计,让两家娶亲的从地两头割麻子,谁家先找到人就嫁给谁家。两家娶亲的几十号人便从两头割麻子,割到只剩一棵时,灵巧拔起麻子,夹于两腿之间,腾空飘然而去。
灵巧腾云驾雾,首先来到马村舅舅家,希望得到舅舅的同情,在舅家暂住,谁料想舅舅不但不答应灵巧的请求,反而把她痛骂一顿。灵巧万念俱灰,不得不选择修行之道,于是径直驾麻子来到石室山,见庙门口有一顶草帽,知已有仙人在修行,灵机一动,把一双麻鞋放在了草帽下面。不久,果有仙人云游而归。见到灵巧说:我在此地修行多年,谁让你占我之地?灵巧问其证,仙人说为草帽,灵巧说,我的鞋在下,你的草帽在上,说明我先到来。那位仙人微微一笑,驾云往介休绵山去了。从此灵巧在此石室山灵泉洞身披麻衣,日日苦心修炼,终成正果,因其身披麻衣修炼成仙,故被称为“麻衣仙姑。”
不知过了多少年,桑村一个摇货郎的路经汾阳石室山时,看到一个玉质仙颜的红衣少女,攀谈起来。少女对货郎说:我也是桑村人,咱们还是乡亲呢?我就是多年前出走的麻衣仙姑。听说咱那里旱的厉害,你就让咱村的人来接我吧。说罢,忽然不见踪影。
货郎丢下生意,赶忙往村走,把遇到仙姑的事告给人们。人们也听老人们说过好多年前有一姑娘乘麻腾空而去,不知下落,此神女可能就是那个灵巧姑娘。人们得雨心切,急忙组织人马,准备香烛供品,抬上轿子,在货郎的引导下来到石室山,接上仙姑往回返。谁料回到村里,揭起轿帘一看,仙姑竟变成了一个瓷水瓶儿,当即普降甘霖,解了大旱之危。此后,每逢大旱,必抱上瓷瓶去石室山接麻衣仙姑祈雨,每祷必应。桑村人为感谢仙姑恩德,在村修建麻衣仙姑庙一座,塑了神像,终年供奉。
清乾隆40年《重修麻衣仙姑庙碑记》载:“余邑桑村素有麻衣仙姑庙,不知创建自始。父老所传闻,生于汾邑洪哲里,隐于石室山灵泉洞,麻衣草履修炼成仙。嗣后凡远近居民,有求必祷,无祷不应,感通之妙不可思议。岁旱祈雨,甘霖应祷而施,更屡著灵显,记曰有功德于民者,则祀之,兹之所建谅非淫祀可知。”民国10年《重修仙姑庙碑记》载:“民国八年,己未六月大旱,秋苗之出土者将就槁焉。邑人之汾阳石室山灵泉洞,祈祷于仙姑,予步行十五里,迎仙姑舆于郊外。是日炎威如故,有云辄被风飘散,私心窃计,旱象若是,仙姑虽灵安得骤然民望哉?既而奉仙舆入庙,焚香礼拜,浓云密布,移时降甘霖三寸。越日又雨,既沾既足,苗之槁者勃然以头,岁则大熟。一时远者近者齐来顶礼,感颂仙姑之灵异,不置夫有功于民者则祀之。”从《汾州府志》、《碑记》等史料中看出唐时就有麻姑庙,到明代洪武年间仙姑威灵甚高,开始时只是桑村一社去祈雨,发展到北关、堡子村、南关、私评、岳村、冀村、韩村、麻家寨、杨家寨、武家寨、乐村、桥头、东夏祠、西夏祠、北夏祠、孝义镇、马村18村,后增加到24村(东街、西街、南街、北街、土堂、里洪)。祈雨活动也由民间主办改为县令直接下文、拨银,并参与的半官办活动。现在,每逢农历7月26日,桑村出嫁的姑娘们都要自发回村给仙姑过生日,以祈求风调雨顺、平安吉祥。
相关庙宇
麻衣仙姑庙。位于文水县城东北2华里的桑村,据碑文载,唐时已有此庙,现存庙宇建于明代洪武年间(1421年),明嘉靖39年《建仙姑锡雨记》载:“我文邑地之相去一有余里,邑东北升泉都名桑村,有姑正殿五楹,饰用金漆,绘以文藻,焕巍峨之形,俨如在之势。考创建未详何时,究重建洪武季也。”清乾隆40年(1776年)、民国10年(1921年)两次重修,1996年落架重修,保留了明清建筑风格。
仙姑庙座北向南,是以正殿、戏台为中轴线的对称四合院布局格式。正殿面阔5间,进深3间,单檐歇山顶。内塑麻衣仙姑神像一尊,神像两侧摆放雕花仙姑楼轿、梳妆台,楼轿前放供桌香炉;西面摆放出行鸾驾、金瓜、斧钺、朝天镫、龙头等,并放有宝瓶供桌。殿内三面墙上画满了壁画,西墙上画有仙姑到灵泉洞后修炼的过程,诸如道童烧水送水、南海观音念经度化、拜见西海龙王等,夹间搭勾云、馍馍花云、瓦桶桶云等各种可能下雨的云纹。东侧壁画主要画麻衣仙姑的生活,如徒儿给生火做饭、背柴等、观音菩萨带上拜见东海龙王、升云降雨、雨后人们打场、五谷成堆及祈拜等。北面则画以各种花草虫鱼等吉祥纹饰。殿门对联为:“积德配天地,行善贯古今”、“仟本淑女苦修得道石室山,姑乃佛子救世显圣灵泉洞。”东西厢房面阔各三间,单檐硬山顶,对联为“仙姑传说成佳画,万众乐道谱奇文”、“巧手难画仙家意,诚心百感佛先知”,紧靠厢房,东西各有木结构二层看台一座,建筑结构精巧。东西偏殿面阔各三间,卷棚顶,东偏殿供奉送子娘娘,门口悬挂大铁钟一口,上刻:“离地狱,愿成佛,出火坑,度众生。闻钟声,智慧增,烦恼轻,菩提生”,门上有“紫竹林”匾一块,柱上挂有“多行善后嗣显荣,广积德子孙昌盛”对联一副;西配殿供奉眼灶爷爷,挂有“一池莲”匾一块,“心清则目明如镜,意静乃眼亮似灯”对联一副。戏台座南向北,面阔三间,卷棚式顶,书对联“装忠饰奸褒贬人间善恶,出将入相演古今事非”、“世上好话佛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江淮河汉思明德,精一危微见道心”三副。悬山式钟鼓二楼分座戏楼两侧,雕工精细,结构讲究。
洪福寺。位于文水县城10华里处之马村,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现仅存残破窑洞4孔,其余建筑均毁。正殿面阔3间,内塑法身、应身、报身三尊佛像,塑有十八罗汉佛像,东西配殿分别供奉弥勒佛和文殊菩萨,东西偏殿供奉千手观音菩萨和铁制南海观音菩萨。山门侧建有钟鼓二楼,大门内东西分侧塑有四大天王神像。殿内佛像栩栩如生,异常逼真,拆庙时,部分塑像被送往晋祠和卦山天宁寺。
石室山仙姑庙。距文水城120华里,位于汾阳郝家庄村后石室山黄芦岭南。始建年代不详,唐代贞观年间,麻衣仙姑来灵泉洞修炼时就有三清神像三尊,清代乾隆47年、42年、民国13年分别重修。有正殿3间,供奉三清,有献棚、牌楼各一座、山神殿一间,东西两侧各修有窑洞4孔,外建门楼一座。现殿宇已毁,只剩残破灵泉洞石窑一孔。
相关史料
重修仙姑庙记
本州四县提控石匠郭春刊
乡贡进士王俊民撰兼书
夫汾阳之西乃庆云乡者,名曰郝家庄。地高形势,野秀繁华。东望川原逾远,西连山谷幽深。富庶士民,风俗淳美,里社近已,鸡犬之音相闻。比数年间,桑果园林,甚为畅茂。斯立仙庙,昔自戊午年创建也,神像俨然,清虚静寂。经值大德七祀岁次癸卯八月地震,墙壁倒塌,栋梁摧P,由是观之,良可惜也。其人存则政举,丐时至以事修,欲废将兴,从新革故。惟麻衣仙姑者,西河洪哲里人也,姓任氏。舍此常情之俗,归乎大道之真,隐於州之西石室山一石室中,修身炼性,不求而道备,不言而物成。积有日久,亲戚怜之见访,厌弃世之烦溷,托开石壁而入,其壁复旧,石壁之上,手痕存焉。光显圣像,岩悬涌乳,泉满盈而不溢。缘有圣迹,阖境人民,香火之奉,但遇亢旱,祈祷必应。孟子曰: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氯恍酥印F淙缡俏骞确岬,生民皆赖之。妙合神功,非凡之所及也。犹能与群黎之降福,永享受一方之致祭,宜哉!岁在柔兆执徐夷则二十六日,时祭礼毕,李升并众耆老人等,退立於庭中,顾相谓曰:贫富兼并,出资助力,I众好事之心,共议营为之意。庀材就工,不期而日成。补葺庙宇三楹,泥饰结瓦完备,画栋雕薨,飞壮丽,束砌子殿基址,轮奂俱新。抑又言:复构似此,其功可以刻诸贞石,奕世绵绵,不演没。於是遂命予为文,予愚蒙浅识,孤陋寡闻,不能进其才者也。再三固请,辞不获已。谨χ匦拗寄约瞧涫担每诓恍嘣贫
大元延右三年丙辰岁戊戌月重阳日立石
记云“仙姑庙昔自戊午年创建”,盖建于蒙古宪宗八年戊午也,距仁宗延v三年五十九年。值大七祀八月地震《元史成宗本纪》:八月辛卯夜地震,太原、平尤甚。庙经摧残,故重修也。麻衣仙姑,西河洪哲里人,姓任氏。考《神仙传》:麻姑,建昌人,修道于牟州姑馀山,后汉王方平召降蔡经家,谓方平曰:“接待以来,已见沧海三为桑田。”是俗祝女寿之麻姑也。又,后赵麻秋女,因筑城恤民,假作鸡鸣止工,秋觉欲挞之,姑逃入石洞修道,飞升。文水桑村有麻姑庙,清王钟撰庙碑,谓为秦人。查麻,胡人,为后赵石虎将,人极险毒,时儿啼,母呼麻胡恐之辄止,今犹沿此习。后归秦,为符健所杀,故亦为秦。汾阳旧为西河郡西河县时,与文水皆属后赵,汾亦传有白胡种族仙姑,似亦可谓秋女。惟记言姓任,隐于州石西石室山县西三十里,府旧志云:生于唐贞观元年七月二十六日,愿婚嫁,披麻衣入洞山有麻衣洞,旱祷辄应,是确为唐世之仙姑也。记言石碑手痕存焉,是亦若稷山之姜源足迹、灵石之唐公手痕、盂县晋公主足印,以及本县神塘之马跑迹,皆好事者之所为也。岁在柔兆即丙,执徐即辰,二十六日祭毕,李升等始议葺,立延v三年丙辰重阳日。撰文为乡贡进士王俊民,是元仁宗延v二年,初行举之乡贡进士也。
重修仙姑庙记
将仕佐郎晋宁路夏县主簿雁门赵伊纂
从仕郎安丰路安丰县尹兼劝农事郡人李敏书
太中大夫彰德路总管致仕大卤刘毅篆
西郝家可仲和、男谦等,因予友安丰县尹李君,宣道踵门而言曰:敝里有仙姑庙,前辈创建,地震颓圮,后人修理亦自中辍。今时和年丰,众力毕举,庙貌已新。欲勒诸石,以纪兴作之由,请先生为记其事。予曰:仙姑出处传记不存,辄采金朝之石刻,及耆旧相传之语,而略为次第云。按,仙姑者,古昔得道之流,世传洪哲里人也。姓任氏,家雄T财。姑自龆龀时,不荤不茹,已有遗世绝俗之志。及笄,淑闲静婉,不喜华丽,常著麻衣,四时不易,故乡人以麻衣仙姑称之。遂慕方外之道,一旦梦异人授以长生之术,乃绝弃人间事,隐T西山石室。木食涧饮,槁项黄馘,终日静坐,炼厥身心,如事者十数年。其后厌亲旧之参访,将羽化而登仙,忽见座隅石罅开朗,内有殿宇峥嵘,箫鼓迎迓,姑因倏而入,石亦随合。上有乳泉突纾玢汤嫌紫桃炱涫拢T斯立庙,肖像而致祭焉。每旱麻T石室,或光怪出没,或蛱蝶翩翩,异香袭人,皆为神降之验。既而时雨沾足,由是数乡之田咸为乐土矣。呜呼!姑之未仙既异T俗,姑之仙又福T乡,宜其殁祀T社,而飨后世之香火也。又按,《列仙传》有麻仙姑者,尝会T王方平家。自言接待已来,沧海三为桑田矣,比见蓬莱水浅T昔。姑岂仙姑之后身耶?何其名同而神同也?。且仙人之去来,又非世俗之所能测,固不可执一而泯仙姑之神异,又不可以怪诞而违众人之所请。聊质此一事而为记,仍系之以铭,铭曰:
猗欤仙姑,冰肌玉肤。神异交孚,藐姑射之徒。
未笄之先,麻服缠绵。不饰妆奁,宜享遐龄之年。
山岩石室,草衣木食。心静神游,仙凡殊迹。
古有异人,姑乃后身。千载同符,阆苑蓬瀛。
乡邦克,祷祈心灵。传之无穷,立石刻铭。
至正五年岁次乙酉九月丙戌十六日丙申
立石人:当里可谦 任吉 韩彦和 郭谦 可琪 郭从道 韩思政 李恭 乔成 乔礼 汾阳石匠提控郭瑛 男仲诚刊
碑阴:进义副尉西河县达鲁花赤兼管本县诸军奥鲁劝农事阿都刺火者 承务郎西河县尹兼管本县诸军奥鲁劝农事聂太举 将仕佐郎西河县主簿马德元 省差典史张遵道 进义副尉征行百户郭从政、男元辅 进义副尉征行百户乔文宝、男回军 石州医学正刘安上(此官绅,其余施钱名未录)
重修仙姑庙记
乡贡进士郭从道撰兼书
亚中大夫广元路总冂事郭忽都篆
《左氏春秋》曰:山林川谷,有能兴云雨见怪者为神。奈口有云: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非此族也,不在祀典焉。吾汾麻衣仙姑神者,乃古昔口道之高口也。姓任氏,世居洪哲里,及笄隐口於西山石室中,亲戚为之见访,必欲弃俗口口石壁口口口口口若其雷悠然而逝,壁复其故。於今手痕尚犹之存,圣迹依然,出泉涌乳口后,山谷间往往人见之,境人为之立庙。汾地高深,岁歉雷雨,每遇旱拢眉醚桑孽难桑菸桷ъ镀涿恚蛴腿恍怂囊爸ㄔ疲嫒淮涨Ю镏试螅滤姑褚子呕亩蠡模癫晃接朐朴昙种褚笤趾创蠡贾逡F潇都酪玻嗽眨◆咧链笪焐甏海粗狄搜糁汉挡挥辏崩镪壤硝凶阃纠瘢胫谝栉魃矫碇校谄硎ニ刂辽杼持Αw鋈辉坪希赜甏罩粒怀绯旅绺此眨砘胤犸A季绵叭辉唬撼N胖裰谔煜拢缢诘刂校缫栽渚萌凰ㄔ诳冢窭硪苍眨课依镪壤侠钚男猓⑹堵橐孪晒谜撸鼐持瘢穸懒綮侗耍綮端勾唇ㄆ涿碛睿不负神惠之福。众皆曰:可。鸠工殖梓,不劳而成。物换星移,风雨所剥,不无损坏,逮至正庚寅春,众戚然曰:口口仍旧,神像俨然,惟外饰未严,我辈安得不理而葺之。遂命丹焕然一新,砖石之工亦均其力焉。既而乃相谓曰:人竭其忠而感其神,今人继其功不没其善,岂可口晦无闻於后乎?欲纪诸贞石踵门,而口来丐文於予。固辞不获,遂记其始末。
天地储精,惟人最灵。能口其道,神完气。
俾彼西山,石室深扃。仙姑隐幕,幻化冥冥。
遂立其庙,云兴云灵。纪诸贞石,永传令名。
至正十年岁次庚寅六月癸未丁亥日立
当里赤白泥匠瓦提控李顺、男子智等
石匠提控郭英、男仲诚等刊
碑阴:在市功德主:
嘉议大夫山北辽东道肃政廉访使司事吕氵充 前甘肃道照磨王希文 弟王遵路 张相公 孙男元智 重孙敏兼 敏忠 敏达 奉训大夫河中府同知崔S 孙男崔谅 前延安路安定县尹王孝先 男王刚 汾州司吏 孟从善 贾思义 白彦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