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荣柱

时间:2024-02-02 07:48:48编辑:雅博君

陆荣柱的个人简介

男,1967年生,江苏连云港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复旦大学。历任江苏大学医学院实验中心主任,现任江苏大学医学院预防与卫生检验系主任。江苏省预防医学学会卫生毒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毒理学学会神经毒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兼任国际学术刊物《剂量-效应》和《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杂志》及国内刊物《毒理学杂志》、《职业与健康》等的编委或常务编委,并受聘为《美国预防医学杂志》、《人体与实验毒理学》、《神经毒理学》、《预防慢性病》、《营养学杂志》等国际杂志的审稿专家。

基本内容

1985年―1990年就读于南京医学院(现为南京医科大学)

1990年7月作为“优秀毕业生”进入当时的镇江医学院(现为江苏大学医学院)任教。

1993年考入上海医科大学硕士生研究院,师从国内预防医学学术泰斗金锡鹏教授。

1996年7月获取硕士学位后,服从组织安排,毅然放弃连续读博的机会,按期回到镇江医学院任教。

1996年-1999年以绝对优势顺利晋升讲师,获得国家863课题子课题、江苏省社会发展基金及校级研究项目,同时率先在镇江医学院开展了预防医学的中英文双语教学,1998年获得镇江医学院“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

1999年,学校根据人才发展的需要,克服教学人员紧张的困难,又推荐陆荣柱报考上海复旦大学攻读博士学位。金锡鹏教授将他保荐给我国神经行为毒理学的创始人陈自强教授,为此陆荣柱作为陈教授的“博士开门弟子”开拓了他的研究新领域―――神经毒理学。

为了开展博士学位论文研究,陈教授让陆荣柱选择当时全世界最为关注的石油化工原料丙烯腈这一特殊的化学毒物,因接触这个毒物引起的中毒时有发生,特别是在上世纪70年代发现其对动物有致癌性,为了工人的健康,全世界对它都开始警觉,但到了90年代末期,对接触这一毒物的工人进行调查,却未发现致癌的情况,因此大家好像松了一口气,认为不必恐慌了。但是否就能说明接触丙烯腈没有任何危险呢?在导师陈自强教授的指导下,陆荣柱大量查阅国内外文献,并与国际权威专家进行讨论。在审读文献时发现,我国南方及非洲南部地区以木薯为主食的人群出现了大量急性和慢性神经中毒病例,而木薯中含有的某种化学物质与丙烯腈一样,能够在人体内释放一种类似氰化钠样剧毒物质,这种物质可以引起急性中毒致死,也可导致慢性中毒,引起痴呆等神经损伤。后经进一步调阅文献发现,实际上木薯含有的毒物是一种氰甙类化合物,在人体肠道中被其本身所含的酶分解为糖和氢氰酸等物质。而氢氰酸的氰离子一旦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铁结合,就会使其失去活力,从而阻碍了细胞色素的氧化作用,抑制细胞呼吸,致组织细胞陷于窒息状态和组织缺氧。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最敏感,病变出现早和明显。当他把木薯引起的神经系统病变与丙烯腈的潜在神经毒性的想法与导师陈自强教授探讨时,令导师眼前一亮,这也为后期的课题申请打下基础,也成为陆荣柱近10年来的主攻研究方向。

为了开阔自己的知识视野,陆荣柱与当时美国加州大学的Steven Bondy教授、俄勒冈健康科学大学的Peter Spencer教授及加拿大渥太华大学SamKacew教授等国际知名教授建立联系,开展讨论,实际上,这几位权威专家对他提出的“丙烯腈可能引发神经系统损伤”的观点均不能给予肯定,但又无法否定,因而鼓励他进行大胆探索。后来在中国石化总公司及上海市卫生局的资助下,陆荣柱运用最灵敏的神经行为心理测试方法,对上海石化公司的接触工人的神经心理状况进行评价,并进行长期的动物实验,最终以全面的科学依据证实丙烯腈可引发潜在神经损伤,引起国际丙烯腈生产商协会、美国环境保护总署的关注。为此,2001年11月,国际丙烯腈生产协会研讨会在上海召开,陆荣柱应邀向中、美、欧、日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作了《丙烯腈的神经损伤》的学术报告,被视为国际上关于丙烯腈神经行为毒性的开篇研究。到博士毕业前,陆荣柱发表丙烯腈神经毒性相关论文10余篇,被评为复旦大学的“三好学生”,2002年7月获评复旦大学“优秀毕业生”。

2005年底,陆荣柱应邀前往美国田纳西州范德堡大学,师从国际著名神经毒理学专家Michael Aschner教授开展合作研究。此后的一年半时间里,他凭借中国人所独有的勤奋与执着,善于发现实验出现的蛛丝马迹,发现了剧毒物质甲基汞在极低浓度时却能激发机体的活力,为毒性研究开拓了新思路,后经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EdwardCalabrese教授等国际专家广泛交流,并结合在国内有关丙烯腈的研究,陆荣柱系统地提出了有毒物质的低浓度激发效应及其分子机制。2007年3月,他应邀在美国第46届毒理学大会上交流了低浓度甲基汞对神经细胞的激发效应及分子机制的研究成果。相关结论得到美国毒理学学界的认可,认为这是毒理学研究的新方向。学术交流期满后, 2007年6月30日,他毅然携全家回国,重新回到江苏大学医学院的工作岗位上。

面对国际神经毒理学会“博士旅行奖”,江苏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大学“5218工程”人选这些荣誉,陆荣柱始终认为这是过去,是历史,根本不能代表将来。历史需要现在来创造,已经成为教授的他,依然每天查阅新文献,每天进实验室,和基层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和研究生交流,并运用新理论和新方法解决预防医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2008年3月,他根据我国现阶段的环境污染的现实,以甲基汞和丙烯腈为代表,全面探讨低浓度化学物的激发效应及其潜在危害,这一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上一篇:罗晓帆

下一篇:马维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