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哈伊尔·费奥多罗维奇·罗曼诺夫

时间:2024-01-30 06:26:50编辑:雅博君

米哈伊尔·费奥多罗维奇·罗曼诺夫的个人简介

米哈伊尔·费奥多罗维奇·罗曼诺夫,俄国沙皇,罗曼诺夫王朝的开创者。罗曼诺夫家族族长、菲拉列特大主教费多尔·罗曼诺夫(ФёдорРоманов)之子,也是伊凡四世的皇后阿纳斯塔西娅·罗曼诺夫娜(АнастасияЗахарьинаРомановна)的侄孙。

出生

米哈伊尔·费奥多罗维奇·罗曼诺夫(Михаил I Фёдорович Романов),俄国沙皇,罗曼诺夫王朝的开创者。

1596年7月22日,米哈伊尔生于莫斯科,罗曼诺夫家族族长、菲拉列特大主教费多尔之子,也是伊凡四世的皇后安娜斯塔西娅·罗曼诺夫娜(Анастасия Романовна)的侄孙。

获选沙皇

1591年,俄罗斯沙皇费多尔·伊万诺维奇的同父异母兄弟、有王位继承权的季米特里被鲍里斯·戈东诺夫秘密杀害。1604年,一个自称是季米特里的人出现,并且得到了波兰国王西吉斯蒙德三世的支持。1605年,戈东诺夫的儿子费多尔二世被杀,季米特里即位,史称“伪沙皇季米特里”或“伪季米特里”。

由于采取亲波兰的政策,伪季米特里触怒了俄罗斯大贵族。在大贵族瓦西里·舒伊斯基的率领下,季米特里被杀,舒伊斯基即位,号称瓦西里四世(1606―1610)。

1607年,另一个伪季米特里出现了,再次得到波兰的支持。1610年,波兰军队攻占莫斯科,舒伊斯基被杀。这一次,西吉斯蒙德想让自己的儿子弗瓦迪斯拉夫继承俄罗斯皇位,后来又改变主意想自己兼任俄罗斯沙皇。但是波兰入侵者在1612年被俄罗斯贵族们召集的军队驱逐。

1613年2月21日,俄罗斯全地会议,也就是全俄缙绅大会,选举米哈伊尔·罗曼诺夫做沙皇。新沙皇选举产生后,俄罗斯正式结束了长达三年的无主状态,也标志着俄罗斯“空位时期”一个阶段的结束。

家庭背景

米哈伊尔当时还是一个16岁的少年,此前名不见经传。如果按照家谱算起来,米哈伊尔也可以算是皇亲国戚,和留里克王朝有些渊源:他是伊凡雷帝的第一个妻子,也就是皇后阿纳斯塔西娅的侄孙。此外,罗曼诺夫家族在俄罗斯内忧外患交迫的"混乱时代"也因为大义不屈的举动赢得俄罗斯人的爱戴,获得一定的声誉。当年戈东诺夫强行把米哈伊尔的父亲,也就是费奥多尔罗·曼诺夫强行送进修道院,当了教士,改名为神父菲拉列特;后来伪季米特里二世又把菲拉列特神父掠走,任命他做俄罗斯东正教大牧首;在波兰被米宁和波扎尔斯基起义军赶出莫斯科后,菲拉列特大牧首拒绝与波兰国王西格蒙德合作,在民族利益上不作丝毫让步,遭到波兰军队逮捕并被长期关押。

登基

米哈伊尔当选沙皇后,莫斯科全城向他发誓效忠,此后又向俄罗斯各城市发去诏书,宣告新沙皇的诞生,并由莫斯科的使者在各地教堂接受民众的效忠宣誓。同时莫斯科组织了隆重的使团,前往米哈伊尔的封地科斯特洛马,迎接他来莫斯科登基。

当俄罗斯选举出新沙皇的消息传到波兰国王西格蒙德那里的时候,西格蒙德懊悔不已,早知如此,当初就应该及时派儿子弗拉迪斯拉夫去莫斯科做沙皇。他在恼羞成怒之余,命令在俄罗斯各地的小股武装部队向科斯特洛马方向汇合,企图在米哈伊尔赴莫斯科途中行刺。但这些企图均未得逞,各地自发组织起来的农民武装发现并被歼灭了这些小股部队。

得知波兰派人行刺的消息,米哈伊尔和母亲玛尔法两人绕道抵达科斯特洛马附近的一座修道院,在那里遇到了莫斯科使团。使者们原本满心欢喜地迎接米哈伊尔前去莫斯科登基,却没料到遭到了米哈伊尔和他母亲二人的严辞拒绝。前几任沙皇,从戈东诺夫开始,接下来的两个伪季米特里,直至舒伊斯基,无一人善终,加上俄罗斯当时生灵涂炭,大厦将倾,在这个时候登基当沙皇,只能是凶多吉少。

莫斯科来的使者们苦苦劝说,反复阐述米哈伊尔必须做沙皇的理由,不外乎是已经传诏四处,全国臣民均宣誓效忠完毕,木已成舟,若逆民意而行,必遭天谴等等。米哈伊尔实在不愿做这个沙皇,因此而引来杀身之祸,于是提出各种苛刻的条件,再三托推。没想到无论米哈伊尔提出什么条件,莫斯科使团一概应允。软磨硬泡之下,米哈伊尔无奈,只好被人架上沙皇位子。

1613年7月11日这一天是米哈伊尔的十七岁生日,也就在这一天他正式登基,成为俄罗斯沙皇。

治国

米哈伊尔的担心不是多余的:虽然在名义上混乱时代结束了,但是俄罗斯境内强敌四伏,实际上能够有效实行统治的只有莫斯科周围的一些地区。在北方,瑞典占领了以诺夫哥罗德为首的七座城市,波兰占领着斯摩棱斯克和第聂伯河流域的大片土地,波兰国王西格蒙德三世仍旧虎视眈眈,认为俄罗斯沙皇的位子是属于他儿子弗拉迪斯拉夫的。南方的克里木汗国鞑靼骑兵多年来第一次进入俄罗斯腹地,恢复了两个世纪以前中断的掠夺行动。除了外敌的入侵,俄罗斯内患不断,多年动荡导致国库里分文皆无,吏治松散,贪污腐败现象如家常便饭,全国遍地饥殍,就连首都的居民也是面有菜色。各地盗贼蜂拥而起,各地流窜的小股匪帮多如过江之鲫,此外以扎鲁茨基为首的乌克兰哥萨克人又拥戴玛丽娜·姆尼舍克和伪季米特里二世所生的儿子为沙皇,伺机要夺取俄罗斯沙皇宝座。

米哈伊尔既没有经验,也没有能力治理国家。他本人性格软弱,没有独立人格,对母亲和身边近臣的话言听计从,根本不具备一个统治者所应有的意志力。这样尽管米哈伊尔名义上是沙皇,但实际上大权被掌握在朝中的大贵族们的手中。

1614年,扎鲁茨基和玛丽娜·姆尼舍克被沙皇的军队抓获。为了断绝后患,大贵族们通过沙皇下令,将玛琳娜四岁的儿子吊死在谢尔普霍夫要塞大门上,扎鲁茨基被砍头,玛丽娜·姆尼舍克被投入监狱。后来她死于狱中。当时人们队玛丽娜·姆尼舍克的普遍印象就是,她信仰邪教,是一个令人生畏的女巫。在她死后,有人诅咒罗曼诺夫家族,说米哈伊尔下令杀死年幼的儿童必将得到报应。不想这个诅咒竟一语成谶,三百年后,少年的末代皇子阿列克谢和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家遭到枪杀。

米哈伊尔登基后,朝中大贵族们不遗余力地开始平定俄罗斯内乱,对外则试图通过谈判归还被外敌占领的国土。俄罗斯先是同瑞典进行了长期谈判,两国终于在1617年签订合约,瑞典将诺夫哥罗德、普斯科夫等五座城市归还给了俄罗斯。但是作为交换,俄罗斯被迫将环绕芬兰湾的亚姆、伊万城等五座城市割让给瑞典,实际上是切断了俄罗斯通向波罗的海的通道。为形势所迫,俄罗斯不得已签订了这个条约,失去了在波罗的海的出海口。

俄罗斯同波兰的关系更为复杂,不可能采取对待瑞典那样,通过谈判解决问题。根本原因在于波兰不承认米哈伊尔是俄罗斯的沙皇,坚持应该让波兰王子弗拉迪斯拉夫做沙皇。俄罗斯试图劝说南方的克里木汗国和土耳其援助俄罗斯,共同进攻波兰,但是这一计划没能够得以实现。米哈伊尔曾发兵斯摩棱斯克,军事行动也以失败告终。

1617年,西格蒙德三世派弗拉迪斯拉夫领兵,前来攻打莫斯科,想要以武力夺取俄罗斯沙皇宝座。1618年9月份,弗拉迪斯拉夫开始进攻莫斯科城,但被守城军队击退。在此后的战斗中,波兰军队受到重创,被迫放弃军事行动,转而和俄罗斯开始谈判。最后两国签订了为期十四年的合约,俄罗斯割让给波兰大片领土,但波兰同时承认米哈伊尔是俄罗斯沙皇。

1619年,米哈伊尔的父亲,菲拉列特大牧首被波兰释放,回到了俄罗斯。米哈伊尔下诏规定,大牧首菲拉列特享有与沙皇同等的待遇,菲拉列特的命令等同于沙皇诏书,大牧首成为实际上的太上皇。此后,菲拉列特大牧首逐渐掌握了实权,以铁腕手段开始对俄罗斯实行统治。最终菲拉列特大牧首将大贵族实力排挤出了决策中心。也就在这个时候,俄罗斯才在实际上结束了自伊凡雷帝之后开始的"混乱时代"。

菲拉列特大牧首首先采取一系列措施,稳定民生,加强税收体系,通过税收充实了国库。为此俄罗斯开始了新的居民数量统计和国家财产统计,大力鼓励同国外的贸易,关税收入成为一项主要的财政来源。在这个危难时刻,广袤的西伯利亚为俄罗斯创造了大量财富,俄罗斯商人通过向欧洲出口昂贵的裘皮和木材获得了巨额利润,俄罗斯国库也因此逐渐变得充实起来。在巩固物质基础之后,俄罗斯重整军队,励精图治,希望用武力夺回被占领的土地。

1632年4月,波兰国王西格蒙德三世去世,波兰举国发丧。俄罗斯认为时机已到,大举兴兵,军队浩浩荡荡开往西线。最初俄军势如破竹,很快就攻克数座城市,打到了斯摩棱斯克城下。波兰王子弗拉迪斯拉夫继位,得到战报,马上集合军队,驰援斯摩棱斯克。俄军在斯摩棱斯克城下 久攻不克,伤亡惨重,最终兵粮殆尽,只好无功而返。

1633年,菲拉列特大牧首病逝。莫斯科朝中的大贵族们卷土重来,再度掌握了实际权力。沙皇米哈伊尔并未对此进行抗争,而是以息事宁人的超然态度,将手中的权力拱手让出。

家庭

米哈伊尔虽贵为沙皇,但一举一动都受到教会和宫廷礼仪的约束,加上性格软弱,对自己的母亲可谓俯首帖耳。当米哈伊尔20岁时,他即将举行大婚。按照传统,在克里姆林宫内召集了众多贵族家族的少女,由沙皇本人挑选未来的皇后。米哈伊尔比较中意的是贵族赫洛波夫家的女儿玛丽娅。但是米哈伊尔的母亲玛尔法擅作主张,逼迫米哈伊尔迎娶另一位贵族女子为妻,并把赫洛波夫一家流放到西伯利亚。此后,在玛尔法太后的主持下,米哈伊尔于1624年同多尔哥卢基大公的女儿成婚。婚后才发现,这位大公女儿原来就有病在身,婚后不到三个月,皇后就因病而亡,米哈伊尔成为鳏夫。

1626年,米哈伊尔再度结婚,这一次选中的皇后是叶夫多基娅·斯特列什涅娃。婚后米哈伊尔有了几个孩子,但是能够活到成年的只有两个:一个是皇太子阿列克谢,另一个是公主伊琳娜。

离世

1644年,郁郁寡欢的沙皇米哈伊尔病重。1645年6月12日,米哈伊尔自觉死期将近,就把群臣和皇太子招至榻前,下诏立阿列克谢为沙皇,并指派大贵族莫罗佐夫为辅政大臣。次日凌晨3点,沙皇米哈伊尔因水肿辞世。

上一篇:罗斯·詹金斯

下一篇:纳特霍(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