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扬(复旦教授)

时间:2024-01-27 03:43:35编辑:雅博君

陆扬(复旦教授)的个人简介

陆扬,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美学学科学术带头人,系学位委员会委员。拥有众多著述,获过众多奖项。

人物经历

2007-至今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2001-2007南开大学哲学系教授。

1997-2001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

2000/5―2000/8 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哲学系访问学者。

1990-1997 华中师大文学院副教授。

1993―1994 美国Augustana College访问教授。

1985-1987 广西师大中文系任教。

主要贡献

个人著作

《德里达:解构之维》,华中师大出版社,1996年。

《美学理论》(张玉能、陆扬合著), 华中师大出版社,1997年。

《中西死亡美学》, 华中师大出版社,1998年。

《精神分析文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

《中世纪文艺复兴美学》,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

《十九世纪美学》,(张玉能、陆扬、张德兴等合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

《欧洲中世纪诗学》,上海社科院出版社,2000年。

《大众文化与传媒》(陆扬、王毅合著),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

《后现代性的文本阐释》,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

《大众文化理论》,台湾扬智文化出版公司,2002年。

主要译作

乔纳森?卡勒:《论解构:结构主义之后的理论与批评》,英译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英译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0年。

沃尔夫冈?韦尔施:《重构美学》,英译汉,陆扬、张岩冰合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

《大众文化研究》,陆扬、王毅选编,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

马克?汉森:《首席执行官》,英译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主要论文

《德里达与老庄哲学》,法国研究,1995年第1期。

《圣伯尔纳美学思想述评》,华中师大学报,1995年第5期。

《中世纪美学中的亚里士多德主义》,东方丛刊,1996年第1期。

《彼特拉克诗美学及其他》,外国文学研究,1996年第2期。

《文学解构主义》,中外文化与文论,1996年第2期。

《解构的安琪尔》,国外文学,1996年第3期。

《波埃修美学思想述评》,文艺研究,1996年第3期。

《德里达与马克思》,哲学研究, 1996年第5期。

《解构主义和汉字文化》,汉字文化,1997年第1期。

《上帝形象美学考》,东方丛刊,1997年第1期。

《乔叟现实主义美学思想窥探》,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7年第2期。

《但丁与阿奎那》,外国文学研究,1997年第2期。

《癫狂现实主义与小说之明日》,文艺报,1997年7月1日。

《文字学与逻各斯中心主义》,中国诗学,第5辑,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文艺复兴音乐美学述评》,文化与传播,第5辑,海天出版社,1997年。

《美在圣经中的表述与地位》,中外文化与文论,第4辑,1997年。

《达?芬奇镜子说辨正》,安徽大学学报,1998年第2期。

《荣格释〈易〉》,中国比较文学,1998年第3期。

《后现代文化与文学》,文学报,1998年10月22日。

《政治与解构》,读书,1998年第12期。

《蒋孔阳学术近影》,学术研究,1999年第2期。

《读伊格尔顿〈美学意识形态〉》, 文艺评论与研究,1999年第2期。

《德里达与弗赖》,外国文学研究,1999年第2期。

《斐若隐喻解经中诗的地位考》,东方丛刊,1999年第4期。

《全球化、后现代与人文科学的未来》,学术季刊,1999年第4期。

《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及其反思》,文艺报,2000年,6月27日。

《精神分析与中国文化》,社会科学,2000年第4期。

《后现代文化与文学》,中外文化与文论,第7辑,2000年。

《全球化与中西美学的对话》,载《儒学与21世纪中国》,学林出版社,2000年。

《中国有哲学吗?》,文艺报,2001年,12月4日。

《哲学的美学前景》,南开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德里达与艺术》,载《人文视野》,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年1月。

《利维斯主义与文化批判》,外国文学研究,2002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2第10期)。

《咖啡馆和公共精神空间》,社会科学报,2002年4月11日。

《洛莉塔:从小说到电影》,文艺报,2002年7月16日。

《伯明翰中心的传统》,文艺报,2003年1月7日。

《当理性被湮没在工具效果之中》,文汇读书周报,2003年1月17日。

《论后现代语境中的现代性》,文艺研究,2003年第3期。

《文化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地位》,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3年第4期。

《中国性的文化认同》,文艺报,2003年8月26日。

《约伯与上帝的公正》,见《圣经与文学阐释》,人民出版社,2003年。

《本体论?中西文化?解构》,文化研究,第4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

《大众文化研究在中国》,陆扬、路瑜着,天津社会科学,2003年第6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4年第1期)。

《论美学现代性》,中国美学,总第一辑,2004/1。

《里达:避免言说与否定神学》,道风山基督教文化评论,第20期,2004年。

《论圣经的崇高美学特征》,东方丛刊,2004年第1期。

《后现代视域中的蒋孔阳美学》,南开学报,2004年第2期。

《赛义德与文化批评》,河北学刊,2004年第3期。

《论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与现代化,2004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04/7)。

《我们依然必须研究文学吗》,文艺报,2004年6月1日(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4/7)。

《文学不是常有振聋发聩的力量吗》,文艺报,2004年7月27日。

《读阿诺德文化与无政府状态》,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空间理论与文学空间》,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第4期。

《文化主义述评》,三峡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解码“大众文化的神话”》,文汇读书周报,2004年10月1日。

《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人文杂志,2004年第5期。

《读蒋孔阳序跋》,美学与艺术评论,第七集,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10月。

《追思德里达》,博览群书,2004年第12期。

荣誉记录

《德里达:解构之维》获1996年全国教育图书优秀奖。《通史》获2000年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2年教育部人文社科一等奖。《后现代性的文本阐释:德里达与福柯》2002年获天津市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

上一篇:马旭东(歌手)

下一篇:纳迪娅·哈库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