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子骞(孔子高徒)

时间:2024-01-26 11:42:45编辑:雅博君

闵子骞(孔子高徒)的个人简介

闵子骞(名损,尊称:闵子,公元前536-公元前487),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丘弟子,德行与颜回并称,为七十二贤之一。

闵子骞出生寒苦,经常随父亲外出谋生。他拜孔子为师后,成为孔子“仁”“德”理想的忠实推行者和积极宣传者。闵子骞以孝闻名,孔子曾夸赞他“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在济南、宿州等地都建有闵子骞的幕或祠堂。

人物生平

闵子骞(前536--前487),名损,字子骞,尊称闵子。鲁国人。

生于鲁昭公六年,卒于鲁哀公八年,比孔子小15岁。他出身贫寒,生母又过早去世。为家境所迫,很小就从事体力劳动,经常随父亲驾车外出谋生,过着十分清苦的生活。后来拜师孔子,成为孔子“仁”“德”理想的忠实推行者和积极宣传者,以孝行名闻天下。终生不愿出任官职,直到50岁时去世。其先祖是鲁国的第四代国君鲁闵公,其父闵世恭为八世祖。孔子高徒,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回并称,为七十二贤人之一。

子骞为人极孝。他少年丧母,父亲娶了继母。继母偏爱自己亲生二子,虐待闵子骞,子骞却并不告知父亲,避免影响父母间关系。

某年冬天,继母用棉花给自己的孩子做棉袄,而假装给子骞棉袄,其实内里填的是芦苇,所以他寒冷无措。一日闵子骞驾马车送父亲外出,因寒冷饥饿无法驭车,马车滑入路旁的水沟内。父亲非常生气,对他喝斥鞭打,结果抽破衣服露出了芦花。父亲知情后大怒,想休妻。子骞长跪于父亲面,为继母求情:“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母亲在,只有我一人受冻;母亲离开的话,两个弟弟都要和我一起承受没有母爱的孤单痛苦了)”父亲便不再休妻,继母也痛改前非。

其后求学于孔子,孔子仕鲁期间季氏曾聘请他出任费宰,闵损婉拒说:“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请替我婉言谢绝了吧。如果再请我的话,我必定会去躲在汶上)”

历史评价

孝哉,闵子骞

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夫人不言,言必有中”。“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任用德行,(在弟子中可仕之人)则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闵子骞有没有被人家说闲话,和孝或不孝,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他可能在外面一本正经,言行都十分慎重,回家后使父母生气,令父母伤心,外人也未必知晓。没有人非议他的父母兄弟,为什么凸显出闵子骞的孝心呢?因为他并没有盲目地听从父母兄弟的话,以致做错事而连累了父母兄弟,受到他人的异议。儒家说孝,只有说孝心、孝道、孝行,并没有说孝顺。因为加上一个顺宁,很容易引起凡事都应该顺从的误解。事实上合理的当然要顺,若是不合理的,就不能顺从。盲目顺从,把责任推给父母兄弟,当然是不孝。

后世纪念

萧县

位于萧县境内的“鞭打芦花车牛返村”简称车牛返,是2700多年的古村,系全国最长的村庄地名,位于安徽省萧县西南约10公里处,五洞山的南麓,隶属杜楼镇孟窑村。全村共有23个姓氏,人口大约950人左右。古村内现保存完好的有百年古井2口、古石桥2座、闵子骞覆车古道1处、四贤祠遗址1处、古泉3处、百年古树30余棵,其中“鞭打芦花处”和“千佛禅寺”是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萧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村名由来因闵子随父赶牛车外出至此地,因其母给其穿芦衣做的衣服,时属冬天大雪纷飞,闵子衣着单薄,冻得瑟瑟发抖,而车上的二弟喜眉笑眼。其父见状,怒用鞭打,刹时间子骞的袄烂而芦花飞,骞父发现幼子棉衣则裹着丝绒,始明真相。其父立即赶车返家(此村就是萧县“车牛返”鞭打芦花处村),愤怒休妻。子骞跪求父亲饶恕后母:“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后母感动认错,一家人复又和好。后来,孔子知道了,夸赞道:“孝哉闵子骞!”。

宿州

宿州市曹村镇的闵子骞祠是宿州市重点名胜古迹,也是安徽省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费县

因闵子骞的儿子闵沃盈葬在闵家寨。山东费县闵家寨闵子祠成为海内闵氏续谱处和祭祀处,正阳门上悬乾隆皇帝手书“笃圣祠”三个金光大字。

济南

济南闵子墓位于济南百花公园西邻的济南孝文化博物馆。进大门,迎面是一处新建的仿古庙堂,墙上有一个写有“济南孝文化博物馆”的牌子,欧阳中石题字。再沿着庙堂往北走,20多米处就是一座突起的坟墓。只见该坟墓高约3米,封土直径约5米,呈圆形,四周有多尊石羊、石马、石狮、石龟等石像,还有两棵古树。北侧立着一块刻有“闵子骞墓”字样的石碑,上面还有第一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说明。上世纪60年代前,闵子骞墓规模还很大,当时墓区南北长约300米,东西宽200米,墓堆封土直径有七八米,高约十几米,周围还有合抱粗的古树30余棵,历代碑刻十余尊。但后来“文革”时,整个墓区遭到严重破坏,祠堂被拆掉,碑刻被毁,古树被砍,仅剩两棵,封土被挖去烧砖瓦。随着许多市民要求恢复保护闵子骞墓地的呼吁,和文物部门的努力,在市政府的支持下,他们先后投资180多万元,对墓园进行了修膳。墓园西侧的南北向道路命名为闵子骞路。

范县

范县闵子墓,位于范县东南22公里,墓坐北面南,冢高1.5米,周长8.4米,占地面积约20平方米。墓地濒临黄河,时被冲毁,范县历代官吏、儒生曾多次捐资修整。据《范县志》载:“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县令陈奎初曾出资修墓建祠。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县令唐晟秀修墓祠,墓傍植有翠柏,山东督粮道孙星衍部撰《重修闵子墓》碑文。墓北原有闵子坊,1966年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破坏。

轶事典故

单衣顺母

元代郭居敬编的《二十四孝》和明朝编撰的《二十四孝图》,均将闵子骞《单衣顺母》/《鞭打芦花》列为第三篇。文曰:“周闵损,字子骞,早年丧母。父娶后母,生二子,衣以锦絮;妒损,衣以芦花。父令损御车,体寒,手无法握住缰绳。父查知故,欲出后母。损曰:u2018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u2019母闻,悔改。有诗赞道:闵氏有贤郎,何曾怨晚娘?车前留母在,三子免风霜。”在中国传统戏曲中有晋剧《芦花》以此为背景创作。

鞭打芦花

春秋时期鲁国有个大孝子,姓闵,名损,字子骞,是孔子的得意门徒,七十二贤人之一。闵子骞年少时便死了母亲,父亲娶了后娘,又生了两个弟弟。后娘偏心眼,对自己亲生的孩子百般疼爱,对闵子骞却另眼相待。可是,在丈夫面前,她却装出一副慈母的模样,表示照顾闵子骞比亲儿子还好。有一年冬天。后娘给闵子骞做棉袄,里面絮的全是不值钱的芦苇花绒,看起来挺厚,其实一点都不暖和。她给自己的两个亲儿棉袄里絮的是丝绵,看上去薄,其实非常暖和。闵子骞从不计较这些。一千多年前的某年农历腊月廿四日,父亲坐车带他们兄弟三个外出,让闵子骞在前边掌鞭赶车。闵子骞在寒风中冻得发抖,失手把缰绳掉到地上,马车失去了控制。父亲见到这种情形很生气,说:“你这个孩子真没出息,穿得这么厚还打哆嗦!看你弟弟,棉袄比你的薄,也没像你冻得那个样子。”越说越上火,夺过马鞭子便向闵子骞身上抽去。这一鞭子一下把棉袄抽破了,里面飞出来的尽是芦花。再捏捏另两个儿子的棉衣,心里明白了。父亲知道自己冤枉了闵子骞,大骂妻子不贤惠,决定休了她。闵子骞含着眼泪跪在父亲面前,哀求父亲不要休了后娘。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意思是休了后娘,自己和两个弟弟有可能落到另一个后娘手里,两个弟弟将来会像自己一样受苦。闵子骞的话感动了父母,夫妻和好如初。从此,后娘对三个孩子也一样看待了。

史书记载

《论语》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闵子骞单衣记》

《二十四孝图》

后代子孙

长子:闵子鲁

孙子:闵泽

曾孙:闵伯衍

玄孙:闵子建

(参考资料:《闵子世家》《闵氏家乘》)

上一篇:马纯仁

下一篇:鲁毅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