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拉尔·德布鲁

时间:2024-01-24 01:21:02编辑:雅博君

罗拉尔·德布鲁的个人简介

罗拉尔·德布鲁(Gerard Debreu,又译热拉尔·德布勒),1921年7月4日生于法国加莱。1975年加入美国籍,2004年12月31日去世,享年83岁。德布鲁生前执教于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他曾概括了帕累托最优理论,其所创立的经济社会均衡存在定理,是当代经济学界的重要理论之一,1983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罗拉尔·德布鲁 - 生平简介

1921年7月4日生于法国的加莱。

1941年夏,德布鲁进入有声望的高等师范学校,在那里学习和生活直至1944年春季。

1945年底1946年初,德布鲁在巴黎取得了数学助教的资格,并开始学习研究生课程。当他在1943年读了莫里斯·阿莱的《个体经济学说研究》中陈述的列昂·华尔拉在1874―1877始创的一般经济均衡的数学理论时,他对一般均衡理论发生了浓厚的兴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面临重建的繁重任务,德布鲁认识到,经济学家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这进一步激发了他对经济学的热情。结果兴趣变成了终生事业。得到数学助教资格后的两年半,德布鲁在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作研究助理。这一时期,他完成了从数学领域向经济领域的过渡。

1948年夏,德布鲁参加了在萨尔茨堡举行的为时几个星期的研讨班。这个研讨班由像瓦西里·列昂惕夫这样的人物讲授经济学。年底,他由阿莱提名获得洛克菲勒基金会的奖学金。洛克菲勒基金会给予他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使他在美国、挪威和瑞典度过了1948――1950年这段时期。

1949年,在德布鲁访问芝加哥大学期间,考尔斯委员会向他提供了一个经济学副研究员的位置。那时他开始同肯尼思·阿罗合作,联名发表了一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章《竞争性经济中均衡的存在》(1954年)。在这篇文章中,他们运用迄今在经济学中尚鲜为人知的拓扑学方法,对一般均衡的存在提供了权威性的数学证明。

1955年,德布鲁与考尔斯委员会的其他成员去耶鲁大学,直到1960年为止,他一直在那里任副教授。

1956年,德布鲁获得巴黎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德布鲁从1962年1月初开始作伯克利大学的经济教授,并于1975年7月获得数学教授职务,至今没有离开过伯克利。但他也是许多国外的著名大学与研究中心的客座教授、研究员和顾问。

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他作为古根海姆的研究员和客座教授访问了卢万大学的运筹及经济计量学中心;1972年,他是丘吉尔学院、剑桥大学的海外研究员;1973年和1987年,他作为客座教授访问新西兰的坎特伯雷大学。

他从许多大学获得荣誉科学学位,如1977年在波恩大学、1980年在洛桑大学、1981年在西北大学和1983年在图卢兹社会科学大学。

他还是几个著名杂志的主编或顾问。他从1972年开始作《经济理论杂志》的主编。他还一度做过工业应用数学学会的《应用数学杂志》(1976――1979年)的主编。1974年以后,他是数理经济学杂志编委会的成员。

他是计量经济学会的成员(1964――1972年),稍后,他成为执行委员会的成员(1969――1971年);他于1977年成为美国科学院成员;1982年到1985年期间,他是经济科学处的处长。从1982年起,他是美国经济协会会员;从1984年起,他是美国尖端科学协会会员。

除了1983年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外,他于1977年获得波恩大学亚历山大·冯亨博尔特基金会美国高级科学家奖。1976年,获得名誉勋级会骑士称号。1984年,他成为法国科学院的外国非正式会员和全国荣誉团体的负责人,以表示法国对这位学者的高度尊敬。

2004年12月31日去世,享年83岁。

罗拉尔·德布鲁 - 学术成就

德布鲁的主要学术成就是对一般经济均衡理论所做的贡献。这集中反映在他1959出版的仅102页的代表作《价值理论:对经济均衡的公理分析》一书中。就是这本篇幅极小的著作,帮助他摘取了诺贝尔经济学的桂冠。他的学术贡献不在于理论本身,而在于分析方法上的改进。

罗拉尔·德布鲁 - 理论贡献

德布鲁的主要理论贡献包括:资源未被充分利用的度量、概括帕累托的最优理论(福利经济学)、具有相关商品的均衡存在性(一般竞争均衡理论)、用效用函数表示偏好次序关系、总量超额需求函数(效用的需求理论)、经济核算的收敛定理等。50年代初,他与合作者通过建立微观经济学基本概念的拓扑学集合论基础,引起了西方经济理论研究的一场革命。此外,德布鲁首倡的一般均衡分析领域,已成为大部分西方微观经济理论的统一构架。他使用的公理化分析方法已成为西方经济分析的标准形式。70年代以来的资本理论、区位理论、金融理论、国际贸易和宏观经济理论等,均从他的一般均衡理论概念、思想和新加入的工具中获益匪浅。

分析方法的改进者

德布鲁的主要学术成就是对一般经济均衡理论所做的贡献。这集中反映在他1959出版的仅102页的代表作《价值理论:对经济均衡的公理分析》一书中。就是这本篇幅极小的著作,帮助他摘取了诺贝尔经济学的桂冠。他的学术贡献不在于理论本身,而在于分析方法上的改进。

德布鲁在《价值理论》中,以集合论和凸性分析作为主要的公理化分析手段,彻底摆脱了一般均衡理论主要运用代数和方程的传统,以集合理论和凸性分析构造了他全新的一般均衡理论大厦,从而与从亚当·斯密、瓦尔拉斯以来的一般均衡理论相区别,实现了一般均衡理论的整体时代飞跃。 《价值理论》的理论成就表明:建立在代数和方程理论基础上的一般均衡理论是不完备的;因为在该体系中,无法内在地解决均衡的存在性这一基本问题。而德布鲁将一般均衡理论建立在集合论和凸性分析技术基础上,就可以在理论体系内圆满地解决这一基本问题,从而为一般均衡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说明德布鲁为一般均衡理论的构造找到了更加适当的数学工具,建立在集合论和凸性分析技术上的理论结构更加适合于一般均衡理论的研究,而不是瓦尔拉斯的代数和方程理论基础。这样一种在当时是全新的分析方法目前在经济学理论研究中已成为非常普遍的分析方法,成为了经济学家工具箱中的一件有力武器。因此,德布鲁的公理化方法还体现了经济学研究中工具层次的意义与作用。

德布鲁的主要理论贡献包括:资源未被充分利用的度量、概括帕累托的最优理论(福利经济学)、具有相关商品的均衡存在性(一般竞争均衡理论)、用效用函数表示偏好次序关系、总量超额需求函数(效用的需求理论)、经济核算的收敛定理等。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他与合作者通过建立微观经济学基本概念的拓扑学集合论基础,引起了西方经济理论研究的一场革命。此外,德布鲁首倡的一般均衡分析领域,已成为大部分西方微观经济理论的统一构架。他使用的公理化分析方法已成为西方经济分析的标准形式。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的资本理论、区位理论、金融理论、国际贸易和宏观经济理论等,均从他的一般均衡理论概念、思想和新加入的工具中获益匪浅。

一般均衡理论

一般均衡理论是经济学理论的核心。一般均衡理论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亚当·斯密以深邃的目光揭示了私有制经济运行中的基本规律,我们现在形象地称之为“看不见的手”原理。到十九世纪末,瓦尔拉斯运用线性代数的工具为一般均衡理论构造了一个整体的的结构,从而实现了一般均衡理论从思想到实体的跨越。但是瓦尔拉斯用代数方法建立起来的这个一般均衡理论大厦是不稳固的。因为对这个理论结构来说一般均衡的存在性没有得到满意地解决。因此,从理论上来说,如果该理论不能证明均衡的存在性,则这个理论体系就是无意义的,不能确定均衡的存在性的一般均衡理论无异于空中楼阁。

但是一般均衡理论并没有引起广泛的注意和研究。直到阿罗和德布鲁1954年发表论文《竞争经济的均衡的存在性》,才使得存在性问题的解决成为可能。

阿罗和德布鲁运用集合论作为基本工具,对经济体制进行了抽象的整体数学的描述,通过对基本概念引入一些假设条件,证明了私有制经济存在一个竞争均衡。这样从瓦尔拉斯以来80年一直悬而未决的根本问题得到了解决,经济理论大厦的根基真正得以稳固。

阿罗和德布鲁的证明方法是引入一个虚构的市场主体来选择价格体系,从而将给定的经济体系问题转化为一个一般化博弈的纳什均衡存在性问题。而这种参与人战略空间依赖于其他参与人行动的一般化博弈的纳什均衡存在性已经由德布鲁在论文“一个社会均衡的存在性定理”中解决了。因此,阿罗和德布鲁关于一般均衡理论的证明是根植于博弈理论的。纳什的证明是基于卡库坦克的不动点定理,而这个定理是基于冯·诺伊曼(1937)的一个拓扑定理解决的。

德布鲁在均衡存在性问题上还做出了一些其他的贡献,他在这一领域处于最前列。

德布鲁还对经济均衡和帕累托效率关系进行了研究,他以确定的方式给出了关于价格系统效用最大化配置和帕累托最优配置之间的关系。他采用了数学中的超平面分离定理,并在一般意义上建立了这两个概念之间的等价性。

罗拉尔·德布鲁 - 学术著作

德布鲁的主要著作有:

《价值理论:对经济均衡的公理分析》(1959);

《竞争性经济的均衡存在》(1954);

《有限均衡的经济》(1970);

《德布鲁教授的“市场均衡”定理》(1973);

《总量需求函数》 (1974);

《数理经济学――德布鲁论文20篇》(1983)。

上一篇:苗雨村

下一篇:骆品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