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皇后(法国皇后)的个人简介
玛丽·安托瓦内特(Marie Antoinette,1755年11月2日-1793年10月16日),早年为奥地利女大公,后为法国王后。她是神圣罗马皇帝弗朗茨一世与皇后玛丽亚·特蕾西亚的第十五个子女,在所有子女中排行倒数第二。
1766年,为了政治上的需要,法国王室正式向11岁的玛丽·安托瓦内特公主求婚。直到玛丽·安托瓦内特14岁时,1770年4月法国王太子路易-奥古斯特迎娶安托瓦内特,安托瓦内特随之成为太子妃。1774年5月,路易十五驾崩,安托瓦内特的丈夫即位为路易十六。结婚七年后,安托瓦内特生下一个女儿,名玛丽-泰瑞丝,是夫妇的第一个子女。
人物生平
1766年,为政治上的需求,法国王室正式向11岁的玛丽·安托瓦内特公主求婚。奥地利宫廷欣然应允。但由于种种原因,这场婚礼被拖了数年。直到1770年,玛丽·安托瓦内特14岁时,才终于踏上法国国土,成为法国王储,路易·奥古斯特·德·波旁(即日后的路易十六)的王太子妃。
1774年,路易十五驾崩,路易十六即位。玛丽·安托瓦内特成为法国王后,母仪法兰西。但很可惜,她本人并没有作为一名王后所应该具备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进入法国宫廷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在政治上毫无建树。每天只是热衷于舞会、时装、玩乐和庆宴,修饰花园,奢侈无度,有“赤字夫人”之称。在法国大革命开始后,她身上却意外地体现出一位王后的骄傲与尊严,表现得比路易十六更有主见,更为顽固。
1789年7月14日,群众攻打巴士底狱时,玛丽·安托瓦内特劝说路易十六带兵去梅斯避难。她支持国王拒绝了国民议会提出的废除封建制度和限制王权的要求,结果成为众矢之的。不过,无论是当时还是后世,仍有很多人站在王后的一边,比如法国的雨果,奥地利的斯蒂芬·茨威格,都对王后抱有同情。当然还有其他许多名不见经传的保王派人物。比较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斯蒂芬·茨威格的王后传记,大仲马也写作了有关王后的“法国革命三部曲”,其分别是《巴尔萨摩男爵》、《王后的项链》以及《红屋骑士》,王后人生中的三个阶段在小说中被详细描写。
1789年10月,随同路易十六从凡尔赛宫迁回巴黎,处于革命群众的监视之下。她暗中活动,向一批流亡贵族求援,但他们不但没有帮忙,还落井下石,每个人都想用国王的头来换一笔赎金。这批贵族中包括国王的弟弟,普罗旺斯伯爵(即日后的路易十八),和更小的弟弟阿图瓦伯爵(即日后的查理十世)。国王夫妇苦于左右无援,迫于形势,他们不得不自行谋划一次又一次的逃亡。
于1791年6月与国王一同秘密出逃,至边境城市瓦伦时被发现,外逃未遂。
1792年,法国对奥地利宣战,她继续勾结奥地利,并把作战计划提供给外国干涉军,企图借外部势力镇压革命。此时奥地利女皇玛利亚·泰丽沙(即玛丽·安托瓦内特的母亲)和约瑟夫二世皇帝(即玛丽·安托瓦内特的兄长)相继去世,奥地利王权掌握在玛丽·安托瓦内特的另一位兄长,利奥波德二世手中。
叛国的事情败露后激怒了法国人民,导致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起义,彻底推翻了君主制。随后,她和国王一起被囚禁在当普尔堡。次年10月,被交付给革命法庭审判,判处死刑,送上断头台。享年38岁。死后尸体一度被扔在万人坑埋葬,直到22年之后,普罗旺斯伯爵复辟成为路易十八,才将她的白骨重新挖出,并妥善安葬。
传闻,玛丽短暂的一生中留下了两句名言:
当大臣告知玛丽,法国老百姓连面包都没得吃的时候,玛丽天真甜蜜地笑道:“那他们干嘛不吃蛋糕?”历史上玛丽绝对没有说过这句话,是后人将愤慨宣泄在这位热衷于打扮的皇后身上。说这句话的人是路易十五的来自波兰的王后玛丽·勒金斯卡,原句被记载在卢梭的《忏悔录》里,大意为:他们没有面包吃,为什么不吃面包皮蘸酱?这句话的语境其实是这位王后出于同情说出了缺乏常识的话,因为安托瓦内特王后当政的年代,人们要找理由去谴责她,于是一句本和她不相干的话就被改造成了这个样子:面包皮蘸酱变成了蛋糕,这样更容易煽动民众的愤恨。
当玛丽被推上断头台的时候,她踩到了刽子手的脚,这时玛丽说了句:“对不起,您知道,我不是故意的。”有人质疑这句话是否是真实的,因为据传当时被砍头的人都会被绑起来并且堵上嘴。但画家大卫的一幅铅笔速写证明这是不对的,王后只被绑住了手而已。更何况当时刽子手桑松的任务之一,就是搜集那些大人物的临死台词,这句话连同罗兰夫人那句“自由,以汝之名造恶无数”都是当时有名的临死遗言。这就更不用说路易十六那众所周知的临终演讲了。
家族成员
基本信息⒈玛丽-特蕾西娅·夏洛特(Marie-Thérèse Charlotte de France),昂古列姆公爵夫人(1778年12月19日―1851年10月19日)。
⒉路易·约瑟夫·泽维尔·弗朗索瓦(Louis Joseph Xavier François de France),法国王太子(1781年10月22日―1789年6月4日),在大革命爆发初期死于软骨病(或肺结核,骨结核),死时只有7岁零8个月。
⒊路易·查尔斯,路易十七(1785.3.27―1795.6.8?)法国历史上唯一没有真正加冕、真正统治过整个国家却被认为是国王的人。
⒋玛丽·索菲·海伦·比阿特丽斯(Marie Sophie Hélène Béatrice de France)(1786年7月9日―1787年6月19日),只活了11个月10天。
悲剧延续子女·悲剧的延续路易十六的儿子,路易·查理,即王太子路易十七。法国大革命的时候,他还是个小孩子。最令人意外的大概不外乎是他在审判玛丽·安托瓦内特的时候,曾经指控母亲对自己有过性行为。皇室的生活确实很多是荒淫无道而且荒唐的。革命派散发带有“皇后偷情”与“奸淫子女”这样字眼的小册子。当她面对这项日后成为历史上少有的臭名昭著的指控―她性虐待她的儿子的时候,她没有回答,当控诉人在最后提醒她没有回答是否与儿子存在乱伦关系的时候,玛丽·安托瓦内特终于改变了她从进入法庭以来一直镇定的情绪,激动地抗议这项指控。而对于这项她唯一没有应诉的指控最终被法庭裁令成立时,她回答说,我之所以不回答是因为人类的天性,拒绝回答这样一个对母亲无礼至极的指控!我呼吁所有在场的母亲给我这项权利。
关于这位王子的结局,有很多说法。其中一种较为普遍:1794年1月开始,他遭到真正的囚禁(之前交由一名叫做西蒙的鞋匠照料,并不能算是囚禁),由4名守卫看管。6个月之后,被发现身染重病,最后不治而死。今天普遍认为他死于肺结核(但也有传说他死于癌症或疥疮),死后尸体如母亲一样,被葬在万人坑中。
还有一种比较残忍的说法:王子在狱中三年,一日仅有一餐“并且主要成分是粪便和垃圾”,随地大小便,连洗澡都得不到准许。最后他被砍去四肢,折磨虐待成残废,悲惨地死去。然后负责监守的人便捏造出体弱多病的借口来掩饰自己的罪行。
由于短短的生命中最后几个月的生活情况被保密,因此生出许多谣言。在当时就有人说他是被害死的,有人说他没有死,尸体只是调包,而他本人则逃走了。后来王朝复辟,竟然有三十多个人站出来说自己是路易十七。不过根据现代DNA的检验,王子死后被保存下来的心脏确实属于他本人。逃跑一说应该并非事实。
在路易十六一家出逃未遂被押进监狱后,昂古列姆公爵夫人遭到了暴民和狱卒的殴打和轮奸,他们还逼迫她参加父母的死刑,并逼她作伪证,指控她母亲与弟弟的乱伦关系。年仅15岁的她被屈打成招,签了。革命结束后,她侥幸逃过一死,并成为安托瓦内特唯一一个在革命中生存下来的孩子。但这场革命风暴在她心里所留下的阴影已是不可磨灭,她痛恨自己的懦弱和胆怯,常常割脉自杀,也多次服毒,但都没有成功。
在叔叔路易十八重新登基后,她被邀请回到王宫。由于早先的经历,她非常仇视贱民和革命者。他们中有的利用革命和自由为借口,来满足他们自己的利益。她常常公开扬言表示对共和派和雅各宾派的憎恨,叫人放火烧俱乐部和出版社,用炸药轰炸先贤祠(未遂),刺杀被流放的革命当权者。还叫人去岛上,往拿破仑的尸体上撒尿,阉割他,挖掉他的眼睛,凌辱他。(这是不正确的,墓旁有士兵驻守,何况拿破仑的棺木运回巴黎时,开棺验尸证明尸体完整。)
与此同时,法国宫廷酝酿着一股保王的暗流。昂古列姆公爵夫人与其他大臣联手,恶毒地搞垮了宫廷里最后的贱民阶级――富歇(即奥特兰多公爵),把他流放到奥地利(后来富歇自己提出去林咨安度晚年,并死在那里)。此时,昔日的雅各宾派早已瓦解,富歇这块“百合花旗上最后的污渍”也被抹掉,可以说昂古列姆公爵夫人已经完成了她的复仇。
轶事典故
童年快乐的小公主玛丽·安托瓦内特在比她大三岁的姐姐玛丽亚·卡罗莱纳和比她小一岁的弟弟马斯米利安的陪伴下长大。她及他的哥哥约瑟夫二世、利奥波德二世和费迪南已经在哈布斯堡王朝里扮演重要的角色。
作为孩子,她是可爱和淘气的。她举止优雅,活泼大方,待人亲切温柔。但是,另一方面,她又骄傲任性,反复无常。虽然在美学、艺术方面有着过人的天赋,但她几乎没有受过真正的教育。奥地利王室为她提供了最好的学习环境,她却毫不珍惜,总是把所有的聪明才智都用在如何逃避功课上。这直接导致她作为法国太子妃必备的语言――法语,在许多年里都没有丝毫进步。写起文章错字连篇,缺乏基本的历史知识,这些她丝毫不在乎,仿佛只要能说德语就足够了(甚至还有人说,她其实连德语都一塌糊涂)。
关于玛丽公主的童年,还有一件事情值得一记:
7岁的玛丽·安托瓦内特遇见了6岁的莫扎特。他为皇家弹奏了最拿手的小星星。过后当女皇问他想要什么作为奖励时,莫扎特这样回答:他希望能在婚礼上与女皇最小女儿亲嘴。女皇被逗乐了,笑得前俯后仰。
而奥地利传记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则在《断头王后》这本书里将此事描述为:莫扎特见到安托瓦内特,惊为天人,并一本正经地向她求婚,道:“我将来要娶你为妻的!”由于茨威格这本书的成功,这一描述被广泛地传诵。究竟两种说法何者为真,已是不可考。
和亲举世瞩目的奢华婚礼迫于当时的政治环境,奥地利和法国签订了一个新的和平条约,这使得从1494年开始的间歇性的战争有希望结束。路易十五的继承人是他的孙子路易·奥古斯特·德·波旁,计划中, 他应该与玛丽亚·特蕾莎女王的其中一个女儿结婚。最初订的人选是玛丽的第八个姐姐,约翰娜。但在1762年,约翰娜死于天花,玛丽·安托瓦内特便成了下一个人选。如上文所说,1766年法国王室正式提出求婚,并得到应允。
其实,不光是玛丽·安托瓦内特,她的姐姐们也都成为这场政治游戏的棋子,先后与欧洲各个皇族结成了联姻。四姐玛丽亚·克里斯蒂娜嫁给了未来的荷兰总督,六姐玛丽亚·阿玛丽亚与帕尔马公爵结婚,玛丽·安托瓦内特最要好的十姐玛丽亚·卡罗莱纳和那不勒斯王国国王费迪南结婚。
当玛丽亚·特蕾莎女王问预言家她的女儿在法国是否会幸福,他回答:“有十字架来保证。”
1770年4月,还没有过15岁生日的玛丽·安托瓦内特离开了维也纳,踏上了和亲之旅。女王对她呜咽的女儿的告别词是:“别了,我最亲爱的孩子。要对法国人民非常好,让他们能说我为他们送来一个天使。”
当然,这是假的,她说的应该是:“别了,我最亲爱的孩子。要对法国王子非常好,让他们能说我为他们送来一个天使。”
而事实上,这场婚姻难说幸与不幸。路易十六性格懦弱,优柔寡断,反应迟钝,但同时又十分温柔善良,宽厚仁慈。他体型臃肿,与路易十五年轻时相比,恐怕谈不上英俊(参考图片为路易十六肖像画)。而且据说他早年在夫妻生活方面有些问题,这一流言当时流传甚广,究竟是真是假则不可知。但反应迟缓,缺乏情趣,这是事实。他喜欢冶铁、造锁、打猎,而玛丽·安托瓦内特正值豆蔻年华,喜欢的是狂欢、时装、舞蹈、音乐、艺术。同时,她应该也与一般少女一样,有一份对感情的渴望。面对这样一位丈夫,她内心是否满意,后人虽不可妄揣,但将心比心,我们却也不难得出各自的答案。
即便如此,这场婚姻从头到尾,他们都是非常和睦的,夫妇间并没有爆发过什么激烈冲突。而且当时的法国也对这位”最美丽的奥地利公主“表示了最大程度的热情和欢迎。
两位年轻王族的婚礼究竟是怎样的排场,说法不一。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是一场罕见的奢华盛宴。奥地利与法国的王室为表示双方联姻的喜悦和对和平的期许(同时也可能有炫耀国力的意思),不惜砸下重金,务求婚礼尽善尽美。所有法国的王族都来迎接这位小公主,且只有真正的名门望族才有资格参加婚礼。
1770年5月16日,法国凡尔赛宫,玛丽·安托瓦内特正式成为法兰西王太子妃。
登基滥用王权的狂欢1774年5月10日,路易十五因为感染了天花而晏驾,路易十六即位,而玛丽·安托瓦内特成为王后。此时才18岁的玛丽·安托瓦内特,有着太重太重的责任和压力要面对。要应对比她年长的贵族夫人们,要懂得在这奢华浮靡的凡尔赛宫生存,要适应奥地利与法国政治间的勾心斗角,要正确运用王后的权利,要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能做......对直率热情的她的确是一个重大考验。
当然,实际上这些对这位年轻的王后来说统统都不是问题。她天生直率,而且根本懒得思考。对不喜欢的人,哪怕对方再尊贵,她也不愿给好脸色(例如路易十五的情妇,权倾一时的杜芭丽夫人,据说就受足了玛丽的漠视和轻蔑),“今天凡尔赛来的人真多啊。”这是年仅16岁尚未登基的法国未来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对当时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情妇杜芭丽夫人说的第一句话,也是最后一句话。政治家之间的勾心斗角她根本连问都不问,压根不关心。做不该做的事情一向是她的爱好,破坏王室规矩让她乐在其中。
至于王后的权利,她则用来满足她豪奢极侈的欲望。无数昂贵的宝石、时装汇集入她的宫殿,奢华的时尚风气在她的带领下席卷法兰西的贵族生活圈。邀请与她合得来的贵族们参加彻夜的豪赌、狂欢、舞会时,她最为开心。
每当有什么异想天开的新念头,她就像个孩子般撒娇发嗲,大哭大闹,逼丈夫为她实现。而且经常是管用的。懦弱又容易心软的路易十六,根本无法辖制这位娇蛮的小王后。他对她提建议,婉转地提醒她注意不要太出格,她都充耳不闻。而他又不是那种能拿出国王威严,声色俱厉地批评对方的人。
于是,惊人的钱财就在她一次又一次的寻欢作乐中耗费掉了。其中最耗钱的一项,可能是再度修建小特里亚农宫――这座宫殿是路易十六送给王后的礼物,而王后则用无穷的创意,使之更加富有情趣。后来根据统计,前后花在这座宫殿上的钱大概是七十六万六千法郎!在当时的法国,这绝对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了。
在放纵挥霍的同时,她疏远了那些真正对她有帮助的人们,反而亲近那些热衷享乐的年轻人,并不断用王后的权利为其谋取不正当的利益。其中有一位波利纳夫人,通过哄骗王后而使得她的家族甚至远亲、朋友都沾到好处,法国国库一年为波利纳家族所支出的金额竟高达五十万!
当然,在这些人当中也有欣赏玛丽的性格,而愿意与她交往的“真正的朋友”。例如温柔善感的郎巴尔夫人,在法国大革命爆发之后,玛丽被当做囚徒监禁,郎巴尔夫人不顾自身安全,仍坚定地站在玛丽这边,试图帮助她,以至于自己惨遭横死。
另外一个在玛丽·安托瓦内特生命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人,是阿尔塞德·费森(又译:菲尔逊),一位瑞典贵族。据说他们俩是在玛丽16岁时,一场化妆舞会中相识。当时玛丽还是太子妃,依照规定,她不可随便外出,但她偏偏出现在那里。菲尔逊相貌英俊不凡,谈吐幽默风趣、机智迷人,同时兼具政治天才,还可以带兵打仗。多才多艺又深具领导能力的菲尔逊让玛丽深深着迷,并使她与他之间发展出一段外遇。
玛丽·安托瓦内特奢靡轻浮的作风渐渐传开,由此便引发了历史上著名的“项链事件”。虽然后来证明“项链事件”中玛丽王后是无辜的,却让她声望下跌。而且这时法国的民间正在酝酿一股反皇室的气氛,由于玛丽莽撞下令”处死主教“,她沦为众矢之的。
项链事件他人心中玛丽的缩影这个事件应该是1785年8月前后爆发出来的,当时玛丽·安托瓦内特29岁。珠宝商人从供应商那里弄来了一串昂贵的红宝石项链,款式笨拙,造型丑陋,雨果形容说只配带在马脖子上(又有一说是钻石项链,设计非常古拙别致,十分精美)。它造价极其昂贵,一共镶嵌了3000多颗大小不一的红宝石。珠宝商人曾打算把它推销给西班牙王后及其他一些贵族,但都失败了。他听说玛丽·安托瓦内特是个奢侈铺张的女人,于是以为她或者愿意为项链买单,竟向她提出160万法郎的天价。但玛丽·安托瓦内特不是傻瓜,也知道这不值得,派人把他轰出去了。
这时候,我们不得不提起一位关键人物:让娜·德·瓦罗尔。她是前英国公主,由于祖先在王位争夺战中失败,被贬为庶民,过着颠沛流离的悲惨生活。在一位非常同情她的侯爵夫人的帮助下,她得到了培养,并被带入上层社交圈。但是这位公主早已没有王室的尊严,她经常利用各种手段从各种人手里诈骗金钱,只不过她确实精明,被骗的人大多没有发觉而已。
让娜选择的丈夫是国王卫队长德·拉莫。在让娜的努力下,德·拉莫得到伯爵的爵位,让娜也成了伯爵夫人。有了体面的身份,让娜开始在社交界大展手脚。不知是由于她自己的吹嘘,或者是旁人的误解,渐渐她在社交圈里被认为是”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的闺中密友”――尽管事实并非如此。
后来,这谣言传入红衣主教德雷萨(又译:罗昂)的耳朵里。罗昂当年曾任法国驻奥地利大使。因在奥地利宫廷里坚持错误的意见,得罪了泰丽沙女王,被遣返法国。同时,泰丽沙写信给女儿,叫她动用王后的特权劝说丈夫路易十六,不要提拔此人。罗昂在法国的政治前途就此毁掉,他悔恨内疚,想求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放他一条生路。但玛丽·安托瓦内特很听妈妈的话,不仅当面拒绝,甚至连续十五年没有给罗昂任何一个好脸色。
当红衣主教听说让娜的特殊身份时,他立即相信了,并请求让娜替他向王后美言。让娜骗他说王后要他以书面报告的形式向她认错,于是他写了。皇后的回信一开始冷冰冰的表示原谅,后来几次口气总算温和下来。红衣主教很高兴,整整三年都一直以通信的方式和王后联系,并源源不断地为“好心人”让娜提供金钱,表示感谢。
这三年里,让娜也没有虚度,她勾引了红衣主教的亲信,前龙骑兵队长雷托,让他做内应,后来为节省时间,让娜直接叫雷托冒充皇后的名义,写回信给红衣主教。这样长久的骗局难免要出问题,红衣主教开始怀疑,因为王后在信里虽然很亲切,但公众场合却仍对他冷眼相待。他着急地询问让娜,让娜骗他说王后因为政治上的理由,不便在曾经的敌人面前表现自己的真实态度。红衣主教则求她让王后来跟他见一面,以证实她没有撒谎。
让娜决定找人演一场戏。她诱骗15岁的妓女奥莉诺小姐戴上头巾面纱,穿上照王后画像仿制而成的衣服,乔装成王后的样子。由雷托假扮仆人作陪,在一个漆黑的夜里与红衣主教相见,并交给他一封信和一朵玫瑰花。让娜还教她说一句表现王后愤怒而傲慢的台词,“现在你该知道了吧。”
奥莉诺小姐觉得可以愚弄一个成年人,而且还是高官,这很有趣,就爽快地答应了。但到临场发挥时,她实在紧张,哆嗦地把东西塞给主教,恐惧而结巴地说了句:“让我们忘记过去吧。”
这时,德拉莫伯爵带着让娜伯爵夫人及时地上场,亲吻“王后”的手,之后四人退下。这一举动既是为救场,防止泄露,也是为表示王后确实与自己有亲密关系。客观来看,这场表演实在很失败,但红衣主教相信了,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再表示过任何怀疑。虽然他总是诧异雷托签署公文的笔迹和他亲吻过多次的王后的回信很象,也几乎差点认出了那天“王后”身边的侍从就是雷托假扮的。
接下来的事很顺利。让娜欺骗红衣主教,说王后要买那条160万法郎的项链,但国王不许。她想用自己的钱来买,偏偏手头又紧,且又怕国王怪罪。因此王后希望红衣主教作为中间人,订下分期付款协议。
红衣主教终于找到向王后效忠的机会,当然不肯放过。珠宝商、让娜、红衣主教,三人见面并订下协约,160万法郎分四次付清。项链则由让娜带去交给王后――当然,结果是直接进了让娜自己的腰包,后来又拆散,在珠宝黑市上脱手卖掉了。
这串项链的第一次付款日期订在1785年8月1日。当时红衣主教因自身的奢靡生活而负债累累,未能及时筹齐这笔巨款。收不到钱的珠宝商人直接跑去找玛丽·安托瓦内特王后诉苦,结果可想而知,王后震怒,这一惊世骗局就此揭开真相。
据说,路易十六最初是想隐瞒此事,私下处理。但王后不肯,对主教的愤恨蒙蔽了她的头脑,坚信主教才是罪魁祸首,目的是借由这项骗局来诬陷她。她利用王后的特权,说服路易十六下令将主教野蛮逮捕,送去最高法院公开审理,并不断怂恿法院处死主教。
1786年5月31日,主教被判无罪,但也遭革职流放。女骗子让娜被鞭笞,打上烙印并终身监禁。但后来她奇迹般地越狱去了英格兰,还写了一本回忆录。不难想象,她在书中是怎样对王后极尽诽谤。
死刑倾国之花凋落法国大革命期间,玛丽·安托瓦内特的命运出现悲剧性转折。在这无可抵挡的反王室浪潮中,国王和王后成了攻击的首要目标――特别是王后。温和仁慈的国王在国民看来还不是那么有害,但挥霍无度的王后实在令人无法忍受。有人做过统计,在路易十六执政的十二年间,法国负债达到十二亿五千万!国王本身勤俭节约,谁用了这些钱,答案不言自明。当时的人们将她描绘成邪恶凶残的魔女、无耻的淫妇,人民的怒火几乎全部集中在她一个人身上。而路易十六,则被描述成一位仁慈爱民的好君主,只是被她带累了。
1789年7月11日,法国大革命正式宣告开始。随后,14日,巴士底监狱被攻陷。路易十六很明白革命的意义,但他毫无办法应对。而玛丽王后,则认定“革命就是造反”,坚决不肯向革命派低头。当整个法国贵族都四散奔逃,甚至有些人自愿放弃贵族身份,加入革命队伍的时候,玛丽·安托瓦内特却依然在用她微薄的力量捍卫王权帝位。原本只知道享乐的女人,此时终于爆发出惊人的意志力。如法国政治家米拉波所说,”她是当时凡尔赛中唯一的男子汉“。
但是,即便王后如此坚强,一方面贵族的不合作,一方面革命的浪潮又不可抵抗,国王夫妇还是不得不败下阵来。1789年10月5日,凡尔赛宫被女性(和伪装成女性的男性)革命者队伍攻陷。6日,路易十六和王后及王子、公主,被押送往巴黎,住在杜伊勒里宫。
在这里,国王一家所有的举动都被监控,随时防止他们逃跑,并且严格监控所有的信件往来和信息传递。但安托瓦内特不死心,她运用所有的聪明才智与外界联络,向外国求援,向流亡贵族求救。很可惜,人人都想独善其身,甚至想从中渔利,根本没有人真正关心他们的死活。
唯有忠诚的费森,这时候勇敢地站了出来。他为安托瓦内特设计一套精密的逃跑计划,但结果却因为国王一家缺乏应变知识和其他各种各样偶然因素,而最终宣告失败。他们在边境城市瓦伦被发现,押送回巴黎。
重返巴黎后,路易十六接受了革命群众们制订的宪法,并成立国民议会。玛丽·安托瓦内特表面同意,内心却仍不肯屈服。她支持国王拒绝召开三级会议,结果反而使民众的怒火更加高涨。
1792年,奥地利皇帝,安托瓦内特的侄子弗兰茨即位。同年,奥地利与法国之间正式宣战。
这一场战争让玛丽·安托瓦内特看到了新的希望。她不断利用自己在国内的优势,用各种各样的密码将情报传递给奥地利军方。毫无疑问,她期待着自己侄子的军队能进入巴黎,解救他的姑姑,帮助他们重振王室声威。
尽管玛丽将所有信件都销毁,各种行动隐藏得非常好,但事情终究还是败露了。再加上当时普奥联军统帅布伦瑞克偏偏发表了一篇要法国革命群众尊重王室的宣言,其中用词激烈,态度嚣张,大大激怒了革命者。1792年8月10日,愤怒的巴黎人民涌入杜伊勒里宫,扬言要杀死国王一家。惊恐的国王和王后走投无路,只好带着王子公主寻求国民议会的保护。
1792年8月13日以后,国王一家被转移到丹普尔堡,过着囚徒一般的生活。9月21日,立法议会宣布废除王政。翌日,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安托瓦内特耗费如此心血维护的王权,终究还是烟消云散。随着革命的进程,密藏在杜伊勒里宫内的勾结外敌、阴谋镇压革命的大量文件被发现,路易十六被国民公会以叛国罪处死刑。1793年1月20日,他最后一次见玛丽·安托瓦内特,次日便被送上断头台。安托瓦内特就此成为寡妇。传说中她却仍不死心,还是进行了几次逃跑,但皆以失败告终。
人物评价
1793年10月12日,玛丽被送上审判席。诸多的罪名加在了她身上,其中有些简直匪夷所思,例如与自己的儿子,路易十七发生乱伦关系。这种审判进行了数天,到15日,玛丽被正式判处死刑。
1793年10月16日大约11点,玛丽·安托瓦内特在革命广场(即协和广场)被开执行死刑,之后草草下葬。可以说,直到最后死亡,她也未真正低过头,始终维持着王后的尊严。
艺术形象
绝代艳后(美国版)
基本信息中文片名:《绝代艳后(美国版)》
原片名:Marie Antoinette
更多中文片名:《玛丽·安托万》、《豆蔻风华》、《玛丽·安托奈》
香港译名:《玛丽皇后》
台湾译名:《凡尔赛拜金女》
影片类型:剧情 / 传记
片长:123分钟
国家/地区:美国
对白语言:英语、法语
色彩:彩色
混音:杜比数码环绕声
评级:PG-13 for sexual content,partial nudity and innuendo
级别:Portugal:M/12 Canada:G Sweden:Btl USA:PG-13 Finland:S France:U Germany:o . Al. Canada:PG Italy:T UK:12A Netherlands:AL Hong Kong:ⅡA Switzerland:10 Philippines:R-13 Ireland:12A Taiwan:PG-12
拍摄日期:2005年2月 - 2005年4月
剧情介绍索菲亚·科波拉执导的新片《绝代艳后》(Marie-Antoinette),根据安东尼娅·弗雷泽的书作改编,讲述了一位风华绝代的女性――法国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的传奇一生。玛丽王后,导致法国在18世纪七八十年代债台高筑,从而最终导致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和君主制的推翻,而玛丽王后本人也于1793年10月被送上了断头台。
玛丽·安托瓦内特是奥地利皇帝弗兰茨一世的女儿,1770年年仅14岁的她成为了法国王储路易·奥古斯特·德·波旁的太子妃,美丽迷人的她就这样成为奥地利与法国险恶政治之间的牺牲品。出生于1755年11月2日,拥有一头金色波浪卷秀发,嫣红的双唇,吹弹可破的雪肌,迷人的双眼,被誉为奥地利最美的公主。14岁的她哪里能想到自己的未来将在这动荡不安的乱世和自己的感情之间浮浮沉沉。18岁成了法国皇后,入主法国凡尔赛宫有着太重太重的责任和压力落在玛丽的肩膀上面,这些责任都等着她去面对,的确对直率热情的她的确是一个重大的考验。
路易十六是个木讷的男人,温文儒雅但是却不善语言,整天只关在铁匠房,冶铁是他的最大兴趣,温吞的他无法博得玛丽的欢心。玛丽未尝过恋爱的滋味,她知道自己不爱这男人,在玛丽心里,他只是自己的丈夫,这是她对路易十六唯一的感觉。
16岁那年,一个男人在玛丽的生命之间掀起了大波澜,这男人的名字叫做菲尔逊,一个瑞典的贵族。据说他们俩在扮装舞会中相识,依照规定,太子妃不可随便外出,但是就是在这场宴会让她认识了菲尔逊伯爵,菲尔逊有着幽默风趣的特性,机智迷人的又同时兼具政治长才,还可以带兵打仗,多才多艺又深具领导能力让玛丽深深着迷。对于整天面对不善于说话而且木讷的路易十六的玛丽而言,菲尔逊的出现在她的生命点燃一道光。于是,她终于知道恋爱的滋味是怎样,她喜欢菲尔逊,为他着迷,也和他之间发展出一段恋曲。
皇宫的苦闷让玛丽想找个宣泄的出口,除了与菲尔逊的恋曲之外,她积极寻找娱乐,所以她参加很多皇室外的宴会,乔装偷偷摸摸让她享乐其中;与生俱来的美貌和贵族优越感,让她对服装鞋子珠宝需索无度,因为从小生长在皇宫之内,不懂民间疾苦,国库都让她拿去做衣服,买珠宝,还有赌博,因此有了历史上著名的“项链事件”,法国人称这个奥地利籍的皇后为“赤字皇后”。虽然后来证明“项链事件”的玛丽皇后是无辜的,却让她声望下跌,而且这时候法国的民间正在酝酿一股反皇室的气氛,玛丽这时就成了众矢之的。
法国大革命的期间,一堆人说“把那个奥地利的女人赶出去”“杀死她,她是魔女”“都是她,害的我们这么穷”,皇室这时又不肯召开三级会议,民怨越来越高涨,这时路易十六与玛丽打算逃出法国境内去避风头,菲尔逊协助逃亡,但是却在法国边境维洛那被逮个正着,被押回巴黎囚禁,在路易十六被处斩之后,她也被交付审判而且送上断头台。
演职员表导演:索菲亚·科波拉Sofia Coppola
编剧:索菲亚·科波拉 Sofia Coppola .....(written by)
Antonia Fraser .....(book Marie Antoinette: The Journey)
演员:克尔斯滕·邓斯特Kirsten Dunst .....Marie-Antoinette
朱迪·戴维斯Judy Davis Comtesse de Noailles
萝丝·拜恩 Rose Byrne .....Duchesse de Polignac
艾莎·阿基多 Asia Argento .....Madame du Barry
玛丽安妮·菲斯福尔 Marianne Faithfull .....Maria Teresa
史蒂夫·库根 Steve Coogan .....Ambassador Mercy
詹米·多南 Jamie Dornan .....Count Fersen
雪莉·亨德森Shirley Henderson .....Aunt Sophie
莎拉·埃德勒 Sarah Adler .....Comtesse d’Artois
马修·阿马立克 Mathieu Amalric .....Man at Masked Ball
Aurore Clément .....Duchesse de Char
Guillaume Gallienne .....Vergennes
Clementine Poidatz .....Comtesse de Provence
莫莉·香侬 Molly Shannon .....Aunt Victoire
让-查理斯通·博夫特 Jean-Christophe Bouvet .....Duc de Choiseul
制作人: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 .....executive producer
索菲亚·科波拉 Sofia Coppola .....producer
Callum Greene .....co-producer
Ross Katz .....producer
非原创音乐:Jean-Philippe Rameau .....(music ’Nouvelle entrée.Les Sauvages: 1er Menuet pour les Guerriers et les Amazones,2ème Menuet" from "Les Indes galantes")
摄影:Lance Acord .....(director of photography)
剪辑:Sarah Flack
选角导演:Antoinette Boulat Karen Lindsay-Stewart
艺术指导:K.K. Barrett
美术设计:Pierre Duboisberranger Anne Seibel
布景师:Véronique Melery
服装设计:米兰拉·坎农诺 Milena Canonero
视觉特效:Kevin Berger
副导演/助理导演:Emilie Cherpitel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Christophe Cheysson .....first assistant director
Roman Coppola .....second unit director
Eliot Mathews .....first assistant director: second unit
制作发行洗印厂:FotoKem Laboratory,Burbank .....(CA),USA
摄制格式:35 mm
制作处理方法:Spherical
洗印格式:35 mm
幅面:35毫米遮幅宽银幕系统
制作公司:哥伦比亚影业公司 Columbia Pictures Corporation [美国]
American Zoetrope [美国]
Pricel [法国]
Tohokushinsha Film Corp. [日本]
发行公司:
A-Film Distribution [荷兰] ..... (2006) (Netherlands) (theatrical)
Columbia TriStar Films de Argentina [阿根廷] ..... (2007) (Argentina) (theatrical)
Pathé [法国] ..... (2006) (France) (theatrical)
Sony Pictures Entertainment [美国] ..... (2006) (USA) (theatrical)
哥伦比亚影片公司 Columbia Pictures [美国] ..... (2006) (USA) (theatrical)
Monopole-Pathé [瑞士] ..... (2006-2007) (Switzerland) (theatrical)
Nordisk Film Theatrical Distribution Oy [芬兰] ..... (2006) (Finland) (theatrical)
索尼电影娱乐公司 Sony Pictures Entertainment [美国] ..... (2006) (USA) (theatrical)
Sony Pictures Releasing ..... (2006) (UK) (theatrical)
Tohokushinsha Film Corp. [日本] ..... (2006) (Japan) (all media)
特技制作公司:L’E.S.T. [法国] ..... (visual effects)
L’Étude et la Supervision des Trucages (L’Est) [法国] ..... (visual effects)
其它公司:Epstein,Levinsohn,Bodine,Hurwitz & Weinstein LLP [美国] ..... legal services
Epstein,Levinsohn,Bodine,Hurwitz & Weinstein ..... legal services
Les Arts Florissants [法国] ..... music performers: "Castor & Pollux" and "Les Indes galantes"
Verve Records [美国] ..... soundtrack
上映日期荷兰Netherlands:2006年6月8日
葡萄牙Portugal:2006年10月19日
美国USA:2006年10月20日
英国UK:2006年10月20日
德国Germany:2006年11月2日
意大利Italy:2006年11月17日
瑞典Sweden:2006年11月17日
美国USA:2006年12月21日 ..... (Aspen Film Festival)
澳大利亚Australia:2006年12月26日
俄罗斯Russia:2007年1月4日
波兰Poland:2007年1月5日
西班牙Spain:2007年1月5日
挪威Norway:2007年1月12日
巴西Brazil:2007年1月12日
阿根廷Argentina:2007年1月18日
香港Hong Kong:2007年1月18日
日本Japan:2007年1月20日
台湾Taiwan:2007年10月12日
绝代艳后(法国版)
基本信息中文片名:《绝代艳后(法国版)》即《波旁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后》
带 宽:759K
时长:1:30:00
导演:伊夫·西莫诺
演员:卡琳娜·瓦内萨.....玛丽·安托瓦奈特
奥利维耶·奥班.....路易十六
大卫·勒阿耶.....红衣主教
发布时间:2009-7-9 17:16:56
剧情介绍玛丽·安托瓦奈特王后也许是法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人物之一,但她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作为法国历史上最具争议的一位皇后,她不但拥有美艳动人惹人怜爱的外表,而且同时拥有崇尚奢华放纵任性的内心。虽然出生于奥地利皇室,贵为法国王后,锦衣玉食,但她却是历史上受非议、误解和谩骂最多的女性之一。她是奥地利皇帝弗兰茨一世的女儿,14岁就入主法国凡尔赛宫,18岁成为了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王后。玛丽王后,常常在一夜间就将自己作为皇后的全年的财富挥霍一空。也正是因为国王路易十六对她的放任娇纵,令整个国家都债台高筑,这自然会引起广大贫苦人民的反感甚至反抗。1789年7月14日,法国大革命爆发,法国人民攻占了巴士底狱,深遭人民痛恨的国王路易十六和皇后玛丽·安托瓦内特都被关押起来。1792年,为了防止帝国制度复辟,法国革命者又先后在巴黎将路易十六和玛丽皇后送上了断头台,一代艳后的绝世传奇就此终结。
再见,我的皇后
基本信息中文片名:《再见,我的皇后》又名《情欲凡尔赛》
原名:Farewell, My Queen
国家/地区:法国
类型:剧情片 历史片
对白语言:法语
发行公司:Ad Vitam
导演:伯努瓦·雅克
主演:黛安·克鲁格
蕾雅·赛杜
维吉妮·拉朵嫣
夏维尔·毕沃斯
Noémie Lvovsky
Vladimir Consigny
茱莉-玛丽·帕朗提耶
米切尔·罗宾
格莱高利·嘉德波瓦
上映日期:2011年 法国
剧情介绍影片根据Chantal Thomas的小说改编,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法国大革命时期背景下的故事。1789年,凡尔赛宫,整个法国都处在革命的边缘,而路易十六也几乎要被送上断头台。在暴风骤雨的背后,宫廷里的王公贵族正在紧急商量着对策。虽然没有人会相信这么庞大的帝国会在一朝一夕之中坍塌,但是很多人还是准备好了要逃跑。玛丽皇后从小受宠,在面对这样的困境,仍然不能舍弃高贵的尊严,但却策划着让与她有着暧昧关系的波利内公爵夫人变装逃跑。皇后的侍女希朵妮,对皇后有着某种仰慕情怀,在波利内公爵夫人选择逃跑时仍想不离不弃伴在皇后身边,却不知道自己已被皇后选为波利内公爵夫人的替罪羔羊。最后,皇后留在了凡尔赛,希朵妮穿着波利内公爵夫人的衣服,同侍女打扮的波利内公爵夫人,冒着被刺杀的风险逃出了凡尔赛。影片评论影片没遵守那些令古装片落入沉闷无聊的窠臼,充满创新而又不过分前卫。《再见我的皇后》不仅让观众盯着它美轮美奂的画面,在这之下的故事同样惊心动魄。――complete-review《再见我的皇后》十分养眼,尽管其故事中心描绘的一名下女迷恋上了她的皇后难说能有多大的意义。导演比起索菲亚·科波拉后朋克版《绝代艳后》更趋向于古典欧洲文艺范的《带珍珠耳环的女孩》,但影片仍旧十分迷人,对于女同关系、服装场景等方面的严谨描绘也会让她正中一部分上东区投资人的口味。――《好莱坞报道者》大革命爆发最初几天凡尔赛宫的恐慌被从一个朦胧的视角窥探,影片观察细致入微但情感压抑,观众被拒绝在一定的距离之外。――《综艺》镜头优美富有节奏感,玩转炫目的光线对比。借由蕾雅·赛杜的表演,这部影片传达出一种现代的气质。导演雅克潜入历史的深处而又没有将其虚饰美化,结果是生动的而又充满信息量,一部才华横溢的作品。――cineuropa发行日期德国Germany2012年2月9日......(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美国USA2012年3月2日......(Rendezvous with French Cinema)法国France2012年3月16日......(Alès Film Festival)比利时Belgium2012年3月21日法国France2012年3月21日意大利Italy2012年4月18日......(Rendez-vous avec le nouveau Cinéma fran?ais à Rome)美国USA2012年4月18日......(City of Lights, City of Angels)瑞士Switzerland2012年4月18日......(French speaking region)美国USA2012年4月19日......(San Francisc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荷兰Netherlands2012年4月19日西班牙Spain2012年4月28日......(Málaga Film Festival)捷克Czech Republic2012年5月3日西班牙Spain2012年5月4日瑞士Switzerland2012年5月24日......(German speaking region)德国Germany2012年5月31日加拿大Canada2012年6月1日......(Québec)法国France2012年6月14日......(Cabourg Film Festival)加拿大Canada2012年6月15日......(Québec)希腊Greece2012年6月28日美国USA2012年7月13日......(limited)俄罗斯Russia2012年8月16日爱沙尼亚Estonia2012年8月17日阿根廷Argentina2012年8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