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学祥的个人简介
笔名晓梦、卡斯特。毛南族。贵州平塘人。中共党员。2008年毕业于黔南师院中文系。1983年参加工作,历任教师、宣传干部、报纸编辑,平塘县文联副主席、《夜郎文学》主编。贵州省作协理事,黔南州作协主席。贵州省文学院签约作家。1988年开始发表作品。200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先后在《民族文学》等发表文学作品100余万字。著作
1988年开始接触文学创作,写作时用真名有时也乱用“晓梦”、“梦晓”、“卡斯特”等名字,先后在《民族文学》、《青年文学》、《山花》、《青年作家》、《青少年文学》、《佛山文艺》、《贵州作家》、《夜郎文学》、《教师报》、《贵州日报》等报刊杂志发表小说、散文、散文诗、报告文学等100余万字。
2003年中短篇小说集《山路不到头》在“贵州青年文艺人才培养工程”招投标中中标,并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获首届黔南州政府文艺奖二等奖。
2006年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散文集《山中那一个家园》,获全国第九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被评为贵州文学院首届优秀签约作家。
2009年被黔南州人民政府授予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称号,获科教兴州奖。
相关报导
打开“毛南”这扇窗--访“骏马奖”获得者孟学祥
第9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首次增设了人口较少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奖,有10部作品获得该项大奖,贵州省毛南族作家孟学祥的散文集《山中的那一个家园》名列其中。
11月11日,担任本届“骏马奖”终评评委的省文联副主席井绪东说:“在散文集《山中那一个家园》中,孟学祥饱含着对故乡和民族的炽热感情,生动描摹了他所熟悉的大山深处毛南山寨人民的现实生活、生存状况及其精神追求。这些文章共同映射出几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毛南社会的历史变迁,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和可贵的现实主义精神,在毛南族文学史上具有历史突破意义。”
作家孟学祥
细读散文集《山中的那一个家园》,每一篇散文既有对毛南山寨过去苦难的逼真描写,也有时代新生活的生动反映和深情礼赞,可以说是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变迁的缩影。孟学祥在表现毛南族以及故乡人民的生存状态和命运挣扎方面无疑是真切而深刻的,他不是描摹故土的诗意美和浪漫情怀,而是以质朴无华的语言去“刻画那些隐藏在大山深处的荒凉和沉重”,他笔下的故事、人物和生活都满缀着生活的重负和求索的艰辛。尤其可贵的是孟学祥并不回避生活的残缺和改革中出现的矛盾,比如农民工进城造成的土地荒芜和留守儿童问题、盲目发展带来的石漠化问题等,既是对现实的真实描写,更是对民族未来发展的深沉思索,意味深长。
从平塘者密一个边远的毛南山寨走出来的孟学祥,大专毕业后,教过书,办过报刊,搞过农村工作,如今任黔南州作家协会主席。也许是因了自己无力改变毛南山寨的贫困,他寄情为书,希望通过自己笔下的文字反映那一幕幕平实、艰辛和美好。所以,更多看过他作品的人都说,他的文章仍脱不了那种山野的气息,文字仍停留在那种朴拙的故事里。正是这种质朴真切的文字触动着读者的神经,产生了共鸣。他说:“我和我的家人之前一直是布依族,直到1987年国家民委重新对我们民族进行识别,才把我们划为毛南族。毛南族在贵州只有不到3万人,平塘就占了2万多人。我们民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再加上大部分杂居、散居在汉族和布依族之间,很多古老遗留下来的东西(习俗、语言等)逐渐消失。这些给予我创作积累的财富,我要竭尽全力去挖掘整理,通过散文、小说的形式流传下来。我想打开毛南这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