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天的个人简介
墨天,著名书法家,原名邓德平,北京人,中国现代书法理论研究会会长、北京中外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他曾拜我国老一辈书法家何炎先生、黄高汉先生、康伯藩先生为师,学习书法,并遍临中国古代优秀碑帖。
人物简介
墨天,男,原名邓德平,北京人,祖住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1949年出生,我国现代著名书法家,中国现代书法理论研究会会长、中华书院办公室主任、北京中外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作品曾入列国内外书法大展,1992和1993年两度在日本举办过个人展,作品还辗展于日、美、新、加、马、泰、港、台等地;散见于大型画册,收藏于中国美术馆等诸多文博单位;发表作品有《汉朝侯小子碑赏析》、《论中国书法的形与神》等多篇文章;入名数部艺术家大型辞书。他自幼随父临池,后相继拜我国老一辈书法家黄高汉、唐伯藩、何二水(何炎)等为师,学习书法,并遍临中国古代优秀碑帖。对《石门颂》、《张蹇碑》、《礼器碑》、《史晨碑》、《西狭颂》心得尤深。在坚实的基础上,他又研究汉唐隶书、木简、帛书,博取广采,笔走龙蛇,声名远播。
个人作品
1984年参加亚细亚中国当代名字展
1985年所书王勃诗《滕王阁序》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1985年《金刚经》被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收藏
1986年应日本东京都大道书学院邀请,赴日本东京举办《墨天书法展》
1986年应邀为新加坡总统黄金辉书写《般诺波罗密多心经》
1987年应邀在日本大阪举办墨天个人书法展。(共展出作品真草隶计160幅)。同年在中国书画报发表文章《论中国书法形与神》
1987年3月作品《道德经》被英国大英博物馆收藏
1987年应邀为美国可口可乐公司题字《可口可乐》
1987年12月隶书作品辛弃疾诗,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永久性收藏
1987年作品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作为礼品赠送给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
1988年隶书作品白居易诗《长恨歌》入选中日名家百人展
1989年被收录中国当代名人录
1990年作品入选中韩书法家作品集
1991年作品入选中国近代名人书画集
1994年为邓小平九十大寿书写《高山仰止》并获得中央军委颁发的收藏证书
2000年隶书作品入选二十世纪中日韩名家书法集
2011年隶书作品王昌龄诗入选中国当代名家《唐诗三百首书画集》
个人性格
墨天为人谦和儒雅、坦荡率真,他借深厚修养,精于用笔设墨,书法日臻精美;他以极高的悟性、丰厚的审美情趣,练就了深厚的笔墨功夫;他作书惯于以气势取胜,“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对这句名言深有感悟,他的书法,不仅追求象形的完美,更注重气韵的灵动;他每每深思熟虑之后,或大笔写意、或挥笔泼墨、或轻描淡写,字画同构、疏密有致。
墨天性格沉静,待人平和,研习书法几十载,承古人,开新意,艺术造诣颇为深厚,被称为中青年书法家中独具风格的佼佼者。其书法篆、隶、楷、行、草五体皆能,尤擅长篆、隶、甲骨文等书体,每出一笔都师出有名,且不为法规所囿,既有古人之意,又不乏时代之气。
作品评价
墨天的书法个性独特,他以圆笔融合汉简笔法,创作中强调结构变化,但不拘于藏头护尾等传统理法,着力于尽情挥洒,于其中求气韵、求变化、求古朴。其作品结字奇正相生,触变成形,在视觉形象上以字形的动势、张力获得审美表现的丰富,从而使作品具有特殊的意境与效果,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墨天学书的长处在于善思索,在迷离时不失理性,因而能博采众长,用宏取精。其作品线条不以厚重取胜,而是在秀丽、雅致、恬淡中表现其运笔的畅达与精致,于朴实中时见灵秀之气,展示出自然与率真。
墨天以简静冲和、清畅温雅的艺术风格保证了字里行间的虚灵之气。通过欣赏其书作,窥其创作心态,自由自在、意趣盎然,一笔一画之中尽显淡然韵致,其作品潇洒简约、平和静雅的韵致,颇具魏晋士人通脱散朗之气韵。更为可贵的是,墨天一直坚持心无旁骛地专注于各种书体的临帖,由帖入碑,融合篆隶,将自身的才学融入书法创作之中,不仅在内容上注重创新,在形式上也别具一格,逐渐形成了个人风格。所谓“字如其人”在他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如今,随着阅历的丰富,墨天的书法越来越展现出成熟而稳定的风格,书风在不知不觉中透出汉唐书风的宽博气象。他在用笔的动作上强调连绵飞舞的变化,并通过聚散开合以及连带顾盼的技巧处理,对字形重新组织塑造,从而形成了自己的艺术语言。特别是他的行草书,用笔流畅洒脱,擒纵提按转换自然,结字行草互用,在统一的体势特征中穿插着不同的姿态处理,因而在整体上形成豪迈恣肆而又富于虚实节奏的艺术效果。书乃心画,书如其人。美轮美奂的艺术不仅是技法成熟的表现,也是人心灵气质的物化和个人道德完美的大成,更是墨天内心艺术情感最好的呈现。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曾论及高古之境。高古者曰真、曰朴、曰简。墨天的书作即得朴素之趣,笔线沉稳、不饰雕琢、气息端庄、结体自然,于结构中颇见散淡追求,得于刘炳森先生之精神。
据墨天介绍,他学书走的是一条取法乎上,探本溯源的正规正矩之路,始终恪守篆隶写秦汉,行草学晋唐的学书原理。他早年曾先后临习过《泰山刻石》、《峄山刻石》、《曹全碑》、《礼器碑》、《石门颂》等诸多秦汉碑刻。在遍临秦汉碑刻篆隶书法的同时,墨天还临习了大量晋唐楷、行、草书名迹。王羲之《兰亭序》、《圣教序》、《十七帖》,陆柬之《文赋》等名迹法书,墨天都着意临写过。
由“像”追“神”,从古文字中发掘美的要素,寻觅中华瑰宝的亮点,感受汉字形体蕴藏的独有美感。平时,只要一谈到历代的碑帖书法,墨天就神采奕奕。他说,“这些文人墨客遗留下来的简牍字帖,都是历史的重现,在某种程度上浓缩着一段凝重的历史,每一个字、每一道笔画都向我们昭示着一种苍茫和遒劲”。这些书法拙朴庄重,典雅秀美,以不同的形式美感张扬着时代的震撼力。在他的眼中,这些活生生的古文字在时间与空间中演绎着浩如烟海的历史。经过几十年的研磨练习,他将篆书的结体、草书的笔情墨趣有机地融入隶书,又把简帛书的自然天真之趣与碑刻隶书的浑厚古朴之气相调和,终成自家之面目。
书法家个人的艺术修养决定作品的高下,郑板桥云:“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要求得“意在法外”之“化机”,有赖艺术家个人之修为。墨天深谙此道,这也是他艺术品格不断提升的关键所在。他坦言,中国书法艺术,是性灵的舒张,更是学养的积淀。为此,他从中国千年传承的文化中寻求自主的艺术定位,从《诗经》、《楚辞》及唐诗宋词中汲取艺术营养。在他看来,中国书法的最高境界是要回归自然,法自然、师造化,追求一种自然的书写状态。书法的本质是精神而不是单纯的技法。读书的积累赋予了其文化的力量、人格的魅力和精神的意志,这些为墨天取得的成绩做了很好的铺垫。
近年来,墨天的书艺可以说是已入“佳境”:无论是秦篆汉隶,抑或晋唐楷行书,他都能于严谨的结体法度中显露出大起大落、古朴豪放的个性。相信随着岁月的磨砺,墨天的作品会更加成熟完善。一个崭新的艺术境界在他面前展开。
同为何二水先生弟子,墨天的师兄刘炳森先生曾说:“……他治学严谨,书风温蕴含蓄。他通诗文,懂音乐,善言律。为日后书风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还评说墨天的书法“呈现出典雅、亲和的文人气息”,“始终追求着朴素而不奢华,简洁清纯的态势”。
中国书画周刊主编宋永春先生则说:“墨天的书法个性独特,他以圆笔融合汉简笔法,创作中强调结构变化,但不拘于藏头护尾等传统笔法,着力于尽情挥洒,于其中求气韵、求变化、求古朴……从而使作品有特殊的意境与效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其作品潇洒简约、平和静雅的韵致,颇具魏晋士人通脱散朗之气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