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泽涛的个人简介
刘泽涛,1943年生,湖南韶山人,中共党员。毕业于湖南省零陵高级农校,现任湖南省衡南县文化馆副馆长。刘泽涛,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衡阳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刘泽涛 - 经历
刘泽涛是湘潭县韶山人,1972年韶山火车站建成时,那铁轨就铺在刘泽涛家的老屋地基上,那时的刘泽涛刚刚站在艺术的起跑线上。与毛泽东同乡虽然没有给刘泽涛带来什么优越感,但那条铁路穿山越水延向广阔,倒有点象征刘泽涛的人生轨迹,仿佛预示着他的艺术之路将走向成功.
1955年,年仅12岁的刘泽涛考入湖南省零陵高级农校。从此,这个山冲里的农家孩子背负起简单的行李,开始了他独自闯荡的生活之旅。在学校,刘泽涛是文艺活动的积极分子,爱好文学,爱好绘画,常在学校刊物和校报上露两手。那时的刘泽涛俄语学得好,他想过当翻译家,也想过当画家,却从未想过要当摄影家。
1959年,刘泽涛响应党的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来到衡南县车江农技站工作。他在乡下跟农民学种田,和农民一起浸种育秧,一起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广阔的农村生活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青的山,绿的水,广袤的田野,纯朴的人,眼前的一切常使他有一种最初的艺术冲动。他开始学习摄影,买了一架旧照相机,用旧家具自己拼做了一个暗房,用钵子、碗筷等代替冲洗工具,用省下买肥皂、香皂的钱,每周进城买一个胶卷。当他第一次抱一大叠相片送到《湖南日报》时,编辑却只选用了其中的一张。正是这一幅处女作的发表,使刘泽涛的创作激情一发而不可收拾。从此往后连续几年,《湖南日报》几乎天天收到刘泽涛的作品,隔三差五又有他的作品见报,甚至一天发他几幅作品。
1974年,刘泽涛调入衡南县文化馆。这时,他逐渐从新闻摄影转向了艺术摄影创作。从《欢迎新战友》被选入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开始,高档次的艺术摄影作品层出不穷。《芦花箭影》、《碧浪轻舟》、《专业户》、《波的旋律》、《生命之源》、《山庄》、《升华》、《水韵》等许多高品位作品相继参加全省、全国影展并获奖。《衡阳八景之一――岳屏》参加全国当代中国侨乡影展,并赴多伦多、巴黎、旧金山等地展出,―些报刊杂志亦相继有文章介绍刘泽涛的作品和人物事迹。如今刘泽涛的名字和主要事迹已入选《中国摄影家大辞典》、《中国文艺家传集》等书刊。
对于一个县的文化馆员来说,刘泽涛取得这样大的艺术成就可谓来之不易。六十年代,刘泽涛的孩子都很小,夫妻又分居两地,他是又当爹又当妈,一面拉扯孩子,一面挤时间,挤生活费学习摄影。小小的暗房不通风,他曾经整夜不出暗房因缺氧而昏倒,直到天亮后微风送来一丝新空气才苏醒。调入文化馆之前,他也曾因潜心求艺而被认为是“不务正业”,直到1974年后,他才算有了―个较安稳的创作环境。不过,无论什么困难,始终都未能动摇刘泽涛那颗执著的心。一有空闲,他必定会拿起他那心爱的相机,一遇机会,他必定会千方百计猎取镜头。反复的琢磨,反复的实践,使他的艺术功底不断厚实。
自称“泥腿杆子”的刘泽涛,特别钟情于山水,钟情于土地,到广阔的田野上,他仿佛鱼儿入了大海。一山一水,一花一木,一人一牛,一蓑衣一竹笠,甚至一禽一兽,他都遇而有感,感而有发。
是泥土造就了他,是磨难造就了他。一句话,是生活造就了他。
刘泽涛 - 成就
《碧浪轻舟》获湖南省文学艺术创作奖,《欢迎新战友》选入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生命之源》参加中国农村摄影大奖赛获二等奖,《波的旋律》参加上海第三届国际艺术展览并赴巴西参加联合国环境保护署展览,《春闹彩棚》、《升华》、《山庄》、《波的旋律》、《生命之源》入选第一、二、三届全国环境摄影展览获优秀奖,《人民保险》参加全国“保险杯”邀请赛获优秀奖。《衡阳八景之一――岳屏》参加当代中国侨乡摄影展,在国内九大城市展出,并赴多伦多、巴黎、旧金山展出。
其他作品发表于《国际摄影》、《大众摄影》、《摄影世界》、《中国摄影家作品精华》、香港《东方摄影》、《建国五十周年湖南省摄影作品选》、《世纪之光获奖作品选》、《中国摄影报》、《光与影》、《农民画报》、《广东画报》、《湖南画报》等刊物,获奖作品280多幅。
其艺术生涯编入《中国摄影家大辞典》、《中国文艺家传集》、《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摄影家全集》和《世界美术家传》,评为衡南县“有突出贡献科技人才”称号,获中国摄影家协会颁发从事摄影三十年“荣誉章”。
刘泽涛 - 参考资料
[1] 尔雅文化 http://www.eryawenhua.com/web/hxmr/032/web/099.htm
[2] 山水凝望皆风景 http://www.eryawenhua.com/web/hxmr/032/web/lj/0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