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节明的个人简介
刘杰明,男,现任江西省高级根艺美术师、江西省根石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务。
2018年5月16日,入选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人物荣誉
刘节明的作品斩获多项大奖,2015年东固造像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2018年5月16日,入选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评审意见
东固造像历史悠久,申报人刘节明出身世家,具备制作的全套技艺,技术娴熟,且不甘默守陈规,有深合传统文脉的出新之作,艺术造诣较高,同时,热心传承保护,同意推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人物故事
节明5岁起便跟随祖父学习画画,15岁接触传统画稿,小小年纪就和祖父跋山涉水为四邻八方造像。没有画笔,刘节明便折树枝做。没有画纸,就用烟盒扎成册,白天干农活,晚上还就着煤油灯一笔一划的练习,经常熏得鼻子乌黑。进行雕刻时,手上的大伤小伤成了家常便饭,仅工具就用坏了6套(每套20件)。这过程中,祖父经常给他讲传统画稿里的故事,那些情节让刘节明听得入迷,对传统造像越来越感兴趣。
就在刘节明自认为学习了很多东西时。一天祖父带他去造像,乘着祖父离开,刘节明准备“小试牛刀”,谁料竟把自认为简单的金元宝雕坏了。这件事让他明白纸上临摹和实际立体雕刻的区别,激励他下苦工学。用刘节明的话来说,这一学便学“痴了”。1987年,他赴鹰潭学习,回来途中看见各类有关雕刻的书籍爱不释手,竟只留下乘车的钱,其余全部买了书,饿着肚子回了家。
1992年,祖父去世,20多岁的刘节明单独“接活”,“这么年轻,就会造像?”这样的质疑经常在他耳边响起,作品也常被人“挑错”。为此,刘节明留起了胡须让自己显得老成,一边提高技艺,经过努力,终于获得认可,乡邻亲切地称他为“刘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