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景根

时间:2024-01-17 13:51:24编辑:雅博君

欧阳景根的个人简介

欧阳景根,江西省万载县人,1970年9月生,广州大学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主要从事国家治理、比较政治学与法治研究。

基本情况

一、教育背景

1. 1996-1999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现更名为国际关系学院)攻读政治学理论专业硕士学位;

2. 2002-2005年在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攻读政治学理论专业比较政治学方向博士学位。

二、工作履历

1. 1999-2017年 在中共河北省委党校任教,2013年7月-2017年7月担任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副主任。

2. 2017-今 为广州大学政治与公民教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比较政治学、国家转型与法治研究。

三、科研项目

1. 2011年起担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当代世界名著:政治学系列》丛书副主编,负责丛书的选稿、审定和校译工作;

2. 2014-2017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区域法治资本、法治动力与地方法治政府建设绩效关系研究》。

3、2019-2022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我国基层政权回应型政策的法治化研究》。

4、2020-2023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制度竞争力的形成机理与提升路径研究》。

四、个人荣誉

1. 2016年被河北省委宣传部评为“燕赵文化英才”;

2. 2016年7月,论文“作为制度变革的法治建设模式”获得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3. 2016年12月,论文“国家能力的质量和转型升级研究”获得全国党校系统第十一届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

学术作品

(一)论文

在《政治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中国行政管理》、《文史哲》、《武汉大学学报》、《学术月刊》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有11篇分别为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政治学》、《中国政治》、《宪法学、行政法学》、《民族问题研究》等全文转载,1篇为《新华文摘》(2020年第1期)全文转载,4篇为《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部分转载。

1. “中国法治指标体系的设计基础与原则”,《新视野》,2017年第2期;

2. “法治的本质、结构与法治政府建设的努力方向”,《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6年第4期;

3. “中国政治发展的模式、阶段与策略”,《中国政治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2016年9月;

4. “强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宪法保障职能”,《复旦大学政治学评论》,2015年6月;

5. “作为制度变革的法治建设模式:一种统摄性法治理论的建构”,《政治学研究》,2015年第4期,为《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6年第1期)转载,并收入《新华文摘》2015年第22期论点摘编,将收入2016年河北社会科学年鉴。

6. “国家能力的质量和转型升级研究”,《武汉大学学报》第4期,并为《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4年第12期)转载(3200字),同时为人大复印资料《政治学》(2014年第9期)全文转载。

7. “国家建设理论范式的发展与实践创新”,《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

8. “知识增长的认识框架与政治学的新思维”,《比较政治学研究》,第6辑。

9. “弱势群体维权方式的选择和转变规律研究”,刊于《晋阳学刊》第4期。

10. “民主转型与巩固:民主化理论模式的评析与民主巩固的序列分析模式建构”,刊于《比较政治研究》,第3辑。

11. “解开现代政治之谜”,刊于《博览群书》,2012年第9期。

12. “社会主义多民族国家制度性国家认同的实现机制”,《浙江社会科学》,2011年第5期,并为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民族问题研究》(2011年第8期全文转载)。

13. “政治发展陷阱与政治发展资源”,《浙江学刊》,2010年第4期。收入《新华文摘》篇名索引,2010年第18期。

14. “从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过程看国家权力、公民权利与义务”,《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15. “国家能力理论视野下的政府危机管理能力”,《中国行政管理》,2010年第1期。收入《新华文摘》论点摘编,2010年第11期。

16. “美国内战:宪法制定史与初步运行史的解释”,《晋阳学刊》,2010年第1期。

17. “比较政治学的危机与出路:从理论、问题与方法互动的角度”,《武汉大学学报》(哲社版)200年第4期,并为人大复印资料《政治学》(2009年第11期)全文转载。

18. “宪法社会化、宪法文化建设与大众宪政主义:政府依宪而治原则的确立途径”,《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

19. “建构中国的公民身份理论:作为一种内化伦理的积极公民身份的建设”,《晋阳学刊》,2008年第3期。

20.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教育纠偏行动中的宪法价值选择空间”,《浙江社会科学》,2008年第8期。

21. “巴基案、格拉特案、格拉茨案与对我国高招政策的反思”,《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2期。

22. “宪法范畴、宪法理论的建构与宪制的维系”,《浙江学刊》,2008年第5期。

23. “论政治发展的政治能力建设”,《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24. “中国法治的生成与发展逻辑”,《政治与法律》,2008年第11期。

25. “社会转型时期的制度设计理论与原则”,《浙江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为人大复印资料《政治学》(2007年第5期)全文转载。

26. “问题驱动还是方法驱动:对政治科学研究中一些重要理论问题的反思”,《晋阳学刊》,2007年第4期。

27. “作为一种法律权利的社会福利权及其限度”,《浙江学刊》,2007年第4期。

28. “建设浅层法治:从政府与公民两个主体看中国法治建设的途径”,《中国行政管理》,2007年第9期。

29. “印度1975年紧急状态的宪法解释”,《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30. “推进法治建设,弘扬法治精神”,刊于《河北日报》,2007年12月18日。

31. “民族国家政治能力研究”,《中国行政管理》,2006年第2期,为人大复印资料《政治学》(2006年第6期)全文转载。

32. “分配正义,权利正义与权力的正当性:从司法审查的视角看罗尔斯与诺齐克的正义之争”,《文史哲》,2006年第3期。为《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6年第5期)部分转载(转载量3200字)。

33. “核心概念与概念体系的建构理论”,《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34. “政治能力建设:国家与社会关系视野中的政治发展与政治可持续发展模式”,《江苏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为人大复印资料《政治学》(2006年第9期)全文转载。

35. “规则与公正:宪政经济学视野下的立宪、释宪与修宪”,刊于《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第9期。

36. “宪法理解与宪政的建立和巩固”,刊于《法制与社会发展》,2006年第6期。

37. “政治宪法、法律宪法、社会/公民宪法:民族国家政治能力增强的复合宪法模式”,《学术月刊》,2005年第9期。为人大复印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2005年第12期)全文转载。

38. “当代巴基斯坦政治动荡的宪法解释”,《学海》,2005年第4期。

39. “新制度主义:又一次范式革命?――兼谈政治学研究视角的转变及个体与制度间的关系”,《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40. “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界限”,《江淮论坛》,2005年第2期。

41. “政治的经济分析视角与政治科学的发展方向”,《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42. “比较政治学的理论困境与发展前景”,《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为人大复印资料《政治学》(2005年第6期)全文转载。

43. “宪政挫折的分析框架”,《新视野》,2004年第6期。为人大复印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2005年第4期)全文转载。

44. “宪法危机理论:以美国内战与重建时期为例的阐释”,《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年第5期。

45. “民主巩固的序列分析模式”,《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为人大复印资料《政治学》(2004年第6期)全文转载。

46. “第三世界国家宪政比较研究中的几个问题”,《晋阳学刊》,2004年第3期。收入《新华文摘》2004年第14期论点摘编。

47. “民主巩固:理论模式的评析”,《广西社会科学》,2004年第6期。

48. “论美国宪政历史上宪政正义的转变”,《云南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

(二)学术著作

1. 《宪政挫折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年9月出版。

2. 《国家能力研究:应对突发事件视野下的比较》,吉林出版集团,2011年6月出版。

3、《地方法治政府建设的资本、动力与绩效》(第一作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5月出版。

(三)翻译作品

独译:

1. 《流动的现代性》(上海三联书店)

2. 《共同体》(江苏人民出版社)

3. 《不需暴力的权力》(天津人民出版社)

4. 《背叛的政治》(编选,上海三联书店)

5. 《转型中的俄罗斯政治与社会》(华夏出版社)

6. 《第三波:20世纪晚期的民主化浪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合译:

1. 《国家理论:自由民主的政治学》(第一译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2. 《政治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第三译者)(第二版和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 《比较政治学:理论、案例与方法》(第二译者)(北京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刘智勇(导演)

下一篇: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