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希·米德福德的个人简介
南希·米德福德Nancy Mitford(1904~1973)英国女作家,名噪一时的米德福德六姐妹中的老大,以描写上流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著称。
生平
南希·米德福德(1904~1973)英国女作家,名噪一时的米德福德六姐妹中的老大,以描写上流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著称。她是里兹代尔男爵二世的长女,她还有5个妹妹和一个弟弟,都是在家里受的教育,都富有独创性,她的主要讽刺性长篇自述性小说《爱的追求》(1945)、《寒冷季节的爱情》(1949)、《幸事》(1951)和《不要告诉艾尔弗雷德》(1960)等。这几部小说按年代顺序描写了以“马修大叔”为家长的一个古怪的英国贵族家庭的怪癖行为和态度,书中的马修大叔就是她的父亲里兹代尔爵士。还著有亲法国的传记作品《德·蓬帕杜尔夫人》(1954)、《伏尔泰堕入情网》(1957)、《太阳王》(1966)和《腓特烈大帝传》(1970)。
婚姻
南希有三段失败的恋情。在与一个苏格兰人分手之后,1933年,南希嫁给了第一个丈夫,同样来自贵族家庭的彼得·罗德(Peter Rodd),但感情始终不和。两人在二战后分居,仍保持联系,南希还不时在经济上接济这个名义上的丈夫。最终,两人还是于1958年离婚。在战争期间,南希结识了法国上校加斯东·帕尔维斯基(Gaston Palewski),这引发了一场漫长的单相思。她对加斯东的感情持续了30年,但后者始终未予以回应,直到南希过世,他们只是朋友关系。
姐妹
米特福德家的六姐妹出生在二十世纪初。她们出生在一个显赫而古老的英国贵族家庭中。她们的父亲继承了祖上的大庄园,可世代的变迁使他无法再维持那里的生活,他把家搬到了小些的乡绅宅邸。米特福德家的姐妹们就在那里长大成人。她们过着不寻常的童年生活,也没有受正规的教育。可独特的生活造就了她们姐妹,她们都很幽默诙谐,聪慧,美丽时尚,并都怪癖而特立独行。日后她们虽各择其道而行,且都成了当时掀波招议的公众人物。
米特福德六姐妹的故事很难不令人将其与中国的“宋氏三姐妹”联系起来。南希、帕米拉、戴安娜、尤尼迪、杰西卡和黛博拉,这6位20世纪初最出名的英国姐妹出身名门,个性迥异,同样才情洋溢,是英国上流社会闪亮的珍珠。但是,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却是姐妹之间天差地别的政治倾向。
老大南希是姐妹们中的和事姥。她对上流社会生活和语言的了解都成了她作品的素栽。她早年不由己爱上个同性恋。这爱自不会有结果。她无奈嫁给了个贵族公子哥,丈夫不忠却无能养家。南希也许因此操笔从文成了作家并踏上了她的追寻爱情之旅。她爱上了戴高乐的右手人物。他当时任命在伦敦。二战后他回法国,她便随爱而定居巴黎。后又定居凡尔赛。她这爱没带给她婚姻,却成就了她的主要作品,追逐爱情。
老二潘牡是六姐妹中最乡土气的,她嫁了名科学家。三妹戴安娜(1910-2003)和四妹尤尼迪(1914-1948)是法西斯主义者。尤尼迪崇拜希特勒,被称作“希特勒宝贝”。戴安娜是个绝世美人。她嫁入豪门,生有二子,过着奢华的上流社会生活。以举办名流云集的聚会而闻名。大概是过腻了这样的生活,戴安娜做了英国法西斯党领导人奥斯瓦尔德·莫斯勒(Oswald Mosley)的情妇,后又离婚嫁给了他。在这位英国法西斯党领导人的影响下,戴安娜和悠妮逖成了坚定的法西斯主义者。她们一起去柏林参加了纽伦堡大集结。悠妮逖在姐妹中貌和才都不显眼,为突显个性,她行事必过头。她以十二分的热度投入到法西斯主义的崇拜中,并狂热地迷上了希特勒。她多次去柏林,用尽法子获取了与希特勒会面,并成了希特勒的密友。悠妮逖又介绍戴安娜和奥斯瓦尔德·莫斯勒见了希特勒。希特勒还主持他们的婚礼。她们两姐妹活跃于柏林的最高层。希特勒亲自为悠妮逖选了公寓,还用奔驰车专人护送两姐妹去参加柏林奥运会,何等风光啊。当英国对德国宣战时,悠妮逖举枪射斗自尽,用的是希特勒送的护身枪。她虽饶幸未死,却残了,没几年就死了。据说,她与希特勒生有私生子。戴安娜和她的丈夫被英国政府监禁了好多年,先是分开监禁,后由丘吉尔出面干预,让她们夫妇团园了。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她开始写作,著有自传,鲜明反差的一生。应她姐姐南希的小说追逐爱情,她写了追逐快乐。
五妹杰西卡(1917-1996)早年反叛贵族家庭,追随共产主义。她嫁给了丘吉尔的侄子。她和丈夫坚定地反法西斯。她们一起参家了西班牙内战。1944年移民美国,加入美国共产党,在美国,她活跃在黑人民权运动中,参加了由马丁·路德·金组织的民权运动大游行。她也是著名的作家和记者。以描写葬礼场面著称。著有《美国人的死亡方式》(1963)和自传作品《女儿们和叛逆者》。她至死没有和戴安娜和解。儿时合住的卧室划线为营,一边褂着斧镰共产党旗,一边贴着西特勒的大幅像片。杰西卡则被姐妹们昵称为德卡,2006年,《德卡书信集》出版时,“哈利·波特”之母J.K.罗琳还评论说,“对我影响最大的作家毫无疑问就是杰西卡·米特福德。我希望有她一样的勇气,她永远忠于自己的观点。我读过她写的所有文章,甚至给我的女儿也起名叫杰西卡。”足见杰西卡的影响力。
目前,唯一在世的是小妹黛博拉,她嫁给另一个英国贵族,成为第十一代德文郡公爵夫人。以管理大庄园而著称晚年也在写书,其中讲述二战前后时事与上流社会生活的合集《栖息之屋》(HOME TO ROOST)还是2009年英国的畅销书。
作品
六姐妹都没有上过学。南希说自己除了学习骑马和法语之外,“从未接受适当的教育”。她在20几岁时开始写作,纯粹是为了“打发社交娱乐活动之间的无聊时间”。然而,六姐妹对文字很有天赋,好几个后来都成了作家。她们之间的通信也是文采斐然,似乎有意传之留世。
南希·米特福德无疑是六姐妹中文学成就最高的一位。她最为人熟知的是一系列关于英国和法国上流社会生活的小说,尤其是在二战后出版的四本:《追爱》(THE PURSUIT OF LOVE),《恋恋冬季》(LOVE IN A COLD CLIMATE),《保佑》(THE BLESSING)和《不要告诉阿尔弗雷德》(DONu2019T TELL ALFRED)。其中,小说《恋恋冬季》被《卫报》选入“一生必读的1000本书”。这本书前几章的内容就是以她和妹妹们在乡下大宅中的童年生活为蓝本。
南希一生感情不幸,没有子女,但在写作上却获得巨大成功。原本只是为打发时间而写作,但是,随着她的第五本小说《追爱》成为当时的超级畅销书,她第一次实现了经济独立。
作品的畅销得益于南希文字中充满的幽默睿智。“如果一个人不快乐,那他就得学会娱乐自己,你说对不对?”南希曾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写道。这可以看作是她生活的座右铭。她很有幽默细胞,喜欢开玩笑,谈吐充满智慧的机锋,因而,她总是能成为聚会的焦点。
1946年,南希为了离梦中情人加斯顿近一点而搬到巴黎,并在那里度过余生。她爱法国,并以玫瑰色的视角看待法国的一切。而由于远离朋友和亲戚,她写了大量信件,这成为她文学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她的“笔友”中,包括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英国小说家瓦欧等人。在她过世之后,这些信件被米特福德家族后人不断集结出版。因为她的信件和为《星期日泰晤士报》所写的专栏,人们把她视为战后欧洲生活的出色观察者。
1956年,南希编辑了一本充满趣味又颇有思想性的小册子――《贵族义务》(NOBLESSE OBLIGE),详细讲述英国贵族标明身份的方式,记录以语言判断上层阶级的方式,并戏谑地提出“上流社会和非上流社会”(U and non-U)的概念。这本书成为二战后50年代英国文化的象征。
而南希对文学所做的另一个贡献是一家书店。二战期间,南希·米特福德曾经到位于伦敦梅费尔区的海伍德·希尔(Heywood Hill)书店工作,把那里改造成了文学沙龙,成为文学家的避难所。而她搬到法国以后,与这家书店老板海伍德·希尔之间的通信也被结集成书,并在2004年出版,名为《克兹街10号的书店》(THE BOOKSHOP AT 10 CURZON STREET)。如今,海伍德·希尔书店仍然是伦敦的文学地标之一,收藏了大量珍贵的首版书,并定期举办文学展览。据说,英国女王也是这家书店的顾客。
上世纪50年代末,南希开始研究法国历史,并开始创作法国传记小说。也许是源于本身的贵族生活经历,她得以像朋友一样描写那些历史人物,令人倍感亲切,也使这些历史传记像她的小说创作一样成功。1954年,南希出版了描写路易十五时代的时尚先锋的《蓬巴度夫人》(MADAME DE POMPADOUR)。蓬巴度夫人是社交名媛,坚定的艺术赞助人,有极高的艺术天赋,这与同样爱好艺术与时尚的南希可谓心灵相通。这部传记一经出版便引起轰动。之后,南希进入了历史传记写作的黄金期。1957年,她出版了《恋爱中的伏尔泰》(VOLTAIRE IN LOVE);而1966年出版的《太阳王》(THE SUN KING)成为全球畅销书,风靡半个世纪。美国《时代》周刊曾盛誉南希的历史传记创作:“在描写凡尔赛宫全盛时期的英语作品中,要论描绘浪漫光彩和隐蔽权力之功力,无人可以超越历史学家南希·米特福德。”
1972年,南希获得英国皇家爵士勋章。第二年,她告别了这个世界。她的骨灰被安葬在英国牛津郡,与父母和三个妹妹长眠在一起。2010年,打破南希生前不愿重印的禁忌,南希在1935年写作的小说《冲突》(WIGS ON THE GREEN)在首版65年后得以重见天日。为了庆祝此事,法国迪奥香水还特意为这本书在伦敦举办了盛大派对,以纪念南希·米特福德这位英国文学最后的贵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