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涌(开国少将)的个人简介
刘涌(1914―1972)江西省兴国县人。曾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四支队二团政治委员兼营长,胶东军区警备第四旅旅长,第六师师长,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二十六师师长,胶东军区副司令员,华东军区第三十二军副军长兼参谋长。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二军军长,华东军区装甲兵司令员,济南军区装甲兵司令员,济南军区副司令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共产党第八、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人物简介
刘涌(1914~1972.12.8)男,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潋江镇澄塘村人。出生于贫苦农家。少年时起就有坚强意志,向往革命。1929年参加儿童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一军团第二师宣传队分队长,师直属队通讯连连长、连政治指导员,红一军团第一师第一团、第四师十一团特派员。参加了中央苏区一至五次反“围剿”战斗,跟随部队转战于江西、福建。1934年10月,随中央主力红军长征。抗战爆发后,刘涌随一大批八路军干部从延安来到山东,建立抗日政权。1939年夏,刘涌受命迎接八路军115师、罗荣桓、陈光部入鲁,之后,山东部队由罗荣桓政委统一指挥。刘涌来到山东,先后担任山东纵队团政委、第二支队支队长,滨海地区党委军事部长兼山东纵队二支队司令、胶东军区东海军分区司令员等职,领导当地军民,开辟抗日根据地。那时,国民党主力部队刚从山东撤退,残存的国民党军阀部队各自招兵买马,占山为王。为迅速壮大抗日武装力量, 刘涌受命对当地的绿林土匪部队进行收编改造。他深入虎穴,斗智斗勇,通过艰巨细致的工作,使这支队伍弃暗投明,加入到了抗日武装斗争的行列。长篇小说《苦菜花》中收编土匪武装于德海的故事,就是依据这段史实为原型加工创作而成的。由于工作出色,1940年,刘涌荣获党中央颁发给山东地区唯一的一枚“延安青年英雄奖章”。1941年冬,刘涌率部参加了沂蒙山区反“扫荡”,面对5万余日寇的疯狂进攻,奋起反击。在绿营山的一次战斗中,二旅四团三营九连战士与敌展开激战,歼敌300余人后,全部壮烈牺牲。1942年的一天,日本侵略者的一架飞机,耀武扬威地超低空飞行,刘涌发现敌情后,立即命令部队开火,一时间,八路军、民兵的轻重机枪对着敌机迸射出猛烈的复仇火焰。在我抗日军民的猛烈炮火中,敌机拖着滚滚浓烟,栽落在山地上。山东抗日根据地军民第一次用轻武器击落日寇敌机的消息,轰动齐鲁大地,全国各抗日报刊也纷纷发表评论,表示祝贺,并称赞这是一个“奇迹”。解放战争中,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个非正式授衔的“将军”之一。抗战胜利后,山东抗日根据地的革命武装得到迅猛发展,引起了国内外反动势力极大恐慌。美帝国主义把战舰开到了烟台港口,对我山东解放区军民进行恫吓。面对强敌,时任烟台警备区司令员的刘涌将军从容镇定,他坚定地说:美国军舰也没什么了不起,我们能打败日本鬼子,也一定能打败美帝国主义。为了妥善处理事态的发展,上级决定,由姚仲明为解放区政府代表,刘涌为军事代表,组成代表团,同美方进行谈判。考虑外交上双方对等的惯例和原则,经有关部门批准,刘涌以“少将”身份登上美军军舰,同美军面对面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由于我山东烟台守军早已森严壁垒,严阵以待,美军无机可乘,只好灰溜溜地撤离了烟台港。1952年12月下旬,毛主席在罗瑞卿等人陪同下来到徐州,特意视察当年淮海战役战场,在列车上住了整整一个星期。刘涌将军以当地驻军最高首长的身份,成为唯一全程陪同的军队干部。刘涌长期在山东沂蒙、胶东一带征战,说得一口正宗山东地方话。在汇报完华东装甲兵装备情况后的闲谈中,毛主席问起他是哪里人,刘涌回答说:我是江西兴国老表。主席很奇怪,问:你怎么说一口山东话?刘涌回答说:在山东工作久了,要和群众打成一片,口音自然就得变一变。毛主席听后十分高兴,连声说:好,好,要是所有干部都能和你一样,那就太好了。刘涌牢记毛主席的教诲,无论在那个岗位上,都注意团结同志,留下极好的口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军军长,华东军区装甲兵司令员,济南军区装甲兵司令员,济南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是中国共产党第八、九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72年12月8日病逝于北京,享年58岁。
生平经历
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四支队二团政治委员兼营长,第二支队支队长,第八支队二团团长,滨海军分区司令员,山东纵队第二旅五团团长, 胶东军区东海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胶东军区警备第四旅旅长,第六师师长,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二十六师师长,胶东军区副司令员,华东军区第三十二军副军长兼参谋长。参加接管 青岛,任青岛接管委员会委员、青岛 警备区司令部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二军军长,华东军区装甲兵司令员,济南军区装甲兵司令员,济南军区副司令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共产党第八、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个人荣誉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荣获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
是中国共产党第八、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个人经历
1.粉碎国民党围剿: 1940年5月3日拂晓,刘涌进攻顽许树声部。经过激烈战斗,分水岭被收复,在短短的几天里,连续进行了两次反顽战斗,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的“围剿”。仙姑山之战斗,是一九四0年反顽中交大的战斗之一。两次反顽战斗的胜利,发展了进步势力,保卫了莒县、日照各级抗日民主政府,支持了抗日群众团体,鼓舞了人民斗志,收复和扩大了莒日公路以北根据地。
2.巧遇“大刀匪”:
刘涌16岁那年参加红军,参军后不久,就随部队翻越武夷山,进入福建省的西部地区。有一次他所在连队遇上了福建地主武装“大刀会”。大刀会的成员都是当地贫苦农民,在土豪强迫下来打仗的。因为他们中大多数是受骗的贫雇农,红军不把他们作为死敌来对待,尽量采取回避的态度,以减少双方的伤亡。因此连队首长下令撤退,刘涌年小跑在后面,他的草鞋踩进水田里拔不出来,只好光着脚板跑,跑的速度就更慢了。眼看大刀会的人就要追上来了,他没有武器,只好躲进一个厕所里装着拉屎,被一个小孩发现,告诉他的父亲。这孩子的父亲正是大刀会的成员。捉住刘涌准备送土豪那里去领赏金。
刘涌看到那户人家生活非常穷苦,就向他们宣传红军不打穷人
和帮助穷人求解放的政策,并告诉他们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实行打土豪、分田地,专为穷人谋利益。说得那个大刀会员很受感动。他帮助这户人家劈柴挑水,反而博得那个大刀会员的同情。第二天,这位大刀会员反而抄小路把刘涌送到江西苏区边境。于是他从死里逃生,经过两天两夜的寻找,才回到了部队。后来部队回到兴国,他趁机请假回家看望母亲和弟妹。谈到在福建大刀会作战中他虎口脱险的经历,母亲听了很怕,叫他不要当红军了,就在家里当赤卫队员,也好帮助家里劳动。刘涌对母亲说:“妈妈,为穷人打天下,我死也不怕。再说留在家里多危险,国民党军队一来,说不定还会遭到杀害。”母亲听了,只好作罢。
3.为革命牺牲小家
抗日战争时,他在山东一带率领部队跟日寇作战。这时他已经结婚了,妻子王佩荷是刚从学校出来参加抗战工作的知识女青年。由于战争的需要,刘涌要开赴前方;由于工作的需要,王佩荷必须留在当地。王佩荷再三要求刘涌向组织请求把她带上前方,彼此好互相照顾。刘涌耐心劝慰她说:“我们是革命夫妻,为了抗战的共同目的走到一起来了。我很爱你,也非常疼你,但不能把你当宝贝带在身边。我是革命军人,哪能儿女情长?你很年轻,要服从组织的决定,接受战争的考验。这是一次锻炼的机会。”王佩荷安心留在地方工作。
八路军把日本鬼子打跑后,刘涌和王佩荷经过这番生离死别而重逢。王佩荷悲喜交集地对丈夫说:“我们夫妻算是有缘分,老天爷有眼,保佑了我没有被鬼子杀掉。”刘涌马上纠正她的话说:“不是菩萨老天爷有眼,是老百姓保护了你,是群众救了你的命。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再生父母,我们永远不要忘了人民群众的恩德。”说得王佩荷心悦诚服,连连称是。
4. 正确对待军衔
1955年首批授衔,刘涌被授予少将军衔。当时他任华东军区装甲兵司令员,授衔后他兴冲冲地回到家里,将那套将军服交给妻子王佩荷。要她将这套衣服小心折叠起来,并放上樟脑丸,放进衣橱里保管好。他说:“党和人民看得起我,给了我少将军衔,其实我受之有愧。”妻子嗔怪地说:“看把你高兴成这个样子,人家原是你的部下比你职务更低的都授了中将军衔,可你还是少将!”刘涌说:“你说什么?”他不懂妻子话里的意思。妻子说:“我说你革命半辈子,还是个少将。”刘涌大声批评妻子说:“少将怎么样?少将也是人民给的,党给的,我革命不是为了军衔,我革命是为了人民群众翻身求解放。”并语重心长地教育自己的妻子说:“在过去战争年代,我的许多战友,有的是我的上级,有的是我的同级,有的是我的下级,他们为了新中国的诞生,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们是死里逃生过来的,职务的升迁,是党的工作需要,升也好,降也好,不应计较,我们有什么权利向党和人民伸手要地位,要名誉,要待遇呢?”一席话说得妻子低下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