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州鸠

时间:2024-01-15 04:51:52编辑:雅博君

刘州鸠的个人简介

刘州鸠,春秋时期周朝的大夫。前530年十月廿五丙申日,刘献公杀死甘悼公甘过,十月廿六丁酉日,又杀甘悼公甘过的同党献太子傅庾皮的儿子过,在集市杀瑕辛,到市上观刑者有宫嬖绰、王孙没、刘州鸠、阴忌、老阳子。

人物简介 东周景王时掌管音律的乐官,与老子同时期人物。
《左传》记载(伶州鸠所言):“六日无射,所以宣布哲人之令德,示民轨仪也”、“丁酉,杀献太子之傅庾皮之子过,杀瑕辛,于市及:宫嬖绰、王孙没、刘州鸠、阴忌、老阳子(即老子)。”《国语?周语》记载刘州鸠答周景王问律的一段话:王曰:“七律者何?”对曰:“昔武王伐殷,岁在鹑火,月在天驷,日在析木之津,辰在斗柄,星在天鼋,星与日辰之位,皆在北维,颛顼之所建也,帝喾受之。我姬氏出自天鼋,及析木者,有建星及牵牛焉,则我皇妣大姜之侄,伯陵之后,逄公之所凭神也。岁之所在,则我有周之分野也,月之所在,辰马农详也,我太祖后稷之所经纬也,王欲合是五位三所而用之,自鹑及驷,七列也,南北之揆,七同也。凡神人以数合之,以声昭之,数合声和,然后可同也,故以七同其数,而以律和其声,于是乎有七律。”与景王变法 公元前530年《左传?昭公十二年》即子产铸刑书后6年,周王室内发生了激烈的派系斗争。奉周礼的周原伯族绞暴虐,被他下属的舆、臣、使们驱逐,另立了公子跪寻为首领。另一件大事就是“甘简公无子,立其弟过,过将去(消灭)成(成王)、景(景王)之族。成、景之族赂刘献公(即昭公二十二年去世的刘子挚),丙申(8月25日),杀甘悼公(即甘过),立成公之孙鱿。丁酉(8月26日)杀献大子之傅、庾皮之子过。杀瑕辛,于市及:宫劈绰、王孙没、刘州鸠(即昭公二十一年的伶州鸠)、阴忌(即昭公二十六年的阴忌)、老阳子(即老子,见下文)。”反变法的甘悼公要消灭主张变法的成王和景王族人,结果甘体公等人反而被杀。“于市及”到杀人现场的有9年后回答景王无射律义的伶人刘州鸠,有 14年后参加王子朝护法军的阴忌,还有杨朱的主人老阳子。与音律古代音乐律制。“律”指规律性的、成体系的标准音高。按典籍《国语u2022周语》的记载:“律,所以立均出度也。”立均,就是确定音阶中各音的位置;出度,就是提出相应各律的振动体的长度标准。成体系的、互有规律联系的“律”才可称为“律吕”。泠伦以“三分损益”之法将一个八度音域分为十二个不完全相等的半音韵律,而得出各音得“立均”(音高)和“出度”(律管的长度),泠伦将之规定为“十二律”。
泠伦按十二律次序,将音律进行了分奇、偶排列,后世周景王姬贵执政时期(公元前544~前521年在位)周王室的音律大家泠州鸠将其奇数韵律称为六阳律,简称“六律”,偶数韵律为六阴吕,简称“六吕”(六间),合之称为“十二律吕”,十二律吕就是一个八度音程。

六律与六吕的韵律关系:   ┌───┬───┬───┬───┬───┐
黄..大..太..夹..姑..仲..蕤..林..夷..南..无..应
钟..吕..蔟..钟..洗..吕..宾..钟..则..吕..射..钟
....└───┴───┴───┴───┴───┘

六律与六吕的现代音调:
黄钟:C
大吕:#C
太蔟:D
夹钟:#D或bE
姑洗:E
仲吕:F
蕤宾:#F或bG
林钟:G
夷则:#G或bA
南吕:A
无射:#A或#B
应钟:B

接着,泠伦又制作了十二只编钟,使它们与宫、商、角、徵、羽完全相配。这些工作完成以后,泠伦便于仲春二月乙卯的那一天,当太阳出现在奎方位的时候,指挥演奏出了一场盛大的乐舞,并将乐舞的名字称作《咸池》。黄帝听后十分高兴,任命泠伦为典乐(乐正),并赐他以名为姓,称泠氏。
在古代,“泠”字又写作“伶”,二字通义互用,所以后世掌管宫廷乐舞的官吏又称作“伶人”,成为专职演艺者的通称,没有任何贬义。
在泠伦的后裔子孙中,早先皆世称泠氏,后来简一笔为“冷”,称冷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史称冷氏正宗。
冷氏族人大多尊奉泠伦为得姓始祖。源于姬姓,出自西周时期王室大夫泠州鸠,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在史籍《通志u2022氏族略》中记载:泠州氏,左传谓周泠州鸠之后。
泠州鸠,是西周时期王室的大夫,掌管周王室的音乐,上述典籍《国语u2022周语》中对泠伦发明制定音律的理论,就是泠州鸠进行的总结。
周景王姬贵二十三年(公元前522年),周景王要铸造无射、大林两口钟,遭到众大夫的反对,于是便询问泠州鸠的意见。
泠州鸠回答道:“臣之守官弗及也。臣闻之,琴瑟尚宫,钟尚羽,石尚角,匏竹利制,大不u宫,细不过羽。夫宫,音之主也。第以及羽,圣人保乐而爱财,财以备器,乐以殖财。故乐器重者从细,轻者从大。是以金尚羽,石尚角,瓦丝尚宫,匏竹尚议,革木一声。夫政象乐,乐从和,和从平。声以和乐,律以平声。金石以动之,丝竹以行之,诗以道之,歌以咏之,匏以宣之,瓦以赞之,革木以节之。物得其常曰乐极,极之所集曰声,声应相保曰和,细大不u曰平。如是,而铸之金,磨之石,系之丝木,越之匏竹,节之鼓而行之,以遂八风。于是乎气无滞阴,亦无散阳,阴阳序次,风雨时至,嘉生繁祉,人民利,物备而乐成,上下不罢,故曰乐正。今细过其主妨于正,用物过度妨于财,正害财匮妨于乐。细抑大陵,不容于耳,非和也。听声越远,非平也。妨正匮财,声不和平,非宗官之所司也。夫有和平之声,则有蕃殖之财。于是乎道之以中德,咏之以中音,德音不愆,以合神人,神是以宁,民是以听。若夫匮财用,罢民力,以逞淫心,听之不和,比之不度,无益于教,而离民怒神,非臣之所闻也。”
这其中既详细阐述了古代音律的作用与社会关系,又明确反对周景王劳民伤财地铸造大钟。
然而周景王一意孤行,仍然用了一年时间铸造了那两口大钟,之后还得意洋洋地对泠州鸠说:“钟果和矣。”(钟铸造完啦,完美极了。)
泠州鸠立即回答:“未可知也。”
周景王奇怪道:“何故?”
泠州鸠说:“上作器,民备乐之,则为和。今财亡民罢,莫不怨恨,臣不知其和也。且民所曹好,鲜其不济也。其所曹恶,鲜其不废也。故谚曰:u2018众心成城,众口铄金。u2019三年之中,而害金再兴焉,惧一之废也。”
周景王当时听了很不高兴地说:“尔老耄矣!何知?”(你已经老糊涂了,懂什么!)
果然在第二年的周景王二十四年(公元前521年),周景王九呜呼哀哉了,“王崩,钟不和!”而且还引发了著名的“王子朝之乱”。无射、大林二钟之铸,其结果一如泠州鸠之料,一丁点完美和谐也没有!
在泠州鸠后裔子孙以先名字为姓氏,称泠州氏,后省文简改为单姓泠氏、州氏,其泠氏后有称冷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一部分姬姓冷氏族人尊奉泠州鸠为得姓始祖,后与泠伦一系合谱。

上一篇:刘新发(历史人物)

下一篇:刘建设(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