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光俭

时间:2024-01-12 15:16:47编辑:雅博君

吕光俭的个人简介

吕光俭,男,汉族。1925年4月28日出生于荣成市桥头镇东洛后村。曾任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副校长。父亲吕禄芝,是乡村中医,思想进步,共有五个儿子,光俭最小。五兄弟均先后参加了革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其三哥吕友三曾任江苏省镇江地委书记。

人物事迹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共山东省委根据中共中央及北方局的部署,领导山东人民奋起抗战。1940年,胶东抗日武装队伍从无到有,八路军正在组建。是年吕光俭15岁,受到革命家庭的影响,以及当时的抗日形势,在家呆不住的他便悄悄地拿了家里二块银元毅然离家投奔革命队伍,并如愿以偿成为了荣成县大队的战士。这正是1940年3月,同年10月调到胶东野战医院一所。

1941年初胶东五支队1团扩编组建(塔山英雄团前身),吕光俭调到1团二营四连当卫生员。

1941年底至1942年,日军对抗日根据地进行频繁的大规模的毁灭性“扫荡”,采用烧光、杀光、抢光的 “三光”政策,制造无人区,妄图消灭我抗日武装,摧毁抗日根据地,胶东解放区进入了抗战最为艰苦、最为困难的阶段。但是不管环境有多险恶,困难有多大,吕光俭革命意志坚定,在血雨腥风中经受住了考验,于1942年5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胜利后,遵照党中央、毛主席“关于国民党可能向我大举进攻,我党应调动兵力,对付内战”的指示,制定了“向南防御,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胶东主力奉命向战略要地东北挺进,拉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16团(1942年7月1日1团改番号为16团)奉命于1945年9―10月在山东黄县龙口分两批登船横渡渤海,在辽东半岛登陆。1946年7月16团改番号为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12师34团,参加了新开岭战役。首战摩天岭,再战赛马集,为保卫南满根据地,34团完成了辽南穿插敌后,配合三下江南四保临江的战略任务。

1948年秋,辽沈战役部署就绪。塔山阻击战是辽沈战役关键一战,是锦州战役重要组成部份。它的胜败直接影响到三大战役以及解放祖国大陆的进程。因此塔山阵地的关键性及重要性,是战争的枢纽环节。其政治意义和军事意义影响极为深远。

1948年10月10日国民党军发起进攻。34团坚守在塔山堡的主阵地,按上级的命令,该团要像钉子一样,牢牢的坚守在阵地上,不让敌人前进一步。国民党军11个师在海、空军的支援下,全天候的轮番进攻,企图突破防线,增援锦州。34团与兄弟部队并肩浴血奋战六个昼夜,打垮敌人数十次冲击,终于在10月16日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东进兵团增援计划,胜利完成阻击任务。塔山阻击战以辉煌的战绩和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永远载入我军的光荣史册。

塔山阻击战,血战时间之长、战事之残酷、伤亡之惨烈都是我军史无前例的。吕光俭时任34团团卫生队队长,他率领着医护人员在激战中冒着枪林弹雨,敌机、大炮的狂轰滥炸,抢救伤员。激战六昼夜,军医们六天六夜没下手术台,以极高的工作热情,完成救死扶伤的战斗任务。

塔山阻击战胜利后,34团荣获“塔山英雄团”称号,并于1949年3月25日,全团指战员在北平西苑机场接受伟大领袖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罗荣桓、聂荣臻、叶剑英等中央领导检阅。这一殊荣,不仅激励着“塔山英雄团”这个集体,使“塔山精神”代代相传。同时,也激励着每个受检阅成员的一生。

辽沈战役尚未结束。10月30日34团奉命担任先遣团,神速到达河北,参加解放张家口战斗,即著名的平津战役。11月34团改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1军123师)步兵第367团。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1月31日367团奉命进驻北平,担任警戒任务。同年4月部队奉命南下,8月部队抵达湖南,参加衡(阳)宝(庆)战役。1950年1月完成解放广西及剿匪任务后,部队奉命进驻广东淡水。后到广东潮汕一带驻防。同年5月,吕光俭调离了征战十年的367团,到123师卫生科任科长。1951年调任123师后勤处副处长。

1952年10月28日,吕光俭奉命赴朝参战,在中国人民志愿军15军后勤部工作。当时,该部队正参加上甘岭战役,且战果辉煌,把美国鬼子打得老老实实回到谈判桌上来。吕光俭再次经历战火的厉炼,为中朝人民的友谊和世界和平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回国后,1954年8月赴第二军医大学(上海)学习。1959年3月大学毕业回广州军区,分配到42军33野战医院任院长。1967年他调42军后勤部,历任副部长、部长、生产组副组长。在执行支左任务中,他善于团结和爱护地方干部,保护了一批地方干部。因为有了这段经历,与地方干部关系良好,为日后调广州军医大学开展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70年初,他调解放军军医学院(1975年更名为第一军医大学)任副校长(副军职)。任职十六年,先后分工管理过教学、医疗、科研等部门工作,后期侧重分管科研。

军医学院原驻东北齐齐哈尔市。文革期间由后勤学院调来一批干部参与各级领导工作,迁来广州后改由广州军区领导,军区也调来一批干部。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领导之间关系不够融洽,工作也缺乏协调。吕光俭在促进和维护领导之间团结方面,做了不少工作,起了很大的作用。

由于学校从东北迁到广州,一切工作都得从新规划、从头做起,处处都需要地方政府的指导和支持,吕光俭一贯尊重军地领导,并有着良好关系,因而在解决学校基础建设,安排学员实习,组建中医系,筹建和安排第二附属医院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起了重要作用。

吕光俭一贯坚持遵循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服从大局,工作任劳任怨,作风正派,勤勤恳恳,敢于负责。在分工主管科研工作中,他特别重视科研为战备服务,为教学、医疗服务。对重点项目的立项、可行性分析,直至实验设计,实验室修建等,都亲自参加讨论,更经常带领有关人员深入第一线,调查研究,掌握进展情况,并就地解决科研协调和保障方面的问题。出现一些问题或争议,他都是鼓励科研人员总结经验教训,再接再厉,团结一致,奋力攻关。他自己勇于承担责任,不让科研人员增加思想负担。如慢性气管炎研究时,对部分病人作了气管镜检查,有人上告。当上级派人来调查时,吕光俭同志说:“这是我批准实施的,如果有什么问题由我负责。”

他一向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分子,对医疗科研方面的学术、技术问题,不懂就及时向专家请教。学术活动,他每次都准时参加。他和技术人员相处十分融洽,节假日经常到科技人员家拜访,谈心征求意见,广大科技人员对他也十分尊重和亲近。

在他主持临床和科研工作期间,学校在医疗和科研工作上有了很大的进展,成果逐年迅速增多。在第一次全国科技大会上,学校就有八项成果受到奖励,科研管理工作受到上级好评。

吕光俭1985年6月离休,在安度晚年之时,不忘发挥余热,先后两届担任干休所党委委员和管委会主任。他参与集体领导,关心干休所建设,真心诚意为老干部服务。他热心老年事业,曾出任全国老年书画家协会和广东省老年书画家协会顾问。

1955年吕光俭被授予少校军衔。1957年6月18日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三级解放勋章。1963年晋升为上校军衔。1988年7月15日荣获独立功勋荣誉章。1998年10月16日应53024部队(367团)邀请到广西贵港参加“塔山阻击战”胜利暨“塔山英雄团”命名五十周年纪念活动。

2003年5月13日吕光俭在广州病逝。

上一篇:梅代罗斯(足球)

下一篇:刘源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