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之的个人简介
梦之,著名作家,评论家,书法家,社会文化活动家,研究员。本名李重华,笔名梦之,斋称钓月楼,陕西省洛南县人,西北大学中文系,中国书画家协会名誉主席,文联,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主同盟陕西省委艺术委员会委员,陕西省观赏石协会名誉顾问,陕西省书画院副院长,太白书画院院士,中外散文诗研究会理事,西安市文史馆研究员,《西部艺术报》总编,《西部天地》名誉总编,《中国当代西部书画名家大糸丛书》总编。人物简介
本名李重华,笔名梦之。1951年9月24日生,陕西省洛南县人。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作家、评论家,副研究员。1976年10月发表处女作,近三十年来,在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文艺评论等诸多领域颇有建树,已在全国30多家报刊发表各类文学作品400多万字,获省级以上文学奖23次,作品多次被转载并入选多家选集。
主要成就
《等你,你就是不来》、《梦里丁香》、《旧梦重温》、《走山》等在报刊发表后,曾在文坛引起一定反响,被誉为“西部最有实力的作家之一”。同时,由于他在文艺评论方面“不拘一格、独抒性灵”的见解,他还被誉为陕西“最有特色的评论家。”据此,《中国文化报》、《文艺报》、《今晚报》、《陕西日报》、《西安晚报》、陕西电视台、西安电视台等二十多家媒体都对他作过专题介绍和报道。代表作有《白色葬礼》、《黑色葬礼》、《山里来的姑娘》等。出版小说、散文及诗集有《野山野情》、《梦里丁香》、《爱的蜃楼》、《北方的星》、《梦在雨季》、《旋涡》、《遥远的白纱巾》等。编著有《搏风击浪》、《西部艺术家》、《当代中国西部书画名家大系丛书》、《九天玄鸟文艺丛书》等。
现任职务
现系中国民主同盟陕西省委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外散文诗研究会理事、西安市文史馆研究员、《西部艺术报》总编、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
人物生平
从临时工到专业作家
也许是由于年龄的关系,王盛华的言谈举止给人一种谦和、温暖的感觉,黝黑的脸庞总是挂着微笑,深邃的眼眸里满是慈祥。说话时语速不紧不慢,就像是在给学生解答疑难问题。他说自己是一个吃过苦的人,自幼与山川河流小路为伴,与山民牛羊草笼为友,加上在那个特殊年代里的一些不平凡的经历,便为他的文学之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时代造就作家,也塑造作家的灵魂。
儿时的王盛华,生活于洛南乡村,缺衣少食,日子非常艰苦。上中学时,因吃不起学生灶,他的母亲不得不提着一罐罐酸菜、背着一布袋菜疙瘩,步行二十多里给他送到校门口。每到礼拜天,他便挑着一百多斤的柴担到镇上去卖,以保证家庭生活和他的读书费用,就这样煎熬了十几年。中学毕业时,恰值“文革”,他返回农村,在一个集体小厂当临时工,他的文学创作也在这种艰难而又充满创造气息的生活中迈出了第一步。他说:“当时我并没有想着要把它写成小说或是散文,而是出于一种本能的驱使,想将我的一段生活经历真实地在日记本上记录下来。”1976年10月,处女作《十月颂歌》得以发表,他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对写作也更加痴迷了。
1983年,王盛华告别了十多年的工厂生涯,调到县文化部门从事专业文学创作。为了实现自己的文学梦,他一边创作一边刻苦自学,后来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西北大学中文系。大学毕业后,他先后在报社、杂志社任编辑、记者,工作之余依然默默思考,笔耕不辍。“我把从指缝里抠出的时间,把别人用来休息睡觉的时间,都用在了方格稿纸上。”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等你,你就是不来》、《梦里丁香》、《旧梦重温》、《走山》等文章陆续在报刊发表,引起了文坛的关注。
“把文学的根扎得更深一些”
说到创作时,王盛华感慨到:“要成一个作家,首先应该全身心地投入现实,拥抱生活,尽力改变个人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狭隘的局限,把文学的根扎得更深一些。”而他自己多年致力于报告文学的写作,便是这方面的一个例证。
王盛华所抒写的一组农民企业家的开拓史,可以说是有血有泪,有声有色。《风雪长安》、《鹿鸣长安》这两部中篇,以农民企业家刘宏昌创办生化厂、谢孟仓筹办乙炔厂的经过,反映了中国农民要从旧有的生存环境中挣脱出来是何等的艰难,也揭示了自己解放自己的真理。同时,他的笔触不单单停留在对于他们创造辉煌事业的铺展上,更着重于精神心理的重色调描绘。“我要展示的是中国旧式农民由贫困走向富裕、由狭窄走向广阔、由小生产自然经济走向现代化所经历的痛苦而艰辛的生活历程和心理历程,这种脱胎换骨的精神挣脱不是靠上帝,不是靠恩赐,而是靠自身的解放和变革。”
王盛华清晰地记得,第一次触及矿产资源管理这一领域时,为写好“矿山卫士”的形象,他曾数次赴渭北煤田,几下潼关,和矿管人员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忧患在一起。他亲眼目睹了在“开矿风”、“淘金热”中,大片大片珍贵的矿产资源被不法者侵蚀、掠夺、浪费的场面,因而向全社会发出了“救救矿山”的大声呼吁,也既愤且悲地写出了《挣扎在黄色漩涡中》的张进元、张理文……这样一些共和国第一代矿管人员可歌可泣的光辉形象。
在《走山》中,有这样一段描写:“路一个劲的朝上旋,朝上旋,上了一面坡又一面坡,拐了一个弯又一个弯,前面的山路在山缝中刚一眨开眼,后边的路就被山嘴子吞没了。人走在山里边,就像钻进布袋里,永远没有出口……”只有亲身感受过爬山的艰难,才会有这般真真切切的感受。“这不是我凭想象生造出来的,而是我常年钻山真实体验的结果。”王盛华说。
难以割舍的故土情怀
王盛华所写的许多小说、散文,无不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情思,使人体味到商洛山地的庄严和凝重。《梦回故乡》开头就说:“多年不回山中的故乡了,免不了时时就想,想急了,隔三差五就要做一回故乡的梦。”他在《梦里丁香》后记中写到:“是洛州的酸菜糊汤养育了我,是洛州连绵的山峦赋予了我求生的骨骼,是洛州奔腾跳跃的小溪注入了我做文章的空灵,是洛州的乡亲和我的亲人们一次次地抹平我的伤口,把我从别人的脚底下扶起来,又拉我踏上了崎岖的山路。”因为对故乡、故土的这份钟爱,他对山乡的描写不是简单的复印,而是把山乡珍藏在心中,经过心血的冶炼而熔铸成文字。在他的笔下,我们能感受到一种别开生面的山景山音,别具一格的山情山韵,于是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幅多姿多彩而又真实动情的商洛山区的风情画卷。如在《小城镇安》里有这样的描绘:“镇安城豆子一般种在山窝窝里,四面篱笆状耸起的是白云山,豆瓣上裂开一道缝流金泻玉的是乾佑河。”寥寥数笔,三五十个字,便为读者在天地之间勾勒出一幅有山有水有景有情的动人画面。
在他的心目中,商洛的大山里有挖不完的艺术宝藏,有说不完的动人故事。“故乡给了我动力,也使我产生了对质朴、深沉及博大等精神境界的向往和对普通民众生存环境的一种解析和思考。在我的感情世界里,商洛大山是精神的凝聚点,是美的化身。”正如收集在《梦里丁香》里的《山阴山阳》、《出嫁陪腌菜》、《村头有一只小鸟》、《乡下的母亲》、《馋在故乡那碗粥》等散文中,对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写得细致入微,令人醉心,读起来仿佛一首首优美的诗。王盛华笑称自己有着根深蒂固的恋山情结,文艺评论家刘建军也曾说:“不论是他(王盛华)的小说或散文,始终不乏亲近底层老百姓、亲近底层生活的文化良知,且有思想有见地,很少人云亦云。这大约和他来自商州山地,曾有过不幸的童年、坎坷的生活经历有关吧。”
王盛华的故土情怀还表现在他对家乡文化事业发展的关心上。1997年,由他策划的在西安半坡举行的“首届商洛作家群作品研讨会”,为商洛的作家们在省城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此后,他还多次参与策划商洛书画家作品展览研讨会,并撰写了近50篇专门评介商洛书画家的文章。去年5月,他随省文联“走进新农村”采风团来到家乡,并把由他撰文、贾平凹书写的以歌颂商洛历史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为主题的《商洛赋》书法长卷、雕刻牌匾赠送给了政府部门。
关于《遥远的白纱巾》
问王盛华,为何这部三十多万字的长篇小说历时二十余年才得以完成,王盛华笑着说,他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就开始动笔的,“没想到一写就断断续续地写了好几年,也写了厚厚的几大本,后来一个朋友拿去看,被文章感动得哭了。因了朋友的感动,才萌发了将它抄在白纸上的想法(当时无力购买稿纸)。”装订成册后,粗略估算了一下,竟有五十多万字,于是他便给它取名《遥远的白纱巾》。后来,外地的一个书商将书稿的前半部分悄悄拿走了,几经曲折才将其追讨回来。进入新世纪后,王盛华两度修改《遥远的白纱巾》时,尽量保持了它原有的风格,只是在故事情节上作了一些更改,“使它从纪实性极强的一面演化成了一部虚构的小说,免得别人对号入座。”
在这部小说中,王盛华以他一贯“真实的直面人生”的叙事风格和如诗如诉的抒情语言,描写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一对备受社会和家庭歧视、迫害的恋人,虽历尽坎坷,几经抗争,但在“人不把人当人看的”特殊年代里,依然无法挣脱命运的枷锁,最终成了时代牺牲品的故事。书中最感人的是思远、雪儿的爱情描写,纯情浪漫,坎坷悲凉,尤其在对女主人公雪儿的刻划上,作者倾注了更多的笔墨,既哀其不幸,又对其逆来顺受可怜可叹的悲剧性格寄予了深深的同情,使人觉得真实可信。正如著名作家陈忠实所言:“这是一部悲情小说,文字优美,余音如缕,尤其是对思远和雪儿爱情的独到描写,时有令人心灵震颤的笔墨,不禁扼腕慨叹,让人回嚼业已过去的那个特殊的年代。”与此同时,文中还塑造了若兰、紫霄、英姑、紫霞等一系列少女形象,讴歌了“特殊年代”少有的人性和人情,谴责了“唯出身论”的封建糟粕思想,从而具有了强烈的批判意识。对此,文化学者、著名文艺评论家肖云儒写到:“在这本书里,社会的痛苦,生命的痛苦,爱情的痛苦,经由作家诗心诗情的熔冶,成为了美的晶体。”
采访结束时,王盛华感慨地说,在现今社会里,爱情已“嫁做商人妇”,因为金钱、势力而背叛爱情的例子比比皆是,真情已变得无足轻重,他想借助《遥远的白纱巾》呼唤那古老而又神圣的爱情,让古老的传统美德在新时代里传承下去。
作品目录
《李重华的古代之旅》
第一章 倒霉的穿越(497字)
第二章 我叫李重华(984字)
第三章 秦家兄弟(1070字)
第四章 算是缘分(817字)
第五章 无双郡主(1106字)
第六章 地震高岗 一派溪山千古秀(1001字)
第七章 不是冤家不聚头(修)(1001字)
第八章 验明正身(770字)
第九章 双姑奶奶不好惹(885字)
第十章 飞来横祸(1127字)
第十一章 小瑾逃婚了(897字)
第十二章 天上掉下个小豆丁(836字)
第十三章 人生何处不相逢(1565字)
第十四章 吃肉包子的驴(1130字)
第十五章 好奇心不光杀死猫(1806字)
第十六章 燕京之行之送上门的点心(2799字)
第十七章 燕京之行之暗夜公子(1729字)
第十八章 哥抽得不是寂寞是风(1915字)
第十九章 东方珠其人(1307字)
第二十章 故人又见故人(1716字)
第二十一章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2531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