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妃

时间:2024-01-11 14:33:18编辑:雅博君

敏妃的个人简介

敏妃章佳氏(?― 1699年7月25日)满洲镶黄旗包衣人,初为宫女,生前无册封记录,为庶妃,于康熙二十五年生皇十三子胤祥,二十六年生皇十三女,三十年生皇十五女。康熙三十八年七月二十五日卒,闰七月初二追封敏妃,于三十八年十月葬入景陵妃园寝――《陵寝易知》记。

人物生平

章佳氏入宫年份不详,其本为满洲镶黄旗包衣人,经内务府宫女选拔入宫,生前无册封记录,于康熙二十五年生皇十三子胤祥,二十六年生皇十三女,三十年生皇十五女。

康熙朝:

康熙三十八年七月二十五日薨逝,闰七月初二帝谕曰礼部:妃章佳氏性行温良,克娴内则,久侍宫闱,敬慎素著,今以疾逝,深为轸悼,谥为敏妃。应行礼仪,尔部察例行。――《清圣祖实录》原文记载

康熙三十八年十月奉安,十三王母――《陵寝易知》

未拨出包衣,仍隶满洲镶黄旗包衣。

雍正朝:

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 雍正下旨将敏妃家合族人等由包衣拨出编一佐领。

雍正元年六月追封敏妃为皇考皇贵妃,仅其一人连升两级;

《清史稿》记载追封迁葬章佳氏原因:“雍正初,世宗以其子怡亲王允祥贤,追进封”

出身包衣

《八旗氏族通谱》记:章佳本系地名,因以为姓。逊扎齐镶黄旗人,世居马尔墩章佳地方,国初率子孙来归,天聪时授佐领。其长子苏尔泰,原任上驷院大臣。其次子达尔泰初任包衣佐领,因监造宫殿,议叙授云骑尉,卒,其子K特袭职,遇恩诏,授为骑都尉,任郎中、参领兼佐领。卒,其孙哈达袭职,现任领侍卫内大臣。其(逊扎齐)曾孙海宽原任二等侍卫、参领兼佐领。

又按《钦定八旗通志》镶黄旗满洲都统所属参领五,第十四佐领,系雍正元年因怡亲王,雍正下旨将包衣佐领哈达合族人等由包衣拨出编一佐领,即着哈达管理。

综上资料,章佳氏应系镶黄旗包衣,由内务府宫女选拔入宫,初为宫女。敏妃的堂叔海图拉和马奇兰都是御膳房拜唐阿,是标准的内务府包衣职务。

另按《章佳氏家谱》有u2018硕色,由披甲挑入骁骑校,皇贵妃之父u2019的记载,这样看来披甲人硕色实为章佳氏生父,后披甲人硕色挑入骁骑校,海宽为敏妃伯父,但官方史料如《皇朝文献通考》以及帝系玉牒《星源集庆》均记载u2019章佳氏,参领海宽女u2018,因此敏妃是以海宽之女的身份入宫的,海宽任过二等侍卫、参领兼佐领,家中又有骑都尉(拜他喇布勒哈番)的世职,哈达(海宽次子)于康熙二十八年袭职骑都尉。

所生子女

《清皇室四谱 皇子皇女卷》(唐邦治根据清皇室玉牒总结编写)

皇十三子怡贤亲王允祥,其初行次为第二十二,康熙二十五年丙寅十月初一日辰时生,庶妃章佳氏即敬敏皇贵妃出。雍正八年五月初四日卒,年四十有五。

皇十三女和硕温恪公主,康熙二十六年丁卯十一月二十七日丑时生,庶妃章佳氏即敬敏皇贵妃出,为怡贤亲王允祥同母妹,四十五年丙戌年二十,七月封今位号,下嫁博尔济锦氏翁牛特杜棱郡王仓津,四十八年己丑六月卒,年二十三。

皇十五女和硕敦恪公主,康熙三十年辛未正月初六日寅时生,庶妃章佳氏即敬敏皇贵妃出,为皇十三女同母妹。封今位号。四十七年戊子年十八,十二月下嫁科尔沁博尔济锦氏台吉多尔济,明年己丑归宁京师,十二月初三日申刻卒,年十有九。

康熙朝追封

死后晋封

关于敏妃系死后追封,史料多有记载,资料显示:

1.查《清圣祖实录》中康熙朝的所有册封记录,无章佳氏册封记载,无章佳氏册封册文:

康熙朝册封后妃所有记录为康熙四年、康熙十六年、康熙十八年、康熙二十八年,康熙三十九年以及康熙五十七年:

康熙四年:册封赫舍里氏为皇后;

康熙十六年:册封钮祜禄氏为皇后;

册封佟氏为贵妃;

册封李氏为安嫔。王佳氏为敬嫔。董氏为端嫔。马佳氏为荣嫔。纳喇氏为惠嫔。郭罗洛氏为宜嫔。何舍里氏为僖嫔;

康熙十八年十月十八日:册封乌雅氏为德嫔;吴雅氏十八年册封为嫔,且为单独册封。有册封记载,有具体册封时间,有“封号”,封号为“德”。在德嫔于康熙二十年册封为德妃时,册封谕旨和册文中明确称呼她为“德嫔乌雅氏”,与张佳氏死后才有追封谕旨完全不同。未获得册封的后妃当然不可能有封号,比如张佳氏。

吴雅氏系生前册封,她为康熙帝生育六个子女,虽极受荣宠,但因她是包衣出身,所以康熙帝严格按照先册封嫔位,再晋封她为德妃。(康熙朝无包衣出身后妃初封为妃。)

康熙二十年:册封佟氏为皇贵妃;

册封钮祜禄氏为贵妃;

册封惠嫔为惠妃。宜嫔为宜妃。德嫔为德妃。荣嫔为荣妃;

康熙二十八年:册封皇贵妃佟氏为皇后,系临终前紧急册封。康熙朝有临终册封妃子的先例;

康熙三十九年及康熙五十七年的册封,章佳氏已卒。

综上为《清圣祖实录》记载的康熙帝全部册封后妃记录,康熙帝根本从来没有册封过张佳氏。

《清圣祖实录》:u2018康熙三十八年闰七月戊戌谕礼部:妃张佳氏性行温良,克娴内则,久侍宫闱,敬慎素著,今以疾逝,深为轸悼,其谥为敏妃。应行礼仪,尔部查例行。u2019

《皇朝文献通考》:u2018康熙三十八年闰七月追封。u2019

《清皇室四谱》皇子皇女卷:记章佳氏在康熙朝时为庶妃,记载与敏妃生前无册封记录相符合。

2.清朝官员对其他追封后妃的记载:

《国朝谥法考――妃谥》记载(清王士祯著,时为康熙朝刑部尚书):

“妃科尔沁巴图鲁王之女顺治十五年三月二十日谥曰悼;

石妃礼部侍郎石申之女康熙六年十二月初二日谥曰恪;

妃(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三等公吉阿郁锡之女,)康熙九年五月二十三日谥曰慧。”

尤其顺治帝悼妃的“悼”字,显然为正常予以谥号,这在《钦定大清会典则例》第九十卷丧仪中亦有记载:”悼妃薨,追谥曰悼”。

《清列朝后妃传稿》:“妃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和硕达尔汉亲王曼珠锡礼女以选入宫待年未册封,顺治十五年追封为妃谥曰悼”。

悼妃生前系庶妃,无册封,与章佳氏相同,其妃号明确记载为”谥号“,悼妃在其他清朝官方文献中亦记载为追封,记载亦显现出追封与追谥无不同。

这几位追封追谥后妃在文献记载中记为“妃”,但其生前均为庶妃,可见皇帝后妃称为“妃”,其含义为泛指帝王的妾侍,并非特指位号。此种代称在文献资料中随处可见,如雍正诏封年贵妃为皇贵妃的谕旨中,称呼年氏为“妃”,而并非其位号“贵妃”,在《清史稿》中对后妃也随处可见此种称呼。如”妃“即指生前位号,岂非年贵妃被降了一个等级?可见”妃“系指帝王妾侍的代称。

3.相关资料,有关“妃”之称谓:

1)、雍正诏封贵妃年氏为皇贵妃谕旨原文,文中称年氏”妃素病弱“

2)、《清史稿·列传一·后妃》

敦肃皇贵妃,年氏,巡抚遐龄女。事世宗潜邸,为侧福晋。雍正元年封贵妃。三年十一月,病重,晋皇贵妃。并谕妃病如不起,礼仪视皇贵妃例行。妃薨逾月,妃兄羹尧得罪死。谥曰敦肃皇贵妃。乾隆初,从葬泰陵。子三:福宜、福惠、福沛,皆殇。女一,皇四女,亦殇。

3)、康熙帝在追封尊封庶妃时,常常在后妃姓氏前加上“妃”字,如追封顺治皇帝贞妃,其谕旨为:妃董鄂氏。贞妃生前亦未获册封为庶妃。悼妃、宁悫妃董鄂氏晋封前都未获册封系庶妃,但她们的晋封记载都曾称为“妃”。此种情况并非仅张佳氏有,说明此称呼系泛指帝王的妾侍而非特指位号。

4.其他资料,正式谥号都有正式册谥号册文:

康熙朝仅温僖贵妃有正式册谥号册文,贵妃薨后皇帝逾制为其辍朝五天。

温僖贵妃册谥号册文资料,谕旨说“妃谥号有二字者或四字者”:

(康熙三十三年)十一月初一,上因贵妃病笃不理事,初二因冬至祭祀斋戒,各衙门斋戒无奏章,初三贵妃薨,是日敦住传旨内阁大学士伊桑阿等曰,朕观明朝实录妃有谥二字者有谥四字者,今贵妃已薨,与谥应用几字,与谥时当行何礼,尔衙门会同礼部一并具奏,初四内阁会同礼部查得应行典礼,并拟二字谥四条,四字谥四条开写折子交敦住转奏,奉依议着追谥温僖,初五日温僖贵妃出殡,初六初七留白,初八去皇太后宫问安,初九开始处理政事。

温僖贵妃册谥文:

朕惟化始宜家,协赞必资乎贤媛,道崇治内助宣,允籍夫令仪,惟懿行式昭生,着珩璜之度斯,荣名载锡,殁膺纶之光,尔贵妃钮祜禄氏,阀阅名宗,柔嘉惠质,宅哀恪慎,勤夙夜而无违,秉性谦冲谨言,动而有则,早持躬于礼法,四德偕臧,夙禀训于诗书,六宫咸誉,慨芳规之遽谢,宜褒美之有加,特以册宝谥曰温僖贵妃。于戏,i婉顺于掖庭,X编垂灿,s音徽于泉壤,金石流声,灵爽有知,祗承渥眷。

综合起来看,死后追封的后妃其妃号也记为谥号系因清初后妃的很多制度尚不规范和完善。康熙朝仅温僖贵妃有正式册谥号册文,其他妃子皆无册谥册文。敏妃之妃号究竟是封号还是谥号,都不涉及她生前死后的后宫地位,皆显示出其在康熙朝最终位号就是第四等的妃位。

康熙朝初年只有仁孝皇后有正式的册立仪式,其他后妃皆无册封记载。章佳氏侍奉康熙帝时期已是康熙朝中期,已经经历过十六年,二十年两次正式的大型册封仪式,可见册封制度已经逐渐确立,与康熙初年情况完全不同,章佳氏生前并未获得册封。

康熙帝非常看重后妃出身,其包衣出身的后妃皆是严格按照先册封嫔再晋封妃的顺序逐级晋封,即使生育六个子女极受荣宠的德妃也是先封嫔再晋封妃。章佳氏则无任何品级册封记录,其生前为庶妃是很明确的史实,《清皇室四谱》对此也有记载。文献记载的“为妃”系显示其死后最终位号,并无可探讨深究之处。如要证明后妃生前的位号,册封记录和册文是最确实的证据。

敏妃祭文

【化始宜家,内职恒嘉,夫赞助情凄,丧淑章,备著其哀荣,爰稽礼以饰终,弥怀贤而致悼。

尔妃张雅氏,温良夙裕,敬慎自持,久侍璇闺,克佐肃雍之化,笃生椒实,时深鞠育之劳,方茂瑶华,奄归泉夜,易名象德惟敏尔,嘉褒一字于千秋,展初筵于此日。

呜呼!兰仪寂寞,况值秋序之感伤;云驭徘徊,应怜爱子之哀慕,用将牲礼,尚克歆承。】

其中u2018易名象德惟敏尔,嘉褒一字于千秋u2019的易名是指:古时帝王p公卿p大夫死后朝廷为之立谥号,而象德谓:象征德行。

据(清)刘长华所著《皇朝谥汇考》:应事有功曰敏、好古不怠曰敏

(清)鲍康著《皇朝谥法考》:应事有功曰敏、好古不怠曰敏

敏妃丧仪

《清圣祖实录》:康熙三十八年薨逝,帝谕曰礼部:妃章佳氏性行温良,克娴内则,久侍宫闱,敬慎素著,今以疾逝,深为轸悼,谥为敏妃。应行礼仪,尔部察例行。

《钦定大清会典则例》九十卷丧仪记载:

三十五年六月二十日平妃薨,一应礼仪与康熙九年慧妃丧礼同;三十八年七月二十五日敏妃薨,一应礼仪与三十五年平妃丧礼同。

以上记载说明, 章佳氏康熙三十八年已行葬礼,并且葬礼只是照章举行,无特殊之处。

剃头风波

《清圣祖实录》

康熙三十八年己卯九月丙午

谕宗人府:敏妃丧未满百日,诚郡王允祉并不请旨,即行剃头,殊属无礼,著收禁宗人府,严加议罪。办理王府事务官、王府长史等,不行规谏,甚属可恶,将伊等锁,从重治罪。

寻宗人府议奏:诚郡王允祉,应革去郡王爵。办理王府事务、侍郎绥色、辛保,王府长史马克笃、一等侍卫哈尔萨等,俱应革职、枷号三个月、鞭一百、不准折赎。

得旨:允祉从宽革去郡王,授为贝勒。辛保、马克笃、哈尔萨,俱著革职、鞭一百、准其收赎。绥色自任侍郎以来、实心效力、著从宽免罪,革去管理王府事务。

允祉(胤祉)康熙第三子,时年二十二岁,新封诚郡王,章佳氏薨,奉旨为其成服。可能因为章佳氏生前地位不高,所以诚王并未将这位妃母的丧仪放在心上,以至于忽略犯错。章佳氏丧仪在《清实录》及《钦定大清会典则例》中均有记载:其丧礼为“察例行”,“一应礼仪与平妃同”,即是说其为正常丧仪,与其他追封后妃无任何不同。既然全部丧仪与平妃同,平妃也有成年皇子为其成服,而且这在《钦定大清会典则例》丧仪中也有记载:妃丧仪“有旨命成服者成服” 。该资料说明妃位丧仪皇帝将会指定皇子为妃母成服。平妃成服皇子没有任何疏忽,想系因平妃赫舍里氏是仁孝皇后的妹妹,出身高贵的缘故。

两朝奉安记载

康熙朝奉安

章佳氏康熙朝奉安记载,资料显示:

*《陵寝易知》

康熙三十八年十月奉安,十三王母。

《陵寝易知》记录了很多清朝皇室殡葬官方资料《昌瑞山万年统志》所不载的秘闻(不记载理由不言而喻),如乾隆帝继后无享祭祀等,而乾隆继后确实无祭祀记载。《陵寝易知》的记载更为客观、详实。而景陵妃园寝中确有空券一座,也与《陵寝易知》的记载相互呼应。

*《清圣祖实录》原文记载

康熙三十八年薨逝,帝谕曰礼部:妃章佳氏性行温良,克娴内则,久侍宫闱,敬慎素著,今以疾逝,深为轸悼,谥为敏妃。应行礼仪,尔部察例行。――该谕旨说明, 章佳氏康熙三十八年已行葬礼,再看“察例行”三字,说明章佳氏葬礼只是按前例照章举行,没有任何不同之处。与会典记录的敏妃“一应丧仪”与平妃“同”也互相印证敏妃在康熙三十八年就已经下葬,其丧礼未记载有任何不同处。

* 《钦定大清会典则例》第九十卷丧礼记载:

“ 三十五年六月二十日平妃薨,一应礼仪与康熙九年慧妃丧礼同;三十八年七月二十五日敏妃薨,一应礼仪与三十五年平妃丧礼同,雍正元年追封为敬敏皇贵妃。五十年十一月二十日良妃薨,一应礼仪与三十五年平妃丧礼同。“

从清朝史学和陵寝专家徐广源根据其所丈量的景陵嫔妃宝顶实际占地面积而绘制的妃园寝图可以发现,平妃、良妃都是妃位宝顶,而且宝顶位置在妃位版图内,而敏妃是贵人级别宝顶(可能是章佳氏生前后宫地位),并且安奉于贵人常在等庶妃版图内,因此可佐证出平妃、良妃丧仪与敏妃的不同之处即在于此。

雍正朝奉安

章佳氏雍正朝入葬资料显示:

*《雍正朝汉文谕旨汇编》

雍正元年正月二十六日,谕礼部,昔年皇考建设妃园寝,为妃母等殡所。惟敏妃母一位,皇考曾降谕旨:暂安于陵寝琉璃花门之内宝城近处,俟入宝城。今钦遵皇考原旨,奉敏妃母安于宝城内。在宝城内安奉者只有敏妃母一位,应追封为皇考皇贵妃,应行典礼,尔部议奏。

清官方资料《清世宗实录》,章佳氏从葬景陵不予记载

清官方资料《钦定大清会典则例――皇帝皇后丧仪》,章佳氏从葬景陵不予记载

现有的章佳氏从葬景陵的资料全部为雍正朝后的资料,无康熙朝皇帝下旨从葬的资料。章佳氏雍正朝奉安记载日期矛盾,在《昌瑞山万年统志》中,更出现章佳氏雍正元年六月及九月葬入景陵的记载。康熙帝与其他后妃的丧仪也早就开始准备,有些甚至长达几年,但各种记载都只有一个奉安日期。可见“奉安准备”根本就解释不了章佳氏出现多个奉安日期的疑点。

章佳氏卒于康熙三十八年,在此之前康熙帝的帝陵早已于康熙二十年修好,康熙帝的三位皇后梓宫也早已奉安入了帝陵,就等待着皇帝梓宫奉安后关闭帝陵。章佳氏系包衣出身,如果康熙帝确实打算让章佳氏从葬,于康熙年间就可以将章佳氏拨出包衣,并于三十八年当年就可以追封章佳氏为皇贵妃,甚至贵妃而不仅仅是第四等的妃,并且也可以同三位皇后那样,将章佳氏直接放入地宫中。然而康熙帝都没有这样做。章佳氏拨出包衣,追封皇贵妃及从葬景陵等都在雍正年间完成,《清史稿》对其追赠皇贵妃及从葬帝陵的原委道出了真相:“雍正初,世宗以其子怡亲王允祥贤,追进封。” 另外,康熙帝非常尊崇敬爱他的皇祖母孝庄太后,临终却没有遗旨安排孝庄文皇后的奉安问题,岂可能会不提及皇祖母反而只记得安排一个敏妃?如要证明从葬系康熙帝旨意,不如直接拿出康熙帝的谕旨最为确凿。清朝皇贵妃从葬帝陵,系由雍正开创。

后宫晋封顺序

按乾隆年以后完成《皇朝文献通考·帝系考·后妃》记录顺序:

显示章佳氏在康熙朝就是第四等级的妃位,且按照晋封排序地位在平妃之后。

孝诚仁皇后赫舍哩氏、孝昭仁皇后钮钴禄氏、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孝恭仁皇后乌雅氏(在太后一章);

贵妃钮钴禄氏、贵妃佟佳氏;

慧妃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惠妃纳喇氏、宜妃郭络罗氏、荣妃马佳氏、平妃赫舍哩氏、敏妃章佳氏、宣妃博尔济吉特氏、和妃瓜尔佳氏、成妃戴佳氏、良妃卫氏;

安嫔李氏、敬嫔王佳氏、端嫔董氏、僖嫔赫舍哩氏、定嫔万琉哈氏、密嫔王氏、勤嫔陈氏;

贵人纳喇氏、贵人兆佳氏、贵人郭络罗氏、贵人袁氏、贵人纳喇氏、贵人陈氏、贵人纳喇氏;

庶妃高氏、庶妃色赫图氏、庶妃石氏、庶妃陈氏、庶妃陈氏;

庶妃钮钴禄氏、庶妃张氏、庶妃王氏、庶妃刘氏

人物评价

敏妃章佳氏,本系满洲镶黄旗包衣,由内务府宫女选拔入宫,初本为宫女,在康熙二十五年到三十年间连续生下三个子女,应算颇受宠爱的。另在《大清会典则例》中有“悼妃薨,追谥曰悼”的记载,再结合康熙朝《国朝谥法考――妃谥》的记录,互相印证死后晋封的后妃其妃号可做封号也记为谥号,与追封没有什么实质不同。

鞠育:犹指生育。章佳氏生前无册封,未见有抚养皇子皇女的记载,祭文中“笃生椒实,时深鞠育之劳”这句需连起来读,意思即是指敏妃在生育皇子皇女时辛苦了。其中鞠育二字和敏妃妃号也表现出章佳氏追封妃位系因其为皇室生育皇子皇女有功。

根据《清皇室四谱》皇子皇女卷记载章佳氏在康熙朝为庶妃,其生前在康熙朝无任何册封记录也可以佐证。反观同样宫女出身的德妃,在康熙十七年生育四阿哥后,第二年乌雅氏便单独进封为德嫔,康熙二十年德嫔又再册封为德妃。章佳氏则无此殊荣,虽生育三个子女,也未得一次册封。再看孝懿皇后和敦肃皇贵妃(即雍正年妃,且敦肃皇贵妃金棺从葬帝陵,在《高宗实录》及《钦定大清会典则例·皇帝皇后丧仪》中都予以了记载)都是在薨逝前得到皇帝的紧急晋封,受皇帝重视程度可见一斑。而章佳氏在其临终前,康熙帝也没有晋封。因此,虽然康熙帝对章佳氏颇宠爱,却没有任何特殊。章佳氏生前只是康熙帝众多宠爱的妃嫔中普通的一员。

相关史料

《清史稿》列传一 后妃

敬敏皇贵妃章佳氏,事圣祖为妃。康熙三十八年薨,谥曰敏妃。雍正初,世宗以其子怡亲王允祥贤,追进封。妃又生女二,下嫁仓津、多尔济。

影视形象

年份各版本扮演者配音2013电影《宫锁沉香》黄圣依

上一篇:楼永年

下一篇:刘海蓉(川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