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国纲的个人简介
潘国纲(1882―1938),男,字鉴宗,号鉴园,浙江永嘉(今温州市瓯海区北林乡庙后村)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考入福建武备学堂,毕业后任江北督练公所委员等职。宣统元年(1909)进保定军官学校。三年八月武昌起义后,杭州新军成立军政府,国纲回浙任都督府参谋部科员,续任革命军司令部第一参谋。
1913年底毕业,授陆军中校参谋,南旋后任浙江督署上校参谋,不久调任第六师上校团长。其后六师和二十五师合编为第五军,任军部上校参谋,续升第六师参谋长。
1916年升任浙江第二师四旅少将旅长。
1918年,广东军政府陈炯明、许崇智率护法军进攻闽南,段祺瑞电浙督就近增援,杨善德令一师援闽。次年为一师师长,晋升中将。
1921年,汇巨款委托巨溪表叔郑佩焕,代购良田800亩,并在温州瓯海巨溪建筑宅第,占地17亩,历时四年建成,其豪华为温州私宅之最。
人物生平
潘国纲(字鉴宗),庙后村的老人喜欢称呼为潘鉴宗或“潘师长”。生于1882年7月20日,父母早丧,由祖父母抚养成人,在上河乡是个大名人。也是抗战前的温州几大名人。与当时温州的大富商杨雨农,名士刘景晨,及后来的词学大师夏承焘过往甚密。北洋系统出身,北洋政府的段执政授予他上将军衔,任浙一师师长。
1882年(清光绪八年壬午)7月20日(六月初六)。浙江永嘉23都人。现(浙江省温州瓯海,泽雅庙后人),著名散文大师琦君的养父,出生于庙后村。
1899年十八岁时赴杭进东瓯中学读书,成立温州旅杭同乡会,任会长。
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中秀才。
1903年进入福建武备学堂,与李济深同学。
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甲辰)与社山的叶梦兰结婚,叶梦兰生于1881年十二月十二日(光绪七年辛巳),时年23岁。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入保定北洋陆军学堂。(清末民初时中国的主要军事学校,其中毕业的将领大多独霸一方。蒋介石、吕公望、孙传芳、吴佩孚、李景林、姚琮、童葆暄、周凤歧、薛岳跟潘鉴宗都是保定军官学校的校友,显然中国近代的战争就是这几位同学之间的打架。)
1911年(辛亥)武昌起义时返浙任事,充浙府科员、革命军一等参谋,4月复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1912年再度深造过。在那个时代是相当少见的。一般都是读几年军校就出来从军的。
1913年春(民国二年癸丑)毕业后,即持段的委任,初任浙省督署上校参谋。继任六师参谋长(后改称第一师)。
1914年(民国三年)升任浙江陆军第一师参谋长,冬奉派去日本考察军政。
1915年(民国四年)因洪宪之变归国任浙军第二师四旅少将旅长。
1916年(民国五年)袁称帝,滇,桂各省在蔡锷的首义之下,发动护国运动。当时浙江仍由朱瑞把持,朱瑞为袁的浙省将军。
在杭州的第二旅旅长童葆暄、警察厅长夏超、宁波独立旅旅长周凤岐、嘉湖镇守使吕公望、台州镇守使张载阳等响应号召,攻击朱瑞。袁死,朱瑞出逃浙江。吕公望继任浙江都督。原陆军第六师,改为浙省防军第一师,童保暄任师长,潘鉴宗任师参谋长。独立19旅改为第二师,张载阳为师长,周凤歧为参谋长。
吕公望受到浙省警察头子夏超的排斥,军警分争激烈。由于浙江督军吕公望不能控制全局,12月段派曲同丰到浙江帮助吕公望处理收束军队事务,吕曾在北洋陆军速成学堂肄业,曲是他的老师,有这样的渊源,所以吕对曲有信心。曲、吕会谈时,吕曾提到浙江军官有的不听调度,有的不服编遣,尤其是杭州警察厅长夏超极跋扈,浙江人叫他警察王,吕对夏极为不满。曲说:这次由北京出来,段曾告他,要他告诉吕说可以放手去干,段会做吕的后盾,对于目无督军的浙省军警首长,都可以罢免和调动。曲回北京后,段果然调升夏超为浙江全省警务处长,改派吕公望的心腹傅其永为省会警察厅长,于是浙江的警政变成了不伦不类,有警务处,又有警察厅,警务处长虽然位在厅长之上,但是没有实权,夏超认为这是明升暗降,当然不满,他和浙江军界关系很深,由于他的策动,浙江督署参谋长周凤岐,浙江第二师师长张载阳、第一旅旅长朱伟良、第二旅旅长李炜章、混成旅旅长俞炜都向北京政府辞职,这种辞职是集体罢工。北京回电一律不准。突然间浙江局势就像一座火山,有随时爆发的可能。
12月26日,新任浙江省会警察厅长傅其永到厅接事,在该厅举行欢宴时,突有彪形大汉多人涌入警察厅,一言不发就把傅其永抓出大门外,就在警察厅门前把傅不问青红皂白,打得遍体鳞伤,死去活来。也就是这一天,杭州全城警察一律罢岗,电信机关都由武装人员把守监视。杭州官方发表吕公望的辞职电,并说已将浙江督军和省长两职分别移交给张载阳和周凤岐。可是张、周两人又表示不愿接任。浙江各界人士公推前浙江都督蒋尊簋继任督军,蒋也不肯出山。吕公望当然不是自愿辞职,他看到杭州城内情势的严重,知道自己无力可以整顿、乃于除夕之日逃出杭州。
袁死后北洋军阀分化为三个派系,即皖系军阀、直系军阀和奉系军阀,彼此争权夺利,不断发生政争和混战。为了争夺北京中央政权。不断的军阀混战,消耗了巨大的人力物力,给人民造成深重的灾难,北洋军阀自身的实力也受到削弱。
1917年(民国6年)元旦,段内阁明令准吕公望辞职,派杨善德为浙江督军,齐耀珊为浙江省长。其时黎元洪为总统,段祺瑞为总理。府院相争,黎总统段总理内斗,于是安徽督军张勋带辫子军进京复辟。杨善德派潘组建混成旅拟北上讨伐张勋老窝徐州,出师即闻张勋已溃,遂回。前浙督蒋尊簋,周凤歧等在宁波策动独立,响应孙中山等的广东国民政府。浙一师奉命平叛。潘时年36岁。娶杭县满族旗人王雪因(22岁,生于清光绪22年丙申八月初一,卒于1955年台北)长相姣好,识字,深得潘鉴宗厚爱,时常带她出入各种交际场合。并主持家政。7月24日,琦君出生于浙江永嘉县瞿溪乡,小名春英,童年在农村度过,上有兄长一位,因亲生父母早逝,兄妹俩就过继给伯父。
1918年孙中山从粤省民军中借人马,给陈炯明,许崇智等指挥。其时粤省主要由桂系的陆荣廷等把持。广东国民政府派陈炯明等粤军,进攻北洋系的闽军。陈、许二人往东进攻闽军。当时闽督李厚基,为皖系人马。段遂命浙督杨善德派浙一师前往厦门支援。协同闽军作战。孙中山派参谋长前浙督蒋尊簋,策反浙一师一团团长陈肇英,倒童投粤。第一师退守厦门同安一带。陈炯明的野心在于坐大自己的队伍,并不积极进攻闽军。
1919年,杨善德病故。冯段相争,冯国璋下台,病死。此时徐世昌任总统,段派淞沪护军使、北洋第十师师长卢永祥继任浙督。其年闽粤停战,浙一师驻防福建,一师师长童保暄在厦门病故,遂由潘鉴宗继任第一师师长,晋升中将。下属有:姚琮(瑞安人)驻宁波海门要塞司令,后为国民党南京警卫师中将师长兼警察厅厅长,林蔚(黄岩人),后为蒋介石侍从室上将主任,余宪文(乐清人),季遇春(瓯海北林洋乡人)。当时福建种植烟土风气很盛,鸦片捐款项巨大,浙一师大获其财,银元成船运回巨溪河渠尾。初春由吴璧华、杨玉生、潘鉴宗、黄溯初等与瓯海道尹商议发起筹办西医院,设董事会,定名“瓯海医院”。吴璧华为董事长,杨玉生为院长。
1920年7月发生直皖战争,皖系失败下台,直系上台。浙一师海道经沪返浙,潘鉴宗创办“鉴宗小学”(庙后小学前身)。
1921年,潘鉴宗在瓯海区瞿溪镇兴建大型宅园--潘宅(即今天三溪中学所在地,琦君文学馆所在地),购良田八百余亩,从此落户瞿溪。时年四十。
1922年陈炯明背叛孙中山。福建局势因为徐树铮曾联合许崇智和王永泉逐走了李厚基,吴佩孚派孙传芳率军援闽,孙传芳是王占元的旧部,有兵数万,都精悍善战,军纪也极整饬,为吴佩孚所赏识。援闽之役颇见功勋,所以控制了福建,吴佩孚派直系的孙传芳入闽为督。原来福建方面臧致平和杨化昭在闽南为周荫人所驱逐,臧、杨两军遂假道江西入浙江,接受卢永祥的收容。卢把这批部队改组为浙江边防军,纳入自己系统。
1923年(民国12年)曹锟贿选。皖系唯一的实力派卢永祥仍然控制着浙江与上海。直系曹、吴、孙为争夺上海的地盘,9月3日江苏齐燮元与福建的孙传芳联合进攻浙督卢永祥。10月10日曹锟就任总统后,浙江立即宣布与中央停止公文往还,此时直系独霸天下,而冯玉祥的部队渐在京壮大。孙中山、段祺瑞、张作霖,反直三角联盟形成。孙传芳向浙江进军时,卢部重兵在上海,闽浙边防力量本已单薄,浙军第一师师长潘国纲奉浙沪联军总司令卢永祥命令驻衢州防守。不料仙霞岭上浙二师炮兵团长张国威(系孙传芳同学,献仙霞岭防务图给孙)叛变以炮轰已方阵地。致浙一师全军溃退,加上潘部第四旅旅长汪镐基背叛卢永祥投靠孙传芳。汪叛后,潘国纲实力削弱。于是孙传芳的军队就由福建经衢州挺进,浙江又落入北洋直系军阀孙传芳统治之下。卢永样看到大势不妙,无法守住浙江,就把浙沪联军总司令部移到上海龙华,宣布把浙江还给浙人,将浙江督办关防交给就地士绅王锡荣等接收。省长张载阳辞职。省内军政大事由夏超处理。卢永祥去上海后,潘国纲听到消息,知道大局难以挽回,就收兵退到宁波,企图暂守。于是孙传芳的军队就由福建经衢州挺进,过仙霞岭到达杭州。浙江又落入北洋直系军阀孙传芳统治之下。
潘国纲(即潘鉴宗)率第一师败兵退到宁波,时在七月下旬。一到宁波后,即向就地索军饷银洋十四万元。潘鉴宗在宁波通电下野辞去师长之职后,经上海返杭州,住在杭州。
保举部下旅长伍文渊来代理自己统率所部,部下相互纠葛内斗,其实这时伍文渊已与宁台镇守使王桂林有约,暗地与孙传芳联系,预备投降。但王桂林的态度,则是看风驶舵,脚踏两头船。王文庆等了解到这种情况,向王桂林探询意见。王桂林见就地有实力人士坚主自治,表示同意。于是,就在宁台镇守使署设立浙江自治委员会,宣布浙人治浙,分电十一府各推委员一人到宁波来开会。这些委员是:杭州顾乃斌、嘉兴褚辅成、湖州周佩箴、宁波李征五、绍兴蒋尊簋、台州屈映光、衡州毛云鹏、严州邵瑞彭、温州殷汝骊、处州杜持。这些人先后到宁波集合商议。伍文渊不赞成,王文庆想以武力来解决。他预备以自己所编浙江自治军二百人去攻击伍文渊;并约潘国纲部下另一个旅长郝国玺为内应。郝国玺是忠实于潘国纲的,当时他的旅部设在原宁波提督署,部队驻在宁波;伍文渊的旅部设在原宁波道署,其部队大多驻在五夫一带。潘国纲荐伍文渊自代,郝国玺怀疑是出于伍文渊逼迫所致,想趁这个机会来为潘报仇,因此同意与王文庆合作。举事这一夜,王文庆和郝国玺带兵攻道署,伍文渊从睡梦中惊醒,跳土墙逃跑,跌伤了脚,不能行走,就被捉住。伍文渊部下的团长徐康圣、余宪文、石国柱也都被捕。这一夜枪声四起,军队荷枪实弹,四处站岗,新江桥畔架起大炮,如临大敌。宁波城里居民,又一次扶老携幼,纷纷逃难。伍文渊等既被捕,王文庆等就推举郝国玺为师长,于第二天(10月17日)宣布宁波独立,由吕公望任总司令、王桂林为正司令、郝国玺为副司令。为防孙传芳省军南下。划防线三道:第一道在五夫,第二道在庄桥,第三道在宁波江北岸泗州塘。令部下军官王萼、王文清带领台兵四百驻扎五夫。过了一、二天,孙传芳所派第三师师长周凤岐也带兵到了绍兴。郝国玺知道寡不敌众,亲自到镇海请求炮台司令张伯岐出兵帮助,张伯岐没有答应。这时伍文渊部下军官又与伍部遣散兵士联合起来,与周凤岐部队联系,预备来对付郝国玺。在这种形势下,在五夫的王萼等部队都逃散。郝国玺听到消息,非常恐慌,又因他的目的本不在浙江自治,就急想脱身。他对王文庆等说:“我们起兵响应,目的在为师长潘国纲报仇。现在伍文渊被捕,仇已报了,我的愿望达到了,至于自治不自治,不是我的事情。”就离开宁波到上海去了。伍文渊、徐康圣、余宪文、石国柱也乘此机会溜走。这时,司令部里只留下一个姓蒋的连长。王文庆派人请这个蒋连长出兵。蒋发怒了,大声说:“我军二个师长都是被你捉弄被你排挤,你是我的仇人,我要为他们报仇。今天夜里我要杀了你!”王文庆听到这话,非常恐惧,就带着一些自治军逃奔到江北岸天主堂内。这一夜,法国兵舰在甬江用探照灯四处探射,警备森严。王文庆的自治军有的连夜逃走。蒋连长则陈兵通衢要道,派人到处高声呼喊:“不要窝藏王文庆,不要放走王文庆,一定要杀了王文庆!”王文庆以处境危险,悄悄逃往上海。王文庆一走,浙江自治委员会人心涣散,委员先后离甬。宁波地方绅商们,恐城里军队没人领导,骚扰地方,就请住在宁波江北岸已经退职的团长姚琮出来暂时镇抚,维持秩序。孙传芳听到消息,命令周凤岐于10月21日率兵到宁波。吕公望、王桂林等先后逃亡。至是所谓宁波第二次独立也告失败。
1924年(民国13年)冯玉祥部在第二次直奉大战中,阵前倒击,致直系大败,北平政权遂由冯的西北军跟奉系的张作霖控制。直系大将吴佩孚大败,总统直系曹锟被软禁。冯并驱清逊帝出紫禁城。冯张两人再次请出段祺瑞,主持内阁,这一年是段最后一次执政,他曾六次执政,手创了北洋三大军事集团之一的皖系(他是安徽人,所以号合肥),势力达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福建、湖北、淞沪、浙江诸省。段六次主政:1913年5月1日至7月31日代理国务总理,1916年4月22日至6月28日任政事堂国务卿,1916年6月29日至1917年5月23日、1917年7月17日至12月22日、1918年3月23日至10月10日三次出任国务院总理,1924年11月24日至1926年4月20日任中华民国临时执政。1924年11月段入京通电,要召开善后会议和国民代表会义。商讨国内政局及南北统一。并电召在温的潘鉴宗,“赴北京,加上将衔,列席善后会议,既为执政府参”。孙中山命令国民党员,概不参加善后会议。
1925年初,潘鉴宗带着二妈和养子长春去北平就职。其时段的实力已无,不过为冯张二人借他来调和。孙中山应冯玉祥之请,北上共商南北和谈。其年三月份在北平病故。段祺瑞派潘鉴宗等往铁狮子胡同陆军部旧址向孙中山先生行辕吊唁,并下令各部拟议孙中山饰终典礼。潘鉴宗与二妈王雪因、长春在北平住在铁狮子胡同(琦君小名叫小春,他哥叫长春)。当时温州名士刘景晨任外交部立法政专门学校秘书,两人交往频繁。
1926年2月23日,长春因二妈照顾不周,患急性肾炎死于北平协和医院。从北京返温。3月18日,北京各界群众在天安门举行声势浩大的反对八国“最后通牒”的国民大会,会后游行示威。当队伍到铁狮子胡同执政府和国务院门前请愿时,执政府卫队在不加任何警告的情况下,向请愿队伍实弹平射,顿时血肉横飞,造成47人死亡,100余人受伤。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该惨案导致了段祺瑞执政府的垮台,皖系北洋军阀集团也不复存在。4月被冯玉祥的国民军驱逐下台,退居天津租界当寓公,自号正道居士,表示只谈佛经不问政治。
是年六七月,广州国民政府开始北伐。蒋介石任总司令,其第一军主要由黄埔系的学生组建。是他的嫡系部队。后来的国民党的要员大多出于其中,如何应钦(是教官),陈诚,胡宗南,另外的几路就是桂系的李宗仁,及云南,湖南,广东的一些部队。而这时在北方,冯玉祥与奉系的张作霖又发生矛盾。张作霖联合上次被打败的吴佩孚,直奉两军东西两面进攻冯的国民军。冯宣布下野,支持广州国民政府。他的西北军退守西北,部分部队被山西的阎锡山收编。奉系控制北平政府。蒋的军队进攻江西,采取先打倒孙传芳部的策略,孙部在战场上节节败退。
十月孙传芳任命浙一师师长陈仪为浙江省长。
10月15日,浙省士绅褚辅成等致电孙传芳,请孙命令驻守江西的浙军开回浙江。这时孙军在江西和福建都正在和北伐军苦战,孙军势难兼顾后方,对浙江人来说是一个机会。浙省内部实力派人物之一夏超暗中通款革命军,10月16日革命军委派夏超为革命军第十八军军长,令其所部保安团共八个营,集中嘉兴,向松江进袭上海,以断孙军归路。
夏超虽有实力,可是在浙江内部树敌亦多,夏本人亦非真心诚意归顺革命。浙军第三师长周凤歧本与孙不协,向无战意,褚辅成等因缘利用,命周部留南京军队于10月14日夜突然擅自开离南京,驻常州的周部也开拔回浙,孙传芳在上海只有嫡系部队三团,因此沪杭之间情势突紧。不过夏超和周凤歧并不答作,而孙部驻守徐州的浙军陈仪亦不附合,陈仪公开宣称所部驻徐,为江苏保门户,也就是为浙江保门户,决不移动。
夏超虽然是孙传芳委派的浙江省长,可是孙对夏素不放心,故曾下令浙省各征收机关将款项全部解存上海银行中听候军用,而所有浙省军队亦均调出以防为夏煽动,浙变之后,夏超首先下令征收机关非有本人命令不准提款,同时以保安队出防沪杭路,可是陈仪既不肯附合,周凤歧也不与夏合作,孙军又调动迅速,孙部宋梅村旅21日开到嘉兴,节节前进,夏超一看大势已去,遂于10月22日晨将省长印信交省议会保管,即日离开杭州。
孙传芳恨夏极深,在夏未走前,孙曾表示纵使战事失败,他宁弃江苏也不愿放弃浙江。
夏超出走后,孙传芳悬赏10万元通缉夏超。宋梅村的十三团于23日开入杭州接收省署,后宋梅村部捕获了夏超,秘密处死。并把浙江保安队缴械。同时孙发布命令以陈仪为浙江省长,宋梅村为抗州警备司令,夏超及许宝驹等家产悉被查抄。
其史上,私心稍感安慰,就是中山先生曾嘱蒋总统遣一位军官和我商议,希望在革命军北伐时,能协助革命军顺利通过驻守的防区,那时慨然答应,并深悟兄弟阋墙对革命的阻力而毅然退休。陈仪参加孙传芳的军事会议时因直言不讳,此事走露,被孙传芳扣押。后经孙的顾问蒋方震相救脱身。
12月下旬,孙军孟昭月、王森、李俊义等部占领杭州后,浙江省长陈仪被扣,其在杭州城内之部队悉被缴械。孙军由孟昭月率领,继续向富阳前进。
1927年1月上旬,白崇禧率领第一军的第一、二、廿一、廿二各师及先遣队李明扬部先后抵达龙游、衢州。浙军周凤歧向革命军输诚,在富阳接受改编,北伐军任命周为国民革命军第廿六军军长。潘鉴宗与陈仪联络,建议投向国民政府。陈仪亦投效,在绍兴接受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九军军长。周凤歧投效后因受杭州方面的压迫,逐次向桐卢、严州、建德一带后撤,与陈仪(国民革命军第十九军)部在萧山的西兴镇和闻家堰取得联系。何应钦指挥的革命军东路军自肃清福建周荫人残部后,十四师一部即向浙南方面前进,十四军抵达建阳、建瓯,十七军则向温州前进与陈仪所部夹击周荫人。
三月,国民革命军入浙,接着攻克上海,南方各省统一。浙省防军第一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九军,由陈仪任军长。
北伐的成功,消灭了直系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军队,打击了奉系势力。四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大屠杀。
潘鉴宗从北京返回温州,结束了他的军事政治生涯。因养子长春新亡,无子嗣。娶三姨太雄溪江王增芝为妾,1910年生,时年46岁。
1928年国民党各军事实力派联合再次北伐。奉系军阀张作霖因战败退回东北,在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炸死(见皇姑屯事件),张学良东北易帜而划下句号。至此,北洋军阀的统治结束。北洋军的一些余部被并入国民党军队。
1929年潘鉴宗,携全家,三个老婆,及琦君,移居杭州,在教仁街36号建西式楼房三间(即现今邮路省农业银行)。这年琦君十二岁,在杭州入弘道女中。由于古典文学根基好,加之父亲的书房里有许多古今名著,如《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她常偷读。暑假中,饱看新文学作品,外国小说则偏爱《简爱》、《约翰克利斯多夫》、《小妇人》,等等。她从古典文学、新文学及外国文学佳作中吸其精华,因此作文比赛,常得第一,被同学们封为“国文大将”。高一那年,她在《浙江青年》杂志上发表了处女作《我的好朋友――小黄狗》,自此,她立志当文学家。高中毕业时,她以优秀的成绩直接升入之江大学,成为我国“一代词宗”夏承焘的得意女弟子,琦君因此诗词造诣极高,其中又以同更获赞赏。大学毕业后曾在上海汇文女中及故乡永嘉县中教书。
1933年三老婆王增芝在杭州生女,潘树珍。住上河头(后来好象也去了台湾美国)。娶四姨太郭溪曹坪村贾月华为妾,时年52岁。贾月华生于1917年,写“巨尊开正觉拈华,不涉言诠宣妙道。迦叶契禅几微笑,已曾澈悟得真传”句,派人送回巨溪,在浙南最大的密宗道场,巨溪后屿山的普明寺石柱上凿出。1948年离开杭州潘宅(教仁街36号),流寓杭州,几十年后,大陆经过天翻地覆,有人在杭州街上又遇见了,她对过去一字不提,只淡淡的说了一句:“我的坟已经做好了。”
抗战爆发后,回故里瞿溪庄园(潘宅)。闭门养肺病。“杜门养晦,常用郁郁”,热心于公益慈善事业,修建瞿溪至林洋、庙后、藤桥等地山路,,修筑村前石桥.....
段祺瑞亲日,但日本人把侵略战火烧进国门后,为不使段这位前元首为日本所利用,南京政府方面不断派遣民间人士北上做段祺瑞工作,劝其南下。1933年1月19日,国民政府专使钱永铭持蒋介石欢迎段氏南下的亲笔信函到天津,请段“南下颐养”,“俾得随时就商国事”。段祺瑞抵南京下关码头,军政要员全体前往迎接,随即到上海定居,初寓世界学社。
1935年段祺瑞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委员,但没有就职,不久即搬至霞飞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事参议院院长陈调元公馆。专意念佛,坚持吃素。
1936年11月2日,段祺瑞因病不治离世,终年71岁。
1938年7月3日潘国纲先生(六月初六)逝世,终年57岁。逝世时,蒋介石挽联:我思故人。大将令终天所靳,急流勇退古称难。他的老部下国民党办公厅主任姚琮挽:功在两浙。
养女琦君
1941年大妈叶梦兰,生于光绪辛巳(1881)十二月十二日,卒于民国辛巳(1941)十一月二十七日。为邻村社山叶公佐臣次女,年长潘鉴宗一岁。他们是远房表亲,青梅竹马。叶氏出身名门望族,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影响。也去世了。以后的潘宅变得阴森森,大妈是潘宅繁华的实际上的主人,她打理着潘家的果园,农田,领导着长工,对山乡亲戚的迎来奉往。尽管二妈王雪因是主持家政大事的,这时的潘宅却相当的萧条下去了,她是不会农活的,做为农农宅园的潘宅自然风光不如从前了。
如今,为了纪念乡贤,琦君纪念馆已经建设完毕,馆名由现任中国国民党第一副主席、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海基会)董事长、国际民主联盟副主席、国立台北大学校友总会总会长江丙坤先生题写。该项目坐落在泽雅镇庙后村,总占地面积约2000多平方米,其中琦君纪念馆占地1000余平方米,由原庙后小学改建。琦君纪念馆修缮工程总投资约200万元,现工程已结束,计划2013年正式开馆。开馆后,将集中展示琦君文化,使人们全面了解琦君生平、经历、成就。
1949年的大迁徙、大分裂,琦君随国民政府来台,担任高检处书记官,之后转任司法行政部编审科长。同年,发表来台后的首篇散文“金盒子”于中央日报。
1951年,与李唐基结婚,两人育有一子。
1954年,出版第一本散文小说合集《琴心》。 除了从事司法工作,这几十年间,琦君也在学校兼课教授国文,如淡江英专(今淡江大学)、世界新专(今世新大学)、文化学院(今文化大学)、中兴大学、中央大学等学校。
1969年,自法院退休。
1977年,随夫留居美国。
1980年,自美返国,任教于中央大学中文系。
1983年,再随夫留居美国。
1999年,以《烟愁》入选“台湾文学经典三十”。
2001年10月18日至29日,她携夫君和儿媳回到久别半世纪的故乡温州,亲自为设在琦君故居、今三溪中学内“琦君文学馆”揭幕。在回到泽雅镇庙后村时,她感慨万千,称庙后村是“故乡的故乡”,并写下了“崎云山水秀、庙后乡情亲”字句。
2004年,与夫婿返台定居于台北县淡水镇。
2006年6月7日凌晨4点45分病逝于台北市和信医院,享寿90岁。 琦君曾获中国文艺协会散文奖章、中山学术基金会文艺创作散文奖、新闻局优良著作金鼎奖、国家文艺奖散文奖。琦君的散文多次被选入台湾的中学国文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