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蒂古丽的个人简介
帕蒂古丽,女,维吾尔族,作家,《余姚日报》记者,浙江省余姚市政协常委,余姚市少数民族联谊会会长,余姚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社科组副组长。曾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届开发建设新疆文学奖”一等奖等多项奖励。出版有散文集《跟羊儿分享的秘密》等著作,散文《我们在稻谷上睡了一个冬天》入选《中国散文2012年年度佳作》。
个人经历
帕蒂古丽1996年5月来到《余姚日报》工作。在《余姚日报》工作12年来(截至2008年),帕蒂古丽撰写了大量余姚这块土地上的历史地理、古今人物、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满含知识性、趣味性、见解性的文章。帕蒂古丽主编的《周末特刊》《文化周刊》《经济周刊》等有着较高质量的栏目,因其独有的鲜明的地方特色,在为报纸增色,颇受读者的好评。
帕蒂古丽从事新闻工作20年(截至2008年),独立主持过《余姚日报》周末版5年,文化周刊5年(截至2008年),编辑的版面深受读者和同行好评:2002年12月27日“周末版”在宁波新闻奖副刊版面评选中获好版面奖。2003年第五版获华东地区报纸版面一等奖。在《余姚日报》工作期间,帕蒂古丽以独特的视角发掘了大量的独家新闻,在《人民日报》、新华社发稿数十篇,在《浙江日报》《宁波日报》发稿上百篇,连续5年被《浙江日报》《宁波日报》评为优秀、积极通讯员。
帕蒂古丽独立采访过黄宗羲民本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王阳明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戏剧节等数百篇重大新闻报道,有许多余姚的特大新闻都是她首先发现并报道到外界的。文化特稿《女诗人舒婷:丹山赤水四明行》、《武术世家》等稿件被《文化交流》杂志刊发,用英汉文对照版广传153个国家和地区。《塑料王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裘皮城:一场皮草业的革命》等经济类稿件在本报首发后,还被《宁波通讯》杂志全文录用,为对外宣传余姚、树立余姚形象做出了努力。黄梨洲民本思想国际研讨会专版等深度报道,不仅受到广大读者好评,还被送上温家宝总理的案头。反映泰国归侨白志丹生活的《我是你的眼睛,你是我的嘴巴》《最后一位走书艺人》也受到余姚市委主要领导的批示,白志丹还被评为“感动余姚人物”。
帕蒂古丽采写的特写《半个世纪的怀念――梁弄乡亲难忘二战时期美国飞行员托勒特》在新华社播发通稿后,包括《宁波日报》在内的100多家媒体以半版及整版篇幅发表,《天下玉苑落大隐》《破译河姆渡7000年密码》《河姆渡人头盖骨还乡记》《田螺山遗址掀开神秘的面纱》等作品均被新华社播发,并在《人民日报》《浙江日报》等党报发表,对余姚文化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
个人荣誉
2000年度“余姚市优秀新闻工作者”。
2002度余姚市“云环杯”新闻奖人物。
2003度余姚市“农行杯”新闻奖人物。
2001年,参加宁波市少数民族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舞蹈比赛,荣获二等奖。
2001年,在宁波市新闻界“七一颂歌”演唱比赛中,获得优秀歌手奖。
2002―2003年,多篇作品获得多项奖励:《新生剧增,愁煞校长》系列报道获中国县市报新闻三等奖、宁波市县(市)报好新闻三等奖;浙江省县市党报好新闻三等奖。
特写《半个多世纪的怀念―梁弄乡亲难忘二战时期美国飞行员托勒特》获第十四届中国时事报导奖新闻类三等奖。
特写《七个愚公一条路》获第十五届华东地区报纸副刊好作品一等奖。
2005年,报告文学《铁路塌方以后》获宁波市廉政文艺作品征文一等奖。
2007年,《姚剧50年上下求索,辉煌中继承创新》获得宁波新闻奖网络作品三等奖。
散文《初夏的风》2000年获宁波报纸副刊三等奖。
散文《沧桑五桂楼》在第十五届华东地区报纸副刊好作品二等奖。
散文《在表舅家过年》在2004年宁波报纸副刊新闻奖评选中获三等奖。
散文《模仿者的生活》发表于2012年第9期《民族文学》,2013年第1期《散文选刊》转载。该文于2013年1月获《民族文学》2012年度文学奖。
散文《模仿者的生活》获《散文选刊》2012年度华文最佳散文奖。
散文《模仿者的生活》获2013年3月“在场主义散文奖新锐奖”。
2013年6月,帕蒂古丽的散文《思念的重量》获2013年全国散文大赛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