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得祥的个人简介
年得祥(1930-1986)回族,康乐县上湾乡东沟村人。1949年8月参加革命工作,1950年加人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等十二届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中共甘肃省委员会第四届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候补委员、第六届委员会委员,第五、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6年10月5日因患癌症不幸去世?终年56岁。基本内容
年得祥(1930-1986)回族,康乐县上湾乡东沟村人。1949年8月参加革命工作,1950年加人中国共产党。历任共青团康乐县委书记、中共康乐县委宜传部长、、东乡族自治县锁南公社书记、中共和政县委副书记、共青团临夏州委副书记、州委组织部副部长、中共临夏市委副书记,临夏回族自治州副州长、州长,州革命委员会副主任、主任,中共临夏州委副书记、书记,甘肃省副省长等职。中国共产党等十二届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中共甘肃省委员会第四届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候补委员、第六届委员会委员,第五、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参加工作后,以忠厚老实,办事稳重,为同志们所称道,每到一地,脏活累活他总是抢着干。当领导后,敢说实话,办事实事求是。1962年6月,面对“三年自然灾害”后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的实际,临夏州委作出“关于建立今年夏收秩序的紧急措施”的决定,在临夏农村大胆实行“包产到户”,使人们早日渡过灾荒。时任副州长的年得祥执行州委决定,迅速落实“包产到户”。是年10月,中共中央西北局把临夏的“包产到户”作为“西北全区的一个重要政治事件”,限期纠正。他不诱过,表示愿承担责任,表现了一个领导干部的胆识。1974年,教育战线掀起反击“复辟”、“回潮”风,东乡县一中发生一名学生跳井自杀事件,州教育局派工作组调查后据实写出与“回潮”无关的报告,经州委常委会讨论时,州委书记年得祥完全同意调查组意见,既妥善安置死者家属,又保护教师免受“回潮”的政治牵连。1979年8月6日《甘肃日报》头版刊登临夏州《春天定下的政策不变,夏收预分中全部兑现》的新闻报道中,提到临夏“夏收作物好过往年”,年得祥看了报道后批评报道人员:“庄稼还长在地里,怎么能说好过往年?新闻报道要实事求是”。1979年10月中旬,甘肃省委根据十一届四中全会精神,讨论通过了《关于当前农村工作的几点意见》简称《六条意见》。(六条意见)下发后临夏率先搞责任田,引起反响,12月省委召开地、州、市委书记座谈会,临夏州委书记年得祥在发言时旗帜鲜明地说:“现在贯彻省委《六条意见》,群众劲头很大,我想省上不要担心,农民只要有饭吃就应当支持,我那里出了问题由我负责”。并着重说明“临夏各族群众对农村改革劲头很大,大家都认为大包干好”。到1982年2月,临夏州全部实行了农业生产责任制,不少地方搞起了包产到户,成为全省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最早的地区之一。
在工作中为人坦诚,爱护干部,注重民族团结。临夏是一个以回、汉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不论在何时、何地,他都十分注重民族团结,在他任州委书记期间,临夏州委、州政府(当时实行“一元化”领导)领导班子非常团结。他对各民族干部一视同仁,永靖县有一位东北籍千部,工作能力强,个人表现好,但因父亲有“历史问题”一直不能重用,他发现后,建议组织部门“重视表现”,经考察后选拔为县级干部,使其才能得到发挥。在和政县吊滩公社蹲点时,得知妇联千事家在临夏市,带着孩子在吊滩公社上班,而丈夫却在永靖县工作,家中只有一位老母瘫痪在床无人照顾,便立即同和政县、临夏市委组织部门协商,调该同志到临夏市工作。任副省长后每来临夏,总要抽空登门拜访部分老干部,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征求他们的意见。
在工作中深人实际,调查研究,体察民情,关心群众疾苦。每到一地,深人农户、田间地头了解情况,有一次带领公社干部到吊滩公社古洼山生产队,挨门逐户地看,走进城市移民安某的家,发现炕上无被、毡,柜中无粮,当即指示公社书记“从救济粮款中立即给予解决”,并要求对全社移民生活情况逐一调查。不久又在去康乐县途经吊滩时,专门停车询问“移民的困难解决了没有”,当公社书记将全公社30多户移民生活安置情况详细汇报后,才满意地离去。任副省长后了解到全省残疾人生活有困难时,同其他领导研究,每年由省财政拨款30万元,支持残疾人就业生产。分管全省农业工作,足迹跑遍大部分县、乡、村,为改善甘肃落后的农业面貌不遗余力。1986年10月5日因患癌症不幸去世.终年5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