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宪章

时间:2024-01-08 19:27:02编辑:雅博君

刘宪章的个人简介

刘宪章(1591年-1660年),号澹安。南直隶武进(今属江K常州市)人,刘克昌之子,武进西营刘氏第九世。明末政治人物。天启四年(1624年)甲子经魁。

个人简历

崇祯十年(1637年)丁丑科第三甲第七十一名同进士出身,授中书舍人。

十三年(1640年):任颁诏。敕授征仕郎。

十四年(1641年):任册封。

十五年(1642年):壬午乡试顺天分考官。考选广东道监察御史,巡视皇城。

十六年(1643年):癸未会试监试官。巡按直隶真顺广大,有敕命三道。敕授文林郎。补河南道御史,以年迈引疾归乡。

清初巡抚、巡按合荐奉诏起籍,以卧病为由未就任。

人物政绩

以御史巡城,实行保甲,国戚、奸民都不敢横暴。

不避时讳、不受私嘱、不惮权贵,数十次上疏论人才得失、民生利弊。力救刘宗周、张玮、金光辰,举荐惠世扬、黄道周。

巡按真定,奏请免除助饷8000两,免征运解天津豆料。缉拿占产夺妻的巡抚属役张九成,杖杀窝藏盗匪的成五云,奏请处决大盗张申。

流寇起,协同督抚练兵防御,三关告急,巡察三关、邢襄。

人物著作

《文程诗统》

《诗义雪朗》

家庭信息

祖父:刘京。邑庠生。

父:刘克昌。邑庠生。

姻娅:毛协恭、陆自岩、吴南灏、瞿士达。

妻妾

正室:顾氏,敕封孺人。

子女

长子:刘元起(1618年-1683年)。康熙十三年岁贡元,考授教职。

次子:刘元超(1622年-1691年)。郡庠生,援例入监,山东蒲台县佐。

三子:刘元赵(?-1647年)。郡庠生。娶崇祯十三年进士、监察御史毛协恭之女。

四子:刘元赳(1632年-1719年),生母娄氏。邑庠生,援例入监。娶崇祯十年进士、浙江按察使司副使陆自岩之女。

五子:刘元越(1638年-1659年),生母娄氏。邑庠生。娶天启五年进士、通政司吏科都给事中吴南灏之女。

六子:刘元趋(1645年-?),生母娄氏。娶万历四十四年进士、河南布政使司参议瞿士达之女。

长女,适江阴邑庠生金星润。

次女,适邑庠生史仁祥。

三女,适邑庠生丁升生。

史书记载

《武进西营刘氏家谱》卷三,二百三十四(民国十八年版)

《武进西营刘氏家谱》卷五,待御澹安刘公传

《大清一统志》刘御史传

《武进县志》刘御史传

刘姓起源

来源一:

出自祁姓陶唐氏,帝尧(伊祁放勋)之后,受封于刘(今河北省唐县),建立祁姓刘国,后裔因以为

刘姓书籍

源于祁姓,传说出自上古尧帝的后裔祁氏被封于刘国(前称定州唐县,今河北唐县),属于以国名为氏。相传,唐尧是远古祁姓部落陶唐氏的领袖,名放勋,他贤达善良,后成为部落联盟首领,被尊为五帝之一。据传说唐尧出身在顺平县(原完县)的伊祁山,伊祁山就又称作尧山,尧因地名而为祁姓,其第九子源明被封在刘国(今河北唐县),子孙遂以国名为氏,世代相传为刘氏,史称刘氏正宗。

又一说刘姓始于刘累(部分留氏族谱作“留累”)。《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载:“陶唐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孔甲赐之姓曰御龙氏,以事孔甲,能饮食之。夏后嘉之,赐氏曰御龙,以更豕韦之后。”《竹书纪年》云:“孔甲元年,废豕韦氏,使刘累豢龙。”《竹书纪年》云:“帝孔甲七年,刘累迁于鲁阳。”

来源二:

源于晋国士氏:帝尧裔孙刘累事夏王孔甲,赐氏御龙。后迁鲁县,至商代彭氏而为豕韦氏。商末国于唐,周成王灭唐,迁之杜(今西安市南杜陵),为唐杜氏。周宣王时国君杜伯无罪被杀,其子杜隰叔奔晋,其孙杜J在晋国担任士师,其玄孙士会因功封于范(今河南省范县),子孙遂以封邑范为姓,称为范氏。士会嫡子范文子士燮,为国之贤臣;次子士鲂,立彘氏,士鲂便是彘恭子。幼子士厥糖兀戳跏希焊咦媪醢罹褪撬暮蟠J炕岵唤鍪欠妒稀⑺媸系眯帐甲妫彩橇跏系拇笙宰妗!蹲蟠废骞哪辏海ǚ缎铀担妫杂菀陨衔仗剖希谙奈希谏涛刮な希谥芪贫攀希飨拿宋妒稀!蓖醴凇肚狈蚵邸分谐圃薜溃骸傲跏献蕴埔韵拢阂陨希轮谑溃舴痘幔词炕幔┲钍⒁病薄Vi栽凇锻ㄖ尽范怼妒献宥分兴担骸耙⒅蠓治剖稀⒍攀稀⒎妒稀⒘跏稀⑽な稀⑵钍希晕眨褚⒅汇!保

来源三:

源于姬姓,出自周定王赐给弟弟姬季子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周定王姬瑜八年(公元前599年)前后,周定王将刘邑(今河南偃师),封给他的弟弟姬季子做领地。至此,姬姓刘子国就正式地在东周王畿之内建立起来了,刘康公也就成了姬姓刘氏的肇姓始祖。姬姓刘氏世代任周朝卿士,主理内政外交长达一百多年。

《左传》成公十一年:晋S至与周争j田,王命刘康公、单襄公讼诸晋。

来源四:

源于投降汉朝的秦末齐国将领刘到:据史书记载,“平都孝侯刘到,平都。索隐县名,属东海。以齐将,高祖三年降,定齐,侯,千户。五年孝惠四年庚戌(公元前191年)六月乙亥,孝侯刘到元年。索隐故齐将。巳上孝惠时三人也”

来源五:赐姓或改姓

1.出自项氏:汉初赐项羽的叔父项伯等人为刘氏,封射阳侯:刘邦当了皇帝之后,为感谢项伯的救命之恩,赐项伯姓刘,封为射阳侯。同时还封了三位项氏族人:桃侯项襄封邑在山东汶上,平皋侯项它封邑在河南温县、玄武侯(姓名无查,封邑待考),对这三位项氏侯爵及其家人均赐姓为刘氏。

2.出自姒姓娄氏:赐娄敬为刘氏,封关内侯:娄敬,齐国人,娄敬去拜见刘邦。主张定都长安。刘邦认真听取了他对建都的意见后,并又征求众大臣的意见。众臣中惟独张良十分赞同娄敬的见解,并力劝刘邦移都长安。于是,刘邦决定将汉朝都城迁往长安。刘邦采纳了娄敬迁都长安的建议,并把他留在身边为官,还封他为关内侯,同时赐姓为刘氏。

3.源于汉代礼仪(官职),出自汉代皇室秋祭――|(刘),属于以官称为氏。特别需注意的是:刘一支刘氏,本字为|,因此正确姓氏读音作lòu(ㄌㄡA),不可读作líu(ㄌㄧㄡ@)。

4.出自王氏:东汉舞阳人王常,平王莽立大功,被更始帝刘玄赐姓刘;王朗冒名汉成帝之子刘子舆,自立为帝,被诛。

5.出自龚氏:宋真宗继位后,赐皇后刘娥表兄(一说前夫)龚美姓刘,认其为弟;明朝嘉靖年间著名大将军都督刘显原姓龚,为报人知遇之恩,改姓刘。

6.出自卢氏:安定三水人卢芳,诈称武帝曾孙刘文伯,曾自立为帝,据平凉等地,后失败逃奔匈奴:

7.出自寇氏:三国蜀将刘封,原姓寇。为刘备义子,改姓刘。

8.出自丘氏:西晋义阳(今河南新野)人丘沈冒称汉宗室后裔,改姓刘名尼。被拥立为帝,建年号为神凤。

9.出自留氏:留氏改刘氏:后坡刘氏为永春留氏族裔,于宋末元初的动荡中易姓为刘;另《清源留氏族谱》载:第三十九世留天禄,泉州路录事,因军情严重,不仕,复入永春,居留安故地,改留为刘,为本支始祖。

10.出自柳氏,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之后,因柳宗元和当时朝政大臣不和,招惹很多皇室亲信,其后人恐遭陷害,逃荒到山西的洪桐县,改姓为刘。很多年后因当地遭水灾,他们纷纷迁移到河南的周口、安徽的亳州、山东的曹县一带。

11.出自薛氏:北汉皇帝刘继恩,本姓薛,因是刘承钧的外甥和养子,改姓刘。

12.出自何氏:北汉皇帝刘继元,本姓何,因是刘承钧的外甥和养子,亦改姓刘,

13、一说元末陈友谅败亡后其后代有改姓刘的。

14.唐宦官刘贞亮,原名俱文珍,无嗣。

15.明代宦官刘瑾本姓谈(音dan),改姓刘,无嗣。

16.出自侯氏:刘亨赙(1872-1926年),又名侯夏饱,字图琼,号纯青,菲律宾名何塞?伊格拉西澳?宝华,福建南安码头人,是菲律宾独立战争中的一位华侨将军。其他近代、现代改姓刘氏者略。

上一篇:欧仁·尤内斯库

下一篇:卢秀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