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期贵

时间:2024-01-08 15:07:06编辑:雅博君

刘期贵的个人简介

刘期贵,湖南省隆回县七江乡杨家村人,一个连初中都未毕业的农村青年,却在国家、省、市、县级杂志刊物上面发表了近50余万以研究民俗文史文化为主的文字,其写作技巧、文字功底及研究过程,让专家都为之佩服。当得知他连初中都未毕业时,无不惊叹;北京大学陈子艾教授先后两次向其约稿,共计两万多字;今年他已被市政协聘为文史研究员。“书读的少,功底浅,以后还得不断的学习。”对于自己的成绩,已过不惑之年的刘期贵并不满意。

基本内容

刘期贵,湖南省隆回县七江乡杨家村人,一个连初中都未毕业的农村青年,却在国家、省、市、县级杂志刊物上面发表了近50余万以研究民俗文史文化为主的文字,其写作技巧、文字功底及研究过程,让专家都为之佩服。当得知他连初中都未毕业时,无不惊叹;北京大学陈子艾教授先后两次向其约稿,共计两万多字;今年他已被市政协聘为文史研究员。“书读的少,功底浅,以后还得不断的学习。”对于自己的成绩,已过不惑之年的刘期贵并不满意。  早年辍学与宗教民俗文化结缘  刘期贵读书时非常努力,学习成绩一直居于班级前列。读书期间,他最喜欢连环画。因为家里穷,没有钱去买书,刘期贵只好用红薯、水果、糖、菜等吃的东西去换同学的连环画看,看得多了,在作文时他也似乎能从中得到一些灵感,他的文章也每每被老师当做范文宣读。小学毕业后,刘期贵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当地的一所中学,那时,刘期贵深得语文老师胡光曙(后任隆回县作协主席)喜欢,在胡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县里的几次作文大赛,刘期贵都表现优异,得到了不少奖励。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被人看好的“读书苗子”,初中只读了半年,年仅13岁的刘期贵就因家里经济困难等原因辍学,用孱弱的肩膀挑起家庭重担。  “良田百亩,不如薄技一身”。辍学后次年,为了生存,年仅十四岁的刘期贵在父母的安排下,向当地一位有名的“师公”(隶属于梅山文化的一个分支)学艺。  都说“万事开头难”,尽管如此,聪明而勤奋的刘期贵却学得很认真,且很快就在同行中出类拔萃。刘期贵此时虽然有了一份工作,却仍然抛不下对文学的喜爱,由于仅有初中文化,他深感知识缺陷,于是先后买了辞海、成语词典等书籍,有空就看,对新字新词等做笔记,还养成了不到半夜不搁书的习惯,并很长一段时间坚持写日记。在这样的日子里,刘期贵断断续续地写了一些小说、散文和故事,在自娱自乐的同时,他还把自认为较好的“作品”拿去向县文化馆的胡光曙、杨辉周、龙会吟等人请教,受益匪浅。  联谊会激发民俗文史创作激情  机会从来只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刘期贵便是其中一个。1996年5月,对刘期贵来说,是他参与民俗文史文化创作的开始。当年,他受邀参加了世界刘氏宗亲联谊会,组委会的人知道刘期贵爱好文学,且有点文学功底,便向他约稿。虽然,此时的刘期贵在农村已经摸爬滚打了十多年,成为一名地道的农民,然而,听到这一消息,他依然很兴奋。他以很快的速度试着写了3篇有关刘氏名人的稿子,结果,3篇稿子都变成铅字刊发了,这大大激发了他的写作激情。  1998年,山东《荷花》杂志社在全国进行一次故事征文,刘期贵从书上得知这一消息后,想到了当地的一个名人。很快,他不舍昼夜的将该名人的故事写出,不到一个月后,刘期贵就接到消息称他的作品顺利通过复审入围。首次向杂志社投稿,就入围了,刘期贵激动不已。更令他没想到的是,又过了一个月,终评结果出来,刘期贵的作品不仅获得一等奖,且文章顺利刊发,他获得了一座奖杯和1000元奖金。  写作的激情,犹如一汪奔腾的湖水,在刘期贵的心理沸腾。自此以后,他在文学的道路上越来越勤奋了,文章也不断地发表,在县里、市里、省里也逐渐有了名气,并先后加入了隆回县作家协会、县诗联学会、邵阳市楹联学会、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等。  “生活是创造的源泉”,由于仅有初中文化,刘期贵明白自己在精深文学的领域上难以和别人比肩,唯有另辟蹊径。他认为,自己一直生活在民间,且对梅山文化有一定的熟悉度,加之民俗文化是中华瑰宝之一,民间文学又因它的通俗易懂而有着巨大的读者市场,于是决定向这方面发展研究。  民间文学的舞者被北大教授约稿  从九十年代末期起,刘期贵开始着力搜集、整理流传在民间的故事、传说、典故、民俗等,再认真加以艺术创作后向报刊杂志投稿。  2005年2月,他陪同《民间文化》杂志社社长及省民协主席龙海清一行在该县的虎形山瑶族乡进行民俗考察、民俗采风,回来后写了《瑶家婚俗――打滔》一文,发表在2005年省政协刊物《文史博览》第5期,不久《别开生面的瑶家习俗》一文又发表在2006年的《文史博览》第3期。2006年底出版的《隆回文史》民俗专集登载了他的《还渡花愿》、《还庆贺愿》、《打符》、《庆媒习俗》等。同年《民间文化》第4期发表的《别开生面的梅山文化――庆娘娘》,2006年国家《民俗论坛》发表《浓郁的梅山风情――还庆贺愿》。  2008年上半年,北京大学人文学院陈子艾教授先后两次向刘期贵约稿,陈子艾教授在《民间文化》杂志上看到刘期贵的反映梅山文化的民俗文章后,很是赞赏,便从各种渠道打听到他的联系方式。原来,陈教授正与法国、德国的朋友主编一本中国社会乡土宗教大全。收到刘期贵用手写的文稿后,陈子艾教授来电称:“我带着老花眼镜,用放大镜才把你的稿子看完,但稿子非常好,让人爱不释手。”  刘期贵对文史也有研究,特别是对隆回籍诸多历史人物作了深入研究。如2005年在《文史拾遗》发表《湘军骁将刘虞笙》,发表在2006年《世纪》杂志上的《谭人凤统组湖南“洪门会”》,发表在2007年的《世纪》杂志上的《徐君虎抓赌》,与李传补合作撰写发表在《文史拾遗》2006年第3期的《宝庆第一任地委书记彭钟泽》,2007年在《湘潮》杂志发表《魏源故乡新武训》,推介了十五大党代表、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欧阳恩成的先进事迹,在《文史博览》发表了《忆修建湘黔铁路》。2008年在《中国文学》发表了《抛牌奏职:巫教最隆重的法事》……。  除此之外,刘期贵对谱谍文化和宗族事业也颇有贡献。谱谍,又称族谱、家谱、家乘。九十年代以来,他先后在《中国谱谍研究》、《汉邦文化》、《姓氏文化》、《刘氏溯源》等杂志和书本上发表姓氏研究的论文十来篇。其中,《湖南刘氏的播迁史》、《义甫公与子羽公究竟有何关系》、《刘姓少数民族的源流与播迁》等文章曾在全国有一定影响。  刘期贵的文稿不仅被很多杂志刊物的编辑所喜欢,每当刘期贵说自己只是一个农民,且初中尚未毕业时,一些编辑无不啧啧称赞。  如今的刘期贵在当地已是小有名气,有人称之为“农民作家”。目前,刘期贵与人合写的长篇小说《芙蓉花开》正准备出版。“在不断加深对民俗文史文化研究与创作的同时,还将加强对纯文学的发展,不断提高自己。” 刘期贵表示,自己现在所做的还很有限,今后要走的路还有很远。

上一篇:尼科洛·法齐

下一篇:摩里斯·切斯塔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