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雷(作家)的个人简介
吕雷,笔名:李海新、小思,男, 汉族,1947年3月生,出生于重庆,籍贯广东惠东。中共党员。1986年毕业于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第八期。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作家班。1968年参加广州生产建设兵团,历任农工,茂名石油工业公司工会干事,广东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197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现是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文学院党支部书记。
因病于2015年1月1日20时10分在广州逝世,享年68岁。
工作历程
1968年上山下乡到国营电白曙光农场(后改为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九师八团)当割胶工人,
曾历任团,师文艺宣传队创作员,副队长,兵团文艺创作组创作员,师政治部宣传科工作人员,901厂政治处宣传干事,团委副书记,
1975年调茂名石油工业公司工会任宣传科干事,
1980年调广东省作家协会文学院任专业作家,
1984年到北京中国文学讲习所(中途改为鲁迅文学院)第八期进修,任党支部负责人,鲁迅文学院筹备委员会委员,
1986毕业后转到北京大学中文系首届作家学习班学习,任党支部副书记,
1988年北京大学中文系作家班毕业后仍回广东省作家协会文学院任专业作家。
1996年到湛江挂职担任市委副秘书长,
1998年回广东省作协工作。
1997年起担任广东省作协副主席。
2002年7月任广东省作协党组成员。
是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1984年底)、第五届(1986年底)、第六届(2001年底)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并当选第五届,第六届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
作品集
著有小说集《云霞》、《浪尖上的信笺》、《望海椰之恋》、《阴晴圆缺》,散文报告文学集《白云魂》,小说《血染的早晨》,电视剧剧本《眩目的海区》,小说剧本集《海响》,电影文学剧本《加州来客》(合作)等。电视连续剧《澳门雨》、《天地良心》、《血莲花》,长篇小说《大江沉重》、《澳门雨》等(合作)。《海风轻轻吹》获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广东省新人新作一等奖,《火红的云霞》获1982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广东省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眩目的海区》获1984年《人民文学》小说奖,电视剧剧本《云霞》(合作,已录制播出)获1984年电视文艺优秀剧本奖。1988年曾获中国作协、中华文学基金会《庄重文文学奖》,1999年获《中华佚人文学提名奖》等。
获奖作品
1979年全省戏剧创作一等奖(与赵洪合作)
1980年以小说《海风轻轻吹》获当年的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1981年获广东新人新作一等奖
1982年以小说《火红的云霞》获当年的全国优秀短篇小说
1983年以电视剧本《云霞》(与陈定一合作)获首届全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的电视文艺优秀剧本奖
1983年获广东鲁迅文艺奖金,
1984年以中篇小说《眩目的海区》获《人民文学》“读者最喜的作品奖”
1988年获中国作家协会,中华文学基金会颁发的“庄重文文学奖”
1999年获中华文学基金会、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颁发的中华铁人文学提名奖
并曾获广州市文艺创作奖、南方日报、羊城晚报文艺创作奖、广州文艺朝花奖等。
曾经受难“文革”旋风中最先被揪
吕雷是“老三届”高中生。1966年初夏,正在茂名一中读高三的吕雷,因学业优秀,已被保送到中国人民大学。狂飙突起的“文革”旋风,不仅砸碎了吕雷的大学梦,而且也使他成为全校中最先被揪出来的“黑学生”。“我因为喜爱文学,大字报上就把我称为u2018小欧阳山u2019、u2018小秦牧u2019,要批倒批臭。” 在上山下乡的热潮中,吕雷来到雷州半岛,成为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一名割胶工。70年代初,吕雷参加兵团组织的知青小说创作培训班。结业时,吕雷写下了自己的处女作:《护苗记》。这篇被收进《映山红》集中的小说,被当时刚刚“解放”不久的老作家黄秋耘评为三篇最好的小说之一。 告别知青生涯,吕雷重返茂名,战斗在石化战线上。一直在文学道路上探索的吕雷,很快就在复苏后的中国文坛崭露头角。在伤痕文学盛行之时,吕雷以其描写“文革”学生武斗的《血染的早晨》被文学界关注。“当时,哈佛大学专门来函,要去50本当期刊登这篇小说的《作品》杂志。”吕雷回忆道。 随后,这个只写过三个短篇小说的青年人,一跃成为广东省作协专业作家,和他仰慕已久的欧阳山、秦牧做了同事。他没有浮在机关大院,一头扎进生活的海洋中,深入到工作多年的茂名石化第一线。改革开放中涌现的新生事物,不断冲击着吕雷的大脑。他的文学才华再次绽放出夺目的光彩。接连在全国的获奖,使吕雷在80年代和陈国凯、杨干华等进入岭南中青年作家中的主力行列。
家庭背景:为创作深植理想主义烙印
吕雷是根正苗红的革命后代。祖母在日军占领香港期间,曾做过抗日武装港九大队的地下交通员,父亲吕坪曾经在重庆从事地下工作,解放后担任过茂名市宣传部长、广东省文联党组书记等职。这样的家庭出身背景,让吕雷几乎从一踏入文坛的那天起,创作中社会责任感相当强。“时代性、艺术典型人物、理想主义,一直是我在文学中所追求的。我们现在所经历的时代,可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中很重要的一个阶段。作为一个作家,如果我们不拿起笔把这个时代的历史形象地记录下来,那我们恐怕很难对得起作家这个称号。”吕雷说。
执守理念:文艺创作要给读者以希望
当今文坛流行“解构”、嘲讽崇高和理想,在强调个人化之时,有些作家还热衷“下半身”写作。对此,吕雷认为,作为一种写作方式,个人化写作是无可厚非的。不能强求每一个作家都按照一种方法、一种风格、一种思维模式去进行创作。“可是,如果作家完全对时代的需要、对读者的各种阅读需求置之不顾,只是埋头写自己的内心感受也不行。这样,文坛将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变得很偏狭。文学不是不能描写生活阴暗面,但在我看来,文学仍然要给读者以希望,点燃他们心中的梦想,促使读者上进,这是作为一个文学家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病榻奋笔:成就现实题材“扛鼎之作”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长期以来,文坛上一直缺少正面反映广东改革开放光辉历程“重量型”的文学作品。《大江沉重》的出现,填补了这一文学上的空白。
这是一部反映珠三角地区全景式的鸿篇巨制。有名有姓的人物就多达上百人,从“黑道”到“白道”,从境内到境外,从官商到民企,从太平洋此岸再到彼岸,从股市到楼市,从商场到官场,从中央到地方,从京官到村官,全方位地展现了珠三角地区创业的艰辛和创业者的辛酸苦辣与喜悦。
小说刚开了个头,吕雷就病倒了。在省委领导的关怀下,国内最顶尖的大夫为他做了心脏手术。从那以后,吕雷心脏上装配了两个钛合金制作的人工瓣膜。安静下来时,就可以听到它跳动的声音,像闹钟一样铛铛直响。拖着病躯,吕雷和合作者赵洪,投入到紧张的创作中。
经过前后几次大的修改,2002年,这部调动了吕雷十多年几乎所有生活积累的长篇小说出版了。著名评论家、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曾镇南撰文指出,《大江沉重》是近年来表现现实生活题材的“扛鼎之作”。著名评论家雷达也认为《大江沉重》是一部正面书写南粤一个山区穷县艰难改革的厚重之作,同时又是一本悬念迭起,扣人心弦的好看小说,在同类题材创作中具有某种突破性。
笔耕不辍:新篇《D家大江》再启征程
2003年,《大江沉重》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2005年2月,茅盾文学奖评选委员会经过投票,从100多部参选小说中公布了26篇备选篇目,《大江沉重》名列其中。这是广东近年来长篇小说所能取得的最好成绩。
在采访的最后,吕雷向记者透露了他目前的创作情况。一部探索广东百年风雨崛起、成为改革开放一方热土的政论历史著作《梦寻国运》已经写出了50万字;一部全面反映粤港澳经济合作演变历程的长篇小说《钻石走廊》也完成了初步的提纲;反映百年水上人家变迁的长篇小说《D家大江》也纳入他的视野中……
今年已58岁的吕雷,仍然在不断地挑战着自我,向更高的文学创作目标迈进。
吕雷主要获奖成果
1980年、1982年两次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1983年获全国电视艺委会电视文学优秀剧本奖。
1984年获《人民文学》杂志读者最喜爱作品奖。
1988年获中国作协、中华文学基金会“庄重文文学奖”。
1999年获中华铁人文学提名奖。
2003年获中宣部第九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等。在广东曾获广东省戏剧创作一等奖、广东新人新作一等奖、广东鲁迅文艺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