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振(企业家)的个人简介
刘庆振,永安信传播总裁。本科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广告学专业。博士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获取了博士学位。
个人简介
关于本人永安信传播总裁。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长期致力于企业商业模式和产业价值链研究,并通过对中国传媒和中国金融业之间的业态关系研究,形成了对于企业品牌形象传播、策划与企业金融力之间相互关系的独到见解,推动了中国企业金融力的快速提升。
实践及研究领域:产融结合、网融结合、文化产业投资、传媒资本运营等。
兴趣关注:传媒,文化,资本
相关论述“互联网+”背景下计算广告技术体系的创新与应用,《新闻界》,2016年第2期,刘庆振
“互联网+”时代的计算广告学:产生过程、概念界定与关键问题,《新闻知识》,2016年第6期,刘庆振
计算广告学:大数据时代的广告传播变革――以“互联网+”技术经济范式的视角,《现代经济探讨》,2016年第2期,刘庆振
“互联网+”语境下的技术变革、范式转换与电影产业转型,《电影评介》,2015年第22期,刘庆振
技术经济范式视野下的“互联网+电影”新业态,《当代电影》,2015年第9期,刘庆振,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公共管理与传媒学院
文化产业的驱动力与四维空间《现代传播》2013年第6期,黄升民,刘庆振
从文化工业到文化产业――我国大众文化发展的迷思与突围《当代传播》2014年第3期
产业链视角下的电视剧产业化和电影产业化比较研究《宁夏社会科学》2015年第4期
视频网站:从“内容平台”到“内容+平台”
寻找蓝海,汽车专业媒体经营探索
甘尼特救赎:内容与商业模式的数字化重构
观点
最新观点盘点社交网络六大新特征
1、移动:移动社交快速兴起
智能手机改变的不是手机的形态,而是社交的形态。社交网络原本只存在于互联网上,但是由于电脑本身携带不方便、用户匿名性等诸多弊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交网络的快速发展。
但是,当社交网络从互联网迁移到移动互联网之后,人机交互体验感更强,随时随地发信息拍照上传的功能更简易,定位服务和移动支付相结合,尤其是当社交网络与用户的通讯录相互打通之后,社交网络有了更加现实的根基和意义。
SOLOMO成为投资者们青睐的社交模式。在过去的3年时间,共有40多万个应用被开发出来,下载超过109亿次;32%的移动用户平均每天花27分钟在交流上,微信在短时间内就积聚了2亿用户。移动社交方兴未艾,在接下来的几年内仍将保持强劲的增长。
2、数据:社交数据备受重视
社交网络每天产生数十亿乃至上百亿条社交信息,如何根据统计学、传播学、社学会等方法,将这些海量的非结构化的数据转变成可消化的结构化信息成为社交网站的重要焦点。社交数据分析工具应运而生,用来实时追踪多个社交平台的数据,包括地点、性别、情绪、语言乃至更多细节内容。华尔街利用这些数据预测股价走势,奥巴马则利用这些数据赢得了总统选举。数据显示,罗姆尼团队平均每天发表一次Twitter,而奥巴马团队每天的次数则达到了29次,奥巴马的数据挖掘团队为竞选活动搜集、存储和分析了大量数据,也为奥巴马竞选筹集到10亿美元的资金。
3、垂直:社交网络垂直细分
大众化与小众化的社交网站并不是相互冲突的,而是各自有各自的市场空间。
根据Experian的报告显示,除Facebook和Twitter这样大众化的社交网站之外,很多细分化小众化的垂直类社交网站都呈现出了比较乐观的增长趋势。综合类的社交网站有着大量的用户、海量的信息,但同时由于其用户群构成鱼龙混杂,无用信息重复泛滥,造成了对用户注意力资源的严重浪费,用户在不同兴趣、不同需求的基础上也更愿意使用更加垂直细分的社交网络。在社交网络这个生态系统中,Facebook或者新浪微博这样的社交网络虽然是参天大树,但一些垂直社交网络仍然有自身的生存发展空间,Path、陌陌、Pinterest、Instagram、图钉、花瓣等亦以自己独特的所在吸引了用户。这是一个由大众化和细分化社交网络共同组成的生态系统,而且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生态系统,细分化的社交网络有一天也可能成长为参天大树。
4、企业应用:社交网络进入企业
随着社交网络向商务领域的逐步渗透,企业对于员工使用社交网络会降低办公效率的误解逐步发生了转变,并已开始把Yammer这样的以商务为重点的社交网络集成到公司的结构中。微软于2012年7月份以1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Yammer,并逐步将Yammer的投票、聊天、活动、链接、主题、问答、想法等与Office的企业协作平台SharePoint进行整合。随着社交网络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应用到自身内部,企业的组织结构将会自行发生渐变,企业内部的员工将会通过类似社交网络的方式进行工作和自我管理,以实现企业内部高效、透明、便捷地沟通与协作。
5、数字社交颠覆教学方式
所有的学生和老师都会认为教学方式过于乏味。社交网络向教学领域的渗透一方面能够让用户更快捷方便地接触到大量的课程,另一方面也能够使这些教学内容更加有趣。Lore是和Facebook或Yammer很相似的教育类社交网络,它是专门为学生和老师设计的。用户可以在上面根据年级、课程、老师来选择自己的类别,同时可以上传分享文件、添加日历或向别人提问。社交网络为同学与同学、同学与老师之间的关于课堂内容的讨论提供了更具平等氛围的平台,任何人都可以选择学习任何课程、提出任何问题、发表任何不同观点,所有人都可以参与到讨论过程中。
6、视觉化:社交内容视觉化呈现
Pinterest瀑布流短时间内颠覆了传统的认为网页不宜过长的观点,也加速了社交网络视觉化表达的进程。在社交网络的世界里,稀缺的不是资讯、不是内容、不是观点,而是用户的注意力。因此,用户要求内容视觉化、数据视觉化、页面表达视觉化。于是我们看到继微博之后的轻博客,其页面文字更少,图片更精美;我们看到信息图成为表达社交数据的一种重要方式;我们看到Facebook、人人网、QQ空间等都推出了时间轴的应用;我们还看到了美丽说这样的电子商务的视觉化呈现。一图胜千言,读图时代需要用户能够精准掌控文字、随意驾驭文字,用简洁、准确、精彩、动人的文字和精而美、高质量、吸引眼球的图片相互结合,从而获得用户的喜欢、评论和转发。
电信运营商不懂互联网“运营”的运营商
事实上,电信运营商早已涉足与互联网相关联的内容领域,而且到都已经形成了较完整的移动增值业务布局,基本涵盖了资讯、音乐、视频、移动支付、即时通讯、邮箱和应用商城等方面。而且部分的媒体增值业务已经为运营商带来了较丰厚的收益,比如中国移动2011年的无线音乐收入就达到了221亿元之多。
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不在于它没有相关的互联网或者媒体业务,而是在于它已经有了大量的这类业务,但是却没有相关的互联网或媒体内容方面的基因,这种基因既包括了架构、组织、制度等宏观性的因素,又包括了人才、能力、营销等具体性的因素。回望电信运营商的转型,它们始终遵循着圈地与流量经营捆绑的发展思路,从侧面反映出运营商更加注重的仍是规模,而不是基于移动互联网探索新的电信运营模式。
在这样僵化的运营思路下,原本应该很擅长的数据流量业务经营虽然一直保持着持续增长,但也是危机重重:一是数据流量、短彩信业务增量不增收;二是绝大部分的移动数据流量来自第三方公司,而第三方业务平均每兆业务收入仅为移动自有业务的1/5;三是数据业务在单位价格上,远低于语音和短信的单位价格;四是仅靠客户使用数据业务所产生的网络流量来创收价值,并未全面拓展或实现其它方面的创收,如广告收入等;五是运营商并不善于通过数据分析并利用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激发客户的潜在需求从中寻求价值。
但是,产业价值正在从管道向内容、从通信网向互联网、从话音服务向信息服务转移,这一趋势无可逆转,如果不转变运营商管道化的趋势无可避免,因为企业基因决定了在各种应用上无法与互联网公司竞争,运营商们自身没有互联网基因与互联网文化,同时前些年运营商的管道业务利润丰厚,让它们无压力也无动力在互联网增值业务上积极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