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意清的个人简介
1932年3月出生,湖北省黄梅县蔡山镇梅勿二村人,为省级黄梅挑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人物生平
梅意清1932年3月出生,湖北省黄梅县蔡山镇梅勿二村人,为省级黄梅挑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4岁就开始和母亲学挑花,在母亲的严管身教下,10岁时不但能挑还会绣,其挑制的挑花图案和式样众多。11岁时,日本飞机轰炸黄梅,把她家在孔垅镇的铺屋炸的稀烂。她的妈妈石普英带着她逃难到湖南长沙,为求生母女当街售卖黄梅挑花,湖南长沙湘绣厂的人看见她们当街买黄梅挑花方巾,觉得做工好,式样新奇,就把她们招到工厂做工。1938年日本飞机炸毁了长沙湘绣厂,于是母女又逃离长沙。她的妈妈怕她经受不住劝勉她,对她说:“伢,莫怕,娘手里握一根针,就可以走遍天下,饿不死的!”母女就凭了黄梅挑花手艺沿途为人家做工,辗转又回到了黄梅故土梅勿二村,后来又到孔垄靠自己的挑花手艺过生活。在母亲的严管身教下,学会了很多挑花图案和绣花图案。在两种不同的做工中,摸索出了一套二者相互利用的制作方法。文化大革命浩劫中,梅意清老人因“挑绣牛鬼蛇神”而遭到批斗,1970年5月由孔垄街道下放到蔡山镇梅勿二村。下放期间,凭着对艺术的追求和爱好,她常常利用生活之余偷偷做针线活,挑制黄梅挑花。1979年,经上级选派,她再次参加了人民大会堂湖北厅饰物的第二次制作,又精心挑制了一批黄梅挑花窗帘等作品,点缀人民大会堂湖北厅。此后,她仍把 黄梅挑花当作一大喜好,坚持不辍,其作品被收录到《黄梅挑花》一书中。2010年12月,梅意清老人被授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个人作品
如果不是文革时期那段痛苦历史留下的深刻印迹,也许梅意清就是黄梅挑花国家一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了。
记者是在黄梅县福利院见到的梅意清,看到她的第一眼,你就会有一种人如其名的感觉,虽然已是87岁高龄,但皮肤依然白净,笑容温婉,岁月的斑斑印迹仿佛也掩盖不了她年轻时的清秀。
虽然记忆渐渐衰退,但是梅意清对挑花的热爱之情却丝毫未减。她凭着剩下的记忆讲述,1959年作为黄梅县挑花绣女代表参加制作人民大会堂窗帘的、台布、沙发巾故事时,时不时的便会做出一手拿着棉布,一手优雅的挑着花的动作,沉浸其中“我就是爱这个,好有味,好有味……”
当年,周总理问梅意清:你会不会挑花啊?梅意清很自豪的回答:当然会。因为有着扎实的挑花和绣花功底,梅意清在周总理面前表现的非常自信。后来周总理亲点她挑了三副图:杨门女将、二龙戏珠和双凤朝阳。要梅意清表现出“花中有戏,戏中有花”的主题。
记者问梅意清那当时你接到周总理这个任务时,紧张吗?压力是不是很大?
梅意清哈哈一笑:当时接到任务,我特别兴奋,一点都不紧张。因为我的功底扎实得很啊,我们家从外婆开始就是靠一口针吃饭,我从4岁就开始学这个,画样稿,挑花成型,我信手拈来。你说什么我就能画什么,挑什么。边说边比划着,像个快乐的小孩子。
梅意清告诉记者当时她画好样稿后,就指导着其他绣工,一起挑样稿,花了几个月才把这几幅挑花做好尼。后来挂在人民大会堂的那副黄梅挑花窗帘上还挑着自己的名字。
这样一位挑花能手,有着这样的故事和经历,却未成为黄梅挑花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黄梅县宣传部新闻中心的科员吴志雄告诉我们,当初申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时,县里面经过考察,就是将梅意清作为黄梅挑花的传承人选,然而梅意清老师由于受到了文化大革命的迫害,如惊弓之鸟,怎么都不愿意出来担此重任。后来石九梅被评上后,在县里面的一些领导的再三劝说和沟通下,她才申报成为了黄梅挑花的省级传承人。
谈起那段历史,梅意清仍记忆犹新,当年她的挑花被红卫兵们称为牛鬼蛇神,封建迷信。除了人被挂着黑板游街下放受尽痛楚之外,最让她心痛的还是当年她那些珍贵的挑花作品和挑花工具全部没收销毁了,说着说着就抓着头,一副痛苦的表情。
为了转移话题,记者开始聊起梅意清如今在福利院的生活,梅意清欢快有带有点羞涩的从枕头下面拿出了一个小布包,向我们展示了她在福利院生活的成果。常年的挑花再加上年龄的增长,她已经得了青光眼,但是这也阻挡不了她对挑花的热爱,她说由于视力的原因,如今挑的比较少,也爱上了绣花,如今在福利院就偶尔绣着玩玩,说着就给我们展示了她的绣花作品。她也告诉记者,如今很多挑花已经不是传统的挑了,已经开始带着绣了。
梅意清这一生貌似就是为了挑花绣花而活,幅幅作品中也饱含她的爱和故事。当年周总理给她“花中有戏,戏中有花”的主题,她却用一生去演绎了她的“花戏人生”。
个人生活
在黄梅县福利院,记者采访了在这里安度晚年的另一位黄梅挑花省级非遗传承人梅意清。80多岁的老人一辈子与黄梅挑花结下了不解之缘。她4岁就开始跟妈妈和外婆学挑花,漫长的一生中的大半时光里,她以挑花、织布谋生或贴补家用。在她有关挑花的往事记忆里,既有日军侵华时期她和母亲从黄梅逃难到长沙,母女俩靠挑花手艺生存下来返回黄梅,文革中因挑花遭批斗全家下放的痛苦经历,也有两度为人民大会堂湖北厅挑制饰品的荣耀。
如今,年纪大了,眼神不济,但凡有人请教,梅意清老人还会将自己记忆中的挑花纹式拿出来教会他们,发挥余热。
梅意清老人就这样与针线相伴一生,让小小的黄梅挑花登上了人民大会堂,使黄梅挑花艺术瑰宝得到传承和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