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传书

时间:2024-01-06 02:47:09编辑:雅博君

毛传书的个人简介

毛传书,男,1935年出生,龙泉人。退休前在浙江丽水市莲都区政协工作,曾任丽水市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文史委主任。他多年来致力于地方历史文化遗产的宣传和保护。最先呼吁保护丽水的处州府古城墙,并会同37名政协委员和社会知名人士联名提案,建议结合瓯江做防洪堤,保护修复沿江古城墙,使古城墙遗址得到部分保护。

人物简介

毛传书,丽水市莲都区政协退休干部,1935年出生,龙泉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杂文学会理事,曾任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第二、三届理事,书法作品收入《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大成》,为2009年“浙江书法60年”系列大展之《浙江书法名家作品展》46位名家之一。书学论文曾三次入选全国书学讨论会,有四篇选入《书法文库――美的沉思(美学篇)》。出版著作有《传书散文》、《吾乡吾土》、《感悟政协》、《见证丽水》。

人物生平

毛传书出生龙泉山区农村贫苦农家,少年失学,13岁进县城当学徒,人生经历坎坷。16岁参加革命工作后,迅速成长,1953年调丽水。1957年在丽水县机关被错划为“右派”,历经22年艰难岁月。在逆境中他顽强坚持自学,从未间断。改革开放刚刚迎来人生第二个春天,妻子又患了世界上极为罕见的疾病。他携妻奔波杭州、上海、北京求医,历尽艰难困苦,前后三年之久。最后终于在北京天坛医院手术成功得救,为妻子延续了18年生命。他以自己的亲身感受写了《求医记》和中篇纪实文学《三千里寻医记》,使社会为之感动。《求医记》被我国最大对外刊物《中国建设》(现名《今日中国》)6种外文版刊发海外。1994年“国际家庭年”,毛传书家庭被评为浙江省“十佳美好家庭”(得票排名第一),并名列全国30户美好家庭名单之中。《今日中国》再次为他刊发了专稿《严冬过后绽春蕾》并配发了“全家福”。

三年求医之后,毛传书已进入“知命”之年,他发奋工作,不断进取,特别在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中取得成果,先后在《人民政协报》《统战理论研究》等中央专业报刊发表有独到见解的论文10多篇,引起全国政协和中央统战部领导重视。1994年应邀出席在深圳举行的全国首次“新时期人民政协理论研讨会”。同时还有多篇被全国各省政协作学习资料转载印发。同时他还在撰写对台对外宣传文章中取得优异成绩。《求医记》获《今日中国》中文版创刊10周年总评稿一等奖,《桥画寓情思》(对外刊物中国《桥》杂志)、《天涯归子》(刊人民日报海外版)等6篇在浙江省委对台办评稿中分获一、二、三等奖。1989年毛传书被评为丽水市(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1998年毛传书退休后,受聘担任丽水市政协特邀信息员和文史委员,继续勤奋写作,先后出版了《吾乡吾土》、《见证丽水》两本乡土书籍。他热心祖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为保护丽水古城墙作出了突出贡献。2009年被评为“第二届星火相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杰出人物”,受到国家表彰。央视网站有86条网民投票后留言,对他评价很高,夸他是“丽水一宝”。

文物保护

1953年春天毛传书调到丽水工作,至今已在丽水生活52年。他目睹了新中国成立后半个世纪以来丽水古城墙――处州府城的变化。初到丽水,丽水城还不到3万人,到处都是遭日本飞机轰炸破坏留下的残垣断壁。除了丽阳门外有几幢矮小的平房之外,居民都住在古城墙的圈子之内,而且在城内还有水田,如今市政府所在之地和纳爱斯广场北侧楼房都是水田。广场西北侧为小山坡,丽水县最早的气象站就建在这小山坡上。府前菜场前中东路以北除了工人文化宫会堂和会堂左右两座平房小院(右边为阅览室,左边为职工业余学校),再加后面一个蓝球场外,其余一大片全是野草丛生的荒地。环城公路就沿东边城墙脚,向北转至今灯塔街向西到中山街再右转到丽阳门。城墙就在今新城东路中间,但南边穿过火柴厂,直通到厦河门。火柴厂内过一个小山坡,坡顶西侧为太保庙。城墙只剩夯土基,长满青草。不见有城砖。城背可行走,但未见有松树。城墙外便是田野。当时完好的城门除丽阳门、大水门以外,还有虎啸门、左渠门,但城门上面的古建筑都没有了。1953年春天,丽水县政府决定引好溪堰水入城,开挖一条从虎啸门外好溪堰至市人民医院再与环城河相接的水渠。发动全城干部群众义务劳动。毛传书当时在百货公司,分配地段(单位一般1至2米)就在虎啸门北侧城墙缺口地方(今中东路城东路至大洋路地段内)。在那里挖城墙凿渠。现这条渠还在,但已被覆盖成为暗渠。自那以来几十年间,残存的古城墙不断被公家和私人建房所占用。城西一段被做人民运动场所占(今粮油市场外城西路地方)。东边虎啸门为县经委建办公楼所占。中东路至灯塔街一段多为私人挖平造屋。火柴厂扩建,将今城东路口解放路至环城路南段一大段连公路围进厂区之内。将环城公路改道城外(至今还留有两段斜道与大洋路相接),这一时期厦河门以北的古城墙也全被挖平建了民房。而改变最大的是1978年扩建中山街,拆除了丽阳门城门和堆埋了大水门至小水门沿江古城墙。当时有口号:拆除丽阳门,削平华祠岭,打通梅山背。原先的中山街只从太平坊到丽阳门,又狭又短,太平坊到梅山脚也算一段,实际上是一条小巷,南有一个坡,叫华祠岭。再往南就是梅山。当时口号是国庆之前拆除丽阳门,元旦之前削平华祠岭,春节之前打通梅山背。从打梅山和华祠岭挖出的大量泥石方都往大水门外西边城墙脚溪滩上倾倒,堆得与岸边地面城墙相平,形成一大片平地,后来在此种树,建成一个江滨公园。从那以后大量建筑垃圾都往城墙外溪滩倒,大水门东侧的古城墙也被堆埋。久而久之,后人便不知道沿江有古城墙。1997年设计造防洪大堤时,经办人与设计者就不知道。都认为沿江只有一个残破的大水门。东西两边的城墙都不存在了。所以把防洪大堤设计造在城墙外面。实际上沿江古城墙不但存在,而且很雄伟。2004年3月,经浙江省考古队考古发掘,被埋部份高达8-9米多。如果把它挖掘出来,恢复历史原貌,那是何等的壮观!

毛传书对于沿江古城墙被埋的情况十分清楚。1996年,丽水市政协曾组织去台州地区参观考察。当时临海正在大修台州府城古城墙。他看了受到启发,心想丽水沿江古城墙如修复,比他们还气派,只是丽水没有财力办这件事。而且认识也未到这个程度。因为早在80年代,当时分管城建的丽水市(县级)副市长沈广尧就想修复大水门古城楼。曾让他我帮助搞民意测验。他设计的表格分别由人大、政协发给人民代表、政协委员征求意见。结果政协委员多数赞同,人民代表多数反对。有的农村代表说,政府的钱无处用给他们造机耕路,修城门楼有什么用?以致这件事未能办成。1987年丽水市(县级)建委搞中山街南段规划,把江滨路规划在城墙外面。12月23日在征求意见会上,毛传书建议江滨路建在城墙内,拆去大猷街以南至城墙附近民房。修复大水门古城楼和沿江古城墙,并在内侧配以绿地。意见有人赞同,有人反对。赞同者认为这样便有丽水特色了,反对者则认为城墙外已有江滨公园,里面没有必要再搞绿地。他再三讲明城墙外是河道。江滨公园为梅山泥石所堆成,本身是设障。要从长远防洪角度考虑,江滨路绝对不可做到外面。当天他在街上碰到沈广尧副市长,对沈副市长谈了会上讲的上述建议。沈副市长听了很支持,希望办成这件有意义的大事。但后来未见动静。而今要学临海修城墙,在丽水是行不通的。直到听说丽水要做防洪堤,毛传书才认为千载难逢的机会来了。

1997年在市(县级)政协十届五次全体会议大会发言时,他便提出利用做防洪堤修复沿江古城墙的意见。同年8月29日《丽水日报》发表了他在政协大会上的发言。1998年初在当时中共丽水地委和丽水地区行政公署召开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迎春茶话会上”,他发言又向领导提出利用做防洪堤修复沿江古城墙的建议。讲明江边古城墙就是防洪堤。修复后,千年古城就有一个地方好看,古处州就有一个标志性建筑,丽水的文化品位就会凸现出来。而且增添一个有特色的旅游景点。这是惠及子孙后代的好事,望领导一定要抓住千载难逢的机遇。当时地委、行署主要领导也在场。为了让领导加深印象,会后他又写了《千年古城看什么》文章,在1月24日《丽水日报》上发表。只是他的呼声并未引起领导和有关部门重视,防洪大堤已设计好,即将开工。

上一篇:潘大临

下一篇:欧百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