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歧云

时间:2024-01-04 15:17:02编辑:雅博君

刘歧云的个人简介

刘岐云(1919―2006),原名刘绍基。山东省莱州市神堂乡大刘家西村人。

人物事迹

三年自然灾害中刘岐云同志点滴

文革前刘岐云同志在山东省工作期间,曾任山东省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这是个非常重要的职务,责任重大。

“大跃进”之后,国家的各种失误开始显现。此时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的华东局的一位主要负责人,于1960年10月同时兼任山东省委第一书记。此人到山东后,要求发扬“大跃进”精神,号召大家在工业上要“钢铁元帅继续升帐”。出于了解情况的目的,在省委工作会议上这位书记要求大家畅所欲言,“这是我们党内的会议,什么话都可以说,哪怕是右倾言论也可以讲。”在第一天的会议中,多数人在唱着赞歌,不痛不痒的发着言,这位书记可能觉着没有达到了解情况的目的,因此说“计委的同志应该讲一讲”,刘岐云同志应答说有些材料还在核实中,准备在会议的第三天再发言。会议的第三天,刘岐云同志就山东的经济情况作了介绍,介绍的材料有事实、有理论、有数据,最后刘岐云同志说“我是胶东出来的干部,胶东是个很富庶的地区,特别是蓬(莱)、黄(县)、掖(县)尤其富,但就是这些地方,现在也出现了村里饿死人的情况,这说明经济状况非常严峻,老百姓的生活很困难了,我们应该首先解决老百姓的吃饭问题。因此我不同意钢铁元帅继续升帐的提法。”这一下捅了马蜂窝了,第一书记勃然大怒,喝斥道“你反动!你这是右倾言论!!你叫什么名字?……”。刘岐云同志淡淡地说“会议开始时你曾说过这是党的会议,即使是右倾言论也可以说,更何况我只是讲了事实,并不是右倾言论”。第一书记狂吼……。

刘岐云同志不愿在这种浮夸风下继续计划工作,为此,向省长谭启龙同志毅然辞去了省计委副主任的职务,于1961年到山东大学出任党委常务副书记,协助成仿吾校长工作。到山大后,刘岐云同志号召全校师生发扬南泥湾精神,开荒种地,胜利的度过了三年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七千人大会之后,刘岐云同志于1963年11月重回省委工作,出任山东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可以这样讲,那个时期,刘岐云同志在工作中顶着极大的压力,尽最大的努力,保护着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着党的威信。

人物评价

北京图书馆的守护神

――记文革初期的刘岐云同志(摘自1998年1月14日《作家文摘》)

刘岐云是1938 年入党的老干部。“文革”前他任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1965 年11月调任北京图书馆党委书记、第一副馆长。

不知是必然的结果,还是偶然的巧合,刘岐云的到任正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10年浩劫的前夕。他的身份,不容置疑地将其推到必须对北京图书馆700万册馆藏图书的命运负责的位置,这一年,刘岐云46岁。

1966年8月,红卫兵将大字报贴到了北京图书馆的朱漆大门上:“限北图24小时之内烧掉封、资、修的黑书!” 他们冲进北京图书馆,找到了刘岐云,进一步明确勒令:“限期烧掉黑书,否则后果由你负责!”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他作战勇敢,毫不含糊,可是面对这些“造反”的天真孩子,刘岐云却作了难!北京图书馆书库中上万页的甲骨文,敦煌卷轴遗书、《资治通鉴》的部分手稿、赵城金藏、《水乐大典》残本、完整的文津阁《四库全书》宋辽元明清历代的刻木、拓本,金石、新善本特藏……这些历经几十年,几代图书馆人精心搜集来的国家瑰宝,就如此轻易地毁在这些孩子们手上?!强烈的责任感使他果断决定:上书国务院,上书周总理。“总理,北图现在十万火急……救救北图吧!”发自刘岐云肺腑心声的告急信,他连夜草就,亲自骑自行车送到了国务院办公厅。很快,告急信转到了周总理手上。第二天下午,红卫兵又冲进了北京图书馆,质问刘岐云:“期限将到,你们到底烧不烧?”刘岐云镇静地回答:“除非接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指示,否则我们不能烧掉这些书。”红卫兵激愤起来,失去理智,冲向书库去搬书籍。刘岐云被挡在一边,但是北京图书馆的保卫干部关闭了书库的大铁门。双方对峙的紧张时刻,国务院办公厅的工作人员带着总理的亲笔信,来到了现场:“总理讲,封资修的书也是历史,可做反面教材教育人民,不能随便烧毁,但应妥善保存,不能外借。”刘岐云艰难地挺过了这一关。

当年秋末冬初之际,南京、武汉等地来京串联的图书馆界造反派又两次冲击了北京图书馆。他们面见刘岐云,也是要烧掉封资修的黑书。找不到睡觉的地方,他们就钻进书库和阅览室,寻找栖身之地。刘岐云很不放心,跟进书库,只见到处是横七竖八的地铺,大部头的图书已从书架上被搬下来,随便用来枕头垫脚,书架间藏匿着脸盆、毛巾、暖瓶、饭盒,甚至晾着刚洗的背心裤衩!刘岐云耐着性子劝这些造反派们离开,却被他们诬为“保护封资修的东西,就是走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刘岐云震怒了:“这是国家书库,怎能任你们为所欲为!”他再次给国务院办公厅写信,毫不客气地把造反派们请了出去。等到第二批再来时,刘岐云已有了经验,抬出了国务院指示震慑造反派,又请文化部领导出面,和造反派谈话,才使他们悻然离去。“文革”结束后,新来的馆长刘季平在一次中层干部会议上,凝视着刘岐云说:“北京图书馆好险哪,u2018文革u2019中没出什么大事很侥幸,这与你们坚持斗争是分不开的。”

就在刘岐云坚守岗位,保护北京图书馆馆藏的1966年冬天,他的老母亲中风不语,瘫在床上,大小便失禁。山东老家来信说,家里太需要他这个独生子去照顾了。刘岐云接到信就流了泪,他回信写道:“希望妈妈能原谅我这个不孝之子。现在北京图书馆形势严峻,红卫兵和造反派轮番冲击,数百万册藏书顷刻间可能化为灰烬。我只能坚守岗位,不能离开半步!否则,稍有闪失,我这个副馆长将成为千古罪人啊!”直至1969年,老母亲辞世,他也未见一面。老家再发电报催其回家料理丧事,他也未回去。

“北图”领导层被夺权后,其他领导或被投入牛棚,或在家休息养病,刘岐云仍像普通工作人员一样,天天上班,打扫阅览室,登录书目卡片,为读者借书还书。他抱定的信念是,群众罢了我的官,组织上并没罢我的官,一天不去馆里,就一天不放心馆里的国家财产。他成了国家书库忠心耿耿的守护神。

恪守职责的守护精神

(摘自中国国家图书馆馆史)

1966 年8月18日红卫兵在天安门广场被接见以后,北京的“文革”形式风起云涌。在“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声浪中,对所谓“封资修”也大加鞭挞,北京图书馆藏书也面临极大的破坏危险。1967年下半年,馆内运动形势发生很大变化,处于无政府状态。时已被夺去党委书记、第一副馆长权力的刘岐云,面对严峻形势心急如焚,于1967年11月19日分别致信“中央文革小组”、北京卫戍区及联办谢富治并转公安部,力陈馆藏发生危险的可能性,诚恳要求有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确保馆中藏书安全。信中说:“现在图书馆当权的群众革命组织、革命造反派联合指挥部及联合斗批改小组先后均已自动解散,我馆完全处于无政府状态,无人负责。由于我现在尚未解放,不能出来履行职权。可是我馆是国家图书馆,古今中外的珍贵图书很多,阶级队伍又非常复杂……损失是不可挽回的。我现在对这个问题十分担心,特向领导上报告,请领导上考虑解决安全的办法。至要!至要!” 一个已无任何权力的馆长,到了关键时刻仍能以国家珍贵藏书为重,又一次体现了国图人恪尽职责的守护精神。刘岐云的报告请求,正符合当时中央“三支两军”政策中的军管一条,故于1967年12月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卫戍区司令部向社会发布公告:“奉国务院、中共中央军委和中央文革小组命令,对北京图书馆实行军事管制,建立军事管制委员会,以促进无产阶级革命派大联合,筹备组成革命的u2018三结合u2019的临时权力机构,搞好本单位的斗批改。”北京图书馆实行军事管制后,军管会对本馆员工行为及对图书资料保护作出了具体规定。其时北京图书馆三道大门打开了中间大门,二十四小时解放军持枪执勤,昼夜巡视。从此,国图藏书逃过一劫,终“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丝毫无损。

①②国家图书馆档案005卷,1967年。

上一篇:刘志澄

下一篇: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