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尔的个人简介
奈尔,全称迪万·钱加拉·维蒂尔·奈尔(Chengara Veetil Devan Nair、C. V. Devan Nair),新加坡共和国第三任总统、工运领袖。1923年8月5日生于马来西来马六甲,印度喀拉拉邦移民后裔。新加坡师范学院毕业。日本占领期间,曾与马来亚人民抗日军有过联系。1947年就学期间参加马共外围组织马来亚民主同盟的活动。1949年任安德烈学校教师工会秘书长,投身工会运动。1950年参加反英同盟。1981年10月23日被选为第三任总统。1985年3月28日因病辞去总统职务。2005年12月6日逝世。
人物简介
奈尔,又名蒂凡那,全称为琴加拉·维蒂尔·德万·奈尔(Chengara Veetil Devan Nair、C. V. Devan Nair,1923年8月5日―2005年12月6日),新加坡共和国第三任总统、工运领袖。
约在1948年紧急状态实施前后,蒂凡那参加了反英同盟(Anti British League),这个组织被认为是亲共的。 1954年蒂凡那加入刚成立的新加坡人民行动党,1956年,新加坡陷入动乱(学联和工运群起反对政府),林有福(时任首席部长)下令逮捕219人,包括林清祥、方水双及蒂凡那等人。1959年蒂凡那出狱后,在1964年4月在马来西亚举行的国会大选时,蒂凡那在马来西亚孤军作战。组织成立新注册的“民主行动党”的并担任首任秘书长。1967年7月25日,蒂凡那令人意料之外地宣布辞卸党秘书长职,继续担任国会议员,但已表明不会再参加来届的马来西亚国会选举。1969年,蒂凡那回到新加坡,从1970年开始,他领导职总,直到1981年国会推选他为新加坡总统为止。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1923年8月5日,蒂凡那出生于马来西来马六甲一个小树胶园,是印度喀拉拉邦移民家中的第三个儿子。在10岁那年,全家搬到新加坡。1940年在新加坡的维多利亚中学毕业。新加坡师范学院毕业。日本占领期间,曾与马来亚人民抗日军有过联系。他出身教师,后来成为人民行动党创党人之一,还长期领导我国职工运动。
政治活动他早在二次大战时就参加政治活动。在日据时代,他身为左派人士,同马来亚共产党保持密切联系,帮助马来亚人民抗日军组织地下活动和供应情报粮食。
1947年就学期间参加马共外围组织马来亚民主同盟的活动。
1949年任安德烈学校教师工会秘书长,投身工会运动。
二战后,蒂凡那在1949年于师资训练学院毕业,开始执教生涯。
1950年参加反英同盟(Anti British League),这个组织被认为是亲共的。
1951年1月起被英国殖民当局拘禁了27个月。
1953年获释后为泛星工联领导人之一。
1954年参与发起组织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任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
1956年9月再次被捕,1959年出狱。
在英殖民地时代,他因反对殖民主义,加入反英联盟,而在1951年被殖民地当局拘禁在棋樟山一年半,过后又在1956年关入樟宜监狱两年半。他后来放 弃共产理念,脱离跟马共的联系,于1954年联合创办人民行动党,成为新加坡建国元老李光耀资政的忠实支持者以及长期战友。
对蒂凡那来说,1955年是别具意义的。这一年他打出其政治生涯的第一战,以行动党花拉公园区候选人身份参加立法议院选举,但是却没选上。
1961年,他和工运同僚创立全国职工总会,并成为首任秘书长。
1960~1964年5月任成人教育局局长。
1964年当选马来西亚联邦立法议会议员。
1964年,他带领人民行动党攻进马来西亚政坛,以行动党候选人身份参加马来西亚联邦国会大选,赢得孟沙区议席。后来,由于受到马来西亚政治势力打压,人民行动党选择退出马来西亚。不过,已拥有议席的蒂凡那却在马国延续他的政治生命,并创立民主行动党,成为该党的首任总秘书。
1965年8月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后,仍作为议员留在马来西亚,并任马来西亚民主行动党秘书长。
直到1968年,他因为一直都和新加坡人民行动党领导人保持密切的个人联系,而频频遭政敌攻击,愤而辞去民主行动党总秘书一职。隔年四月,他重回新加坡,再次出任职总秘书长。在长达十年的任期中,他表现出色,在经济发展局、建屋发展局、全国工资理事会等机构和组织担任过重要职位。
1969年回国,任全国职工总会秘书长、劳工基金会主席及经济发展局等机构的董事和委员。
1976年,新加坡大学颁发名誉博士学位给他。
1979年可说是蒂凡那政治生涯另一篇章的开始。他除了在这一年五月份当选全国职总会长之外,也在安顺区议席补选中,以人民行动党候选人身份首次当选为新加坡国会议员。
1979年5月任全国职工总会会长,同年起连续当选为历届国会议员。
在服务于职总期间,他对职工运动贡献非常大,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带领职工运动走向现代化。他在考察和研究了先进国家工运后,开始推动现代化,并为工会成立一系列合作社,如交通工友合作社、保险合作社及消费合作社等。
此外,他当选安顺区议员时,也提出设立报业理事会的构想。他认为报章若要取得公众信任,是不能通过肤浅或杂乱无章的新闻报道做到的。报业理事会的设立,既可监督报馆编采人员的素质,也能适度控制不利社会发展的过度新闻自由。
在蒂凡那努力之下,新加坡建立起和谐的劳资关系。我国工人虽成为他国眼中相当温顺的一群,但却是经济建设上非常有效的队伍,协助引导我国走向亚洲经济的领导地位。
蒂凡那在这段期间的另一个显著贡献,就是和另一位政治元老拉惹勒南一同为新加坡倡导将英文定为国家行政语言的方案。这个方案使得我国在后来的发展中,得以快速和世界主要经济体连接,对经济增长可说是厥功至伟。
除此之外,在1981年1月,当新加坡航空公司的管理层和机师协会发生严重龃龉时,蒂凡那也受政府委托,协助彻底解决这场工业纠纷。凭着他丰富的工运经验,最终成功平息纠纷,并被当时的财政部长韩瑞生委任接手管理新航及其子公司的人事部门。
当选总统1981年5月12日,新加坡第二任总统薛尔思因病逝世,由国会议长杨锦成暂代总统职务。同年10月23日国会会议,总理李光耀正式动议,推荐全国职工总会会长、人民行动党安顺区国会议员蒂凡那为新加坡新任总统,全体议员一致通过。 蒂凡那在辞去全国职工总会会长职务并退出人民行动党以后,于1981年10月24日出任新加坡第三任总统。
1981年10月23日,当时的总理李光耀在国会动议推选蒂凡那为继尤素夫·依萨和薛尔思之后的第三任总统。他也是新加坡第一位以政治家身份出任国家元首的人选。
1981年10月23日被选为第三任总统。退出人民行动党,辞去工会等职务。
1981年10月24日正式出任新加坡第三任总统。
因病辞职1985年3月因病辞去总统职务。曾任国际自由工会联合会亚洲区主席和东盟工会理事会主席。曾在美国耶鲁大学东南亚研究所短期进修。可惜好景不常,蒂凡那在爬上其政治生涯顶端的三年多后,当时的国会议长杨锦成医生在1985年3月28日举行的国会会议上,出人意表地宣布蒂凡那因为健康理由辞去总统职位,并宣读了他的辞职信。
随后,当时的总理、现内阁资政李光耀解释了蒂凡那到古晋度假时,因酗酒而失态并导致他辞职的始末。经过一组医生的诊断后,蒂凡那被发现因长期酗酒造成酒精中毒而处于迷糊状态。李资政当时形容那是蒂凡那个人的“大悲剧”。
隔海交锋与李资政隔海交锋又收回声明
然而,这个因病重而辞职的总统在1987年连写两封信给《远东经济评论》,否认自己是一名酗酒者,并声称指他酒精中毒的诊断是完全错误的。他也在信中指出诊断者并非根据医学理由作出判断,以此暗示自己是“政治摧毁行动”中的牺牲者。
过后,总理公署发表了对蒂凡那指责的澄清信。它在回应中强调诊断他的医生队伍是绝对专业的,医生作出的指示是要他进行治疗和休养。此外,总理公署在作出回应时也解释了政府和蒂凡那之间对于发出养老金给他时,以继续接受医药治疗为附带条件的来龙去脉。
这起事件才刚落幕,蒂凡那又在隔年展开另一场政治批斗。这次,他除了向外国通讯社指李资政必须在“把国家搞得更糟之前辞职”,也插手律师公会前会长萧添寿勾结外国强权的事件,指这同李资政当年在马来西亚担任反对党议员时所做的事无异。
蒂凡那在1988年5月22日在英国广播公司播放的广播节目以及向报界发表的声明中,都以言语暗示李资政曾犯过和外国合作,企图破坏马来西亚独立自主的错误行为,而引起李资政将他控上法庭,指他诽谤并要求他作出赔偿。
这起事件一直到了1993年4月19日才有了急转直下的发展。蒂凡那当时通过代表律师发表文告,收回他在1988年所发表的引起官司的声明。
而代表李资政的律师则表示接受他收回声明,不再追究并放弃要求赔偿名誉损失和讼费,整个事件才告一段落。
两访中国1960年、1980年两次访问中国。
因病逝世2005年12月6日逝世。
主要著作
著有《单凭工资不济事》(又名《敬业与乐业》)一书。
家庭成员
蒂凡那有3个儿女,5个孙子。
长子:Janadas Devan是海峡时报一位资深的编辑。
次子:Janamitra Devan是McKinsey & Co(麦肯锡合作)高级研究员。
三子:Janaprakash Devan是在加拿大一个民营企业家。
女儿:Vijaya Kumari Devan仍然居住在安大略哈密尔顿。
人物评价
何思明:
没有他新加坡今日可能不一样
“如果李光耀是独立后现代化新加坡之父,蒂凡那就是独立后新加坡现代化工运之父。”
何思明(87岁)是全国职工总会的首届主席,对于多年好友兼战友的逝世,他在悲痛之余,让女儿何玉珠(西海岸集选区议员)通过电邮转述他对蒂凡那的高度评价。
何思明从50年代开始献身工运,1961年职总成立时,蒂凡那担任秘书长,他则担任主席。
何思明说,蒂凡那在动荡不安的上世纪60年代和亲共工会分子进行斗争,赢得了广大工友的支持和爱戴。
蒂凡那在斗争中扮演着重大角色,并成功地使原本支持左派社会主义阵线的工友,转而投票给倡导建立自由、民主新加坡的人民行动党。
他说:“要是没有蒂凡那,今日新加坡的命运可能会不一样。蒂凡那是不折不扣的新加坡之子,他那个时代的爱国者和伟人。”
何思明在1963年开始从政,曾担任勿拉士Q沙区与启蒙区人民行动党议员。他于1984年退休。
钱翰琮:
他助霸王车司机转成德士司机
蒂凡那曾经排除万难,实现成立合作社的概念,尤其是把原本不可能组织起来的德士司机给组织起来,彻底改变霸王车的运作模式。
前国会议员、前工运领袖钱翰琮(68岁)曾经帮助我国霸王车司机转变成德士司机。他就是在蒂凡那身边帮助他的华族工运领袖。
1970年5月,原本在劳工部任职的钱翰琮,突然被召到市政厅见当时的总理李光耀和职总秘书长蒂凡那。原来他们看中他是个双语人才,能协助蒂凡那搞基层活动,以成立康福,把德士司机组织起来,淘汰旧做法。
钱翰琮说:“成立合作社最大的支持者是当时的李光耀总理,但是要落实合作社还是困难重重,包括政治领导层提出质疑的声音,以及德士司机没有固定时间和地点的运作模式,都让人觉得是不可能的任务。”
他说,那个时候失业的人很多,大家都想当司机,车少人多,能否当司机,全看大车主。另一方面,那些找不到德士驾的人,便开起霸王车。这些霸王车其实很危险,所用的都是快要“杀车”的旧车,随时会抛锚,对司机和乘客的性命都造成威胁。
钱翰琮目前是新捷运的董事,退而不休的他说:“蒂凡那是一个伟大的工会领袖,虽然他是非华族,但是他能够以浅白的英语或马来话和群众沟通,最后排除万难落实合作社,这是很大的贡献。”
谢坤祥:
他建立属于新加坡的现代化工会
蒂凡那在1961年成立全国职工总会,由于他的贡献,本地工会放下同政府对抗的立场,建立一个属于新加坡的现代化工会。
在前工会领袖谢坤祥(71岁)眼中,蒂凡那是一个真正伟大的领袖,不但在国内对工运有重大的贡献,也在国际工运受到尊重。
他受访时说:“他为职总铺设的前景是停止对抗,负起社会责任,于是才为工友建立英康保险、康福德士和职总消费合作社(NTUC Welcome,平价前身)等。”
在早期,私人保险公司只为中等收入者提供服务,低薪工人根本无法受到保护。德士司机也必须缴付很高的租金,生活无法获得保障。职总为了抑制不良商家蓄意抬高米价牟取暴利,成立了消费合作社,大大改善工人的生活。
谢坤祥说:“他总是能深入浅出的向工友传达他的理念,让工友知道工会将在国家发展上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这包括后来发起的生产力运动,让工友知道我们必须吸引外资来建设经济,同时也必须以高生产力来使经济持续增长。”
谢坤祥自1971年起担任新加坡教师联合会会长,也曾任国会议员和全国职工总会副秘书长,是本地的工运元老。
后世纪念
以总统蒂凡那命名的就业与职能培训中心蒂凡那学院。
新加坡国
概述新加坡实行内阁制,总统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自1993年以来通过选举产生,掌握国家储备的第二把钥匙,也对一些重要人事任命有否决权。截至目前,已有尤索夫·宾·伊萨克 ( 1965年-1970年 )、薛尔思 ( 1970年-1981年 )、蒂凡那 ( 1981年-1985年 )、黄金辉 ( 1985年-1993年 )、王鼎昌 ( 1993年-1999年 )、塞拉潘·纳丹 ( 1999年-2011年 )、陈庆炎 ( 2011年-今 )等七位新加坡总统。
2011年8月27日,新加坡开始总统选举投票。共有4名候选人角逐这次18年来首次有竞争对手的总统选举。
本次投票共有227万合法选民,总计781处投票点,投票时间为27日8时至20时。结果有望在投票站关闭后数小时内发布。
选举新加坡总统为象征性国家元首,任期6年。自1993年引入总统选举以来,新加坡总统选举的投票站从未真正投过票。现任总统纳丹1999年出任这一职务,2005年因没有竞争对手而自动连任。今年早些时候,87岁的纳丹明确表示不再谋求连任。
本次总统选举的4名候选人分别是,前政府部长、副总理、华侨银行主席陈庆炎,医生议员陈清木,总英康保险合作社总裁陈钦亮和原高级公务员陈如斯。候选人中,现年71岁的陈庆炎获胜呼声较高。就个人政务管理和从商经验而言,陈庆炎资历最深,他曾先后担任新加坡政府部长、副总理和华侨银行主席,最近刚刚辞去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副主席兼执行董事以及新加坡报业控股主席职务。
新加坡媒体分析,就选前辩论及竞选宣言看,4名候选人各有所长,可能会争取到不同领域的选民。不管谁当选,新加坡陈氏总会都颇感光荣。
总统1、尤索夫·宾·伊萨克(1965年-1970年)
尤索夫·宾·伊萨克 (尤索夫·依萨)[Encik Yusof Bin Ishak],(1910年8月12日-1970年11月23日), 新加坡首任总统。
尤索夫是新加坡首任总统。著名的政治家,出生于霹雳州。他1959年和1965年首次担任Yang di-Pertuan Negara(杨堤-佩尔图安,马来语,国家元首),在1965年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联邦后,他担任共和国总统直到他于1970年逝世。他妻子是Puan Noor Aishah。死后被安葬在克兰芝阵亡战士国家陵墓中。
他的头像现在被印在新加坡元的正面,以示纪念。
2、薛尔思(1970年-1981年)
本杰明·亨利·薛尔思 [Benjamin Henry Sheares],(1907年8月12日-1981年5月12日),新加坡第二任总统。 薛尔思医生是一名欧亚混种人。
于1971年1月2日当选新加坡第二任总统,以取代于1970年11月23日去世的新加坡首任总统尤索夫·宾·伊萨克,他担任新加坡总统至去世(1981年5月12日)。
在未担任总统前,曾担任新加坡竹脚妇幼医院的妇产科医生、马来亚大学的教授及新加坡国立大学的首任校长。
薛尔思医生去世的四个月后,新加坡国会在新加坡时任总理李光耀的建议下,委任了时任新加坡安顺区国会议员蒂凡那成为薛尔思医生的继承人,出任新加坡第三任总统。
3、蒂凡那(1981年-1985年)
琴加拉·维蒂尔·德万·奈尔(Chengara Veetil Devan Nair、C. V. Devan Nair,1923年8月5日―2005年12月6日),第三任新加坡总统。
约在1948年紧急状态实施前后,蒂凡那参加了反英同盟(Anti British League),这个组织被认为是亲共的。 1954年蒂凡那加入刚成立的新加坡人民行动党,1956年,新加坡陷入动乱(学联和工运群起反对政府),林有福(时任首席部长)下令逮捕219人,包括林清祥、方水双及蒂凡那等人。1959年蒂凡那出狱后,在1964年4月在马来西亚举行的国会大选时,蒂凡那在马来西亚孤军作战。组织成立新注册的“民主行动党”的并担任首任秘书长。1967年7月25日,蒂凡那令人意料之外地宣布辞卸党秘书长职,继续担任国会议员,但已表明不会再参加来届的马来西亚国会选举。1969年,蒂凡那回到新加坡,从1970年开始,他领导职总,直到1981年国会推选他为新加坡总统为止。
4、黄金辉(1985年-1993年)
黄金辉Wee Kim Wee(1915年11月4日――2005年5月2日)是新加坡第四任总统。祖籍中国福建龙海;旅商于南洋新加坡金山堡(今珍珠山金墩);叔父黄清坂则迁居海澄镇黎明村。母亲李玉全前新加坡教育部长;黄金辉夫人许淑香,子黄福基商人。
5、王鼎昌(1993年-1999年)
王鼎昌(Ong Teng Cheong,1936年1月22日―2002年2月8日),是新加坡首任民选总统,第五任总统,华裔。
王鼎昌于1936年1月22日出生于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人,1955年毕业于华侨中学之后曾留学于南澳州的阿德莱德大学。1961年考获阿德莱德大学建筑绘测学士学位。1972年,当选国会议员。1975年,王鼎昌出任交通部高级政务部长,兼代文化部长。1981年,王鼎昌由人民行动党第二副主席升任党主席。他又出任交通部长兼劳工部长,后升任新加坡第二副总理。1993年8月28日,新加坡举行第一次总统大选,王鼎昌获胜,于9月1日正式宣誓就任新加坡首位民选总统。1999年8月18日因健康原因放弃竞选总统,于是巡回大使、研究院院长拉潘·纳丹(Sellapan Rama Nathan,1924年7月3日-)无对手有资格挑战的情况下被宣布当选为总统。9月1日,王鼎昌结束6年总统任期,定居美国接受治疗。
6、塞拉潘·纳丹(1999年-2011年)
塞拉潘·R·纳丹(Sellapan Rama Nathan,1924年7月3日―)是新加坡的第六位和现任的总统,也是第二位民选总统。1999年8月18日被在无对手有资格挑战的情况下被宣布当选为总统。纳丹在2005年的总统大选中以唯一符合条件的候选人身份再度自动连任总统一职。他曾任情报局长、新加坡驻美国大使等职务。纳丹与妻育有一子一女,现拥有三个孙儿。
7、陈庆炎(2011年-今)
陈庆炎,曾经担任吴作栋总理内阁和李显龙总理内阁的副总理兼国防及安全统筹部长负责监督新加坡的防御和安全。从事公职长达二十余年,历任财政、贸易、教育和国防部等部长。2011年6月23日,他宣布参选2011年新加坡总统职位。2011年8月底,陈庆炎博士当选新加坡总统,其后发表胜选演说,感谢其他三位候选人。
1981年10月23日被选为第三任总统。退出人民行动党,辞去工会等职务。
1985年3月因病辞去总统职务。曾任国际自由工会联合会亚洲区主席和东盟工会理事会主席。曾在美国耶鲁大学东南亚研究所短期进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