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杰日达·阿利卢耶娃的个人简介
娜杰日达·阿利卢耶娃,是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斯大林的第二任有名份正式结婚的妻子。娜杰日达――即“希望”的意思。小名叫纳佳。1918年,不满17周岁的年轻貌美的娜杰日达成为斯大林事实上的妻子。娜杰日达是斯大林老战友阿利卢耶夫的女儿。他们都是格鲁吉亚人。十月革命初期,斯大林孤身一人,在彼得格勒曾寄宿在这位老友家中。斯大林的第一位夫人斯瓦尼泽早在多年前已经逝世。概述
斯大林与他第二个妻子阿利卢耶娃相识和结婚的情况。婚后,他们生活并不幸福。由于政见不合,矛盾激化,最后导致妻子的非正常死亡,这给丈夫打击极大。丈夫为妻子送葬。
1903年,斯大林在巴库救起了一个两岁的溺水女孩子,她是阿利卢耶夫的小女儿,名字叫娜杰日达(娜佳)·谢尔盖耶夫娜·阿利卢耶娃,想不到十六七年之后,她竟成了斯大林的第二个妻子。
1907年,斯大林在巴库阿利卢耶夫家又遇见了已年满6岁的阿利卢耶娃。以后,她家搬迁到圣彼得堡,那是斯大林在流放期间一有机会就必去的地方。阿利卢耶娃在十五六岁时,还是个中学生,思想单纯,爱幻想,对未来生活充满憧憬。她的天真烂漫和活泼美丽吸引着斯大林。而斯大林又喜欢带着闻名全国的卡莫一道去,由卡莫向她讲述自己那些惊险曲折的被捕、流放、打猎、暴风雪和逃跑等等革命经历,使她产生爱慕英雄之情。于是,他们之间的爱情就像干柴遇到烈火那样很快地燃烧起来……
内战初期,列宁派斯大林到察里津去征集粮食。他作为南方战线的军事人民委员,手中掌握着许多人的生死大权,坐着装甲列车,带着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孩子,在警卫人员的簇拥下,出现在硝烟弥漫、生死搏斗的战场上,这种情景,这样生活,确实说得上是够浪漫和丰富多彩的了。战地生活,不言而喻,巩固和发展了爱情,于是,他们不久就结婚了。
婚后,冷酷和现实生活使妻子的幻想逐渐破灭,她心目中的英雄形象也随之而慢慢消失。夫妻关系时好时坏,开始时还是关系好的时候多,但以后却变得相反了。丈夫粗暴的性格以及亚洲式的大男子主义作风,使妻子精神受到压抑,有时甚至达到难以忍受的程度……
1926年,在一次家庭冲突之后,阿利卢耶娃赌气带着儿女和保姆回列宁格勒娘家去住,打算过一辈子独身生活。但是,没有过几天,丈夫打电话来求和,承认错误,她心一软又回到莫斯科。
阿利卢耶娃是1917年的党员,在1921年清党中,因为一些细小问题而被开除出党。那时对党员的要求很严,幸亏列宁得知后,亲自写信给中央清党委员会的领导人彼得·扎卢茨基,为她声辩、出证明,这才保留住了她的党籍,转为预备党员。
阿利卢耶娃曾在列宁领导的人委会秘书处、奥尔忠尼启则领导的单位和《革命与文化》杂志社工作过,但都因家务事所累,不能坚持工作。为了摆脱家庭的羁绊,她坚决要求出去学习。
1929年,由于基洛夫、斯瓦尼泽和奥尔忠尼启则的再三请求,斯大林才同意妻子阿利卢耶娃到莫斯科工业学院(实际上只是一个训练班)学习纺织专业。丈夫还专门派两名秘密警察暗中保卫。该学院是一个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思想活跃,小道消息也多,使妻子得以知道社会上流传的种种情况,这与报刊广播中推行“愚民政策”的报道大相径庭。阿利卢耶娃把这些情况都如实地告诉了丈夫。结果,被他臭骂一顿,说她在“收集右派言论”,要她站稳立场,不要轻信反革命富农的谣言。
当时,赫鲁晓夫正好是阿利卢耶娃的同学,而且还是她的直接领导――党支部书记。赫鲁晓夫一面密切监视她,一面又把她的情况不断报告给卡冈诺维奇,再转告给斯大林。赫鲁晓夫因此崭露头角,开始得到斯大林的青睐,两年后被提升为该学院的党委书记。
后来,斯大林下令对所有的高等院校进行整顿,其主要对象是曾被动员下乡协助推行农业集体化活动的学生。为此,阿利卢耶娃被软禁在家,中止学习两个月。
1930年,阿利卢耶娃因患胃病被送到德国去治疗和休养了一段时间。回来后,她发现丈夫同她的大嫂热尼娅·阿利卢耶娃勾勾搭搭、拉拉扯扯,但她只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无力阻止他们的来往。
阿利卢耶娃呆在家里,好像是被关在笼里的一只小鸟,生活单调、空洞而乏味。因为有保姆和佣人,其实并没有多少家务事可干,惟一的任务就是侍候丈夫和照顾孩子。有时除了她的亲属和布哈林、基洛夫以及奥尔忠尼启则来串门聊天之外,与其他人几乎毫无来往。特别是像布哈林这样的大知识分子,态度和蔼可亲,学识渊博,看问题全面深刻,对她认识的提高起了重要的作用,他们的友谊是真挚而深厚的。
斯大林与她不一样。他的精力完全用在培植个人权力和独断专行地处理大量事务工作上,即使是回家吃饭,也很少交谈,更没有空闲陪她上戏院或游山玩水。只有一次她病了,他回家后看见她躺在沙发上,才赶快把她抱上床,她感动地说:“啊,原来您还是爱我的。”
斯大林滥用权力,一向受到部属的阿谀奉承,长期以来养成了惟我独尊的坏毛病,不要说其他人不在话下,就是连自己最忠实的心爱的妻子也没有放在眼里,像对待奴仆一样,对她称呼不用“您”字,还叫“娘儿们”,稍一不合心意就是训斥,态度恶劣,说话下流,甚至还做出要动手打人的样子……阿利卢耶娃有做人的尊严,忍受不了,在布哈林等人的影响下,她通过对现实社会的观察,才逐步认清了丈夫的本质。
家庭矛盾不解决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有一次为了贝利亚的问题,家里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妻:“今后不许这个人迈进我们家的门坎一步!”
夫:“为什么?拿出事实来。”
妻:“我不知道你要什么事实,我看他是一个坏蛋,我决不跟他坐在一起吃饭!”
夫:“那么就滚你的蛋吧!他是我的同志,是一个好同志……我信任他,我要的是事实!是事实!!”
妻子气疯了!当着丈夫的面大嚷:“你是个虐待狂!那才是你的真面目!你虐待雅可夫!你虐待你妻子……你虐待全国人民……”
妻子当时根本考虑不到这些“气话”会给她带来什么严重恶果……
1932年11月8日晚上,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一大批高级官员聚集在克里姆林宫的大厅内,热烈庆祝十月革命胜利15周年。那天晚上,阿利卢耶娃一改过去的简朴装束,穿了一件从德国进口的高质量新款式的深黑色连衣裙,头发也不像过去盘在头上,而是梳成最时髦的新发式,并在浓密光亮的头发上故意点缀上几朵气味淡雅而芳香的白玫瑰花。这一身打扮,再加上少妇特有的妩媚,美丽典雅,雍容华贵,光彩照人。她一进门,马上就吸引所有在场的人,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阿利卢耶娃显得高兴。但在笑容的后面又隐藏着一丝难以察觉的危机。
斯大林来迟了。当他到达后阿利卢耶娃,迎上前去对他说了几句半开玩笑的话,他显得很不高兴。当时,丈夫已喝醉,只是粗暴地回答了她几句。后来,丈夫和一个漂亮的贵妇调情。那个贵妇的上衣开口很低,丈夫就把手中拿着的一块面包捏成碎块,并搓成小球,从那袒胸露背的领口扔进去――扔到那对丰满乳房所形成的浅沟之中。丈夫这样做,使那个贵妇陷于尴尬的境地,但丈夫不管这些,仍然玩得很开心。这种下流的玩法引起了妻子的不满,想从丈夫手中抢下面包,但却没有办到。妻子马上又愤怒地向丈夫说了几句什么责备的话,但丈夫并不理睬。本来平时丈夫是抽烟斗的,偏偏在那天晚上却抽香烟。看见妻子发了脾气,丈夫为了维护个人的尊严,不顾众人在场,毫不犹豫地把燃烧着的香烟扔到妻子的脸上。香烟从妻子的上衣领口掉了进去。妻子取出香烟,但受不了这种侮辱,立刻连头也不回地就离开了大厅。接着,丈夫也跟了出去。于是,庆祝活动也就不欢而散。
之后,可怕的事情就发生了。
当天深夜,从阿利卢耶娃的卧室里传来一声枪响,但谁也不会想到会发生什么意外的事情。
第二天(9日)早晨,佣人推开门,发现阿利卢耶娃已躺在血泊之中,而且尸体已经僵硬了。在她身旁,有一支小手枪,一封写给丈夫的信(谁也不敢拆看),还有几朵芳香的白玫瑰花。
人们赶快向住在孔策沃别墅的斯大林报告。他马上赶来。当场的情景使他极为震惊,但他始终沉默不语。
阿利卢耶娃突然死了,年仅32岁。她的死,至今仍是一个谜!(5)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当天的报纸上发布的官方公报只能这样写:“联共(布)中央沉重宣布,11月9日凌晨,我党积极和忠诚的党员娜杰日达·谢尔盖耶夫娜·阿利卢耶娃逝世。”她死的消息很快传遍全国,同时通过反对派的地下通信也传播到国外。消息传开,顿时轰动全国,街头巷尾议论纷纷,沸沸扬扬……
阿利卢耶娃的死,无疑是时代的悲剧!它从一个侧面揭穿了丈夫的真实面目,证实了其政治路线的错误。对于妻子来说,婚姻就是陷阱,当矛盾无法解决时,必然导致死亡;对于丈夫来说,暴力决不能征服所有的人,他将因自己妻子的死而终生受到折磨。
阿利卢耶娃死后,丈夫决定不采用共产党员传统的火葬做法而要改为土葬,并确定把妻子的遗体埋葬在莫斯科新圣女修道院的古老贵族的坟场里(彼得大帝的妹妹苏菲亚以及其他老贵族的遗体都埋葬在那里)。丈夫决定筹办一次隆重的葬礼,并要亲自步行着去送葬(6)。
11月13日凌晨3时,送葬行列从红场出发,浩浩荡荡,由骑警和保安部队作前导,亚戈达还动员了所有的秘密警察严加防范。在盖着紫红色棺罩的灵车后面,丈夫夹杂在其他要人和眷属中间行走。但他并没有走完10公里的全程,只走了10分钟,当到达第一广场后,就悄悄地脱离了送葬队伍,坐进在那里等候他的专车,然后绕着一条迂回的路线到达新圣女修道院,在那里等候送葬的人群到来。
在向遗体告别时,斯大林走近阿利卢耶娃的棺材,站了一会儿,突然又用手推开棺材,然后没有说话,不参加完葬礼,转身就走了。
后来,著名的雕刻家谢·德·美尔库洛夫在她的墓碑上安装一朵用洁白大理石精心雕刻的玫瑰花,借以表达广大人民群众对她的真挚而深切的怀念之
人物生平
"希望"的破灭:斯大林夫人娜杰日达死因不解之谜
斯大林的夫人叫娜杰日达。娜杰日达――即“希望”的意思。
在赫鲁晓夫墓碑落成之前,莫斯科新圣母修道院公墓院内最引人注意的就是娜杰日达·阿利卢耶娃墓。凭吊者对她感兴趣,原因很多:
――因为她是斯大林的夫人;
――因为她逝世时正值英年――31岁;
――因为她逝世的时间恰好在举国上下庆祝十月革命15周年的日子。
娜杰日达是斯大林老战友阿利卢耶夫的女儿。他们都是格鲁吉亚人。十月革命初期,斯大林孤身一人,在彼得格勒曾寄宿在这位老友家中。斯大林的第一位夫人斯瓦尼泽早在多年前已经逝世。1919年,39岁的斯大林与不满十八岁的娜杰日达成婚。斯大林是成熟的职业革命家。娜杰日达中学还没有毕业,不过她受到家庭良好的教育,已开始涉猎荆棘人生。娜杰日达年轻,貌美,上进,她不以做夫人为满足。她要具备与其身份相适应的知识水平与工作能力。她随斯大林上过前线,在列宁办公室当过秘书。后来进入工业学院学习化学纤维工艺。学院里除个别人之外,并不知道这位勤奋的黑发文静的女同学是斯大林的夫人。
1932年11月7日十月革命15周年,红场上举行大游行时,娜杰日达和工业学院的同学们走在接受检阅的行列中。可是几天后,报上发布消息,说她于8日逝世。讣文没有提到她的死因,也没有刊出医生的最后诊断,这不能不在社会上引起疑问。她的死成了众人猜测的谜。
于是社会上流传开不同的说法:自杀、他杀、谋杀……
有一种说法是:庆祝十月革命的晚宴上,斯大林对着娜杰日达“喂”了一声:“喂!过来,跟大家喝一杯!”斯大林知道娜杰日达不喝酒,而且她还劝斯大林少酗酒。斯大林粗鲁的招呼,使娜杰日达感到不悦,甚至认为是对人格的污辱。她有名有姓,她不姓“喂”,也不叫“喂”,她抑制了个人的不满,保持了应有的礼貌,只是提前退席了。宴会继续到深夜,斯大林留宿在他办公室旁的寝室里。
第二天清晨,女管家发现娜杰日达躺在血泊中。她留下一份遗书,除了斯大林之外,谁也没有看过它的内容。
斯大林是位领袖人才,但为人粗鲁,为此受过列宁的批评。斯大林与娜杰日达婚后,有过美满的日子,他们在一起生活了13年,生了一儿一女。当时革命家的夫人们都不太过问家务,娜杰日达也不例外,她整个身心扑在社会事业上。列宁逝世后,斯大林击败了党内“反对派”,成为全党的第一把手。娜杰日达了解斯大林取胜的过程与付出的代价。她在政治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她的观点和列宁的遗孀克鲁普斯卡娅及其他被扣上“反对派”的帽子的人们相近。有的老布尔什维克成了斯大林的政敌,却是她的朋友。但她知道自己的身份,极力克制个人的感情。
斯大林推行的政策与工作方法引起一些老同志的异议,为了维护斯大林的威信,为此而自杀者屡有发生。在农业集体化过程中,群众不满的情绪比较强烈。娜杰日达从同学当中得知不少民间疾苦。她反映给斯大林,希望他再作考虑。斯大林反问她,难道你的朋友中都是这种看法?就没有一个赞成者?娜杰日达考虑再三,说:有一个,他叫赫鲁晓夫。赫鲁晓夫当时和娜杰日达是工业学院的同学,是党委书记。大概从此斯大林便记住了这个名字。
那天晚宴后的事件,是娜杰日达的克制到了极限――她的希望破灭的表现。
苏联政府为娜杰日达·阿利卢耶娃举行了隆重的葬礼。斯大林只参加了与遗体告别的仪式,没有护送遗体到墓地,以后他也没有到妻子墓地去凭吊和扫墓,只是墓碑上留下了他的名字:
娜杰日达·谢尔盖耶夫娜·阿利卢耶娃――斯大林娜
联共(布)党员。
1901年9月9日生――1932年11月8日亡
约·维·斯大林敬立
我面对着阿利卢耶娃的墓碑想到她女儿斯韦特兰娜的一段话:“如果她没有死,那么她以后的命运会是如何呢?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早晚她会成为父亲的政敌。当她看到她的最好的老朋友,如布哈林、叶努基泽、雷登斯、斯瓦尼泽夫妇都一一死去,她决不会沉默。她绝对熬不过去。”布哈林――是大家都熟悉的人物,不必多加注释。叶努基泽――当年也是党内的重要人物,娜杰日达的义父,1937年遭到镇压,雷登斯――娜杰日达的姐夫,1938年被捕,后被处决。紧接着他的妻子,即娜杰日达的姐姐安娜,也以“间谍”罪名被捕下狱。亚历山大·斯瓦尼泽夫妇是斯大林前妻的兄嫂。他们二人在战前同时被捕,1942年丈夫被处决,妻子瘁死狱中。
此外,娜杰日达的哥哥帕维尔,原是部队的政治委员,当他得知他手下的人不少被捕以后,突然死于办公室。他的妻子以从事“间谍活动”罪被捕入狱。
斯韦特兰娜在怀念母亲的文章中自问自答:“也许命运赐予她死亡使她免于遭到等待她的更大的不幸吧?!”
摘自《万象》高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