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的个人简介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唐代河东郡(今山西运城永济)人,祖上世代为官,七世祖柳庆为北魏侍中,封济阴公。世人称之为“柳河东”、 “河东先生”。是我国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并称 “唐宋八大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二。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其诗多抒写抑郁悲愤、思乡怀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最为世人称道者,是那些清深意远、疏淡峻洁的山水闲适之作。
柳宗元遗族所建柳氏民居,现位于山西晋城市沁水县文兴村,为国家4A级景区。
词条概要
柳宗元,唐朝文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唐宋八大家之二。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诗多抒写抑郁悲愤、思乡怀友之情,自成一路。
人物介绍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字子厚,山西运城人,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他的文学成就很高,在文章方面,他与韩愈并称为“韩柳”;在诗歌方面,他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柳宗元出生于文化气息浓厚家庭,他的父亲柳镇信奉传统儒学,具备积极用世的态度和刚正不阿的品德;他的母亲则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同时也是一名虔诚的佛教徒。父母双亲在言传身教和学识方面,给予柳宗元儒学和佛学的双重影响。
柳宗元出生的时候,“安史之乱”刚刚平定二十年,太平盛世不再,政治腐败、藩镇割据等社会矛盾逐渐显露出来。但柳宗元并没有受大形势的影响,年少得志的他,20 岁中进士,几年后便步入官场,开始参与政治。
经过十多年的历练,柳宗元对政治黑暗和社会现实的认识更加深刻,萌发了革新的想法。顺宗即位后,开始任用他和王叔文、王傻却蟪冀懈母铮烦啤坝勒旮镄隆薄
可惜,改革进行不到半年,就失败了。柳宗元也因此受到牵连,被贬到湖南永州任司马,时间长达十年。这一件事成为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被贬期间,柳宗元并没有消极颓废,而是将主要精力放到了著书立说方面,对于哲学、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一些重大议题,他都进行了研究。他给后人留下的最大一笔思想财富就是:统合儒释。
儒、释、道三家,在魏晋时期已形成了鼎立格局,到了唐代,三家合流已是大势所趋,但还没有找到正确的途径。柳宗元“统合儒释”的主张,为当时学说繁杂的局面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为以后的儒、释、道三教合流奠定了基础。
他用儒家经典解释佛教,表明了儒家和佛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都可以不断丰富、相互融合,也只有这样双方才能都获得发展。
作为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唐代是儒家思想进一步被尊为正统的时代,也是佛教盛行的时代,但柳宗元并没有受到所谓主流思想的束缚,而是以一种全新的角度去思想问题。这种博采众长的哲学思维方式,远远超出了同时代的其他学者。
人物生平
家世祖籍柳宗元祖籍河东郡,河东柳氏与河东薛氏、河东裴氏并称“河东三着姓”,祖上世代为官,七世祖柳庆为北魏侍中,封济阴公。柳宗元的堂高伯祖柳]曾官居宰相,曾祖父柳从裕、祖父柳察躬都做过县令。其父柳镇曾任侍御史等职。柳宗元的母亲卢氏属范阳卢氏,祖上世代为官。柳宗元没有亲兄弟,只有两个妹妹。
秉承家学773年,柳宗元生出生于京城长安。幼时的他生活在一个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氛的家庭。四岁时,母亲卢氏和他住在京西庄园里,她教年幼的柳宗元背诵古赋。母亲的启蒙教育,使柳宗元对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柳宗元的幼年在长安度过。对朝廷的腐败无能、社会的危机与动荡有所见闻和感受。九岁时遭遇建中之乱,建中四年,柳宗元为避战乱来到父亲的任所夏口。年仅12岁的柳宗元在这时也亲历了藩镇割据的战火。贞元元年(公元785年),柳镇到江西做官。柳宗元随父亲宦游,直接接触到社会,增长了见识,他参与社交,结友纳朋,并受到人们的重视。不久,他回到了长安。父亲柳镇长期任职于府、县,对现实社会情况有所了解,并养成了积极用世的态度和刚直不阿的品德。能诗善文的父亲和信佛的母亲为他后来“统合儒佛”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少年成才792年,柳宗元被选为乡贡,得以参加进士科考试。793年,21岁的柳宗元进士及第,名声大振。不久,柳宗元的父亲柳镇去世,柳宗元在家守丧。796年,柳宗元被安排到秘书省任校书郎。798年,26岁的柳宗元参加了博学宏词科考试,并中榜,授集贤殿书院正字(官阶从九品上)。801年,柳宗元被任命为蓝田尉(正六品)。803年十月,柳宗元被调回长安,任监察御史里行。从此与官场上层人物交游更广泛,对政治的黑暗腐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逐渐萌发了要求改革的愿望,成为王叔文革新派的重要人物。
革新贬谪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正月二十六日,唐德宗崩,皇太子李诵即位,改元永贞,即顺宗。顺宗即位后,重用王伞⑼跏逦牡热恕6拢馔跏逦奈擦盅浚味戎埂⒀翁烁笔辜踊Р渴汤桑煌扇巫笊⑵锍J毯秃擦盅浚晃ぶ匆耆紊惺橹胸┖屯惺槊畔缕秸率拢嗟庇谠紫唷A谠捎谟胪跏逦牡日嗤脖惶岚挝癫吭蓖饫桑乒芾褚恰⑾砑篮凸本佟4耸保谕跏逦闹芪Щ褂行矶嘞嗤恼稳宋铮ê⒑省⒘跤砦⒊纶伞⒘枳肌⒊桃臁⒙街省⒙牢隆⒗罹凹蟆⒎科舻热耍切纬闪艘桓稣渭拧
由于顺宗在即位前就患中风症,不能亲理朝政,因此王叔文等掌管朝政,并积极推行革新,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史称永贞革新。主要采取的革新措施有,抑制藩镇势力,加强中央的权力;废除宫市,罢黜雕坊、鹘坊、鹞坊、狗坊、鹰坊的宦官(称为五坊小儿);贬斥贪官污吏;整顿税收,废除地方官吏和地方盐铁使的额外进奉,并试图收回在宦官和藩镇手中的兵权。
王叔文等的改革措施触犯了藩镇和宦官集团的利益,王叔文的独裁专行和打击异己,又在大臣中间树立了敌人,后来,王叔文又与军阀交恶。由于王叔文的权力来自于皇帝,而皇帝又中风失音,只能通过一牛氏昭容和宦官李忠言来传达意见,所以随着顺宗的病情加重,以俱文珍为首的宦官集团,朝臣联合外藩剑南节度使韦皋、荆南节度使裴均、河东节度使严绶联合反对改革派向朝廷施加压力,要其引退。
永贞元年(805年)四月,宦官俱文珍、刘光琦、薛盈珍等立广陵郡王李淳为太子,改名李纯。五月,王叔文被削翰林学士一职。七月,宦官,大臣请太子监国。同月,王叔文因母丧回家守丧。八月五日,顺宗被迫禅让帝位给太子李纯,史称“永贞内禅”。李纯即位,即宪宗。宪宗一即位就打击以王叔文和王晌椎恼渭拧0嗽铝眨嵬跏逦奈逯荩裰厍焓邪湍锨┧净В晌荩袼拇ㄊ】兀┧韭恚傻饺尾痪煤蟛∷溃跏逦牟痪靡脖淮退馈S勒旮镄滦媸О埽昂蠊180多天。
左迁永柳永贞革新失败后,九月,柳宗元被贬为邵州(治所在今湖南省邵阳市)刺史,十一月,在赴任途中,柳宗元被加贬为永州(治所在今湖南省永州市)司马。王叔文政治集团的其他人也被贬为远州的司马:韦执谊被贬为崖州(治所在今海南省琼山区)司马、韩泰被贬为虔州(治所在今江西省赣州)司马、陈谏被贬为台州(治所在今浙江省临海市)司马、刘禹锡被贬为朗州(治所在今湖南省常德市)司马、韩晔被贬为饶州(治所在今江西省上饶市)司马、凌准被贬为连州(治所在今广东省连州市)司马、程异被贬为郴州(治所在今湖南省郴州市)司马,与王叔文和王梢黄鸨怀莆醢怂韭怼
柳宗元到职后,也没有居住的地方,只能暂居在龙兴寺。永州的生活艰苦,到永州半年母亲就因病去世,艰苦生活环境,水土不服,亲人离世的打击,加上政治上失意,严重损害了柳宗元的健康,“百病所集,痞结伏积,不食自饱。或时寒热,水火互至,内消肌骨”。815年离开永州,柳宗元在永州生活了10年,在这期间,柳宗元转而在哲学、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进行钻研,并游历永州山水,结交当地士子和闲人,他写下《永州八记》,《柳河东全集》的540多篇诗文中有317篇创作于永州。
被贬后的柳宗元被政敌们丑化成“怪民”,骂声不绝。永州残酷的政治迫害和艰苦的生活环境,使柳宗元悲愤、忧郁、痛苦,加之几次无情的火灾,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竟至到了“行则膝颤、坐则髀痹”的程度。贬谪生涯所经受的种种迫害和磨难,并未能动摇柳宗元的政治理想。他在信中明确表示:“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
元和十年(815年)正月, 柳宗元接到诏书,要他立即回京。二月,经过一个多月的跋涉,柳宗元回到了长安。在长安,柳宗元没有受到重用,由于武元衡等人的仇视,不同意重新启用。三月十四日,柳宗元被改贬到柳州(治所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任刺史。
元和十年(815年)三月底,柳宗元从长安出发,赴柳州,六月二七日抵达。元和十四年(819年),宪宗实行大赦,宪宗在裴度的说服下,敕召柳宗元回京。十一月初八,诏书还未达柳州,柳宗元却因病在柳州去世。享年47岁。
主要作品
《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溪居》
《江雪》
《渔翁》
《始得西山宴游记》
《钴a潭西小丘记》
《小石潭记》
《袁家渴记》
《石渠记》
《石涧记》
《小石城山记》
《捕蛇者说》
《永某氏之鼠》
《临江之麋》
《黔之驴》
《种树郭橐驼传》
《哀溺文序》
《lZ传》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天说》
《封建论》
《断刑论》
《晋文公问守原议》
《桐叶封弟辩》
《伊尹五就桀赞》
《非国语》
《贞符》
《时令论上》
人物贡献
文学作品诗集
《唐铙歌鼓吹曲》《贞符》《酬韶州裴曹长使君寄道州吕八大使因以见示二十韵一首》《初秋夜坐赠吴武陵》《晨诣超师院读禅经》《零陵赠李卿元侍御简吴武陵》《界围岩水帘》《古东门行》《诏追赴都回寄零陵亲故》《过衡山见新花开却寄弟》《汨罗遇风》《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重别梦得》《长沙驿前南楼感旧》《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山水游记《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a潭记》《钴a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骚赋《惩咎赋》《,闵生赋,》《梦归赋》《囚山赋》,《天对》,《晋问》传记《段太尉逸事状》《梓人传》《河间传》《捕蛇者说》《宋清传》《种树郭橐驼传》《童区寄传》
寓言《,三戒,》,《传》,《,罴说,》思想理论哲学思想
柳宗元是一个政治革新的人,推崇“古文”运动。柳宗元的哲学论著中,对汉代大儒董仲舒鼓吹的“夏商周三代受命之符”的符命说持否定态度。他反对天诸说,批判神学,强调人事,用“人”来代替“神”。柳宗元把对神学的批判变成对政治的批判,用唯物主义观点解说“天人之际”即天和人的关系,对唯心主义天命论进行批判。他的哲学思想,是同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自然科学所达到的水平相适应的。他把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是中唐时代杰出的思想家。
柳宗元所写的一些关于社会政治的论著,是他的政治思想的具体反映,是他参与政治斗争的一种手段。柳宗元认为整个社会历史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有其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发展的必然趋势。他的言论从折衷调和的立场,来对儒、法、释、道等各家学说作调和的解说。
佛学思想
柳宗元一生好佛,他曾说:“吾自幼好佛,求其道,积三十年。”这三十多年大致可分为幼时的盲目、为政时期的附会时尚和贬官后的自觉三个阶段。他在长安应举和为政时期,曾与文畅等出入官场文坛的僧侣结交,很欣赏晋宋以来名家人与和尚支道林、释道安、慧远、慧休的关系,并极力称赞那些与自己同时代人的那种“服勤圣人之教,尊礼浮图之事”的亦儒亦佛的生活。柳宗元认为“佛之道,大而多容,凡有志于物外而耻制于世者,则思入焉。”这正是他改革失败后被贬永州的真实心理状态。于是,“自肆于山水间”,更有意识地从自然山水中寻找慰藉,以排解心中的郁结。
柳宗元绝不是生性淡泊之人,他对待人生的态度是积极执着的。他虽然好佛,但他的思想基本上还是儒家的。他一生有两项重大活动:一是参与永贞革新,一是领导古文运动。这二者都与他复兴儒学、佐世致用的思想有关。他既身体力行了“励材能,兴功力,致大康于民,垂不灭之声”的政治理想,又明确提出“文者以明道”“辅时及物”的主张和以儒家经典为“取道之源”的原则。
尽管柳宗元自称“自幼好佛”,天台宗也把他列为重巽的俗家弟子。但他却不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他博采众家,苏轼赞许他“儒释兼通、道学纯备。”他对佛教的接受,主要是领会佛教义理,以图“统合儒释”,把佛教思想纳入儒家思想体系。
家族成员
曾祖父:柳从裕
祖 父:柳察躬
父 亲:柳镇
母 亲:卢氏属范阳卢氏
子:柳周六,柳周七
女:柳和娘
流传事迹
释放奴婢柳州沿袭一种残酷的风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沦为奴婢。”柳宗元发布政令,“革其乡法”,使得那些沦为奴婢者,仍可出钱赎回。政令中制定了一套释放奴婢的办法,规定已经沦为奴婢的人,在为债主服役期间,都可以按劳动时间折算工钱。工钱抵完债后立即恢复人生自由,回家与亲人团聚。这一举动受到广大贫困百姓的欢迎,后来推行到柳州以外的州县。
兴办学堂柳州一直以来处于封闭落后的环境里,弊风陋俗长期控制着人民的思想和心灵。柳宗元上任后,亲手创办了很多学堂,并采取各种方法鼓励小孩积极念书,从根本上提高民族的素质。在政事之余,柳宗元还耐心接受青年学子的拜访,对他们循循善诱。针对当地百姓迷信落后的习俗,柳宗元严令禁止江湖巫医骗钱害人。同时推广医学,培养出当地自己的医生为民众服务。
开凿水井柳宗元不仅仅满足于知识的传播,更致力于改变陈旧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他使从来不敢
打井的柳州,接连打了好几眼井,世世代代靠天吃饭,靠喝雨水和河水长大的柳州人,从此喝上了干净甘甜的地下水,这不能不说是柳州人民的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喝水的方式改变是生活方式改变的反映,从而也带动了人们思维方式的更新。
开荒建设柳州城外有着大片大片的荒地,柳宗元以父母官的身份,号召组织乡间的闲散劳力,开荒垦地,种树种菜,鼓励发展生产。有了足够的土地才能生产出足够的粮食和蔬菜,人民的生活才能走出饥饿和贫穷。在柳宗元的努力下,柳州可耕种土地面积大增。柳宗元还重视植树造林,亲自参加植树活动。柳宗元在位期间,整治街巷,修筑庙宇,并开发了不少自然景观。
后人纪念
纪念馆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出自名门望族河东柳氏,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然而湖南零陵有柳宗元纪念馆,广西柳州有柳侯祠和他的衣冠冢,陕西西安有柳宗元墓,而在他的故乡山西,几百年来却不见任何有关柳氏的踪迹?史书和地方志也无有关柳氏家庭后裔的记载,这着实让世人费解。
永州市零陵区柳子街97号。2006年,柳宗元纪念馆再次被湖南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湖南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活动基地”荣誉称号,这是柳宗元纪念馆自2004年、2005年连续被授予“湖南省文物保护先进集体”、“湖南省文明窗口单位”荣誉称号后又一个省级殊荣。
坐落在广西柳州市柳侯公园内,主要由柳侯祠、柳宗元衣冠墓、柑香亭组成。柳侯祠原名罗池庙,是为纪念唐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柳宗元而于公元822年始建,距今已有1182年的历史。1995年12月,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命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馆内景观
柳宗元纪念馆来到柳侯祠正门,映入眼帘的是这静穆的仪门。门额上“柳侯祠”三个字沉稳劲朴、俊逸豪放,是中国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书法家郭沫若所题。门柱上这副“山水来归,黄蕉丹荔;春秋报事,福我寿民”的金字对联是根据唐代文豪韩愈《柳州罗池庙碑》一文集炼而成,语精墨妙,意境悠远,表达了柳州人对柳宗元的思念之情。由于柳宗元在柳州的德政之举,被后人尊称为“柳柳州”,人们在他生前喜爱的罗池畔兴建了罗池庙,在当年停放柳宗元灵柩的地方建起了衣冠墓。
为了将柳宗元的事迹记载下来,流传下去,柳州人士请柳宗元的生前好友、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写下《柳州罗池庙碑》一文。碑文的前半部分记载了柳宗元在柳州的政绩,后半部分附了一首题为《迎享送神诗》的诗。后来,宋代大文学家、大书法家苏轼将《迎享送神诗》书写下来,由柳州人士于宋嘉定十年即公元1217年,刻石立碑于罗庙内。因为这块碑的内容集中国文学史上“唐宋八大家”中的韩愈文、柳宗元事、苏轼书于一体,所以,后人称此碑为“三绝碑”。
新中国成立后,柳州市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对柳侯祠的保护工作,经常拨专款进行保护和维修。
柳侯祠每年接待数以万计的海内外游客到此参观游览。每年清明节,都有许多人到柳侯祠及柳侯墓祭拜柳宗元。“生有高名,没为众悲”,柳宗元虽然辞世已有千载,但世世代代的柳州人都不会忘记柳宗元为柳州所做的贡献。
后世评价
苏轼:“所贵乎枯谈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
严羽:“唐人惟子厚深得骚学。”
毛泽东:“柳宗元是一位唯物主义哲学家,见之于他的《天说》,这篇哲学论著提出了‘天与人交相胜’的论点反对天命论。刘禹锡发展了这种唯物主义。”
铜像被拆
2014年9月,广西柳州一座投资7000万元建设的“国内最高的人物铜像”柳宗元铜像未建成即拆除,项目是采用市场化运作实施,拆除决定是对照“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精神,对柳宗元雕塑项目进行再评估后作出的。
该工程设计、施工总承包合同价为6980万元,雕塑设计高47米、基座高21米。2013年10月完成基座和内部土建结构。
2013年上半年,柳州市委、市政府要求城投公司严格对照中央有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精神,对柳宗元雕塑项目进行再评估。2013年10月,城投公司停止了柳宗元雕塑工程建设并决定取消柳宗元雕像工程,对已建设施进行改造回收利用,最大限度减少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