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特里克·扎克曼的个人简介
帕特里克·扎克曼,1955年出生在法国,1977年开始从事摄影,1985年加入玛格南,并在1990年成为玛格南的全职摄影师。1996~1997年任玛格南副社长。帕特里克·扎克曼曾作为自由摄影师,为众多国际知名通讯社拍摄新闻图片。他的作品曾获得法国外交部嘉奖、法国尼普士摄影奖(1989)等。
人物信息
中文名:帕特里克·扎克曼
英文名:PatrickZachmann
籍贯:法国
性别:男
国籍:法国
出生年月:1955年
所处时代:当代
职业:艺术
成就:获得1989年法国尼普士摄影奖
人物简介
帕特里克·扎克曼(PatrickZachmann),1955年出生在法国,1977年开始成为摄影师。帕特里克·扎克曼曾作为自由摄影师,为众多国际知名通讯社拍摄新闻图片。
帕特里克·扎克曼喜爱用黑白照片进行电影方式的引己体创作,他的著名作品涉及黑手党、法国犹太人、曼谷卖淫和艾滋病等报道。他的作品曾获得法国外交部嘉奖、法国尼普士摄影奖(1989)等。
帕特里克·扎克曼也喜欢用一组有联系的镜头来表达他想叙述的故事。对于单张照片,即使再出色,也难以获得他的欢心,他把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了故事摄影当中。他手中的镜头就是笔杆,从他的镜头中流出的是作家的文字难以企及的真实和震撼。
帕特里克·扎克曼在1985年加入玛格南,并在1990年成为玛格南的全职摄影师。1996~1997年任玛格南副社长。
生平经历
在帕特里克·扎克曼22岁成为摄影师之前,他的记忆仍停留在初始的空白阶段。对他来说,记忆起始于摄影生涯,自从手中的相机开始不断闪光,他的生命也从此开始变得丰富多彩,是镜头给了他生命的价值,从此以后,他的生命才拥有了可记忆的内容。
成为一名自由摄影师后不久,他就对书籍,展览等一些长期项目产生很大的兴趣,并与一些作家合作。对于类似电影方式的日记体创作的热爱,使他的作品充满了上世纪30年代上海电影一样的表现主义风格――画面花哨,他也因这种风格为世人所熟悉。
那时的扎克曼为许多:中动所驱使,想去改变世界,或者有时仅仅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自己和这个世界。刚成为自由摄影师的扎克曼开始他的第一个故事摄,影创作,他跑到葡萄牙寻找素材。那时候葡萄牙革命刚结束,扎克曼背着自己的背包和镜头跑遍了这片不安的国土,拍下所见所闻。在那之后,他为了谋生开始为杂志拍摄照片。他很喜欢这些工作,因为这驱使他关注现实世界,同时也训练他的工作速度。他曾经为《滚石》杂志拍过曼谷的艾滋病,花了两周;为《嘉人》杂志拍摄土耳其妇女,只用了一周。
1982年至1984年间,扎克曼创作了一组关于那不勒斯黑手党的报道,由此他明白了摄影记者面对暴力应当如何工作,哪些内容可以报道,摄影师自我道德的底线又在哪里,同时,他开始协助法国文化部部长工作,发布了一组年轻法籍阿拉伯人生活在马赛,因文化:中击带来困惑的作品。在那之后,扎克曼始关注犹太人。从1979年到1986年,他花了7年时间试图弄清自己的犹太血统问题,也由此明白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摄影师,必须直面自己,直面家庭,直面自己的血统。
个人专访
专访马格南摄影师帕特里克q扎克曼
Q为什么做摄影?
A我22岁开始摄影,当时不是很清楚到底想做什么。
做了十六七年的摄影师之后,我才找到当初选择摄影的真正原因。我是犹太人,我的爷爷死在纳粹集中营,我的父辈有很痛苦的记忆,他们不愿意提到过去,希望完全抹掉那段历史,更没有自己的照片。我想要记录我的父亲,我的种族,犹太人发生了和发生着什么。
我第一个专题就关于犹太人的认知,持续了7年,其间到意大利那不勒斯拍了黑手党。后来我还拍了一个关于我爸爸的电影。
Q:处于危险境地你害怕吗?
其实拍犹太人的时候我有一些犹豫,因为有些涉及到犹太的禁忌,我的相机会伤害到一些人。在那不勒斯拍摄黑手党当时是不怎么害怕的,过后才反应过来。
给我震动特别大的是,我第二次过去的时候,跟我很好的一个警察朋友死了,之后会做噩梦,用了一年的时间才好过来。
后来我再没拍过枪战,更没去过战场,有些战地摄影师太疯狂了,他们对那种环境很着魔。我还好(笑),不会到那种程度。
Q:拍了这么多专题,什么让你自己有了很明显的变化?
大概有三个专题是让我转变很大的,教了我很多东西。
一个是法国南部的犹太人,在犹太的墓地,我意识到相机有时候会给别人带来痛苦,你必须很小心自己在拍什么,那时候我学会问自己一个问题,我必须拍这张照片么?对我或是其他人真地那么重要么?当对方特别痛苦的时候,我选择移开自己的镜头。我很讨厌有些艺术家利用人们的苦难换取大把钞票。也或许是因为拍摄对象是犹太人,足够熟悉和了解,所以更加敏感。
第二个让我转变很大的专题是1979年我作为Time的摄影记者,被派到伊朗,这是我第一个国际性的任务,但着让人厌恶,这次经历给我上了很政治的一课,在那里当个摄影记者简直糟糕透顶,要很快到达目的地,很快拍摄,很快寄底片,我讨厌这些,我喜欢按照自己的节奏从容不迫。
第三个是在南非遭受的枪击。曼德拉被释放的当天,我被警察的枪击中,索性不是真的子弹,是那种很小的可以散成50发小子弹的东西,如果离得远就没什么关系,可是我离警察太近了,他还朝我开了两枪。当时我倒下去,觉得要死了,疼得一点都动不了。
同行的有两个摄影师,我不是很认识,但我们是一起的。有一个完全投入工作,把我抛到九霄云外,另一个稍好一些没把我忘了,他也认为我要死了,开始对着我拍照片。(大笑)
那件事之后我改变很多,我开始真正小心警察和带枪的人,因为发生过一次,还有可能重演。我也问自己为什么我在南非?曼德拉被放出来对于我来说真地那么重要不可错过吗?这件事值得我去死?而且当时我没有和任何杂志签合同,没有接受任何任务,跑到哪儿去完全是为了自己。我希望在曼德拉被放出的时候我也在场,相见证那个时刻。
真是疯狂,我在拿自己的生命冒险,而且完全是一个“赔本买卖”,我花了三个月躺在床上,却拿不出像样的东西给别人看。(笑)
Q:你年轻的时候很容易被一些大事吸引?而现在却更注意社会、文化上一些潜在的变化?
年轻的时候,你总会想去不同的地方闯荡,但在那个年纪,很少有人能清楚应该往哪个方向走,就像遇到一个姑娘,也许这个不大适合,你就明白也许应该换一个类型,必须自己去经历。
现在我会更注意一些真正的社会问题和变化,不是哪里都关注,会选择一些触动我的,或者让我觉得亲近的地方,我没办法拍不大喜欢的人,也不会拍一些太高兴太幸福的人,需要一些戏剧性,一些矛盾,真正的生活就是一个矛盾的问题。就像现在的中国,她的经济和发展,我喜欢这样的矛盾,生活不是简单的黑白。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我转变了一些关注的焦点。
Q:你年轻时候的作品更像一个个有情节的故事,现在似乎要告诉我们很多现象。
是的,很对,也许就是记者和艺术家的区别。记者要报道事实,尽量做到客观,虽然我认为不大可能,但是他们在尽量去做。
而现在的我跟随自己的视觉,或者我喜欢的人,而不再是具体的事件。不过,在我看来,虽然我的作品非常非常主观,但是仍然是真实的,是事实的一部分,尽管可能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就像我记录犹太人的那本书,很多犹太人不喜欢,他们说他们不是那样的,他们很快乐,常常微笑。当我拍的时候,我也不快乐,但是我必须去了解记录我的家庭和这个种族的历史,并且把他们展示出来。
所以艺术更吸引我,它是角度的问题,而记者是不能跟随自己的角度和立场的,必须遵从事实、信息。
社会评价
看扎克曼的照片,总是会被照片中人物的眼神抓住,无
论是犹太集中营的幸存者,还是泰国的吸毒青年;无论在封闭的房间里还是狂欢的现场,扎克曼都能够靠近被摄人物,感受他们的内心世界,捕捉他们的情感。
扎克曼的构图常常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吸引。泰国的吸毒青年,游离失神的目光,早已忘了摄影师的存在,可能他连自己的存在也丢掉了。前景处另一人青筋暴露的胳膊,垂头丧气地耷拉着,透视夸张,横穿画面。吸毒人的群体写照就由这一个体人物表现了出来。
在扎克曼近30年的摄影生涯中,拍摄主题不断变化,关于“黑手党”、“犹太人”、“世界华人”等等,但是它们似乎都围绕着一个核心问题,对于“身份”的调查研究与思索。用影像来思考如此沉重而抽象的话题,扎克曼寻找到了他的语言表达方式,那就是深入被摄者的空间,贴近他们,让被摄者自己来说话,用他们的眼神来说话。扎克曼画面的人物,清楚地意识到有一个镜头在对着他,同时,他又坦然地将自己的内心展露出来,无需遮掩和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