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岱龄

时间:2023-12-29 20:47:28编辑:雅博君

孟岱龄的个人简介

孟岱龄,字寿东,亚圣裔也。幼年聪颖苦读而贫,赖塾师王兴、胞伯讳@者有以教诲之,其学问功名成就得二人之力居多。清当中叶,士子竞尚科名,专攻制艺。公则根柢本于六经,程度法乎先正,以故一时,文人学士称为文艺宗师。张明宿汝泗谓其文只字不能易。道光丙戌成进士,不乐烦剧,请就教职,历任天津、顺天等府,以成就人才为务,一时弟子上进者累累。家居授徒自给,入泮食饩者百余人,而登贤书者萧公受图、捷南宫者张公学孔也。年七十余致仕,终于家,著有《青云录》一卷。

人物生平

孟岱龄,字寿东,谱名兴岳,他是亚圣孟子的后人,出生于今河北省泊头市交河镇南孟庄的一个世代书香门第,“曾祖以下皆为诸生”。他的曾祖父孟贞侨、祖父孟尚绪、父亲孟衍哲都是秀才出身,他的大伯父孟衍@是清嘉庆年间的岁贡,到了孟岱龄这一辈,已经是“一门四代一十二诸生”了。

孟岱龄年幼的时候,家境贫寒,无斗米充饥,但他聪慧好学。先后拜胞伯孟衍@(贡生)和双庙村塾师王兴为师,攻读经史,打下扎实的学问功底。孟岱龄去双庙村念书,每天都要过木拱桥。当夜幕降临的时候,他才依依不舍地从塾馆放学回家,他的母亲就提着行灯去河边接他。孟岱龄是家中唯一的儿子,他母亲教育他从小发奋读书,做一个于己于社会有用的人。孟岱龄废寝忘食,学习进步很快。清朝中叶的时候,读书人都喜欢考取功名,专攻八股文。而孟岱龄提倡以六经、孔孟为法,知识能力水平超过了前贤。因为这个缘故,当时的文人学士都称他为“文艺宗师”。张名宿(字汝泗)称赞孟岱龄的文章一个字都不用修改。

道光元年(1821年)中试辛巳恩科乡试举人;道光六年(1826年)中试丙戌科殿试进士,为第三甲第一百零五名,赐同进士出身。由于当科状元叫朱昌颐,所以此榜也被称为朱昌颐榜。孟岱龄考中进士后,不热衷于仕途,而向朝廷请求教职。1837-1841年任天津府教授、1845年任顺天府汉教授、兼署训导。他以培养人才为己任,所教弟子积极进取的人很多。居家期间,他在家设馆授徒,以维持自己的生活。弟子中考中廪生有百余人。他的弟子萧受图考中丙午科举人,授职翰林院国史馆;弟子张学孔考中了壬辰科进士,授河南镇平县知县。他的弟子士权读书一目数行,才通古今,只可惜考运不佳、屡试不第,令同人们扼腕叹息。孟岱龄到了七十多才退休,在家中去世。他的主要文学成就,是著有《青云录》一卷,及多氏五续谱中的《苦耐子传》。他的父亲孟衍哲以子岱龄贵赠文林郎、晋赠奉政大夫。南孟庄的族人为他在红寺大集树立了代表功名的石旗杆。

家庭成员

关系人物
祖辈曾祖父孟贞侨,字郑宰,庠生祖父亲祖父:孟尚绪,庠生二祖父:孟尚超,庠生三祖父:孟尚凤,庠生四祖父:孟尚兴,庠生
父辈胞伯孟衍殷,嘉庆年间贡生,岁贡堂伯(叔)孟衍橹,庠生孟衍材,庠生父亲孟衍哲,郡庠生,以子岱龄贵赠文林郎,晋赠奉政大夫同辈堂弟兄孟兴泽,庠生孟兴纯,庠生儿子儿子长子:孟毓谦,庠名宝谦,庠生次子:孟毓连三子:孟毓珍四子:孟毓荣五子:孟毓全孙辈孙子孟传俭、孟传信、孟传纯孟传尚、孟传四、孟传惠孟传俊、孟传芬、孟传庆曾孙孟继和,于清季,从交河城南五里孟家庄迁至城东北七十五里闫家村,有后又迁至齐桥尹村、安乐王村、秦皇岛北戴河、南京市等地。孟继恩,南孟庄第一任村党支部书记玄孙孟广良,律师

个人作品

《苦耐子传》

【文】苦耐子者,多公名开域,原名邦宁,字公敉,号贡戊,阜邑庠生也,公吝于遇而卓然,有以自守,故自号曰苦耐子云。

公三岁失怙,孀母及太孺人抚字成名,受室游庠。后以笔墨作生涯,管谷为性命,然赋性质直,不能取悦于世,故所知多不合,其不得馆也。抛卷长游,朝秦暮楚,任人掂斤播两,掉头不顾。虽一日不再食,终岁不制衣,而公处之晏如也。公立身行己,务存大体,不汲汲于人世浮名,以故其大节,卓卓堪纪者,有数端焉。

公事亲以孝闻,孀母苦节三十余年,菽水承欢,半出舌耕,及捐、附生、附棺必诚必信,虽富贵无以过焉。力请旌表,由县而府、而司、而院、而部、皆亲身随详安置,恐不协也。旌表后,入祠载志,投呈哀恳,上宪皆为动容。然终以贫瘠不能建坊为恨,迟延数年修盖门楼,悬匾以蒇厥事。怙恃莹前碑碣,石棹勉副建致。此公孝由天性,夫岂有所掩饰而然哉。

其于先人祠堂、坟墓尤加意焉。始祖垄上树造碑碣,旋盖碑亭一座。总何公、解元公皆系公远祖,岁久影像损坏,公怆然曰:“先人音容已杳,所恃v乎。如见者此耳,岂可令损坏?”急揭裱之,以示更新。公西莹有人行道路,术者谓有妨风水,急令筑墙塞之。

公族祖积仁,丁卯乡荐大挑二等,诠选无期,家贫失馆,公赴省斡旋署顺德教授数月,以燃斯年之急。公族兄永泰,家道殷实,待公情宜甚重,公思图报未果兄没,公按时致祭,无不含痛流涕,更与其子侄相善如兄在时焉。公族祖鹏飞、堂叔世u、亲友赵凤来,皆有施济于公,念念不忘,逢人啧啧而称道之,必思有所答报而后已。族弟缉明逝世,遗一妻一女,妻失明,女年幼,丧葬一切公悉为代理。陈氏目盲,有赎去地亩钱文,公寻人出放,滋息若干,邀到伊外家兄弟眼,同照注入,一本一利交割清白。族姊适张氏,夫早亡,守节三十年,继子羸弱不能办理请旌,公慨然代任,以全其节。

多氏家乘未经修者已六十年,公邀同阖族采访别郡,跋涉不辞记有之。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公可谓兼而尽之者矣。至于慷慨好义,则又有之,同邑举人史联声、县尊举伊孝廉方正,浼公随祥安置,公甘任以成其美。岁丁亥,郡中文庙重修;岁壬午,邑中结义祠再整,公悉竭力劝捐,以助其成。他若本镇东岳庙、永宁寺、魁星楼焕然一新,皆公倡率力也。公今年逾知非矣,矣淡于人有济焉耳。

嗟乎,人之称大丈夫者,或功名著于当时,或文艺衍于后世,皆可不朽。公不求仕进,无所为功名,且不习举子业,其文艺亦不慷慨见焉,然孝友纯笃,事功最夥,伶仃孤苦,困苦艰难,极寒劳瘁,一生历尽,实难颖述,余不忍听其淹没而弗彰,是为传。

赐进士出身 候补知县 改选府学教授中水孟岱龄拜撰

辛酉科举人 候选知县 同邑李z拜书丹

上一篇:刘少义

下一篇:洛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