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孟孝

时间:2023-12-27 07:49:22编辑:雅博君

吕孟孝的个人简介

吕孟孝是个头脑灵活的人。早些年,为养家致富他想过不少“点子”,不仅做过篾匠,还从事过养猪、养鸭的行当。1988年的一天,他到拔茅王泗洲村卖鸭蛋时,听人说起种芦笋效益不错,就记在了心里。经多方调查和打听,吕孟孝得知芦笋是多年生作物,种下去后只要管理到位,可以连产15年,新林的土壤也适合种芦笋。芦笋还被称为保健菜,挺受欢迎,当时新昌种植芦笋的人不多。这让他对种植芦笋心动不已,马上就整出半亩地,还赶到梅渚镇买回了种苗,满怀希望地种上了芦笋。

基本内容

7月19日早上8点,记者在新林乡查林村找到芦笋种植专业户吕孟孝时,他和妻子正在芦笋田里忙着采芦笋。

拨开繁茂的芦笋枝桠,一支支脆绿的芦笋露了出来,吕孟孝熟练地用刀从底部把芦笋切断。拿着鲜嫩的芦笋,他的脸上堆满了笑容:“今年芦笋的价格还不错,现在有6块多一斤。到目前,我这五亩地芦笋已经卖出两万多块钞票了。”

吕孟孝是个头脑灵活的人。早些年,为养家致富他想过不少“点子”,不仅做过篾匠,还从事过养猪、养鸭的行当。1988年的一天,他到拔茅王泗洲村卖鸭蛋时,听人说起种芦笋效益不错,就记在了心里。经多方调查和打听,吕孟孝得知芦笋是多年生作物,种下去后只要管理到位,可以连产15年,新林的土壤也适合种芦笋。芦笋还被称为保健菜,挺受欢迎,当时新昌种植芦笋的人不多。这让他对种植芦笋心动不已,马上就整出半亩地,还赶到梅渚镇买回了种苗,满怀希望地种上了芦笋。

由于对芦笋种植技术不熟悉,附近也没有可以请教的对象,吕孟孝刚开始时也很惘然,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他说:“我能做的,只有用心对这半亩地照顾得精细些。”所以,每天天蒙蒙亮,他和妻子就赶到地里去清沟渠、拔杂草、扫落叶。遇到阴雨天,他们就将竹片插于芦笋植株旁,再在竹片上绑上塑料膜,制成简易“遮雨棚”来减少雨水对芦笋的影响。为使芦笋能长得好,每隔一段时间,夫妻两还会到村子附近的养鸭大户那儿挑来鸭粪,给芦笋“补充营养”。经过一年时间的悉心料理,吕孟孝的芦笋植株长势十分喜人:茂密的枝叶像稻穗一般垂到了地上;而拨开枝叶,地上竟长满了大拇指般粗细的芦笋。

尝到甜头的吕孟孝更增强了种好芦笋的信心,他一边乘机扩大种植面积,一边不断给自己充电,积极参加乡政府组织的农业技能培训,很快就成了当地闻名的芦笋种植专业户。慢慢地,种植规模扩大后,产量也大幅上升,接踵而至的便是如何开拓市场。“如果一味在家里等市场,可能先机就被别人占了。”吕孟孝对此深有体会,他说,新昌、嵊州等地的市场一般在早上两三点进行交易,因此他往往是半夜就起床出发,俨然成了一名风雨无阻的“赶夜人”。功夫不负有心人,吕孟孝的吃苦耐劳换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他的芦笋每亩年收入上万元,旺季的时候每天收入能超过500元。到2001年,吕孟孝家就花16万元造起了5层楼的“别墅”。

看着吕孟孝家的日子越过越殷实,周边许多农户争相效仿,单查林村就有20多户农户跟着吕孟孝种起了芦笋。面对上门来请教种植技术的农户,吕孟孝总是尽心尽力地帮助他们,谁家遇到技术难题,他都会认真帮他分析解决,甚至上门服务,衷心希望帮大家共同致富。

采访末了,吕孟孝告诉记者,这些年来他一直有个愿望,那就是要建成属于自己的芦笋大棚。不过,这几年因为钦寸水库建设问题和查林村土地资源限制,他的芦笋种植事业始终不能更进一步,发展大棚种植的愿望也一直没有达成。不过他告诉记者,再过一些时候他家可能要迁去宁波了。“以后如果迁到宁波,那里土地较多种地的人少,可以实行土地流转,或许就能建成大棚实现规模发展了。到时候,有了大棚就不用担心雨水过多让芦笋得茎枯病,更不用担心气温低时芦笋没产量了。到时候,就能一年四季都产芦笋了。”吕孟孝对搬迁后发展芦笋种植充满了信心。

上一篇:刘桂欣

下一篇:刘鸿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