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完我的个人简介
宁完我(1593-1665)清初大臣。字公甫。辽阳(今属辽宁)人。天命(1616-1626)中归附努尔哈赤。隶汉军正红旗。历任内弘文院大学士、议政大臣、太傅兼太子太傅。初在文馆办事,敢直言,精通文史。天聪间(1627-1635)屡上建议;定官制、辨服色,论伐明策略,论考试取官,多被采纳。好赌博,曾被免职。清室入关后,重新起用,任修纂《明史》总裁、《太宗实录》总裁及三届会试总裁。翻译《三国志》、《洪武宝训》等。顺治十五年(1658)乞休。康熙四年四月卒。谥文毅。
历程
宁完我,清朝开国宰辅,官至议政大臣。后金天命6年(1621),身为儒生的宁完我在辽阳失陷后被掳,分给努尔哈赤的孙子,年仅17岁的贝勒萨哈U(代善第3子)为奴。当时,努尔哈赤每次攻打城池,必以杀戮抢掠为快,在军事征服的同时,对于汉人实施民族歧视政策:凡主动归附者,编入民户;凡反抗者,格杀勿论;凡被动俘虏者,发配为奴。而宁完我年轻时,就是这样一个奴隶,其身世与前篇的范文程类似。
宁完我身为儒生,在皇太极面前极力鼓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学说,主张皇太极与满清贝勒。静览深思”、“身体而力行”。为了在教育体制上使儒学深入人心,宁完我多次上疏,建议速开科举,以富贵尊显的优裕地位吸引满汉各族有为之士,并多次荐举贤才人仕。皇太极吸纳宁完我等人的建议,广泛收罗人才,但难免色目混珠。为此,宁完我于天聪9年2月再次上疏,主张功罪连坐,“自后所举之人,或效能,叙功;或愤事,获罪,皆令举者同之。若其人砥行于厥初,改节于末路,许举者随时检举,乃免连坐。如此,庶人知畏法,而所得皆真才矣”。“皇太极及时采纳了他的建议,在各旗施行了功罪连坐法,保证了荐举人才的高质量以及官僚队伍的高效率。此外,宁完我多次疏请颁布服式之制,改革祭葬、朝贺等礼制,重建能够反映满汉合流趋势的新的封建等级秩序。天聪7年8月,宁完我奏请参照《大明会典》,建立后金政权的典章制度。在宁完我等人的努力下,后金《祟德会典》得以出台,加快了政治体制的汉化过程。
宁完我性格直率,对国家大政方针敢于直言相谏,用他自己的话说,“愚直性生,遇事勃发……”。他思维敏捷、深谋远虑,对许多军政机要都能提出独立见解,以雄辩、敢言的政治风格闻名于朝野。满族大臣称他为汉臣第一,皇太极也十分宠信他,两人“至诚侧怛,推心置腹,蔼然如家人父子”。
宁完我因赌革职,荒废了10年;东山再起直至官拜议政大臣,又是一个10年。这前后两个10年的境遇,使宁完我无限感慨,岁月的流逝与宦海的沉浮在他的额头上刻下了深深的印痕。此时,昔日英气勃发的宁完我已是两鬓斑白、暮气沉沉,一改过去激扬文字、口诛笔伐的议政内格。他唯唯诺诺,谨言慎行,生怕再次丢了官帽,重新变为寄人篱下、没有脸面的奴隶。回顾这后一个10年,被功名和世俗厉害磨去棱角的宁完我以自嘲的口吻总结道:“株守臣职者又复十年,于此十年间忍性缄口,不复作狂吠之犬。”
评价
宁完我从奴隶到宰辅,其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虽然因嗜赌成性险些毁掉了一生功名,但却能重振旗鼓,官至议政大臣,并且凭借丰富的政治经验,一举摧垮“南党”集团,为自己的政治生涯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纵观宁完我的一生,他在政治架构、人才选拔、军事方略、治国导向等方面为满清王朝出了大力。这主要集中在入关之前,入关之后则略显平庸。若论其性格变化,青壮年时期不拘小节、豪迈奔放。晚年过于拘泥小节、谨慎自守。而这只不过是给他的一生增添了几分历史与个性交融的色彩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