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淦的个人简介
卢淦,中国电影美术师。籍贯:直隶(今河北)文安人。1910年生于一个农民家庭,5岁迁居北平。中学时对绘画产生了兴趣,中学毕业后曾在南开大学预科及京华美专就读,1928年考入北平大学艺术学院绘画系。他曾任长影厂总美术师,吉林省人民代表,吉林省美术协会副主席。他整个艺术生活中是勤奋的,善于探索的。他喜欢中国古典绘画和诗词,对考古、文物和建筑、民间艺术也颇有研究。他广泛涉猎电影、戏剧、绘画等艺术理论,悉心研究和借鉴各种风格流派的艺术特色,为创造电影美术的民族风格,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创新。
人物生平
少年时期卢淦五岁时,父亲在北京找到个小职员的差事,他便随父迁居北平卢淦。中学时,他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美术老师的培养下,他的绘画成绩优良,1927年中学毕业后曾在南开大学预科及京华美专就读,翌年考入北平大学艺术学院绘画系,开始了他渴望已久的绘画艺术的学习。在校期间,他除了学习美术,还爱好戏剧,在课余时间,经常参加爱美剧社的戏剧演出活动,为他后来从事戏剧活动打下了基础。然而,正当他醉心于美术学习时,意想不到的打击降临在他头上:父亲失了业,家庭的经济来源骤告中断。对自己儿子寄于莫大希望的双亲,忍痛卖掉了河北家乡祖上留下的几间茅草房,总算使卢淦读完了四年大学。卢淦在学习上十分刻苦,是学校的高材生。他满以为毕业后寻找职业不成问题。可是,旧社会,大学毕业即失业,美好的愿望成了泡影,他不得不自谋出路。
挫折中学习从1933年大学毕业到1937年的四年里,他到处奔波,没有固定的职业,当中还两度失业。他在山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当过美术教师;又在济南省立剧院当过美术教员兼编译员,为该院的《舞台艺术》刊物任美术编辑,还为演出的新歌剧《岳飞》作过装置助理工作。在此期间,他渐渐对电影美术发生了兴趣。1935年7月他到山西太原,加入了西北影业公司,任置景师。曾担任《千秋万岁》、《无限生涯》两部影片的美术设计,但均因无法拍摄而中断。然而这短暂的艺术实践使他对电影美术有所了解。平常他积极参加西北影业公司的一些业余演出活动。他曾在田汉编剧、宋一舟导演、田方主演的话剧《一致》中饰演配角并兼任该剧的美术和服装设计。尽管西北影业公司的历史是短暂的,但他有幸与田方、宋之的、王苹、吕班等一些电影工作者相识,从他们那里学到了不少东西,对他以后从事电影工作有一定帮助。
抗日宣传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到长沙参加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任戏剧委员会干事卢淦先生的照片,非常珍贵。而后随该会熊佛西、杨村彬所组织的抗战剧团入四川,从事抗日宣传活动。在《一片爱国心》、《放下你的鞭子》以及大型儿童剧《儿童世界》和历史剧《吴越春秋》等戏剧中担任美术和服装设计工作。后来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解散,他到四川省立戏剧教育实验学院任美术导师兼教具课长,除任教外,还为该院实验剧团演出的《秦良玉》等剧担任舞台美术和服装设计。
投身工作1939年因该院清洗裁减一些具有抗日思想的平民教育促进会的成员,卢淦也被解雇。1939年8月,他出于对电影美术的爱好,几经周折,由在中国电影制片厂的进步电影工作者王瑞麟的介绍进入该厂,先任美工员,后升为制景师。从1940年至1948年,他先后在阳翰笙编剧、应云卫导演的故事片《塞上风云》,郑君里编导的纪录片《民族万岁》和孙瑜编导的故事片《武训传》等影片中任美术或服装设计。此期间,使他难以忘却的是拍摄《塞上风云》那段很有意义的生活。他与应云卫等同志去拍外景时,路过延安,亲眼目睹了革命圣地的火热斗争生活和艰苦朴素、奋发向上的革命精神,深深地感染了他,教育了他,使他看到了光明和希望,对革命的最后胜利充满了信心。他更加靠近进步电影工作者,并在中国万岁剧团、中华剧艺社等进步剧社组织演出的《天国春秋》、《虎符》、《草莽英雄》、《清宫外史》、《黄金万两》等话剧中,担任美术和服装设计。解放战争时期,他随中国电影制片厂迁往南京,后又到上海。上海解放时,在地下党的影响下,他参加了护厂活动。上海解放后,他是电影厂工作推动委员会和临时管理委员会成员,积极参加了上海电影制片厂的恢复和建设工作。
1933年毕业于北平大学西洋画系。曾任山东剧院舞台美术教员、西北影业公司置景师、中国电影制片厂置景师兼技术课副课长。担任《塞上风云》等影片的美术设计。建国后,历任东北电影制片厂置景师,长春电影制片厂美术师、总美术师,中国影协第三、四届理事,中国美协吉林分会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曾担任《钢铁战士》、《白毛女》、《五朵金花》、《甲午风云》等影片的美术设计。1981年,他又为故事片《药》进行美术设计。他说他最大的快乐,就是为电影事业付出心血。
主要作品
1949年8月,他申请报名奔赴东北,参加了东北电影制片厂的建设工作。从此,开卢淦的作品始了他崭新的电影艺术生活。从1950年起,卢淦先后在《钢铁战士》、《白毛女》、《丰收》、《沙家店粮站》、《秦香莲》、《画中人》、《五朵金花》、《甲午风云》、《满意不满意》、《节振国》、《蝶恋花》、《药》等近二十部影片中担任美术设计工作。其中,不少影片的形象鲜明生动,意境颇具特色,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艺术造诣
他始终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他说:“艺术家离不开生活,生活是我的创作源泉。”
1950年他参加拍摄《白毛女》时,随摄制组到河北省平山县体验生活。这里恰好离他家乡不远,他对这里的山水花草、农家的习俗都比较熟悉。特别是他小时候见到的村镇的大财主家的富丽堂皇,财主的穷凶极恶和村民们在死亡线上挣扎的情景,以及在村镇做木工活的祖父受尽财主欺压的情景,都深深地留在他的记忆里,这些,对他处理好《白毛女》的美术设计有很大的启发。从而使整部影片的布景设计都十分真实,增加了影片的艺术感染力。通过实践,他认识到追求生活的真实和不断地提炼生活,这对于电影美术创作是十分重要的。
他始终坚持深入生活、并到生活中去挖掘美好的意境,热情地去歌颂新生活。在拍摄《五朵金花》时,他深入到云南大理的苍山、洱海,亲临其境,观察、领略这一地区的秀丽风光和少数民族那丰富多彩的生活,然后力求达到典型化的自然环境和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例如:“蝴蝶泉边”这场景,就是现实生活中“蝴蝶泉”的再创造。原蝴蝶泉是水泥修的池子,周围也不那么美。
而卢淦在摄影棚里设计出的“蝴蝶泉”却另有一番天地。在设计中,他用云南浅黄色的山茶花代替了现实中的一些杂花,这样既避免了色彩的堆砌、杂乱,又突出了蝴蝶泉边的幽美。出现了“鸟鸣山更幽,花香心更甜”的动人意境,表现出五对青年男女的高尚情操和心灵美,收到了“寓情于景”、“借物抒情”的艺术效果。
卢淦的创作态度是很严肃认真的。每一部影片的场景设计,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他首先依据题材、结构、形象塑造,进行反复构思。每部戏都有整体设计,每场景都有详细制作图样,包括平面图、立体图和建筑解剖制作图。画面构图、色调和人物形象处理都别具匠心。他常运用“缘物寄情”、“借物言志”、“状物抒怀”等艺术手法,为表达影片的主题思想服务。甚至对一块匾额、一副对联、一条标语,他都煞费苦心编写。如《白毛女》中,黄世仁家大门口用“德贯千顷”,与佛堂里“大慈大悲”两块横匾, 《甲午风云》中李鸿章的“议事厅”里用“柔远安迩”的横匾,都生动地反衬出了统治阶级的伪善面孔和反动本质。
卢淦在他整个艺术生活中是勤奋的,善于探索的。他喜欢中国古典绘画和诗词,对考古、文物和建筑、民间艺术也颇有研究。他广泛涉猎电影、戏剧、绘画等艺术理论,悉心研究和借鉴各种风格流派的艺术特色,为创造电影美术的民族风格,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创新。比如,在拍摄《甲午风云》时,他考察、研究了中国古典建筑结构,认为对柱子的设置,应该有象诗歌一样的节奏感。在影片美术设计中,柱子设置的数量要准确、适当。少了,形不成节奏感;太多了,又容易使人物情绪受到干扰,失去表演重心。因此,他在《甲午风云》的“环廊”一场景中,依据主人公邓世昌心怀积愤、急步闯进丁汝昌签押房的那场戏里,就采用了多层次廊柱,显得节奏感很强,充分表现出了邓世昌当时的内心激情,使“景”与“情”交融在一起,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电影作品
他曾任长春电影制片厂总美术师,吉林省人民代表,吉林省美术协会副主席。
参与影片:
药 MEDICINE(1981)
瑶山春 SPRING COMES TO YAO FAMILY(1978)
蝶恋花(舞剧) (1978)
开山的人 (1976)
节振国(京剧) (1965)
满意不满意 (1963)
甲午风云 (1962)
五朵金花 (1959)
画中人 (1958)
罗小林的决心 (1955)
沙家店粮站 (1954)
丰收 (1953)
白毛女 (1950)
钢铁战士 (1950)
武训传 (1950)
塞上风云 (1942)
秦香莲 (1940)
千秋万岁 (1935)
无限生涯 (1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