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武(影视人)

时间:2023-12-22 07:52:17编辑:雅博君

刘文武(影视人)的个人简介

刘文武,中国人,男,汉族。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1963年生于桑植县,著名出品人、总制片人;工程师,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第三税务分局分局长等高层职务。

电视剧《正德演义》出品人和总制片人,电视剧《乾隆王朝》出品人和总制片人。曾于2004年获首届风云大奖。

总制片人刘文武

电视剧《正德演义》

出品人:刘文武、罗浩、陈恒六

总制片人:刘文武、罗浩

电视剧《雍正王朝》

总制片:刘文武 冯骥 苏斌

出品人:刘文武 崔增伏 杨伟光

制作单位:

北京同道影视节目制作有限公司

长沙电视台

北京汉智影视文化有限公司

总发行:北京汉风国际传媒投资有限公司

电视剧《乾隆王朝》

出品人:龙秋云 刘文武

总制片:刘文武 彭益

电视剧《走向共和》

出品人:高建民 刘文武

总监制:赵化勇 谢建辉

总策划:郑佳明 胡恩 李健

总制片人:刘文武 罗浩  冯骥

电视剧《军人机密》

出品人:龙秋云、周振天、刘文武

总制片人:刘文武、彭益、申彬彬

59集大型历史题材连续剧《走向共和》相继在中央电视台和长沙电视台开播了,宏大的历史画面、鲜活的人物形象获得了观众的交口称赞。昨日,身为《走向共和》总制片人之一的北京同道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老总刘文武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刘文武透露,自己与《走》剧另两位总制片人罗浩、冯骥“都是《雍正王朝》的老创作班底”,早在拍摄《雍》剧期间,他们就感受到创作激情仍在涌动,于是开始筹谋对自我的超越。为了发挥历史剧创作策划的优势,他们将目光锁定在清末民初这段“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上。

众所周知,清末民初既是中华民族最痛苦最屈辱的年代,又是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觉醒勃发的年代;既是一代代仁人志士椎心泣血上下求索慷慨悲歌的年代,也是从生活到思想、从文化到制度急遽变化的年代。而如何表现中国近代史上这最为纷繁复杂的一个年代,就成为了制片方面临的最大挑战。

剧组人员认真研究了这段历史,苦苦寻找进入其中的路径,最后定为:以晚清民初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社会政治生活为主要内容,以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精英为中华民族寻找出路为主题线索,塑造出一批逼近历史真实的人物群像,写出“走向共和”这一历史进程中的几个重要台阶,写出历史转折和社会转型之时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变幻风云,写出各种政治势力和思想流派在这一历史进程中的贡献和局限。

刘文武说,江泽民同志以中国共产党成立为界线,将中国近代史划分为前后两个八十年的论断,给他们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于是,创作组的成员决定并实现了从“走向共和”的角度来解析中国近代史向现代史的嬗变,全方位、全景式、艺术地呈现近代中国的历史,创作出了一部我们民族所独具的、富有崇高悲剧意味的英雄史诗,谱写了一曲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慷慨悲歌。

“编剧盛和煜的艺术感觉、创造力、出色的专业水准,使我们的构思有了实现的可能。另一位编剧张建伟对史料的掌握和深邃的思考,使剧本创作愈加扎实和丰厚。而这部剧的完成,凝聚了无数人的心血,在这里无法列出详细名单。总之,用4年时间完成了这部《走向共和》,可以说,我们终于实现了对自己的超越。”刘文武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1963年,刘文武出生于桑植县。在湘西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总有些奇俊怪杰不断出现。武有武的壮怀激烈,铁血英雄;文有文的风情万种,文坛大家。父母为他取名“文武”,也许是一种期望:希望两者兼而有之?亦或是一种预置:看他究竟向何处发展?结果,刘文武的人生之旅在上中学时就显出端倪:开始步沈从文、黄永玉这些从家乡走出的大家的后尘,一脚踏上了文学之路。

用刘文武的话来讲,20世纪80年代,搞文学是很时髦的事情。那时,文学思潮惊涛拍岸,文学运动风起云涌。文学当时是许多青年最美好的梦想、最崇高的信仰、最无悔的追求。毫不夸张地说,刘文武堪称是那个时代的弄潮儿,1983年大学毕业前,尚不到20岁的他,创作的小说已陆续出现在那些颇有影响的刊物上,《当代》、《十月》、《上海文学》、《民族文学》、《萌芽》等全国一流的文学期刊发表过他大量的文学作品。

让刘文武至今难忘的还有1986年,也就是他从吉大中文系毕业留校任教的第三年的那个秋天,他主编的《边城》创刊了,这是吉首大学第一本民间文学刊物。在他的周围,聚集了后来成为传媒界、文化界重要人物的龚曙光、彭学明、肖仁福等等。在创刊号上,刘文武曾饱含深情地写过一句话:“文学不仅是人学,更是爱学。”

也许正是有了这样一种对文学的理解,大学时代美学、现当代文学成绩班级第一的刘文武可以自如地将激情挥洒在课堂上。时任吉首大学教务处处长、后来担任副校长的张永康教授回忆,当时多次教学检查显示,刘文武的课深受学生们欢迎,而且走廊外、窗户旁经常围满旁听的学生。可以想象,那该是怎样的一段青春时光。

谈到在吉大度过的岁月,刘文武感慨颇多。他说自己虽然走出了吉大,但回忆最多的仍是吉大,最好的也是吉大,这种情感是一辈子都是难以忘怀的。他说自己的大学生活其实也很简单,无非是看书、写作、教书,再就是偶尔的文学活动。但这段经历却是他日后成就事业的起点,“母校岁月对自己后来的事业起到了奠基的作用”,他说。

刘文武对母校的感恩之情,在他此次与湖南出版集团常务副董事长兼《潇湘晨报》社长、曾在吉大中文系任教多年的龚曙光回母校一同颁发第十届“冠代奖学金”中得到集中体现。刘文武自1996年设立的“冠代奖学金”是吉大最高规格的奖学金。10届期满后,刘文武与母校签定协议书,再出资100万元用于延续第二轮“冠代奖学金”。他自己,也当之无愧地被授予“吉首大学杰出校友”。

象牙塔外

1987年,刘文武考取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这本来应是成为学者、作家的极具诱惑力的大好机遇,但他却因为人生中的一次意外际遇而作出了新的选择。在改革开放大潮奔涌的年代,年轻气盛的刘文武带着湘西人特有的倔强与固执,怀揣万丈豪情,走出湘西大山,从此踏上一条不归路――只身闯海南去了。

不久,刘文武在海南出版社找到一份工作。从校对到编辑,从编辑到编辑室主任,刘文武在海南出版社摸爬滚打,大大增长了见识与才干。他将出版业内一系列运作思路和操作方法尽收眼底,谙熟于心,更重要的是,由此锤炼出一双眼高过顶的犀利目光。1992年,他北上京城,创办一家电子公司,折腾成一个拥有一定资产的金刚不败老板。

1995年的春天,北京乍暖还寒。时年32岁的刘文武胸中奔涌着急欲进军影视圈的激情。他决定开拓与文化相关的事业,遂成立了北京同道文化有限公司。有感于当时中国电视剧制作普遍的粗制滥造,刘文武要从这儿切进去。意欲涉足影视圈并非刘文武一时心血来潮之举,也许可以这样说,为了实现他想进军影视,要么不干,要干就干漂亮的夙愿,他是早有“野心”和“预谋”,并为此作了多方面准备的。像许许多多的成功者一样,刘文武的一鸣惊人不是靠侥幸,而是厚积薄发的结果。

刘文武最早拍摄的电视剧是《雍正王朝》。2600万元的巨额投资,超强豪华的演出阵容。1998年11月,中央电视台组织强大的审片组“封闭式”地审看《雍正王朝》,最终顺利通过。刘文武成功地做出了一部上上下下都喜欢看的电视剧,“一步登天”,从此跻身国内一流的出品人、总制片人行列。事实上,刘文武为这一天的到来准备了很久,付出了很多,终于以精锐之气杀进影视圈并赢得一个满堂彩!接受采访时,他曾引用两句广告词: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

随后,刘文武推出了《乾隆王朝》。而之后的《走向共和》继续将目光投向了清末民初。在他看来,那是中国近现代史中最为复杂的年代,是中华民族最痛苦最屈辱的年代,是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觉醒勃发的年代;也是一代代志士仁人锥心泣血上下求索慷慨悲歌的年代,是从生活到思想、从文化到制度急遽变化的年代。他从走向共和的角度来解读中国近代史向现代史的嬗变,把繁杂的历史脉络归结为走向共和这一命题,希望把握住发展的精神脉搏,给自己确定一个切入点和解读线索,给观众提供深层思考的新的历史观念。

紧接着的《军人机密》则创下了两项国内“第一”――当代军事题材电视剧中投资最大、篇幅最长。该剧在恢弘的历史背景下和真实的生活基础上,巧妙编织军人命运和军人家庭的起伏跌宕,入木三分地将人物性格、人物关系乃至情节推向极致。总投资超过3000万元,2004年收视率全国第一,获首届风云大奖,被业内人士称为中国版的《兄弟连》。

刘文武用3年时间完成了《雍正王朝》,用4年时间完成了《走向共和》,用近8年的时间打造了《军人机密》,实现了对自我的超越。吉首大学副校长、文艺评论家张建永教授有个堪称经典的评价,他认为刘文武出品的电视剧总能切中中国的“命脉”。

刘文武特别在意的是他的朋友、他的合作伙伴和他的合作单位。他说没有他们的付出,难有自己今天的成功。

简单的快乐法则

刘文武拍摄的历史剧基本上都是男人戏,一群老男人,女人戏非常少。是因为剧情需要,还是有所顾忌,或是不懂女人?对于记者的这个问题,刘文武笑道:“一方面,在过去那个年代,女人本来就没有什么地位,她们不可能在戏中占主要位置,我们在戏中有自己的侧重点,我们不能求全。另一方面,我们几个主创者本身对女人不太了解。”他说,拍戏是一种集体创作,最重要的是合作的默契,推出有价值的作品来。对他而言,最好的状态是享受快乐,它来自工作,来自生活。

刘文武说他不大了解女人,未必是真。他有个很幸福的家庭,妻子是他的湖南同乡,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现代音乐史的研究生,现在与女儿一起住在加拿大。工作之余,思念心切之时,就飞过去看看。妻子和他合拍,因为她“没有一般女人的那份虚荣心”。在他眼中,妻子不干涉他的工作,是对他最大的支持。说完,刘文武爽朗地笑起来。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总有一个好女人,这话看来不无道理。

刘文武对生活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在影视圈闯荡多年,早已取得令人羡慕的成就,但他的生活依然简单,那些富人们爱玩的游戏,他一概不会。毕竟是大山里出来的汉子,骨子里还是有一种质朴,曾去打过一次高尔夫,“那感觉就是农民在挖地”。刘文武还保持着大学时代已经养成的习惯,不断地阅读和思考。比如创作《走向共和》时,他读了大量的历史文化著作、特别是张建伟的晚清系列历史报告文学等等,数千万字。他对史料的掌握和深邃的思考,使这部剧作更加扎实和丰厚,播映不久,便产生了巨大的反响。而那些时髦的风花雪月则与他无关。

刘文武本质上似乎还是个文人,这不但缘于他早年的文学创作,更缘于他对电视剧的理解。“必须有社会责任感”,是他制作电视剧的一个原则。《雍正王朝》、《乾隆王朝》和《走向共和》三部戏加起来就是写一个王朝由盛而衰的过程,刘文武的意图在于对中国传统人治社会给予反思,提出个性化的观点视角,这显然是艺术的。他将文人和商人的角色很好地集于一身,不断地逼近理想。这个过程中,他收获到快乐和幸福。

刘文武经常与挚友龚曙光一起探讨事业得失,相互激励。龚曙光认为,刘文武坚韧执著,厚实大气,有颗火热的心。这话让人信服。

工程师刘文武

姓 名:刘文武

性 别:男   民 族:汉族   出生日期:1985.10   毕业学校:沈阳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师

从事计算机网络管理,网络工程布线与网站建设工作, 三年网络管理、电脑维护工作经验,熟悉办公室常用计算机网络及相关软、硬件配置、熟悉网站设计与维护、熟悉常用路由器、交换机设备、熟悉网络布线。熟练运用Dreamweaver、Fireworks、Flash、Photoshop平面设计、LOGO设计、具有独立设计、策划、制作网站的能力。简单的小数据量数据恢复。能熟练运用办公软件Office。了解ASP、PHP、Java、VC++、Oracle、C#、VB、VF等编程软件,具有编写代码的能力.掌握流媒体技术,小型游戏服务器架设。

有计算机装调二级技师,全国计算机装调员二级技师,网络工程师,国家计算机三级等级证书,办公自动化操作员。日后发展方向,网络管理员、网络布线、网站设计策划美工、电脑维护、LOGO设计制作等方面

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刘文武

朝阳县高中,朝阳市学科带头人、朝阳市优秀教师徐宝霞;获市级优秀课教师

朝阳县高中坐落在凤山凌水之间,是一所有着20多年历史的朝阳县重点高中。

朝阳县高中以刘禹林校长为核心的领导班子带领全校教职员工坚持以育人为本、以奉献为荣、以成才为志、以发展为宗旨、走高质量、有特色、创一流的兴校之路。朝阳县高中承担了国家、省市多项科研课题,已分别在国家和省内推广,科研兴教,一花多果,几年来的高考成绩一直在朝阳县名列前茅。朝阳县政府授予朝阳县高中教育工作先进学校,朝阳县教育局授予行风建设先进单位,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朝阳市公安局授予的“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

朝阳县高中现有192名教职工,其中研究生6名,高级教师65名,有省、市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数名。其中省级骨干教师2名,分别是董俊玲与胥海军 ;市级骨干教师4名分别是苑清香、杜莹、沈春庆、张宏书;朝阳市学科带头人、朝阳市优秀教师徐宝霞;获市级优秀课教师9名分别是徐宝霞、苑清香、刘文武、杨淑云、由桂媛、杨春英、孟淑艳、张秀芝、朱春杰;教学能手4名分别是由桂媛、张秀芝、朱春杰、刘文武;教学新星2名分别是杨春英、 孟淑艳 ; 朝阳县学科带头人6名分别是王秀丽、王晓文、王昶明、杨淑琴、王秀霞、曹福宁。

第三税务分局分局长

一挑单瘦的身材,一架镶边的眼镜,一副歇顶的头发,一个饱和的公文包,这就是汉寿县地税局第三税务分局分局长刘文武的真实写照。别看他一身儒雅书生,刘文武的内心深处却涌动着一份年轻人所特有的激情与执着。参加工作12年来,他总是怀着一种至诚的信念对待身边的一人一事,他用那豪情满怀的斗志不歇地谱写着一曲青春无悔的壮歌。他先后6次被授予嘉奖,是常德市优秀团干部,参加过市第十五届团代会,是城区龙阳镇第一届人大代表。    如椽之笔倾注地税

1996年,刘文武作为文秘调入地税系统,在这岗位上一干就是9年。令他自豪的是,走进县局省特级综合档案室,见得最多的莫过于他那遒劲有力的笔迹,正是这些记载汉寿地税成长历程的珍贵历史资料,倾注了刘文武披肝沥胆为地税的心血和情愫。“一只钢笔,两袖清风,三更未眠,四季受累”是对刘文武长期从事办公室工作经历的生动写照。为了及时、准确地反映汉寿地税,他常常加班加点,没日没夜,用那如椽之笔激书奋笔,先后有60余篇信息调研被国家或省级刊物媒体采用,连续7年被评为常德市地税系统优秀信息员,2次被评为省级优秀通讯员。

刘文武采写过无数来自基层一线的报道,但最令他难忘的一条信息发生在2000年5月。汉寿县福星楼宾馆出租门面的20户个体业主以税负过高为由集体上访到县局,场面混乱,矛盾激化,县局班子成员集体接访,以诚相待,一方面双方面对面宣传交流,另一方面责成相关人员立即调查核实。从威胁逐级上访省局到税款一分不少接受,整过事件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得到圆满解决。刘文武凭借他那特有的职业嗅觉,感觉到这是一条高价值新闻,并自始至终参与接访和调查。在详细占有第一手资料后,他以最快的速度向省局发送了一条《汉寿县局成功化解一起恶性集体上访事件》专题报道。意想不到的效果发生了,省局李长庚局长亲批:“汉寿县局的做法很好,值得全省推广”,之后省局其他局领导均作了批示,一时间影响广播。更甚的是,当时正值全国“三讲”高峰期,省局以此作为了全省地税系统践行“三讲”的重要素材之一给省委做了详细书面汇报。刘文武不失时机地把县局的一条“小信息”,摇身变成了省局的一篇“大文章”。

地税文化建设是近年来地税系统刮起的一股强劲之风。刘文武便处这股在文化建设的“风口”。他立足汉寿沧浪文化底蕴深厚的实际,大胆献言献策,积极躬身践行,走到了基层地税人建设行业文化的前列。他积聚全局人员的智慧编纂了一本《沧山浪水地税人》,为主创办了汉寿地税文化走廊,并为汉寿地税成为全省十佳地税文化建设先进单位作出了突出贡献。此外,他还参与合著了《湖南地税文化建设论》,受到省局有关领导的高度评价。

耕耘征管精耕力作

熟悉刘文武的人都说他名如其人,文武双全,齐头并进。2003年9月,刘文武受组织安排到一分局分管个体税收。参加税务工作来第一次直面征管,刘文武选择的是低调处事,凡事躬亲。他下到分局的当天,不问情况,不搞走访,而是带领一名从事内勤的女同志一头扎进城区的大街小巷。他询问调查,她如实登记,从所处街道、经营项目、从业人数到实际定税和建议定税等内容逐户上门、逐一调查、逐栏填写。整整30天,刘文武硬是凭着一股韧劲走街串户踏遍了城区1800余户个体门面。登记手册分街道发放到责任干部手中时,管户的干部个个目瞪口呆:“刘局长,你掌握的情况比我们谁都要全面。”“我在城区干了20多年,还不如你熟悉!”。凭此一项,一分局当年清理漏征漏管120余户,个体税收增长21%。

除了能“委屈”自己事必躬亲之外,刘文武更能“伸张”自己不屈不挠。如今在三分局,再没有哪一位纳税人会苟同刘文武是一品文弱书生,因为他们刚刚见识了他在税收执法上的威严。三分局是全县的工业重镇,规模企业多,省市人大代表多,个别纳税人把相对宽松的税收环境当作拖欠税款的借口。刘文武到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抓治税环境。一家年产值近2亿元的工业企业依仗自己的特殊身份迟迟不肯交纳一笔附征的税款,在再三宣传督促的情况下,该企业仍拒不入库。刘文武适时抓住这个大户典型,亲自带队往返多次办理有关手续,果断采取强制手段,一举将24万欠税和1万元滞纳金冻结扣缴入库。这一案例立即影响传播开来,不但该企业成为了规范纳税的正面典型,而且其他企业纷纷以此为戒,均能及时缴纳税款。目前三分局每月10日前申报税款能达到当月计划任务的90%左右,一举扭转了长期受纳税人左右的被动局面。

砺志人生多面发展

人生是多姿多彩的,青年人更是有如天际的彩虹,绚烂夺目、五彩斑斓。刘文武刚过20岁就加入党组织,是大学学生党员,获得了文学学士学位。他曾连续3届入围全市地税系统写作能手,获得过全省 地税系统第一届文秘培训考试第3名。书法是他的挚爱。他是当地一名小有名气的书法爱好者,是该县书画家协会理事,也是省地税系统书画协会会员,曾先后获得过全省地税系统书法竞赛优秀奖、全市地税系统“清风”杯书画竞赛一等奖。他酷爱英语,通过了大学六级水平考试。有人说他走错了道路,语言学是他最好的发展方向,但他始终坚定自己的信念,青春无悔。   学习是刘文武的生命,他兴趣广泛,涉猎丰富。学生时代的刘文武就有一个不被人理解的“坏习惯”,宁肯少吃饿肚子,也要省钱买下自己“盯”上的书籍。他家中藏书3000余本,其中许多是具有收藏价值的珍品。现在他每天必做的事情就是打开电脑,沉溺于历史、地理、自然、军事、体育、文学等各类知识的海洋,世界大事他随时掌握。有人说知识越多就越觉得无知。刘文武作为一名不折不扣的“多面手”,却常常埋怨自己知识狭窄。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刘文武把自己的目光放得更远、更宽广。

上一篇:刘金正

下一篇:牛维汉